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2019年已經結束,回望2019年所做之事,毫無成就感不說也沒有任何亮點,想要完成的規劃大都被擱置,想要實現的夢想還都遙不可及,細細想來,自己去年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結果,

興致一起便躊躇滿志,興致低落便混吃等死,這種間歇性的努力,沒有成果且有害無利,如同虛幻泡沫一碰即碎。

原本渴望一飛沖天,積極備考注會,看了幾頁書發現晦澀難懂便覺勉強,又聽到他人說注會價值日益下降更是沒了信心,便將書本隨手一丟不管不顧使其蒙塵。看著朋友健身興致濃烈,自己也辦了健身卡幻想著擁有玲瓏有致凹凸有型的身材,興沖沖跑去練了兩個月便大呼太累不再堅持。早早立下Flag每天早睡早起精神百倍,現實卻是晚睡晚起萎靡不振。

這種間歇性的努力讓自己日益消沉還製造出勤奮拼搏的樣子,生活沒有任何改變還令自己相信了努力的童話,欺騙了別人也麻痺了自己。那麼到底什麼間歇性努力呢?是指下定決心改變現狀,努力幾天後覺得此生艱難,又默默放棄的狀態。不少廢柴也是在這種努力的假象裡逐漸養成。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一、心存僥倖是成為廢柴的罪魁禍首

在備考注會時開始半月還是每天起早貪黑看書做題從不懈怠,時間一久便慢慢鬆懈覺得日日如此著實太累,再到後來感覺學習實在是枯燥乏味毫無樂趣,便將學習的時間一省再省,再到最後的書本一邊丟,快活似神仙,早已將考試拋之腦後。

偷懶是個日益加劇的過程,只要沒有稍加管束,便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僅如此,這種間歇性努力不止降低做事效率,還會令人心存僥倖,抱以不切實際的幻想。明明沒有看書還會安慰自己:說不定運氣好考試題目正好是自己會的呢?說不定自己正好過及格線僥倖過關呢?不斷用僅剩的努力安慰麻痺自己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努力做不了假,結果也不會陪你演戲,心存僥倖只是一廂情願的矇騙自己,給自己一個不努力的理由而已,明知沒有努力卻還是寧願將結果歸結於運氣,也不願付諸行動腳踏實地,用偶爾的努力安慰自己,麻痺自己,以此做自己用功的擋箭牌。

但是成功都是由質變引發量變得來,間歇性的努力根本還沒有達到足夠的累積,還沒有足夠的數量造成質的變化,沒有厚積何來薄發?所以最終的結果也是鮮血淋漓慘不忍睹的。

心存僥倖之人有一特點,總是把希望寄予投機取巧上,不願紮實的做好基本功,整日想著偷奸耍滑。可是真正的成功從來都不靠投機取巧得來,靠的是一步一腳印、用汗水換來,結果總是會以血淋淋的方式告訴你腳踏實地的重要性,會在你心存僥倖之時給你一個響亮的巴掌,若一人凡事心存僥倖,只想投機取巧那註定是擁有廢柴的人生,沒有追求的人生是沒有光明的,也看不到未來,只能帶著一絲僥倖一絲期盼和一絲焦慮過著碌碌無為的黑暗生活,在陽光的陰暗面苦苦掙扎。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二、沒有危機意識是成為廢柴的關鍵所在

看過凌晨清華大學的圖書館嗎?即使已經過了晚上十二點,一排排座位上仍然坐滿了學生,大家都在埋頭苦讀挑燈夜戰,生怕打一個盹就被他人遠遠甩在身後失去了競爭力。每個時代,都會悄悄犒賞會學習的人,清華學子的身份已經足以讓他們驕傲和滿足,但這些孜孜不倦的學生卻從來不懂停歇,沒有將高考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是將其作為一段路程的里程碑,達到了便過去了,過去了便重新出發,永遠不知疲倦的跋涉和追求知識帶來的養分和能量。

而那些間歇性努力的人,並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目標,得過且過的面臨著一次次的挑戰。毫無危機意識的活在當下,沒有看到身後不斷追趕的人群,也不看見前方努力攀登的優秀之人。間歇性的努力體現了他們安於現狀的態度,也令他們忽略了身旁人的競爭追趕,總是活在自己偽裝的努力假象裡自我陶醉。

社會進步之快早已超乎想象,社會壓力之大已令人不堪重負,而那些心甘情願活在努力假象裡的人們在感受壓力的同時也用偶爾的努力安慰著自己:

沒關係,我這麼努力一定不會被淘汰。殊不知,生活早就帶著一片哀嚎的真相準備給他們來個迎頭痛擊,準備在他們毫無防備之時張開兇狠的獠牙。

缺乏危機意識會讓人感受不到外界的變幻,看不清生活的真相,只會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假象裡感動不已,以為自己的隨意動動便是跳出了舒適圈,卻不想舒適圈早已化為囚籠令他甘心沉淪,沒有危機意識的人是廢柴的另一特點,看不到生活的苦與難,只想在抽風般的努力裡取得巔峰成就,在自我麻痺中輕易到達人生巔峰。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三、跳出舒適圈,看清現實真相。

曾有研究表明預測一個人成功與否,意志力是其中的關鍵因素。意志力不僅令人面對長期目標時擁有十足的熱情和毅力,還會令人在經過無數挫折失敗時仍然對未來堅信不疑。讓人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擁有它的人將人生視為一場長遠的馬拉松而不是輕鬆的短跑比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斯坦福大學的Dweck教授曾研究表明:鍛鍊意志力目前最好的方法叫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理論”。Dweck教授探討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決定了且不會變化,別人的評價就是給自己下結論,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樂趣,而是我要獲得正面評價。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兩種思維模式造就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意志力更為堅定,他們不相信自己將會永遠失敗。顯而易見,那些間歇性努力的人就是腦海裡固定思維模式在作祟,沒有堅定的意志力使其達成目標取得成績,稍遇困難便逃之夭夭。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呢?有以下兩點方法:

1、跳出舒適圈

人只有在困難面前才會感到焦慮,在壓力面前才會覺得緊張,永遠在舒適區的人是感覺不到外界變化和競爭的。一味的呆在舒適區會令人忘記了世界的殘酷,活在安心愉悅的假象裡。

人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真正的感受壓力帶來的焦慮,才能讓人積極的思考,具有危機意識的活在激烈的競爭中,在不斷地追趕中實現自我價值,磨練自身的意志,堅定自己的目標,只有經過風霜的花朵才能在懸崖峭壁綻放,才能逼迫自己轉換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勇敢坦然的迎接挑戰,不言放棄的披荊斬棘。

所以遇到困難,儘量去嘗試所有的可能性,勇於挑戰從前的自己,面對壓力,轉換思路,在絕境中找方法,在黑暗中摸索出路尋找光明。

2、注重過程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更加註重結果,結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他們的信心,一旦碰到棘手問題,便害怕恐慌,害怕在他人面前得不到正面的評價而不敢硬碰硬的迎接挑戰。

若想要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就需要更加註重過程,以過程為導向,不以結果的好壞來判定自己的努力無用,不因為一次失敗就垂頭喪氣失去信心。

可以將自己期望達成的目標分解成無數個小目標,每達成一個便獎勵犒勞自己,將自己的成就感放大,才能堅定的繼續走下去,在一次次小小的喜悅中找到努力的意義,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

間歇性的努力=沒有努力,一個廢柴的是這樣養成的

結語

間歇性努力好似慢性毒藥導致了不少人焦慮恐慌,它不斷吞噬人的意志消磨人的激情,令人活在自以為是,心存僥倖的假象裡,看似努力到感動自己,實則是自欺欺人沒有結果。

生活是真實且誠實的,它只會饋贈那些真正努力之人,會回饋那些堅定不移不言放棄的人,它總會以血淋淋的方式將人的努力成果呈現出來,不會配合我們裝傻充愣,所以只有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腳踏實地努力拼搏,才能獲得它的傾心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