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道”是否可以理解為處理事情的方法?

越戰越勇154706760


老子在道德經中將道闡發為萬事萬物運動發展的總規律,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老子宇宙觀的核心,“道法自然”是老子宇宙觀的基礎。老子有時指“道”是物質實體,有時指“道”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老子“道”的物質屬性及運行法則都屬於自然的範疇,故老子哲學體系“道”的本性是自然。道”,指的是自然規律和宇宙本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歷萬物”。空間上包容一切,時間上無窮無盡。它無所不包,無處不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治政要實行“無為而治”。人們對“無為”、“無不為”、“無治”、“無不治”等流行說法,發展了先秦道家的“無為”論。同時,表達了道家的“真”、“靜”人性觀:“人生而靜,天之性也。”。古人認為形、氣、神為生命三大要素,互相依存,而“神為之使”。他們強調只有掌握“道”的規律,才能適應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發展變化!

因一切事物發展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即為天道!

所以遵循道的法則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獻縣人家

品讀更多優秀作品!


獻縣人家


道是方向;術是方法;道不能理解為是處理事情的方法,道,是你處理事情的方向是否正確,至於你用什麼方法就是術的層面。

老子曾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莊子曾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道就是我們的思想,術就是實施方法,道術合二為一,才是正道。

有道無術乃魂不附體,有術無道乃體不附魂,道術結合乃魂體統一,才能成功。

道用於解決原理問題,術用於是解決技術問題;道是一定要被參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規律性和相對穩定性。

術是方法,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變,是能夠被反覆學習從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領。

道是河,術是舟;道是方向、法則,術是方法、謀略。有道而謀,謀雖寡而能勝;無道而謀,謀愈多而愈敗。“道接天下濟蒼生,義達四海利九天。”道的實質在於揹負責任、慈悲喜捨、胸懷廣大、義利合一則無所不通,以正義取利、以利宏揚正義。


國學趣舍


人世間,是由“仁道”“魔道”組成的。

幼兒教育接受的是“公道”,說句人話就是:公共道德,不霸道。

少年時期學的是“禮道”。尊師重道,禮義廉恥。

青年時期走“正道”。認清人生正確道路,以免偏激誤入歧途(魔道)。

中年時期重“交道”。人際交往,道德優先。上盡孝道,下盡仁道。

老年時期守“理道”。以理服人,以道克己。

最後,修道成仁,駕鶴西遊。

“道”是否可以處理事務?不單可以,還必不可少。以“交道”降低事務矛盾後果,以“公道”平衡事務矛盾利益,以“理道”解決事務矛盾,以“正道”引導事務矛盾發展方向。以理服人,以道正人!!!


山野村夫70


道可道,非常道。將道理解為處理事情的方法,完全沒問題。

道是沒辦法說清楚的,有些人認為道是客觀規律,是準則。這種說法可以說正確,但未免太過籠統,也太過高大上了。

個人認為,道,是屬於個人的東西,是個人內心中對生活的認知,也是對自己的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道不是唯一,你可以說“道”是這樣的,另外的人也可以說“道”是那樣的,只要這樣的道可以讓你內心歡悅,可以讓你在正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那麼你的“道”就是正道,就是支撐自己精神世界的根本。

每個人都有必要找出自己的道,若沒有“道”,人就會渾渾噩噩,每天混一天是一天,日子就頹廢了。那些總是說自己無聊的,總因為無聊而做無聊事的人,就是沒有“道”的人。

有了道,每天的生活就是完善這個“道”的過程。直白地說,可以將“道”理解為本我,對自己瞭解得足夠透徹,發現自己的獨一性,明白自己比別人強在哪裡,將這種獨一性發揚光大,內心就會始終充盈,會很自信,會將生活中經歷的所有事都看透。

所以如題主所言,道可以理解為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是想出來的,而是明澈本心之後自然就知道的。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都有自己的道,他們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而這些道理都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處事方法都幫他們獲得了成功,可見只要有自己的道,並且將自己的道貫徹始終,就能成功。


燈閱泰山


事情的處理方法,只是“道”所包含的其中之一。

道是自然,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老子認為,道是真實存在的。它混然一體,但我們看不到它的形象,聽不到它的聲音,摸不到它的形質,因此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強將其稱之為“道”。所以老子同時將“道”稱為“無”和“有”,因為它沒有形象,所以是“無”,因為它真實存在,所以是“有。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道的運動規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狀態,生生不息。天地萬物都是從道中產生出來的,它們的運動會離道越來越遠,並在最後返回其原點——道。

道的境界主要靠道德和精神的修煉,靠人生智慧的提升,而哲學就是提升人生智慧的學問。

在中國哲學史上,人生境界是人生哲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老子人生的二境界是自然境界和嬰兒境界。

自然境界是指,人類社會和天地之間的風雲雷電、山川河流一樣,都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而人的任務就是脫離世俗中的人,脫離功利的人,與自然合二為一,實現自然與精神、身體與靈魂合完美融合的境界,這就是老子推崇的自然境界。

嬰兒境界是指,嬰兒沒有受到人世的汙染,一派純真之色,沒有煩惱沒有機心沒有功利,人生就像一張無瑕的白紙。而人一旦長大,有了慾望,就有了機心,有了機心,就有了煩惱,有了煩惱,就失去了自然而然的本性。



道然說易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道”?關於道的涵義我們很難給他下一個定義,就連提出道這個概念的老子也講不清楚什麼是道,對待這種難以下定義的事物,我們通常都會給他設定一個界限。所以老子自己給道下的界限是“大、逝、遠、反”,至於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老子本人並沒有解釋。在綜合各研究老子的大家的意見後,能解釋清楚這四個字是什麼涵義,大就是指的無窮大,無所不包,比世界上任何能提出來名字的東西都要大,甚至比宇宙還要大;逝就是指的他不斷變化,不斷演變,不斷的革新;遠就是指的他是永恆的,一直存在的,長期的;反就是返,當他到了一定的狀態之後又會回到原來的樣貌,就像《易經》當中所說的,陰極生陽,陽極生陰一樣。

其次,我們需要一個東西作為參照。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東西作為自己的參照物,舉個例子來講,生活當中有的人會說自己是東北人,而不是說自己是遼寧人、黑龍江人,在這裡,東北人這個概念是建立在以中國為參照的基礎上,在這個基礎上對方說自己是中國東北區域的人,叫東北人,是南方區域的人,叫南方人。而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用自己作為參照,這樣子很容易感到不滿足、生氣,並且看不清,看不明白某個事。如果用道這個宏大大概念作為參照,我們凡事就容易看的開,解得開,想的透。

再者,老子的眼光與眾不同。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做“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告訴我們,壞事有時候也可以變成一件好事,好事有時候也會變成一件壞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子看待問題的角度非常不同,我們普通人看待問題可能就是用線性思維的模式看待問題,而老子不一樣,他會教你橫著看問題,豎著看問題,用一種立體模式思維看問題,而這種思維模式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學習的。



宋上善


“道,可道,非常道。”《三字經》中第一句就是這麼說的,它是平常而能永恆的“道”。道理簡單,卻富意深長,不完全是處理問題的方法。反過來講,在處理問題時利用了“道”的規律法則。

“道”法自然,存在即有合理性,順應自然,就可能得到了“道”。然而,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字眼,卻有太多之人對“道”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甚至於認為它是一種不可言語且怪玄乎的概念。

何為“道”?

關於“道”,它的哲理性顯然非常深奧的,中國古代五派大家都各自成章,分別論述。如儒家有儒道、法家有法道、道家有道道、佛家有佛道、墨家有墨道,所以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真正“道”的內容應該是接近於真理性的東西,即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及其法定原則,具有內含屬性的真實原理。至此,大道至簡,真理平凡,往往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為何不全是處理事情的方法?

其實,這就是“道”的本義所在。我們說“道”是客觀事物存在的規律和法則,那麼簡單地延伸一下,就是三方面:原則、規律和原理。

試想一下,人們在處理完一件事情的整個過程狀況是什麼樣的呢?無非是先了解產生原因,知曉事情來龍去脈後,按照較普遍適用性原則加以溝通促和的實施步驟,達到一個平衡目的。

由此可見,人們通過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就得到了一個較為定性的規律,凡此以後均相似或類同的就不必要再去多思考、費大神‘而得不到解決了。

如何做到“道”呢?

這就存在著一個行動過程中是否合乎“道”義。相對於每個人來說,就與“德”有關,沒有“德”,你知道“道”也沒用,只有合二為一形成“道德”才可以。

為什麼人們處理事情都力求平衡暱?這裡面就關係著一種理論,即“中性”原則,是為“道”。利用“守中、折中、致中”的辦法,處理事情時就能達到一個完美結果。正所謂南宋著名人物張三丰所言極是:“夫道,中而已矣。”

說來說去,處理事情僅是用“道”之原則、規律辦事,而“道”之原理並未利用上。所以說“道”是用來處理事情是不盡意的,它的真正作用是用來含蓋一個大範圍的,不是某一件事情的“道”。

處理事情的方法有時候就是一種悟“道”的過程。我是一名分廠核算員,一開始接觸算帳,一般來說我會按部就班地認真對待,包括每一個生產環節都面面俱到,怕出了差錯。但是每到月底結算還是虧得多,結不岀工資來,員工抱怨、領導點批,那日子真不好過。

後來,經過半年摸打滾把,終於有了一些頭緒走上了正路,結到工資還略有盈餘。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裡面有道道、有不經久煉就不可能滲透了的真經,即“道”。就是說,帳中帳,要實行“親兄弟,明算帳”,可謂要麼虧、要麼贏。若你應用了“道”,就可以虛實結合,採取轉移支付或暗存明借的方法都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當然,凡事預則立,要有總體平衡原則,才能得心應手。

總之,“道”是規律與法則,配以“德”就能很好地處理事情。至於處理事情結果好壞又決定一個人的心態,要麼善行、要麼惡行。


杜象應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道”一詞是古時候人認識自然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有其運行軌道,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的規律。

“道”代表的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思想,在《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指明自然萬物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之間產生不同變化和組合,從而行成另外不同的事物。

“道”的含義就像佛教的“法”一樣,沒有明確的定義,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它代表自然的發展規律,事物的發展規律。

所以你理解的“道”為處理事物的方法,沒有錯,但是需要更深的瞭解事物的發展變化,按照其發展的規律來找到答案。



易學少年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這樣,那樣。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道,從來沒有一個恆定的答案,每個人有屬於每個人都道,所謂道,不過只是個人想法,認知,思維的抽象化,所以,道當然可以理解為處理事物的方法。但這不代表所以的道都是大義凜然的,如果我們來看盜賊,一般都是貶義的,但古時也有俠盜,要不然怎麼會有盜亦有道一詞呢。所以說道,不如說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看法便是自己的想法,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做事的結果。所以我認為道是可以理解為處理事情的方法的


九和七


《道德經》中講到很多關於道的認知,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化生萬物的無,名天地之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沒有實質的表現形式,看不見,摸不到,強為之容,字之曰道,道是萬物的顯化,萬物皆是道,可以這麼認為,人即是道,道即是人,道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道承載萬物,但不把持萬物,運化、衣養萬物而不主宰萬物,不成為萬物的主人。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恆定不變的,它隨時都在變化,如果我們掌握了道的運化規律,我們就可以承載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