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在湖南農村,有一種收穫叫“幹塘”

在湖南農村,有一種收穫叫“乾塘”

農村過年是很講究年年有餘的。由於“魚”和“餘”諧音,年年有餘就成了年年有魚。因此永州農村過年是必須要有魚的,無魚不成席,無魚不過年是永州人的一條硬規定、老習俗,無人不照辦,沒人不這樣。而且過年時用的魚最好是新鮮的活魚。這或許與永州溪流遍佈、塘庫眾多有關。在永州的農村,每個村子都會有一口或幾口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庫,這些山塘、水庫除了保障農業生產、消防等用水的基本功能外,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養魚。當然,這些年這些山塘大部分都已經被承包出去進行商業性養魚了,只有那些小山塘和村門口的消防塘才是村裡老人們自己扯魚草養的魚塘。這些自養的魚塘的魚是不賣的,一般都是到了小年的前後才幹塘,這些魚也主要是供自家、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等過春節吃的。

在湖南农村,有一种收获叫“干塘”

每年小年的前後,這些山塘開始進入“乾塘”的時候。所謂“乾塘”,就是將養了魚的山塘裡的水放幹(不能放乾的時候就用抽水機將其抽乾),然後再把魚抓完為止的一種農事活動。乾塘的第一步,自然是要把魚塘的水放幹。把魚塘的水放幹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一般都要提前一天把山塘的涵洞塞扯出來放水,等到放不出水的時候就用抽水機抽水,魚塘小的地方,有的也會用水車車水(現在很少有用水車的了)。隨著塘水的慢慢減少,特別是塘水差不多放乾的時候,魚、蝦、泥鰍等一條條大的小的魚兒便漸漸湧現在眼前,它們擠在一起,蹦蹦跳跳,群魚狂舞、人歡魚躍。這個時候自然就是抓魚的時候,不過抓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你走進塘泥中,你才會真正地體悟到“深一腳、淺一腳”的涵義;當你伸出雙手抓捕魚的時候,才會深刻地領會到“像鰱魚一樣滑”的要義,感悟到魚類的狡猾。

在湖南农村,有一种收获叫“干塘”

俗話說,一家乾塘,眾鄰幫忙。“乾塘”的時候,往往都是親朋好友齊出動,男女老少同抓魚。特別是隨著魚塘逐漸見底的時候,來抓魚的人們全然不顧刺骨的寒風和溼地冷泥,挽著褲腳光著腳丫,提著大大小小的鐵桶、臉盆,在塘裡抓魚捉蝦,你爭我搶,抓完大魚抓小魚,抓了明魚摸田螺,熱鬧非凡,一派歡樂喜慶的景象。小朋友們更是歡喜得不得了,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面,抓些小魚小蝦、螃蟹,摸些螺螄、蚌殼,過足了乾塘抓魚的癮。當然,剛剛下塘時的那種感覺,就好有一把把銳利的冷箭穿過皮膚,穿進肌肉,穿透脛骨,一直冷到骨髓深處。這種冷骨的滋味只有親歷過的人才有切身的體會,皮肉又麻又痛,骨髓則如火炙如針刺,腿杆子似要從水面處斷掉。不過好在這種冷骨的感覺等到正式抓魚的時候,便悄無聲息地被拋到了九霄雲外,被一種新的富有刺激的興奮、激動、喜悅和快樂的收穫所代替,被一種過年的幸福而包容與覆蓋!

在湖南农村,有一种收获叫“干塘”

農民們說,年前“乾塘”,既是一種年年有魚的收穫,特別是自家養的魚,不下飼料,只喂青草,肉質鮮嫩,沒啥腥味,或清燉、或清蒸、或煎炒、或紅燒、或油炸、或醃製、或烘烤,都是一道道香噴噴的人間美味!年頭年尾餐餐有魚,日日有餘,年年有魚,歲歲有餘,生活富足,幸福永遠,同時也是為了保養維護魚塘,為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

在湖南农村,有一种收获叫“干塘”在湖南农村,有一种收获叫“干塘”

源 ▏紅網友@胡道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