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自古以來,求福避禍是每個人的心願。很多人在事業失敗後,還會以“福薄”來自嘲。而在古代,流傳著很多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無福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包括這樣的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古代社會的很多俗語,來自古人對自身所處社會的一系列社會現象的觀察,並在觀察後做出一種總結,而後得出俗語。當下很多歷史學者,也喜歡通過古代俗語來作為分析、判斷古代社會情況的依據之一。其中,本文所提到的俗語既屬於這種情況。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先說“有福之人兩腿毛”。在古代中國,所謂的有福之人,大多屬於官僚和富商這兩種群體。這兩種群體的特點在於常年養尊處優,因此不用從事一線勞動。而尋常百姓所從事的工作,或者是工匠,或者是農民,其中農民佔據主流。農民在下地的時候,身穿短衫在水田裡插秧。在風吹日曬和泥水攪拌之下,腿上的汗毛得不到保護,會大範圍的脫落。而工匠在從事手工業的時候——比如鐵匠打鐵的時候,打鐵爐的高溫也會導致腿上的腿毛被烤焦。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官僚和富商們,因為不用下田從事生產勞動,也不用從事手工業生產,因此,官僚和富商們的腿毛,要遠遠多於農民和工匠。古人根據這個特點,得出了這句話:有福之人兩腿毛。此外,官僚、富商家子弟,由於生來就處於養尊處優的成長環境中,因此腿毛也比同齡孩子要重一些(過去窮人家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要給地主放牛或者下田勞動了)。古人也會根據小孩的腿毛程度,來推測小孩出自於什麼家庭。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再說“無福之人毛兩腿”。這句話看起來和上文極為矛盾。但實際上,這句話的“毛”和上文的“毛”並非一個概念。上文的“毛”屬於名詞屬性,而這個“毛”則是動詞屬性。所謂“無福之人毛兩腿”,指的是沒有福氣的人,兩條腿常年不閒——這個“毛”可以理解成沒有空閒的概念。在古代,官僚地主往往支配他人做事,自己坐享其成。而作為宅子裡的僕人,則要負責跑腿,因此“毛兩腿”。此外,農民常年在農田奔走,也是“毛兩腿”。古人根據這個特點,又總結出了這句話:無福之人毛兩腿。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在當下,隨著社會發展、科技發達。很多辛苦的工作,都可以通過機械來完成,比如說種地,大多數農民都是使用拖拉機等農業機械進行工作。因此,根據“兩腿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尊貴的理論已經過時;並且在當下,由於社會的變遷,即便是大老闆,也需要為經營生意而奔走於世界各地,因此用“毛兩腿”來衡量一個人沒有福,也已經過時了。因此,本文提到的這句俗語,可以當作古代文化的一種展示來看待,並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