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祕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留下無數燦爛的文物古蹟,而隨著時間流逝,一些文物下落不明,一些遭破壞,另一些遭到偷盜搶奪,讓人痛心不已。特別是近代以來列強侵略中國,就有無數國寶文物被掠奪,至今流落海外,成為屈辱的見證。120年前的一個清朝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結果就上演了國寶流失的痛心一幕。

王圓籙1849年生於湖北麻城,由於家中貧困,年少時的王圓籙只能遊歷四方討生活,說白了就是要飯的。光緒初年,王圓籙一路北上到了甘肅肅州(今酒泉),為了填飽肚子,不得已入肅州巡防營從軍。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王圓籙討生活時開始接觸道教,從軍後也沒有放棄信仰。王圓籙退伍後,便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取道號“法真”,一邊傳道一邊體驗風土人情。他一路向西,於1897年來到了甘肅敦煌。

此時的中國正值亂世,普通老百姓都是食不果腹,更沒錢供養寺廟了,因此很多寺廟都已破敗不堪,僧走廟空。如果說處在亂世還能香火不斷地,只能說明那個地方的人太虔誠,敦煌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敦煌自古就是佛教重地,雖然如今也已落寞,但傳統還是保留著。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王圓籙就來到了敦煌莫高窟一處尚有些香火的寺廟。大家可能會奇怪了,王圓籙不是道士嗎?怎麼跑寺廟去了。亂世之中,哪還管得了這些,大家都是出家人嘛,能幫一把是一把,於是王圓籙決定留下來傳道。

話說,王圓籙的道心還是值得敬佩的,雖然條件比較苦,但他始終不敢忘記心中的大業:建一座道觀。建道觀那首先就得有錢,那就攢錢吧。王圓籙倒是挺有經營頭腦,靠著香火錢,不停的翻新佛像,佛像新了,人流來了,香火錢就逐漸旺起來了,於是他又用這些錢在莫高窟第16窟東側建起太清宮道觀,這真是花佛家的錢,幹道家的事。

但是建道觀需要很大資金,僅憑香火錢不足以保證工程進度和開支,錢從哪來呢?這可難不倒王圓籙,他從附近村子招了一位打工仔,書生楊河清。冬春季節,敦煌比較冷,燒香拜佛的人就少,王圓籙便令楊河清抄寫道經,拿出去售賣。夏秋季節,香火旺盛,楊河清就兼職接待香客,代寫醮章。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工資拿,楊河清倒也很滿意。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本來就這樣幹著挺好,莫高窟也被王圓籙打理得井井有條,大有恢復往日勝景的苗頭。想到憑一己之力,一肩挑起佛道兩家,將道家事業發揚光大,王圓籙便不由地為自己的天才行為而讚歎。可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這天,一次偶然間的發現,改變了王圓籙的一生。

楊河清如往常一樣在洞內一邊抄經,一邊大口吸著菸斗。抽完後他轉身於牆壁上磕煙鍋頭,牆壁上卻傳出空洞的聲音,像是裡面藏有密室。楊河清馬上找來王圓籙,兩人一商量,開始鑿牆破壁。鑿開牆壁,果然露出一面小門,打開小門見有一洞,洞中塞滿包裹,這一打開不得了,洞中堆滿了經卷、印本、畫幡、銅佛等,王圓籙打開了塵封千年的時光之門,這就是後來震撼世界的莫高窟藏經洞。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應該說,王圓籙這個人三觀還是可以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即便發現了莫高窟藏經洞,他也沒想過要倒賣文物之類的,對於這批國寶的處置,應該說他做了在他那個時代能想到的極限,交給國家保管,幸運的話能得到些賞賜,用來擴大道門事業就更好了。

王圓籙首先報告了官府,他挑選了一些經卷,步行50裡,跑到敦煌縣城找到縣令嚴澤,希望能夠引起這位縣太爺的注意。但這嚴澤就是個庸人,認為這不過是一些發黃的舊紙罷了,沒什麼稀罕的,便把王圓籙打發走了。

王圓籙不死心,又精挑了兩箱經書,趕著毛驢跋涉800多里找到安肅道臺廷棟,廷棟看了經書後更奇葩,他認為經書上的字還沒他的字好,沒收藏價值,也把王圓籙打發了。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就這樣,王圓籙三番兩次碰壁,經書保管沒有得到任何回應。1902年,王宗翰上任敦煌新縣令,此人不但是為官清明,造福一方,而且對文物是頗有眼光,認為這是一批難得的國寶,於是又通知了時任甘肅學政的葉昌熾。葉昌熾雖然還算有心,也當回事了,但如果運送這批國寶,至少要五六千兩銀子,根本拿不出來。無奈之下,兩人商量,將藏經洞暫時封存,命王圓籙看守。

後面的事就是悲劇了。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考察,當他得知敦煌發現了大量經書後,大為驚喜,於是找到王圓籙,最終以200兩白銀買走了寫卷、印本、古籍24箱,佛畫、織繡品等5箱珍寶。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從此震撼世界,斯坦因因這批經書而在西方名聲大噪,他也被西方譽為國際敦煌學的開山鼻祖之一。腐敗無能的清廷這才得知藏經洞,然而朝廷的動作還是慢的可怕。

此後,從1908年到1914年,6年間,法國人、俄國人、日本人紛紛到來,又從敦煌藏經閣掠走了上萬件經書、佛像等國寶,1914年斯坦因又來了,這次他又騙走經卷570餘件.當清廷終於下定決心將文物運往京城保管時,沿途又遭各級截留,最終只剩下1萬多件,而流失的大多為珍品。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很多人會問了,這個王圓籙前面看著還行,後面又怎麼會輕易的把上萬件國寶賣給外國人了呢?其實有3個原因:

其一、王圓籙對清廷和各級官吏已經失去了耐心,雖然還有王宗翰等人識貨,但經書終歸還是被擱置,似乎沒人放在心上。

其二、王圓籙也需要錢來建道觀,對那個時候的他來說,是沒有文物保護的概念的,因此在錢面前,他終究還是妥協了。

其三、斯坦因這個人比較滑頭,因為他對玄奘取經比較熟悉,因而編造了一套謊話,宣稱自己是玄奘的忠實粉絲,這些經書由他帶走,會得到更好的研究,把王圓籙感動的一把辛酸一把淚。

120年前的退伍小兵,偶然間發現千年秘密,一個舉動讓他飽受爭議

3個原因最終導致了王圓籙看守藏經洞期間,大量國寶流失。王圓籙的這個舉動,也讓他後半生飽受爭議,至今人們提起王圓籙,仍然將他視作國寶流失的罪魁禍首。對於王圓籙的所作所為,大家有何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