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當初被人嘲笑的安倍經濟學,現在怎麼樣了?

一邊打工一邊旅行


目前,日本經濟依然未能擺脫“三低病”(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的困擾,“安倍經濟學”的成效不大。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週四表示:“出口、生產和商業信心確實顯示出一些疲軟跡象。”日本經濟現狀不佳,前景亦不容樂觀。大和總研預計,明年日本GDP增速為0.3%。

“日本病”的病根在於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導致消費需求嚴重不足。二十年來,日本的時薪下跌了9%,是主要國家中唯一一個出現負增長的。占人口多數的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在不斷下降,內需如何能夠得到提振?占人口多數的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在不斷下降,“有效需求”必定嚴重不足,僅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難以彌補的。

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是實行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這是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安倍經濟學的另外兩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和促進民間投資。

貨幣寬鬆並不能提高實際工資,因而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提振消費,只能在“貨幣幻覺”下短暫提振一下。雖然促使日元貶值,可以刺激出口,但很顯然其效果也並不明顯。對於日本來說,勞動力成本方面沒有競爭力,高科技產品方面的競爭力也不是很強,貧富差距的擴大造成“富人產業”的相對擴張又對出口產業產生“擠出效應”,靠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效果自然不佳。

消費需求不振,外需不振,投資需求自然難以增加。財政政策又受限於龐大的公共債務規模,難以發揮作用。


大方妹幾


自2012年底安倍重登相位以後,推出了被稱作安倍經濟學的政策組合,即安倍的三支箭:通過央行向金融機構大量回購長期國債,增加市場貨幣流通量,實現量化寬鬆;擴大財政投資,刺激經濟增長;進行結構改革,放松管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前二支箭即量化寬鬆和財政刺激射出後,取得一定成效,在2013至2018年間日本的生產率增長已經攀升至G7國家的最高水平。在單位勞動生產率增長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方面提高顯著。但第三支箭射出後卻遲遲未收穫成效。雖然投資者和企業稱讚安倍經濟學提振了股市,增強了公眾信心,並逆轉了日圓的漲勢,避免日圓上漲損及仰賴出口的日本經濟。但是,安倍經濟學並未擺脫物價、消費、工資、投資持續低迷的狀態。安倍試圖通過提高消費稅平衡財政赤字,但後果是抑制了個人消費。由於出口受到中國經濟下行的影響,日本出口已連續第十二個月下降。靠貿易順差來平衡財政赤字和內需疲弱的努力也變得希望渺茫。

儘管安倍經濟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年三季度GDP增長1.8%,環比增長0.4%,但依然面臨著改善經濟的巨大壓力,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也成為考驗安倍的重要課題。


烏蒙金融號


今天我們把目光轉向日本,來聊聊日本的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底上臺後,提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至今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人們對這個安倍經濟學的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有人說壓根沒用,有人說效果已經顯現,還有些日本民眾表示:管他有用沒用,讓安倍下臺就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安倍經濟學到底是什麼,它對近年來的日本經濟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安倍

首先,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政策是三大方面,人稱三支箭。

第一支箭,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安倍上臺後,就親自操刀,主攻貨幣政策,強烈要求日本央行馬上打開所有印鈔機,讓鈔票都流到市場上去。安倍政府之所以如此著急的發鈔票,是因為在量化寬鬆的政策下,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就降低了,從而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內需,提振日本經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日本央行行長覺得安倍的印鈔機政策無腦的很,安倍笑了笑,表示你不開印鈔機,那我就自己開,於是心平氣和的炒了他的魷魚。

第二支箭,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就是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尤其是政府投資。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的政府投資,這筆支出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此之前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相當嚴重,負債額已經超過了GDP的200%,如今又增加了一筆鉅額債務。安倍的想法是:為了提升經濟,再多的債也要背,等以後有錢了再還,至於什麼時候有錢,他自己也不知道。

第三支箭,是結構性改革。比如實行吸引外資,設立經濟特區,鼓勵女性工作等政策,並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問題。也就是說,從細節做起,改善經濟的方方面面。

安倍經濟學--三支箭

那麼,政策定出來了,實行的效果又如何呢?從五年來日本主要的經濟指標情況來看,可以說喜憂參半。

首先,日本的經濟規模更大了。雖然經濟增長幅度和安倍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日本現在的經濟規模,已經比安倍2012年12月出任首相時,多出了56萬億日元,可以說增長也是比較顯著的。

其次,國內就業人數有顯著增長。過去五年的工作人數增加了270萬人,失業人數減少了110萬人。而且,為工作人數大幅提升做出貢獻的,主要是重新進入職場的已婚女性。這也貼合了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初衷。

但是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中,最嚴重的當屬債務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的國家債務目前已經達到了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40%左右,債務負擔明顯比其他很多主要經濟體要更重。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還債的前景似乎非常渺茫。更糟糕的是,隨著人口減少,日本人均債務水平也越來越高,壓在每個人身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另外,工資增長力度也是個不小的難題。雖然工資在上漲,但是國內極度緊縮的勞動力市場並沒有能力給工人大幅加薪。據調查,2018年日本工人的總收入可能會增長1%。1%什麼概念,本來一萬的月薪漲100塊,但是在日本買一隻西瓜都不止100塊。如此低的工資增幅對於日本家庭的支出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同時也不能加強企業對產品價格增長的信心。

還有,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在過去幾年裡,平均每1000位日本居民只有不到9個孩子,而65歲以上的老人佔到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結構相當不合理,老齡化給日本帶來了諸多困境,比如,工作時間被迫縮短,消費意願小,創新意識弱等等。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國內需求嚴重不足,社會競爭力下降。

總之,安倍經濟學從短期來看對國內經濟確實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距離預想的目標還很遙遠,藥不能停。

“安倍經濟學”與日本經濟

好了,今天的小鳩分享就到這裡,大家對於安倍經濟學的未來怎麼看?歡迎留言互動。


財經鳩摩智


大家都知道,經過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之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停滯當中,1995年之後,日本的經濟就長期停滯不前,有些年份因為匯率的影響,日本的GDP還出現縮水的情況。

而到了2012年安倍擔任日本首相之後,安倍為了振興日本經濟,推出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個就是被大家稱為所謂的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主要有三個要點:第1個是實施量化寬鬆貨幣,不斷的降低利率刺激社會投資,甚至是實行負利率;第2個是實行機動的財政政策;第3個是進行機構性改革,刺激民間投資。

至於安倍經濟是成功還是失敗,仁者見仁,但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日本的一些經濟數據來看一下安倍經濟到底取得什麼樣的成果。

1、GDP增長

如果按照美元計算,日本的GDP實際上是處於下滑的,比如2012年日本的GDP達到6.2萬億美元,但是到了2018年日本的GDP就下跌到4.97萬億美元,相當於安倍上臺的7年時間,日本以美元計算的GDP縮水了1.2萬億美元。

當然美元並不能真實的反映日本經濟的增長情況,畢竟過去幾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是不斷下跌的。

比如2012年安倍上臺的時候,美元兌日元等匯率仍然維持在1:78左右,但是到了2019年,美元對日元的匯率已經上升到1:110左右,七年時間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升值40%以上,這也是安倍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也就是通過讓日元貶值來刺激出口。

但如果按照日元計算,實際上安倍上臺之後,日本的經濟增速是增長的。

比如下圖是從2001年到2018年日本各年的GDP增長率。

從上面這個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自從安倍上臺之後,在他的安倍經濟學之下,日本經濟慢慢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中恢復過來,並逐漸扭轉了經濟負增長的局面。

不過從整體來說,即便安倍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但日本的經濟增速仍然沒有取得太樂觀的成績,從2012年到2018年,日本的經濟增速大多年份都小於2%,這個跟2000年到2007年這段時間的增速差不多,說明安倍的經濟刺激政策並沒有讓日本實現騰飛,只不過是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已。

相對來說各方面都跟日本差不多的德國最近幾年的經濟增速反而比日本更理想些。從2010年到2018年,德國的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有的年份甚至達到4%以上,德國的經濟增速明顯要好於日本,這更進一步說明了安倍經濟並沒有取得太理想的成績。

2、工業增加值。

安倍實施一系列刺激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而工業增加值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也是可以用來衡量安倍經濟是否有效的重要參考。

下圖是從2012年到2017年日本工業增加值的具體數據。

可以看出2012年日本的工業增加值是1.66萬億美元,而到了2017年,日本的工業增加值已經下降到1.42萬億美元,即便考慮到日元對美元貶值的因素之後,實際上日本的工業增加值過去7年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增長的。

3、通貨膨脹率。

安倍經濟學有一個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通過降低利率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社會的投資,如果這個政策奏效,那麼對應的通貨膨脹率應該是比較高的。從過去幾年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來看,日本的通脹率相對於2012年之間確實有所改觀。

比如下圖是從2000年到2018年日本各年CPI增長率情況。

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12年這段時間,日本的通貨膨脹率總體基本上都屬於負增長的態勢,而自從安倍上臺之後,除了2016年cpI漲幅-0.2%之外,其他年份都是正增長的,2014年通貨膨脹率甚至達到了2.76%。

從通貨膨脹率的數據來看,安倍的經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社會投資確實有所增長,這點可以進一步從日本的m2增速得到驗證。

比如下圖是從2000年到2018年日本廣義貨幣的增長情況。

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11年,日本的廣義貨幣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增長,基本上都是在1015萬億日元到1150萬億日元之間,但從2012年之後日本的m2增速加快,比如2012年日本的m2只有1145.5萬億日元,到了2018年日本的m2已經達到了1383.8萬億日元。

4、結論。

從日本的各項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在安倍經濟學的刺激之下,日本的經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社會投資進一步增長,但是在全球總體經濟並不在樂觀的情況下,日本的經濟增長也並不太樂觀,從2012年到2018年,日本國內甚至還出現了有的年份居民消費支出負增長的情況。

所以從整體來說,安倍經濟學並沒有取得太喜人的成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貸款教授


“安倍經濟學”與日本經濟

首先,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政策是三大方面,人稱三支箭。

第一支箭,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安倍上臺後,就親自操刀,主攻貨幣政策,強烈要求日本央行馬上打開所有印鈔機,讓鈔票都流到市場上去。安倍政府之所以如此著急的發鈔票,是因為在量化寬鬆的政策下,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就降低了,從而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內需,提振日本經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日本央行行長覺得安倍的印鈔機政策無腦的很,安倍笑了笑,表示你不開印鈔機,那我就自己開,於是心平氣和的炒了他的魷魚。

第二支箭,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就是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尤其是政府投資。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的政府投資,這筆支出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此之前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相當嚴重,負債額已經超過了GDP的200%,如今又增加了一筆鉅額債務。安倍的想法是:為了提升經濟,再多的債也要背,等以後有錢了再還,至於什麼時候有錢,他自己也不知道。

第三支箭,是結構性改革。比如實行吸引外資,設立經濟特區,鼓勵女性工作等政策,並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問題。也就是說,從細節做起,改善經濟的方方面面。

安倍經濟學--三支箭

那麼,政策定出來了,實行的效果又如何呢?從五年來日本主要的經濟指標情況來看,可以說喜憂參半。

首先,日本的經濟規模更大了。雖然經濟增長幅度和安倍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日本現在的經濟規模,已經比安倍2012年12月出任首相時,多出了56萬億日元,可以說增長也是比較顯著的。

其次,國內就業人數有顯著增長。過去五年的工作人數增加了270萬人,失業人數減少了110萬人。而且,為工作人數大幅提升做出貢獻的,主要是重新進入職場的已婚女性。這也貼合了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初衷。

但是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中,最嚴重的當屬債務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的國家債務目前已經達到了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40%左右,債務負擔明顯比其他很多主要經濟體要更重。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還債的前景似乎非常渺茫。更糟糕的是,隨著人口減少,日本人均債務水平也越來越高,壓在每個人身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另外,工資增長力度也是個不小的難題。雖然工資在上漲,但是國內極度緊縮的勞動力市場並沒有能力給工人大幅加薪。據調查,2018年日本工人的總收入可能會增長1%。1%什麼概念,本來一萬的月薪漲100塊,但是在日本買一隻西瓜都不止100塊。如此低的工資增幅對於日本家庭的支出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同時也不能加強企業對產品價格增長的信心。

還有,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在過去幾年裡,平均每1000位日本居民只有不到9個孩子,而65歲以上的老人佔到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結構相當不合理,老齡化給日本帶來了諸多困境,比如,工作時間被迫縮短,消費意願小,創新意識弱等等。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國內需求嚴重不足,社會競爭力下降。

總之,安倍經濟學從短期來看對國內經濟確實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距離預想的目標還很遙遠,藥不能停。


水形物語ll


其實用腦子都想得到,一個國家如果要重新振興,那是隨便搞搞財政政策就能起作用的?印度政府搞出來的動靜比日本還大,也沒看到印度有特別大的變化,反而最近一段時間GDP已經回落到4.5%。


從安倍的具體政策來看,包括

2%的通脹目標,日元匯率下降,調高消費稅,無限制量化寬鬆,購買公共債券,負銀行貼現率,修改日本銀行法,激勵地方小經濟圈,大規模公共投資以及加強女性再就業。


正面影響就是日本股市屢創新高,負面影響是由於日元貶值,民眾開銷不斷上升導致貧富差距嚴重,從GDP實際增長率來看



日本還是沒有擺脫低增長的惡性循環,其實動下腦子就知道,一個國家都萎靡了20年,這說明這個國家已經問題很嚴重了,而安倍就指望動一下匯率,動一下財政政策就可以神奇的讓日本重獲新生。做哪門子的夢啊?


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哪一次不是恨不得整個中國都動起來,包括78年定下來的改革開放,到消滅雙軌制,到改革國企,到加入WTO,每一次都是整個國家層面的震動,別的不說就是說九十年代清理三角債,改革國企,多少人下崗失業,造成多麼巨大的影響!這種層面的改革,安倍敢嗎?他不敢的。

但是如果沒有九十年代的改革,中國就沒有2000年以後的騰飛。


幾個根本問題到現在沒有得到解決,首先日本政府債務居然高達GDP的250%,虧得是日本人民族凝聚力夠強,換其他國家早就掛了,政府財務已經爛了,只能說明日本人太愛國了。


搞了七年的安倍經濟學還沒有擺脫通縮,金融效率極低,當年的壞賬到現在都沒有消化,高齡少子化特別嚴重,國內勞動力短缺,消費也低。


如果說安倍乾的最正確的一件事,無疑是補貼日本教育,最新出臺的政策是日本生活的所有人,包括外國納稅人在內,不管收入多少,保育圓和幼兒園全部免費,初中畢業之前,學費,醫療費用全免,每個月日本還給孩子發一千多塊的補貼。


這個政策有利於鼓勵日本人生育----即便是日本人不生育,在日本國內還有不少外國人,至少可以鼓勵外國人生育,基本上是變相開放移民政策,以日本人的性格,不是逼的走投無路,怎麼可能搞這種政策。


李建秋的世界


去百度上查一下日本GDP有沒有上升多少就可以了。


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本早已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都共同面臨兩個問題,就是低通脹和低成長,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即便是安倍經濟學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除非能遇上非常強勁的經濟擴張動力,類似於工業革命與信息革命一樣,否則只能通過常規的流動性刺激來拉動經濟增長,效果有限。

安倍執政日本,成績還是不錯的,否則安倍也不會獲得持續的連任,至少對日本人來說,他們自己是感到滿意的。安倍從2012年執政,日本的經濟繼續保持了增長,目前日本依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18年GDP達到4.97萬億美元,雖未再創輝煌,但依然高於歐洲強國德國、英國、法國。

雖然說日本經濟的增速在發達經濟體中並不突出,但日本本身國土面積並不大且缺乏資源,在GDP已經達到較高基數之後能繼續保持高增長已經算是不錯的水平。

不過這也並安倍經濟學有多厲害,總的來說安倍的方針就是通過持續的貨幣寬鬆來拉動經濟,通過貨幣貶值來拉動出口,同時在關鍵的科技產業鏈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得以維持經濟的增長。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日本實行的是持續寬鬆的負利率政策,通過釋放流動性來推動經濟,但實際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負利率政策之下,通脹水平也很低,僅為0.5%,這說明日本的消費市場不佳,日本人現在已經不愛花錢,社會總需求下降,很難對實體經濟的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而且,日本的負債率與GPD比達高達238.2%,在全球居第一高的水平,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作為發達國家,日本實行的是高福利的國民政策,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要繼續維持國民高福利,就只能不斷的進行發債,進一步推升債務比。

除此之外,日本還面臨老齡化嚴重問題,這使得日本的勞動力市場不足,而在發達經濟體之中,日本與德國屬於製造業強國,但勞動力不足,加上近些年大量製造業工廠轉移到越南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使得日本的工業增加值出現了進一步下滑,這將使得日本的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壓力。

日本不斷的釋放流動性和借債,屬於無奈之舉,沒有新的強大經濟擴張動力基礎支撐。當日本的債務過一步增加後,流動性對經濟產生的邊際效應就會遞減,經濟效率會進一步下降,最終很可能會壓倒日本經濟,步入衰退週期,而安倍的政策也只能繼續通過寬鬆和借債的方式來維持繁榮,把風險進一步延後。

因此,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就是持續刺激方案,從本國經濟的持續性上來說,目前成績還過得去,但也不必神話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當前面臨的問題,只是把問題延後,進一步積累風險而已,但誰又會去想得太遠呢?


財經宋建文


依然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安倍經濟學,主要的核心是通過印鈔寄託喚醒日本經濟的活力。但是事實證明,人類對於突破規律這事,還是無能為力。

目前日本通過國債為錨,貨幣超發了很多,但是國內依然陷入了通縮。

在科學麵前,人定勝天的思維,永遠是那麼可笑。

1、日本通貨膨脹率低,印鈔就可以解決

安倍上臺之初,放了很多豪言壯語,其中通過印鈔解決所有問題,是安倍經濟學的核心。

幾年過去了,鈔票印刷了很多,但是國內的低通脹、低增長難題依然籠罩在日本上空。通貨緊縮成為日本的流行品種後,就像一種不想走的流行病毒,非常喜歡日本的國土,賴著不走。

印鈔曾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日本經歷上世紀資本泡沫之後,很多人習慣了儲存現金。而不是消費,更不是投資房產。貨幣的超發,一般會引來通脹。但是在日本,卻陷入了越來越重的通縮現狀。

安倍經濟學告訴大家,人類只能解決人類能力之內的事情,違背自然規律這事行不通。

2、日本國債,是世界三大泡沫之一

目前世界上,公認有三大泡泡。第一是某國的房地產,第二是美國的股市,第三就是日本的國債。

以上三大泡沫,隨時都有破裂的風險,而各國都是在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延緩發生。都不例外,選擇的方法是通過貨幣放水來維持。

貨幣印鈔,猶如鴉片和癮君子的關係。一旦上癮,很難從本質上戒掉。目前很多經濟體都在陷入這個怪圈。

但是如果印鈔就可以所有問題,那麼津巴布韋絕對是現在的第一強國,津巴布韋幣已經有了百億規模紙幣。真是印鈔那家強,都不如津巴布韋牛啊。

但是津巴布韋的經濟,卻進入了一個大泥灘,深陷流動性氾濫的爛圈子。

3、通貨緊縮不好麼?

通貨緊縮是相對於通貨膨脹來說。通脹就是錢的購買力下降的過程,而通縮則相反,是貨幣購買力不斷提升。

正常情況下,貨幣超發引發通脹,但是日本 人卻把印鈔玩成了通縮。

一般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增長,通縮卻給經濟帶來倒退。

為什麼呢?

因為企業收入下降,利潤空間下降,工人收入就會下降,消費就會萎靡。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通貨緊縮一般是債務破滅的必然過程,日本人經歷90年代泡沫破裂後,至今仍然還在那個怪圈。

安倍經濟學,就想通過大印鈔來解決。但是,目前日本國債規模上升,但是通脹卻遲遲未來。

人類的活動可以把自然破壞,同時自然也在報復者人類。只有順應自然,大家才能和諧相處。

通貨緊縮,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否則日本人到現在也沒有找到藥方。


以上就是安倍經濟學的現狀,另外還有一個人口計劃和養老計劃,他們互相排斥根本無從下手。


牛牛牛說財經


不貶低別人怎麼能抬高自己呢?沒想到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主要是砸爛了也不敢叫出聲啊,這個就尷尬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