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拍下上面那張照片的時候,老師詢問我:“需不需要把被子收起來?”我立刻說:“不用,我好喜歡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樣子。”


是呀,這便是幼兒園該有的溫暖樣子。不過,“溫暖”只是安師大附幼展現給我的眾多美好的其中一面而已。


溫暖、美麗、好玩、細膩......我想用更多美好的詞語去形容這家幼兒園。


所以,讓我們走進這家幼兒園,一探究竟。

特別鳴謝 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

一家“美麗”的幼兒園

雖然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環境不應該只以“好不好看”來度量。但剛走進一家幼兒園,難免忍不住先去看看它是否美觀。


顯然,安師大附幼便是一家靠“顏值”就能吸引人的幼兒園。儘管我們去的三家分園風格各不相同,但它們各自具有的美感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總園淳樸清秀,和周遭的徽派建築與街道相得益彰。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金域藍灣分園則有歐式的精緻,一窗一門間都融入了設計的巧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碧桂園分園又不一樣,日式簡約的風格凸顯高雅,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那些頗具盛名的日本幼兒園。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三種風格各有特色,卻又彰顯著共通的美感。在三家幼兒園裡,我們都發現了一些共通的環創元素,絕對值得每位幼教人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作品集合體

縱觀安師大附幼的室內空間,幾乎所有的環境創設都是由孩子的作品“堆砌”而成的,而且用了一種在其他幼兒園很少會見到的組合方式。


比如下面這幅作品,就是每個孩子單獨完成一塊染布作品,在老師的設計排佈下重新組合在一起。


原本只是普通的印染活動,卻組成了極有“視覺衝擊力”的藝術品,不得不佩服這裡老師的教育巧思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這樣的作品在幼兒園裡還有很多,孩子們在加大版的捲紙芯上繪畫,老師把它們組合成了“風吹麥浪”之景。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下面這幅作品我特別喜歡(建議大家點開大圖查看哦),每個孩子用紅色自由拼貼,然後組成了這幅大大的畫作。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別看這幅作品乍一看好像有些“混亂”,但你仔細品味,會發現老師在紅色的疏密、立體感上下足了心思,使得整體“亂而有序”。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老師向我們介紹的時候,如數家珍地說著她印象最深的單個作品。“你看,這個做的是一張笑臉!”


透過老師明亮的眼眸,我看到了一個愛孩子的老師、一所愛孩子的幼兒園。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瞧,孩子們的姓氏也能組合成一幅作品。看著這樣的“漢字畫”,誰能說這是小學化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好好一睹它們的風采吧!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吧?老師說,孩子們完成作品後統一收集起來,公共區域的藝術作品,由幼兒園的藝術總監組織老師們將作品鋪在地上,當場開始進行位置上的調整,然後就可以直接上牆了。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特別討巧的環創方法,既不花費老師太多的精力、又讓環創以孩子的創作為主、還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所謂一舉三得;同時,方法看上去很簡單,但真的能實施起來卻離不開老師們的審美修養、團隊合作和對孩子的瞭解,實在是令人敬佩呀。


孩子做的主題牆

主題牆也是安師大附幼環創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這裡的主題牆又一次顛覆了我們對於傳統的認知。


一點裝飾都沒有,一個標題加幾個版塊,這就是這裡主題牆的樣子。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肯定又有人要和我說什麼“兒童什麼情趣”、“鮮豔的顏色吸引注意力”之類的理論。


但在我們質疑之前,先仔細看看這裡的主題牆,它們難道不能清晰地反饋孩子們當前正在進行中的主題嗎?難道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嗎?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最有力的例子,應該就是下面這面主題牆了。走過它的時候,老師神秘地問我:“你能看出這個班的孩子最近在研究什麼嗎?”

答案說出來,你就會恍然大悟。紙上貼著果皮,而外面的輪廓比果皮大了好多。其實,這是孩子們在研究果皮變幹之後會變小的現象。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有了老師拋出的這塊“琉璃磚”,後面我自然便看出了更多“璞玉”。

比如這個班的孩子正在研究藏族文字。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這些孩子看來是把家鄉的橋“走”了個遍呢。你看,關於橋的研究還沒結束,主題牆的空白區域還等著填滿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嘿!一面主題牆就把孩子們玩墨的水平變化體現地淋漓盡致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這才是主題牆的力量,這也才是主題牆該有的樣子。如果連“達意”都做不到,被裝飾得再好看的主題牆,也不過是穿著新衣的皇帝罷了。


我們要做的,便是為主題牆脫下“皇帝的新衣”。

我想,這裡的老師都是“脫衣能手”,難怪園長說老師們都搶著要牆面,都覺得主題牆不夠多呢。


家園欄一步一景

安師大附幼的每一塊班牌、家園聯繫欄也是交由老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班級都有不同的風格。


就拿下面這塊小小的班牌舉例,老師逛遍了材料市場也沒找到自己滿意的,乾脆就自己用廢舊材料設計,頗為用心。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也正是這樣,這裡的家園聯繫欄甚至做到了“一步一景”,讓人漫步在幼兒園中都心曠神怡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可別以為這些家園欄只有表面功夫,內容也是大有乾坤。


每個班級的家園欄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這幅“主題網絡圖”了,熟悉方案教學的老師一定不陌生。老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班級正在進行的主題發散性地羅列出來,並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展現不同階段孩子對於主題的不同理解,無論是家長和老師都能一目瞭然。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有沒有發現,一個元素反覆出現?沒錯,就是幼師在讀書時經常要練習的POP字體了。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POP字體是這裡老師的必修課,新手老師通過一年的學習,基本就能熟練地寫出這些超有童趣的字體。



不僅美觀,還無形中讓11所幼兒園的環創風格的得到了統一。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除了牆面,幼兒園的各處都運用了POP字體,可見老師們對其的鐘愛。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有時候,一點簡單的技法就能讓老師們的工作輕鬆不少,也能讓幼兒園的環創上一個等級,各位老師不妨也嘗試一下哦。


愛美之心人皆有,每個幼兒園也都不例外。


儘管很多幼兒園的環創似乎不那麼盡如人意,但當我們仔細“拆解”安師大附幼高級環創之後,會發現其實也並非需要多金貴的材料、多高超的技法。


你和一份優質的幼兒園環創之間,也許只差一點點心思:鼓勵孩子創造美、利用孩子創造的美,自己再加一些小技巧的細膩心思。


一家“好玩”的幼兒園

幼兒園是什麼?請用5個字回答。


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好玩的地方。


幼兒園是孩子們生活、學習的場所,而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離不開好好玩。而安師大附幼,是一個如假包換“好玩的地方”。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民族大聯歡

來到總園採訪的那天,園裡正在進行民族大聯歡的活動,孩子們裝扮成了各民族的模樣,在整個幼兒園的區域內體驗著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保育員阿姨的幫助下做一做民族傳統麵食。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親手設計一件漂亮的朝鮮族服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傳說漢服,感受一下揮毫灑墨的英氣與豪爽。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用手工紙折一件漢服吧,比比誰的更漂亮。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下盤棋、織匹布,體驗一下傳統的遊戲和技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另一邊,少數民族姑娘們正在翩翩起舞,看她們繽紛的服飾與靈動的舞姿,真是一道風景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還有一些心靈手巧的新疆姑娘在教室裡製作棗夾核桃、剝瓜子,請過往的每個“來賓”品嚐。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漢子”們則狂野多了,在教室裡彎弓射箭。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蒙古勇士們躍躍欲試,用扳手腕的方式來比比誰的力氣大。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在教室的一角,我們看到了一面關於這次民族大聯歡的主題牆。可以看出從準備到實施,其實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為了讓活動更添趣味,還設置了“神秘人”,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去體驗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看完整場活動,不得不感嘆一句:“嚯,他們這是玩真的!”真的場景、真的遊戲、真的體驗。從籌備到遊玩,孩子們一定對自己選擇的那個民族有了深深的瞭解。



這樣的教育,可比坐在電視機前看一段傣族舞來的有意義哦。


區角“儀式感”


而在金域藍灣分園,我們看到的則是區角活動。在每個班的區角活動開始前,都會一段“進區儀式”,為這個日復一日的流程增加了一份儀式感。


第一步,值日生去老師的辦公室,將大家的計劃本搬來。


第二步,孩子們坐在桌上認認真真計劃好今天要玩的區角活動。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第三步,老師回收孩子們的計劃本。

第四步,孩子們在教室門前排隊集合。(這一步每個班級會有所不同)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第五步,孩子們進入教室,正式開始區角活動。


麻煩嗎,挺麻煩的;有必要嗎,很有必要。不僅計劃書是記錄孩子們發展的有效工具,每次區角活動前的“儀式”,不僅給老師調整區角的時間、也給孩子轉換心情好好玩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接下來的遊戲——屬於他們的教育方式之中。

那麼,孩子們在區角里會玩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帶上小圍裙,孩子們正要自己做壽司招待小夥伴們。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用各種各樣的自然物來拼貼出最美麗的畫卷。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用放大鏡好好探索中國地圖的秘密。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建構區的作品也初見雛形,很是氣派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也許是因為進區之前的儀式,感覺孩子們進行區角活動的時候特別的認真,都全神貫注在自己手上的活動中,很少有孩子亂逛或需要老師幫助的。


這大概就是儀式感的力量吧。


繽紛活動室

除了教室這個“遊樂場”,安師大附幼的每個園所裡都設置了各類活動室供孩子們遊戲。


那天,我們在2樓拍攝,卻從樓下傳來陣陣奶香,循著氣味下去,原來是孩子們在製作彩虹曲奇呀。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趕到的時候料理已經接近了尾聲,孩子們正在認真收拾桌子。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香味來自一旁桌上剛出爐的曲奇,孩子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品嚐,果然特別甜蜜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顧四周,不僅準備了各種專業的烹飪器材,也有一大面以烹飪為主題的牆面。感覺在這裡隨手抓起一件材料,老師就能開展一次生動的教育活動呢。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當然除了小廚房,其他常見的活動室如美工室、閱讀室、建構室也一應俱全,讓我們用一組圖片來領略一下這些活動室的風采吧。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看完這些琳琅滿目的活動,讓人不得不讚嘆老師們支持孩子游戲的用心。


遊戲這件事,孩子才是主角,我們教育者能做的,不過是把遊戲的舞臺搭得更大一些、舞臺的道具準備地更好一些。


你也許會和我一樣有疑問,上面這些活動,孩子的自主性似乎少了些,大多是老師預設的活動。但你再看下面這張圖,就會消除這份顧慮。


這是幼兒園大廳裡的一處空場地,沒有規則、沒有環創、沒有材料,孩子們可以用這裡開展任何活動,僅此而已。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有這份心思的幼兒園和教育者,哪裡會捨得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呀。

一家“細膩”的幼兒園

其實我原本想要用“瑣碎”來形容下面這一段的,但這次難逃貶義之嫌,還是細膩來的更為貼切。


因為下面我要講的,正是瑣碎的幼兒園一日生活裡,細膩的教育心思。


等待被喚醒的折線圖

這是一張普普通通的折線圖,記錄著每天的溫度。


很多幼兒園到了大班都會這麼做,如果你問起老師們原因,她們會說讓孩子瞭解天氣的變化、接觸數字、知道折線圖......


而這裡老師的回答卻截然不同。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她們會說:“我們等待孩子進入小學、中學,學習到折線圖的時候,這段記憶能被喚醒。”


哇哦,這個回答真是令人驚喜,“提前學一兩個知識”始終不是幼小銜接的本質,這才是。


再也不會倒的水壺

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會自帶一個水壺,現在的兒童水壺不僅有好看的顏色,還會有長長的肩帶。於是,問題產生了。


小班孩子喝完水會讓肩帶隨意地散開,一個班的水壺擠在一起,肩帶就會纏在一起。於是,下次再拿水壺,一拿就倒一大片。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不過,老師們沒有讓問題成為問題,而是讓問題成為教育的契機。


孩子們提案、做計劃,想出了整理肩帶的方法並按計劃執行,到了大班,在不會出現不會收納水壺肩帶的孩子了。


教育是不會沒有“靈感”的,尤其是對幼兒園來說,既然沒有教科書,那眼前所見的都是教材。


從數字變成指針的時間

“時間課程”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有的幼兒園不注重時間概念的培養,孩子到了大班仍然難以掌握這種抽象的概念。


但這裡的孩子顯然不一樣。


每個教室的門前都有一張小桌子,放著紙筆、鐘錶和日曆。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湊近看,你會發現這是一張“簽到桌”,孩子們每天來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進行簽到,就像我們上班打卡一樣。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那這是怎麼成為課程的呢?原來,簽到是會動態變化的。


時鐘會變化,會從電子鐘到石英鐘;日曆會變化,會從日曆到周曆到月曆;記錄的方式也會變化,從簡單的打勾到寫下時間,還要判別自己是否遲到......


三年下來,加上一些體驗性、探究性的區域遊戲及教學活動,孩子們對於時間可謂“瞭如指掌。”


細節見成敗,幼兒園必然是要注重細節的。


但我們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衛生細節、安全細節上,我不是說這些不重要,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果我們能用同樣地態度去對待教育中可能有的細節,那我們的教育思路一下子便能開拓許多呀。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最後的話


近萬字的兩篇文章,終於“走完”了這家值得我們敬佩的幼兒園。

之前我說,這裡的老師收穫了其他幼兒園裡3倍的幸福。而看完幼兒園內部的這些活動,我確信了這一點。


因為這裡的孩子太幸福了!

他們每天生活在畫一般美麗的校園裡,每天看到自己的作品像藝術品一樣被展出;

他們自由地探索著幼兒園的角落,邊遊戲邊“研究”,永遠不會膩;

他們在自然的生活中,便得到了發展,因為他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被看在眼裡。


3倍幸福的老師,30倍幸福的孩子。能走進這樣一家幼兒園,我也是如此幸福。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