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

農夫也瘋狂


每當講到鰱鱅魚的時候,自然會想到鱅魚頭肉質腴美,特別是喉邊那塊核桃肉甘美無比;魚腦似燉爛的白木耳,顫顫的滑滑的,油而不膩,妙不可言。那麼,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鰱美在腹,鱅美在頭

1、白鰱魚我們湖南就叫鰱魚,花鰱魚就叫雄魚,它們同屬鯉科,但種不同。

2、鰱魚吸收浮游植物的油脂積累在肚皮,鰱魚的肚皮軟而嫩,松甜可口。

3、鱅魚頭比較發達,吸收的浮游動植物油脂大都積累在頭部,如核桃肉、魚腦及連接頭骨之間的那些軟皮,富含膠質,粘糯膩滑。

二、鱅食動物鰱食植物

1、鰱鱅都屬於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但是鰱魚以吃藻類物質之類的浮游植物為主;而鱅魚以吃小蚊蟲,輪蟲之類的浮游動物為主。

2、鱅魚為肉食性動物, 肉質細膩 ,在整個淡水魚中它的味道最鮮。在水產市場,你如果只買魚頭,它的價格超過整條魚,因此單買魚尾,只要整魚的三分之一的價格。

3、白鰱是素食性動物,肉綿軟,彈性差一些,味道有點寡淡而腥,是淡水魚中比較難吃的一種魚了。

三、從鰱鱅的形態來看,它們區別也不少

1、鱅魚皮膚上密佈黑色小斑點,鰱魚則沒有黑色的斑點。鰱魚體色較淡,銀灰色,無斑紋,而鱅魚體側發黑且有不規則的花斑。

2、鰱魚頭較小,頭與體長之比為1比4;而鱅魚的頭明顯地大很多,頭與體長之比達1比2。

3、鱅魚的魚體寬鰱魚窄。如果你去市場上買魚,白鰱是整條整條賣的,而鱅魚則是頭身分開賣的比較多。

四、鱅魚溫馴,鰱魚活躍

1、鱅魚性憨喜靜,不愛跳躍,行動比較遲緩。鰱魚性急躁,善跳躍,膽子小怕驚擾,當受到驚擾或碰到網線時,便紛紛跳出水面越網而逃。

2、鰱魚的泳層相對比較高,鱅魚的泳層則比較深,它們的不同之處是魚鉤離水面的距離有點不同,釣鰱魚40公分左右深,釣鱅魚60公分左右深。鰱魚喜酸餌,鱅魚聞臭餌。

五、從營養及適宜人群來看,也有些不同

1、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餚。

2、鱅魚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魚類,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且富含磷脂,特別是腦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

3、鰱魚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鱅魚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蕁麻疹、癬病等病症者也不宜食用。

總之,農村常食的白鰱魚和花鰱魚只要瞭解了以上幾點,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但要真正認識它們,我們還是要花些功夫的。你說呢?點擊關注幸福年年!





鄉村似歌


必須聲明的一點,現在白鰱魚和花鰱魚在村子裡可都不是什麼招人待見的魚!

10年前村子裡誰家紅白事,還能四處看見白鰱魚的身影,你現在要是還有機會參加一下流水席,真沒啥人還在吃這兩種魚!

這是白鰱魚

這是花鰱

言歸正傳,作為一個小時候魚塘泡大的吃貨,白鰱魚可是沒少吃,每年魚塘出魚的時候,白鰱魚就像不要錢的一樣,不過真正懂行的吃貨都知道,超過4斤沉的白鰱就柴了,曾經有段時間,白鰱和鯉魚那可是村裡百姓家喜慶日子必備的硬貨,現在呢,誰還拿這兩種魚當回事,鯉魚的地位甚至都跌倒地底兒了!

花鰱是後來火起來的,一開始在市面上出現的時候,村裡沒人認,基本都和白鰱一個價兒,你想啊,誰花一樣的前,買回去那麼大一個魚頭,那不是腦子有病嗎?!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花鰱沒那麼緊俏,儘管它肉質更嫩,也少了些許的土腥味,但架不住身子短啊,自己吃不划算,紅白事用它還嫌丟人呢!

後來呢,當雞爪子稱之為鳳爪,花鰱在村子裡的地位也扶搖直上,因為聽說城裡人都愛吃花鰱魚頭,那價格一下子就超過白鰱魚,村子裡的魚塘當年就趕緊補苗,但花鰱確實不像白鰱產量高,好在老百姓也就逢年過節吃這麼幾回,再後來,花鰱雖然總是壓著白鰱一頭,但是吃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甚至鯉魚也開始不吃香了,更別提鯽魚了。


曾經丟在路邊都沒人買的小麥穗和小河蝦又成為大家的摯愛,每逢清明回家的時候,總能看見有人剛從河裡打撈出來,50塊錢2斤不講價,回家熬雜魚貼餅子,全家老小都愛吃。

今時不同往日,武昌、河鱸、多寶一類的這些魚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白鰱花鰱鯉魚啊,當初的地位再也保不住了,你現在要是去村子裡串親戚,可沒人拿這幾種魚當回事了!

好吧有點跑題了,正式說說這兩種魚,其實真要說區分他倆其實簡單的很:

白鰱魚通體雪白,頭略小,口感略鬆散,刺小而密集,基本生活在中上水層,釣魚的話對這個最有感受。

花鰱魚又叫胖頭魚,身上佈滿黑色斑點,頭那叫一個大,基本佔了身體的一半了,基本上生活在中水層,口感比白鰱魚要強很多,鮮嫩多汁,肉也要緊緻的多,刺也沒有白鰱多,但誰買花鰱是為了吃魚身子啊,還不是都為了那顆大頭!

最後附上自己的拿手菜,魚頭泡餅的做法

1、魚頭一刀劈開,不要切斷,用蔥段薑絲、料酒生抽、少量鹽醃製半小時

2、熱鍋冷油(防止魚皮脫落),魚頭用廚房紙巾吸乾表面水分,先煎魚皮的那一面,放進去2分鐘內不要動,然後煎另一面

3、勾兌一碗醬汁,豆瓣醬、甜麵醬2:1的比例,根據個人口味搭配,然後依次加入花椒、大料、蔥段、薑片、蒜片、幹辣椒、生抽、料酒、少量白糖,適量鹽,加入100g水攪拌均勻備用

4、魚煎的差不多,調料一下子澆下去,蓋上蓋燜30s,然後倒入開水,超過魚頭即可

5、全程大火20分鐘左右,用勺子不停將魚湯澆到魚頭上,直到魚湯收的差不多為止!


飯飯之談


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


在農村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要吃上一條魚,尤其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吃一條魚象徵者年年有餘,意思這個家裡面每年都存有餘糧,同時也有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

以前的時候農村比較窮,吃魚只能吃最便宜的白鰱魚或者花鰱魚,可能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對於白鰱魚和花鰱魚不太瞭解,那麼下邊老張就和大家來說道一下白鰱魚和花鰱魚的區別。

首先白鰱魚和花鰱魚都屬於四大家魚之列。四大家魚全都是淡水魚,有青魚、草魚、白鰱魚和花鰱魚組成。白鰱魚在四大家魚裡面叫做白鰱,主要以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生物為食。花鰱魚也叫做鱅魚,因為顏色比白鰱魚偏深色,而且身上的顏色呈現黑白色,所以叫做花鰱魚。白鰱魚和花鰱魚之所以價格便宜,都是因為他們的魚鱗特別的細小密集,而且身上的魚刺特別細小、脆弱,無論是做起來還是吃起來都不是太好。

花鰱魚吃頭白鰱魚吃肉。咱們現在特別流行的一道川菜叫做剁椒魚頭,其中這個魚頭就是咱們今天所說的花鰱魚,花鰱魚的頭比較大。但是白鰱魚比較多背做成魚乾,經過炮製魚竿的過程中,屢次變得脆弱,吃起來就會減少被魚刺卡住的風險。而且連魚在合適的水溫和充足的飼料之下,生長速度非常快,一年可以長到3斤以上,也就是說白鰱魚和花鰱魚一年時間就可以完全上市。


其實無論是白鰱魚還是花鰱魚,現在在農村都不是很受歡迎,前幾天老張還去了市場上看件今年的白鰱魚和花鰱魚的售價只有五塊多,而草魚卻要八塊錢一斤,這個大家就可想而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人也不喜歡吃白鰱魚和花鰱魚了,更多的時候大家情願選擇鯉魚。


老張談三農


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鏈魚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不是經常和魚打交道的人,還真難分的出來,下面我來說說。
白鰱魚


花鰱魚

一、從外形上區別,白鰱魚魚身是白的,而花鰱身上有花斑,這個是最直觀的區別。雖然這二種魚魚身非常相似,但是軀體上的顏色是有明顯分別的。

二、從頭部區別,白鰱魚的頭部比較小,而花鰱的頭比較大,有大頭魚的別稱。這也是這二種魚的另一個比較顯著特徵。而且你去市場上買魚,白鰱是整條買的,而花鰱則是頭身分開賣的比較多。

三、從價格上區別,白鰱市場價比較便宜,一般在4~5塊/斤,而花鰱的價格則貴一些,特別是魚頭,一般都在十一、十二塊。

四、做菜時的區別,白鰱吃的時候,頭部腮下那一塊肉比較少,所以一般做蒸的或煮的比較多,但花鰱頭部肉比較多,特別適合做魚頭豆腐湯,剁椒魚頭等等。
花鰱魚做菜圖片
白鰱魚做菜圖片

總之,白鰱和花鰱不僅在外形上區別大,在加工時的區別也大,而且市場受歡迎程度也不同,相對現在生活條件較高的今天,花鰱更受市場歡迎。


壞男人說小龍蝦


白鰱,又稱跳鰱,圍網時能從網內跳出水面逃生而得名。而白鰱是吃肥水生長的,並非象有些網友所說白鰱是吃浮游生物的!只要水的肥度達到白鰱的生長要求,白鰱一年能夠生長到八斤左右。

記得在我們的兒時,那時候是人民公社,大隊和生產隊建制,農村的水面都是大隊的,每到過年前按人頭分魚,但那時農民所分得的魚都是白鰱,由於那時的生活太清貧,吃什麼都感覺特別的好吃,味道鮮美極了。

三斤以下的白鰱,肉嫩刺多,而四斤以上的白鰱刺感覺到少了,但肉又有點柴了。

花鰱,又稱鱅魚和大頭魚。它是完全吃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長的,對它的養殖密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養殖的越少長的越大,而花鰱在咱中國的好多地方,都喜歡吃它的頭,有一道名菜,剁椒魚頭就是選用花鰱的頭製作的。味道極其鮮美。而花鏈是靠吃浮游生物生長的,它的肉質比白鰱魚的更細膩柔滑更鮮美!

而吃魚,在民間也分季節,不同的季節所吃對應的部位,那才是最味美的!冬吃頭,由於冬天的魚活動量小,它的營養物質會屯積在頭部,所以這個季節吃魚頭是最物有所值的。

夏吃尾,為什麼要夏吃尾呢?因為魚在夏天的活動量是最大的,整天的遊個不停,尾巴煅煉的緊緻肥美,又稱活肉,所以夏天的魚尾味道最好。

春秋吃划水,注划水即魚鰭。春秋季節的魚,大多停留在水的中層,頭尾不到而魚鰭卻一個勁的不停的擺動,經過一個季節的擺動,魚鰭的肉質極其的柔軟鮮美,所以人們在春秋季節都喜歡食用魚鰭。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區別在於:白鰱四元一斤,花鰱八元一斤。第二區別:燒製白鰱需精廚藝之人,而燒製花鰱是人都可以!




鮑中伍


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

鰱魚作為家養淡水魚之一,一直以來在花腰妹的家鄉養殖較多,尤其是在淡水湖裡更是佔據很大份量,所以對白鰱魚和花鰱魚較為熟悉,一看便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一是外形不同。首先所謂的“花鰱”,也叫“花臉”,一眼看過去魚頭和魚臉是花的,就是花鰱魚從頭到尾全身都佈滿淡黑色的斑點,而白鰱魚無黑色斑點,它的魚鱗全是白色。

其次,花鰱從頭到尾看起來胖乎乎的,尤其是頭比較大,和身體的比例幾乎是1:1或者1:2,而白鰱魚從頭到尾看起來是扁平的,頭部相對較小,和身體的比例是1:3。

此外看腹部,白鰱魚腹部有一條明顯的摺痕,而花鰱魚腹部平滑,沒有摺痕,所以從外形很容易區分!


二是價格不同。白鰱魚喜歡在水域的上層,吃綠藻等浮游植物,其肉質較為鬆散,腥味較濃;

而花鰱魚喜歡在水域的中上層,吃水蚤等浮游動物,其肉質相比要細膩,肥厚,所以價格也不同,白鰱魚要比花鰱魚便宜一些。就我們當地來說,白鰱魚價格每斤在2-3元,而花鰱魚每斤在4-5元左右!


三是吃法不同。因為白鰱魚的肉質沒有花鰱魚細膩香甜,再加上小刺、蓉刺較多,所以我們當地人相比來說更喜歡吃花鰱魚,尤其是花鰱魚的魚頭,無論做清湯還是剁椒魚頭,都喜歡選用花鰱魚。

而白鰱魚大部分就是用來醃製,要麼切成塊做成爆醃魚或者鹹魚,日後蒸吃或者油炸,是很好的下飯菜。


四是從釣魚愛好者來說釣法不同。因為我們當地魚塘和湖裡鰱魚較多,所以垂釣者也多,但是同樣是鰱魚,釣法卻不相同。

釣白鰱魚要用酸餌料,漂深40公分即可,而花鰱魚要用臭餌料,漂深60公分左右,我個人很喜歡釣魚,所以對釣鰱魚也有一定經驗哦!

以上就是我對白鰱魚和花鰱魚的一些瞭解,你還知道其他區別嗎?歡迎關注花腰妹一起交流!(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好友)


花腰妹


鰱魚味甘,性平,無毒,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那麼你知道花鰱魚和白鰱魚的話主要區別是什麼嗎?怎麼做好吃?哪些人不能吃呢?

一、花鰱魚和白鰱魚的話主要區別是什麼

1、從生活環境看,白鰱在水域的上層,以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為食。花鰱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以水蚤等浮游動物為食。

2、從魚頭的大小來看,花鰱魚和白鰱魚的魚頭都很大,但是花鰱魚的頭卻更更大些,可占身體的1/2甚至更多,因此花鰱魚又稱“大頭魚”或“胖頭魚”。

3、從魚身體的魚鱗花色看,花鰱魚身上是有淡黑色斑點的,而白鰱魚是全白鱗,無黑色斑點,這點比較容易區分。

4、從肉質看,花鰱魚肉質細膩,魚頭富含膠質蛋白,最適合做剁椒魚頭、蒜香魚頭、咖喱魚唇、魚頭豆腐湯等。白鰱魚肉質略微鬆散,而且鮮味不如花鰱魚。白鰱魚的小刺較多,不方便吃,花鰱魚要好一些。

5、從釣魚的方式看,釣白鰱40公分深,釣花鰱60公分深。釣白鰱填酸餌,釣花鰱填臭餌。因為它們都生活在上水層,所以釣白鰱和花鰱的釣法用的是浮釣法。它們的不同之處是魚鉤離水面的距離有點不同。價格區別:

1、白鰱:又叫白鰱子,鰱魚,四大家魚之一。價格比較便宜,一般2-3元。

2、花鰱:又叫鱅魚,胖頭魚,四大家魚之一。價格一般比白鰱貴,一般4-5元。

外型區分:

1、看體色

白鰱側線上下的體色無黑斑,而花鰱有黑斑。體色區分較為明顯,但只能區分鮮活的白鰱和花鰱,如果死去幾天後,或是做成美味後,就不容易分辨出來,這時要用一下方法區分。

2、看腹部

對於從體色中分辨不出的白鰱,花鰱可以從腹部一眼看出,白鰱腹部有稜,即,腹部的中央有一條很明顯的摺痕,而花鰱叫腹部平滑,無摺痕。這種區分方法非常實用,能進一步確定白鰱和花鰱。

3、看比例

如果魚做成了菜,上了餐桌,這時需要看頭和身體的比例,白鰱頭小身體大,花鰱頭大身體小。具體來講,白鰱身體(鰓蓋到尾鰭基部)是頭的3倍左右,而花鰱的身體是頭的1~2倍,差距明顯,容易做成美食後區分。

二、鰱魚怎麼做好吃

紅燒鰱魚

材料:

鰱魚,蔥,姜,蒜,幹椒,八角,麵醬,料酒,鹽,糖,香菜

做法:

1、魚清洗乾淨後,切塊。

2、把魚身上的水分擦乾。

3、熱鍋下冷油,油熱後,下入魚塊轉小火煎制。

4、雙面煎黃後取出。

5、蔥、姜、蒜、幹椒、八角爆鍋炒香,澆入料酒,把煎好的魚塊入鍋。

6、加沒過魚身一半的開水,加四海面醬中火燉。

7、中間翻面一次,加適量鹽和糖繼續燉。

8、待湯汁基本收幹,加味精和蔥花、香菜出鍋即可。

小訣竅:

1、煎魚時,一定要等油熱後再下魚;煎時不要急於翻面,待香味飄出,周邊變黃再翻面,否則容易粘鍋。

2、燉時一定加開水,否則魚肉發緊且腥味重,影響口感和味道。

3、因為魚經過雙面煎制,所以不用加太多的水。

大蒜鰱魚

材料:

活魚,鹽,酒太白粉大蒜頭紅,青辣椒,姜,蔥,雞湯,冰糖,酒,胡椒醬油,醋,老抽

做法:

買了一條尾巴切段,洗淨後,用鹽,酒,醃20分鐘,洗過,瀝乾,擦乾,撲上一薄層太白粉進油鍋兩面略煎,取出,油鍋放一碗大蒜頭,煎黃,不要焦,放魚塊,新鮮辣的紅,青辣椒,薑片,蔥段,雞湯,冰糖,酒,胡椒,蓋蓋,燒入味,加醬油,醋,再煮幾分鐘,加幾滴老抽調色,好了,把魚塊裝盤,把汁勾薄芡,倒在魚上,撒上蔥花.

三、鰱魚哪些人不能吃

白鰱魚雖然營養含量豐富,但是很多病患者不宜食用,比如患有感冒發燒、疥瘡、無名腫毒、瘙癢性皮膚病、目赤腫痛、口腔潰瘍、大便秘結、紅斑狼瘡等病症的患者就不能吃白鰱魚。

甲亢病人也是不能吃白鰱魚的,因為白鰱魚會導致炎症增強。





bye521


農村常吃的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

關於鰱魚,在農村比較常見的應該是白鰱魚,一般在澆灌季節裡,當河裡乾涸時就會捕撈到很多白鰱魚,但由於個體都比較小、肉質粗糙、刺多而吃起來比較麻煩,並不受人們的待見,一般我們這邊捕撈一桶魚後,會將這些白鰱魚分揀出來喂貓吃,而會把鯽魚、鯰魚、嘎魚和泥鰍撿出來做美食吃,這才是農村人比較喜歡食用的魚類!而對於花鰱魚,由於和白鰱魚的生活習性差不多,但因為其魚頭會更大一些,有時候甚至可以占身體肉的一半以上,因此也被稱為“大頭魚”,往往才是農戶最受歡迎的鰱魚,尤其是花鰱魚魚的魚頭做成美食會特別好吃,以至於現在市場上花鰱魚的價格要比白鰱魚高出很多!而說到白鰱魚和花鰱魚的區別,下面就摘幾個特點簡單聊一下:

從魚頭上分辨:雖然說鰱魚的頭部都挺大的,但對比白鰱魚和花鰱魚,你會發現花鰱魚的身體扁扁的,而魚頭又大又寬,往往要比白鰱魚頭會大很多,一般可以佔到魚身的三分之一,有時甚至會超過魚身的一半以上,因此,花鰱魚也被稱為胖頭魚、大頭魚。

從魚身上分辨:關於白鰱魚的身體一般為銀白色,背部青灰色,其兩側、腹部和鱗片幾乎全是白的,並且魚鱗會比較細小。而關於花鰱魚的身體會有淡黑色的斑點,其背部為青黑色,各魚鰭為淺灰色,兩側深褐帶有黑色或黃色花斑形狀,腹部則為一般呈現灰白色!,這樣來看是不是從魚身上就可以一目瞭然了呢!

從食用上分辨:其實我們常吃的鰱魚應該是花鰱魚,例如常見的剁椒魚頭、魚頭豆腐湯等美食其實就是用花鰱魚烹飪的,這是因為花鰱魚的肉質比較細膩,魚頭富含膠質蛋白等營養成分。而對於白鰱魚,由於肉質粗糙、口感一般,小刺多吃起來會特別麻煩,往往檔次比較低或不受人們待見!

雖然白鰱魚和花鰱魚的生活環境差不多,但對於釣客來說,一般會就會有比較深的認知!因為白鰱魚往往會生活在水中的上層,大概水深40釐米左右,是吃浮游植物為主,因此釣白鰱魚時需要用酸魚餌窩料方式,而對於花鰱魚由於會生活在大概60釐米左右的中層水域,主要是以浮游生物為食,這時釣客就會選用臭魚餌窩料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對此大家有沒有更好的分辨方式,歡迎留言互動!


龍百曉生


在農村,白鰱魚和花鰱魚,合稱為鰱鱅,是我們經常說的四大家魚之二,另外兩種是草魚、青魚。在所有的淡水水域,白鰱魚和花鰱魚是非常常見的,而且也是魚類養殖的主要魚類之一。若說白鰱魚和花鰱魚有什麼區別,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說說花白鰱魚之間的區別:

區別一:外觀的不同。其實,白鰱魚和花鰱魚在外觀上還是比較容易區別,就如同它們名字的不同。白鰱魚,通體銀白色魚鱗,且鱗片比較花鰱魚要大一些,而花鰱魚,整個魚鱗灰黑與白相間,整體顏色要深。二者最明顯的區別是,花鰱魚的魚頭大,魚嘴大,所以也被大家叫做“大頭魚、胖頭魚”。



區別二:體型上的差距。一般情況下,作為一個精養魚塘,白鰱和花鰱都會同時一起養殖,但是白鰱和花鰱最終的體型有一定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我們最容易捕撈到,相比較更大更重的花鰱。白鰱一般情況下,一般很難養出幾十斤,而花鰱就可以達到驚人的幾十斤的重量。


區別三:食物喜好不同。雖然,花鰱和白鰱在吃食的時候,都是吞食,但是兩者對食物的喜好存在一些差異,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喜歡釣魚的人來說。只要釣過鰱鱅的人都是花白鰱的口味兒的不同。一般說來,為了釣到對應魚,我們就需要施用對應餌料。

而花鰱對於那些霧化好,且口味香甜的餌料很痴迷,而白鰱就恰恰相反,它喜歡的餌料口味的是酸臭味的餌料。

區別四:價格上的不同。同樣是鰱鱅,同樣是一樣的餵食,但是最後白鰱和花鰱的價格上,卻有一些不同。一般情況下,花鰱魚的價格要比白鰱魚的價格要高。原因是花鰱魚的魚頭可以做很多的美食,比如剁椒魚頭,魚頭火鍋,豆腐魚頭湯等,所以更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