01.21 大明風華:太監喜寧經常虐待朱祁鎮,來看看他的真實下場有多慘

正統十四年九月,明朝史上發生了一件十分罕見的趣事:第六位天子明英宗朱祁鎮正當盛年,但他的弟弟朱祁鈺卻被群臣擁護登基稱帝了。

說起來,這也是明朝的無奈之舉,因為朱祁鎮雖然健壯如牛,但卻在戰爭中被蒙古人俘虜了。

可以說,這場被後世嗤笑570年的土木堡之變直接導致了明朝由盛轉衰。

不過,明朝上下的勳貴們還暫時顧不上考慮如何中興大明,他們正面臨著北宋類似的困境:瓦剌大軍即將兵臨城下。

令人疑惑的是,瓦剌大軍並未經居庸關攻入華北平原,而是選擇了取道紫荊關。

實際上,取道紫荊關入塞並非瓦剌人想出的計謀,他的首倡者竟是和英宗一起在土木堡被俘的明朝太監喜寧。

大明風華:太監喜寧經常虐待朱祁鎮,來看看他的真實下場有多慘

朱祁鎮、喜寧劇照

可能因為是蒙古人的緣故,喜寧對明朝有著一種特殊的恨意,尤其是入宮為奴為婢的不堪往事更是勾起了他報復的慾望。

所以,他投靠也先後隨即將明朝重要據點的兵力配置,將領情況等全部和盤托出。

沒想到,因為明朝大臣于謙的緊急佈防,瓦剌軍不僅沒佔便宜,還在撤軍的過程中被明軍一路窮追。

喜寧偷雞不成蝕把米,遂再次向也先提出了一個更加毒辣的計策:脅迫英宗先賺下陝西西安城,再騙秦王以及陝西布政使等臣僚擁立英宗為帝,和北京政權對抗。

考慮道西安與太原、大同臨近,其地百姓彪悍不易馴服,也先終未採納喜寧的建議。

誰料喜寧賊心不死,竟直接找到了英宗,慫恿朱祁鎮一起說服也先出兵寧夏,摧毀明朝的養馬地後再發兵南下拿下應天,與明朝南北對抗。

也先還算明白,他知道自己剛經歷一場大戰,迫切需要休整。況且,蒙古人常居苦寒乾爽之地,對南方的氣候道路也不適應。

於是,也先再次乾脆地拒絕了喜寧的建議。

大明風華:太監喜寧經常虐待朱祁鎮,來看看他的真實下場有多慘

也先劇照

此時,明英宗在隨從哈銘的提醒下醒悟了過來,他總算知道了喜寧的真正意圖並非是擁立自己為帝,而是想方設法地搞垮大明。

所以,喜寧若不死,他還會再三地想出計策慫恿也先不斷地利用英宗這個“奇貨”。如此,朱祁鎮就永遠也別想離開草原了。

於是,朱祁鎮便找來了袁彬和哈銘來商議如何剷除喜寧。

經過周密的策劃,朱祁鎮次日便差袁彬找到也先,希望他能派專人進宮面稟皇太后,講明瓦剌需要的錢財數目。最後,袁彬加了一句:高磐及使臣哈納出按明朝的制度不能入宮,這件事必須要太監喜寧出馬才行。

也先不知是計,見太上皇親自派人向皇太后索要金帛自然很高興,遂同意了袁彬的建議。

明朝早對喜寧的叛逆行為有所耳聞,加上朱祁鎮的手寫密信證明,喜寧一進入宣府城便被守將扣押,直接被綁了送到了京師。

大明風華:太監喜寧經常虐待朱祁鎮,來看看他的真實下場有多慘

朱祁鎮、喜寧劇照

喜寧剛被押解到京師,城內外的百姓聽說這個太監就是多次引導瓦剌入寇內地的禍首,紛紛拿起石頭砸他的臉。

最後,經過六科十三道御史彈劾,喜寧經三法司公審後,被擬定處以碟刑。

景泰帝朱祁鈺不解恨,又親手寫下御批,“逆豎叛國,著既凌遲三日,以儆後效!”

(注:明朝刑法規定:在笞、杖、徒、流、死五種刑法之外,凡謀反、叛逆、謀大逆、殺父、殺一門等罪大惡極者均處於凌遲之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