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想學習書法,老師有什麼好建議?

美味相投的那點事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你“想”學習書法,那“老師”就有了,下面就是怎麼下手開始的問題了。

首先就是選貼,這是學習書法必經的一步。怎麼選貼呢?最好是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去學習,如果字帖風格自己都不喜歡,怎麼能學好呢?

學習書法最好還是選擇楷書入門,儘管楷書形成的時間最晚,但自古以來楷書還是主流的入門字體,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所鍾愛。在我們楷書基本功打牢之後,再練其他書體就會得心應手。所以說,楷書入門還是我們練習書法的主要途徑。

學習書法,主流方法還是臨摹,最好是以臨寫為主,摹寫為輔。可以先摹寫再臨寫,以選擇的字帖為主,循序漸進的進行練習,並不斷的總結經驗。堅持練習,最主要的,還是要多看、多思、多臨、多學、多練。

比如我自己喜歡的就是硬筆書法,我也是一個初學者。在選貼上,我前期選擇的是田英章硬筆楷書標準教程,後來看到文徵明的《草堂十志》,非常喜歡,就買來輔助練習。《草堂十志》可以著重練習筆畫的輕重變化,田英章的楷書更易於初學,便於練習筆畫和結構。

我一般是每天練習二三十個字,先摹寫一遍,就是用半透明的紙覆蓋在字帖上描一遍,然後馬上趁著還有印象再臨寫幾遍,爭取臨到有幾分形似,後期多多練習以達到神似。

學習書法,最主要的還是要堅持,要有死磕到底的精神。不要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爭取每天都要寫寫練練,哪怕就是練幾個字,也要堅持。

我們都是書法愛好者,一路上有很多同伴,吾道不孤,與君共勉!





一書一人一咖啡


關於學習書法的一些思考,也許對你有幫助

一、關於學習書法的好處

學習書法的好處很多,主要有如下4點:

1、學習書法能使人靜心養氣,有益於身體健康。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主要是動手,尤其是訓練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達到協調性和靈活性,這些動作靠大腦指揮,經常有規律的訓練,有益保持大腦的功能

2、學習書法可以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豐富學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細緻、專注、沉著、持久的學習品質。

3、學習書法可以陶冶性情,鍛鍊意志。

書法藝術,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須長期學習、練習

4、學習書法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學習書法,有淨化心靈、驅逐邪俗之氣、提高審美素質的作用。

二、小孩子從幾歲開始學習書法比較合適

古人六至七歲就可以入塾讀書,一入塾就開始寫毛筆字了。現代孩子先天基礎比較好,身體發育快,聰明伶俐,可以早一點開始學習。中國現代好多名家,三至四歲就開始學習了,所謂“先學拿筷子,先學拿毛筆”。現在公認水平比較高的孫曉雲,家學淵源,3歲就開始學習書法了。因此,如果想讓孩子在書法上打下紮實的基礎,4-5歲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孫過庭《書譜》曰“學成規矩,老不如少”,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書法基礎,入門非常重要。

現在有一種說法,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不高,學書法可以從硬筆開始,這是我不認同的。從一開始用毛筆,可以培養好的筆感,起筆、收筆、提按,毛筆和硬筆是完全不相同的。

小孩從四至五歲開始學習,找一個靠譜一點的老師,學會正確的執筆、坐姿、運指、用腕、用肘,培養良好的筆感、紙感,以古賢為師,打下紮實的基礎,他的書法格調才會高,以後才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從小訓練,能較快形成筆感、紙感,中國書法是很玄妙的,全靠感覺和心悟。

至於,從楷書還是從隸書入門,這個見仁見智,個人建議,還是從楷書入門,特別是唐楷比較好。

三、專精一體還是博釆眾長

對於初學者,應該專精於一體。最好選一位自己比較欣賞的書法家,選他的代表作,一本字帖,然後選其中的幾十個字,花上幾個月,把每個筆劃、每個細節都練得很熟練。

然後,擴大到整本字帖,用幾年的時間去吃透,直到隨便一寫,就是這個書家的風格,這就叫入帖。

然後,再練習另一書家的作品,因為已經有一定基礎了,上手會快很多。

這個階段,可以廣泛學習其他書家的作品,博釆眾長。

最終,才能夠融匯貫通。沒有二十年的功夫,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出帖了。

下面附上楷書四大家的特點,供參考。

附:楷書四大家的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特點:

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

如果說歐陽詢的不足之處,我覺得是不夠疏朗,太拘謹,給人帶來的藝術感染力不足。

柳公權的書法特點:

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字字嚴謹,一絲不苟,以瘦勁著稱,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柳楷筆法勁練,穩而不俗,險而不怪,老而不枯,潤而不肥,儀態沖和,遒媚絕倫。筆畫均勻硬瘦,稜角外露,富於變化,避免單吊重複。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柳楷橫畫大都方起圓收,骨力勁健,起止清楚,短橫粗壯,長橫格外瘦長,神采清秀,豎畫頓挫有力,挺勁瘦長,凝練結實,撇畫銳利,捺畫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筆乾淨利落。總體上內斂外拓,中宮收緊,四肢開展,於嚴謹中見疏朗開闊的風姿。

顏真卿的書法特點:

顏魯公其人正氣凜然,其書端莊雄偉。他一改晉唐以來優美秀雅書風,而別開壯美雄渾氣象。前人評他“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

趙孟頫書法特點:

趙孟頫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其書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此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

四、幾點基礎知識

現在人學習書法確實很難,因為我們現在用的是硬筆,甚至,現在很少動筆了。

因為每天用毛筆的時間太少,對毛筆的筆性瞭解肯定不到位。

因此,學習書法需要多練習。當然,練習的前提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執筆:

毛筆的執筆要領是:指實、掌虛、筆直、挺胸收腹、胸與桌有一定距離。毛筆的執筆姿勢(如下圖)。手指間握緊筆桿即可,筆桿要能在手指之間互相轉動而不僵化,特別是拇指與食指、中指的配合發力非常講究。

站姿或坐姿?

初學書法,建議釆用坐姿,懸腕墊肘,這樣既有一定的靈活性,又有一定的穩定性。

運筆?

要慢慢摸索筆鋒的運用技巧,熟悉筆尖起落形成的筆畫特徵。逆鋒運筆和側鋒運筆的區別在什麼地方。要養成一種習慣,寫字之前,弄清楚哪一筆用逆鋒起筆,藏鋒收筆,這樣下筆的時候才會心領神會。

五、學習書法的幾個階段

1、手眼俱低。這個階段,一方面多找些書法基礎知識的書去學習,提高見識,一方面,找準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精選其中的20個字反覆練習,慢慢掌握筆法。個人認為,還是從楷書入門比較好。

2、眼高手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書法的原理、審美等知識的積累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但動手寫字的能力的提高肯定沒有積蓄知識那麼快,這個時候,會覺得比較痛苦,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個時候越痛苦,說明你對書法的理解越好,後面只要下夠功夫,水平提高越快。

3、手眼俱高。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積累和練習,你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了,這個時候不要驕傲,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4、人書俱老。到了這個階段,對書法的理解,以及創作,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提高書法,沒有速成的方法,只能腳踏實地,慢慢提高。

六、為什麼到了一個階段就很難提高

我也是這個情況。近半年我總結了一下,找到我的問題癥結所在,我主要是耐不住寂寞,今天喜歡這個風格,明天又喜歡另一個風格,沒能專精於一體。

現代人幾乎不用毛筆作為實用書寫了,雖然寫字與書法不同,但畢竟,我們對書法的熟練程度,遠遠不如古人了。因此,專精顯得更加重要!

大部分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提高不了,一個是不夠專精,一個是不夠努力。

七、書寫和書法

書法與寫字的區別在於,寫字主要是實用性,整齊易認就可以了,書法主要是通過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等等來表情達意。

書法各體中,楷書工整易認,各書家的作品也具有各自一定的精神氣質,但於表達情性而言,不如隸書和行書,甚至不如篆書。至於說到草書,肯定是最能表達情性的。但是,草聖最為難,沒有深厚的功底,沒有那份胸懷和情操,是寫不好草書的。

八、關於筆怯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

根據我自己多年的體會,首先是執筆。初學者還是要從最規矩的執筆學起,懸腕墊肘,這樣既靈活又容易控制。

然後,找些描紅帖反覆描紅,可以提高運筆的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筆鋒運行的路線,起筆為什麼要回鋒?轉折怎麼轉?為什麼要提?為什麼要按?

每個大師的作品之所以千差萬別、各有風格,其實,從簡單上說,就是筆劃過形態、結體、章法、輕重、墨法等等異同所呈現出來的。

但是,這其中,筆鋒運行的規律,是千古不變的。











後福堂


想學書法,有什麼好的建議?我不想從具體的怎麼選帖啊、臨帖啊等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我想說點不同的建議,而且我認為這些建議恰恰是學書法更應該明白的道理。

當然,每個人學書法有每個人學書法的目的或目標,如果你是真想學書法,想在書法領域有所建樹,在學書之餘,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藝術修養。這是因為,字寫得再好,若沒有文化和藝術底蘊的支撐,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個寫字匠。

古代沒有書法家這個稱號,我們現在所稱的古代書法家們,有哪一個單是以書法見長的呢?比如歐陽詢,今人多知其創立了歐楷,熟不知其精通《史記》、《漢書》、《東觀漢記》三史,其還主持編撰了《藝文類聚》。

再比如蘇、黃、米、蔡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以說,古代的書法家都是大文人,都有很深厚的文化和藝術方面的修養。這也是現當代很難有書法大家的原因之一。所以說學書法,不能只單純地寫字,加強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方面的修養尤為重要。起碼會少出一些如某書協主席經常寫錯字這樣低級的笑話。

具體地說,學書法之餘,應多學學以下方面的知識:

一、學點文字學方面的知識

這不僅僅是因為書法書寫的是漢字,還因為文字學方面的知識能讓你知道文字的起源、演變、發展等等。文字學方面的知識包含的很多,雖不要求像中文系的學生一樣系統性地學習,但最起碼《說文解字》這本書要精讀。文字關,是學書法要過的第一關。打個和學書法最實際的比方,你文字關過了,有了這些基礎,你才不至於寫錯字,才能讀懂古代的書論。學書法,古代的書論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所以,文字學這方面的知識,學得越多、懂得越多越好。

二、學點古代文學方面的知識

古代文學的範疇也比較廣泛,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比較多,練書之餘,多讀讀一些經典的作品,多背背一些詩詞歌賦,這都有助於充實自己的文學方面的修養。即使達不到自己寫詩作賦的水平,起碼能讓你在書法創作的時候信手拈來而不至於“抄書”。

三、學點美學方面的知識

書法之所以有魅力,和它能給人感染力、給人以美的愉悅是分不開的。學點美學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對一件書法作品的理解和欣賞,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

或許多數人會不同意我的建議,認為練練字,臨臨帖就是學書法了,其實不然,當你越是喜歡書法、越是想提高自己水平、越是想在書法上有所建樹的時候,你會發現,我上面說的這三點,都是你繞不過的坎兒。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每一位有志於書法的朋友們有所幫助。謝謝大家,我是保定剛子,一個書法愛好者。喜歡就關注我吧。


保定剛子


書法入門一般來說先學楷書。(當然也可寫隸書或小篆。)要挑一本你最喜歡的字帖。先細察其結構造

型丶用筆特點,再精研分均布白、點畫顧盼等等…

先對著臨寫,寫像以後再背臨。背臨非常重要,能加深對字的記憶及理解。這樣寫兩三年以後,再穿插練習行書,因會寫行書對楷書幫助也很大,使楷書更加靈動自然!

再就是堅持,不要一曝十寒,因為一大部分人就半途而費了。

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能攀。

只要勤學博記、慧悟多思,必有很大的進步!


楊志勇68


關於學習書法的10條建議!

01章法問題

要通過讀帖去領悟,應順著筆勢仔細讀,看看古人是怎樣趁勢處理各種偶然出現的情況。章法問題說到底,我認為還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的關係。

02關於書法形神

神必須依附於形才得以表現。形神兼備,形似當然是首先必須做到的。隨著筆法的熟練,書寫時加快了速度,正如一個精神健旺的人,他的動作是富有生氣的,那麼神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03關於執筆

日本人大概有一種好的傳統,即外來文化的精華皆保持原汁原味,歷久不變.他們的茶道,即是我國唐代的飲法.把茶葉磨碎,現在全國恐怕沒有一個地方還保留這種喝法了,但陸羽《茶經》和蔡襄《茶錄》都是教人這麼做的.黃山谷《滿庭芳·詠茶詞》有一句為“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即是很形象的描述。執筆也是如此,像鉛筆執法,其實也是我國古法,即所謂“撥鐙法”。當然,每個人執筆大多不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與寬”而已。

04關於臨摹

臨摹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孫過庭的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十字箴言,要做到,只不過是初上手必須慢而準而已。很多人長期臨不準,我提倡一比一臨寫,可能有些效果!

05學王不如從聖教入手

米芾“方圓庵記”確有大王意味,但他在此前風格已基本確立,其形成當受歐陽詢沈傳師褚遂良等家影響,而此基調基本上貫徹始終。大王對於小王而言,予米的作用似乎並非主要的.因此“若無聖教打底”云云是未必然的。另外“;蘭亭”因是唐人半臨半摹,故與幾本響拓的精確度還是有差距的,這就是我覺得學王不如從聖教入手為好的原因。

06關於用筆

點畫越長,越需要有變化,否則便失於單調。長橫如此,其他亦然,按提按並使之波動,是常用的筆法。

07關於學米芾避俗

越易上手越易俗。我看學趙(趙孟頫)比學米更易俗。何故?因為趙平易近人,學者往往可以舉一反三,所以貌合神離也就難免,乾隆即是如此。這種俗應歸入平庸一類,儘管它還不是完全不堪入目。而淺層次的學米,弊端或許更多。米字個性強烈,點畫跳蕩,字勢欹側,而且帶有一些特殊標記。初學者一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如果盲目拼裝,雖能一目而知出於米,但其俗恐怕只可說是惡俗得俗不可耐了。這兩種表現不同,其俗一也,都是“且學一家忘一家”其實是不可能的。學什麼就會不知不覺受到影響,所以先入為主尤其重要。紅袖說得好。後博就是博採各家之長,但須防止亂採,風格離得太遠的不能嫁接。有的書家就這樣給毀了。

淺嘗輒止所致。那麼如何醫俗也就不言而喻。但必須強調讀書知禮的重要性,因為書法畢竟不僅僅是技法層面的事情。

08關於用墨

我覺得墨分五色是借用國畫技法名詞。墨法在明代之前只有無意識的表現,如寫得只剩不多墨了,卻又要添寫幾句,蘸了點清水,不經意出現淡墨。明人從水墨畫得到啟發,有意識地引入書法。林散之善用淡墨,應是學過董其昌的緣故。

09關於“刷字”

所謂“刷”,我的理解就是“沉著痛快”四字。歷來象米芾這樣對毛筆控制到無不如志的書家恐無三數人,這是他學褚最久得到的好處。他無一筆不懸手,應出於心解。用這高標準嚴格訓練,才談得上無往不利。沉著,是留得筆住;痛快,是恣肆自如。既進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之境,隔閡被打破,那麼感情的抒發就毫無罣礙了。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節奏感是其標誌。所謂節奏,就是有快有慢。痛快,自然是快,那麼沉著也就不言而喻。落實到具體,則是直筆當快。因為無非提按而已,比較簡單。而曲線由於有方向的改變,因此必須稍慢,尤其是有所應接的曲筆,如長撇和鉤等,均須特別留意。

10關於“創新”

我們不但切忌禁止嘗試和探索,反應鼓勵創造。別人願意玩玩新花樣,亦無可厚非。而有些天分很好的年輕人確實寫得不錯,我向他們致敬。要相信歷史的公正,好的總會流傳下去,匯成傳統。




楊章會書法藝術


想學習書法,有什麼好的建議?我談幾點個的意見:一是要選擇一個好的啟蒙老師。這點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初學者,一般要從基礎楷書練起,在選擇老師時不能光看名氣,而要選擇懂楷書和其它書體的老師,而且老師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會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書習慣,如坐姿、執筆方法等。我小學跟當教師的父親學書法,所以我的執筆方法和坐姿都很好,尤其是對父親教的“點如墜石,橫若重雲,撇似利刀……”印象非常深刻。二是想學習書法一定要有信心和吃苦的決心。書法是練出來的,每天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去臨習,有時練上幾小時就會腰痛臂酸,這就需要我們要有相當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在遇到瓶頸時可能會產生放棄的想法,這時需要信心自我激勵,歷史上大書法家如何苦練書法的故事我們應該也聽過。三是,在練書法的同時要修煉做人。練書法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古代名人,古詩詞等,從傳統文化中我們要汲取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修養,明確人生努力方向。同時學習書法的同時要學習書法理論,在實踐中加以理解,還要增加閱歷,如當代書家的情況,誰有些什麼優點值得學習,多觀看書法展覽,多瀏覽名人古蹟,就這樣潛移默化使自己氣質得到提升。




凡鴻華書法


想要寫好書法,首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併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枕腕、懸腕與懸肘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痠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執筆的高低與鬆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鬆,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儘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儘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係。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臺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佈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歐陽詢《九成宮》

三、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

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

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歷代書家一致主張,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四、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

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

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產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五、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

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只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著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六、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第一要掌握筆力,這裡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

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七、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好”“媽”屬於左右結構;“幸”“素”屬於上下結構;“常”“掌”屬於上中下結構;“匠”“醫”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丟開個人的風格。


銘睿書畫


正確學習書法的方法包括以下幾步:

一、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想把字寫好。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物只要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練習寫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樹立一種觀念,不是別人要把字寫好,而是我要把字寫好。如果一時沒有興趣,就要慢慢培養,你想寫字有那麼多的好處,你就會有願望想把字練好。

二、瞭解學習硬筆書法的基本常識。

練習寫字前,我們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1、備用工具:普通白紙、鋼筆、圓珠筆、藍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3、寫字姿勢: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及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閒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古人云:“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

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揹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法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

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四、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點注意事項。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必須選準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九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

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葫蘆小乖乖


想學習書法,初學者當從楷書練起,因為漢字的間架結構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筆劃,不練好,寫出來字就難看。初學者,有兩種字體可臨摹,一是顏體字,多寶培碑帖字方正渾重,是初學者的最好字帖,再下來柳公權的玄秘塔帖和歐陽詢的九成宮帖,都是初學者最好的字帖。

學習書法必須持之一恆,每天臨帖不止,才能進步,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儘管你有天賦,也只能算個江湖體。

也有人直接練行書和草書,這就要看自已的天賦了,不練楷書,漢字的練構不合理,就要走好多彎路,我自巳的經驗,只要楷書能寫好,行書,草書就容易多了。


老郎中15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前人心血所凝。

要學習書法,首先要端正學習態度,心正則筆正。

學書法又須真心.專心和恆心,否則必半途而廢。

若無任何基礎,起步階段要先找一個好老師並根據老師建議選一本適合你的字帖,剩下的就是勤學苦練了。

學書法不能只學書法本身,還要多方面修煉自己,比如學習古詩詞等。

當具備一定水平後,就要開始創作並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總之,思想要端正,起步要正確,方法要得當,過程要堅持,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