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我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呢?

嫣然一笑992


1.先考慮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比如說,原來是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童,接到自己身邊;原來是跟隨夫婦一方生活的,換給另一方帶。既然樓主提出問題,想必是原來由別人帶大,養成了不太好的性格,可以考慮親自帶,下一些功夫慢慢矯正。

2.要多陪伴。遭受挫折就喪氣,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不自信源於不安全,不安全源於缺少安全港灣。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灣。

3.要加強挑戰和挫折訓練。多和孩子一起做挑戰遊戲、野外生存等富有挑戰性、挫折性遊戲,讓孩子不斷嘗試和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面對。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尤其是群體挑戰,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擔當,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奉獻,什麼是角色。

4.要多鼓勵,少責備。鼓勵不是獎勵,是在完成挑戰之前給予其信心,讓他覺得他能行。鼓勵不是空洞的說“你能行”,要讓他真正自我認識的他能行。一旦失敗,不要責備,更不要求全。要分析失敗的原因和關鍵點,幫助總結經驗教訓。要告訴孩子,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放棄。

5.要適當獎勵。恰如其分的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獎勵他一個心願,一本書,一場電影,一次旅遊。。。等等


朱元正


我兒子學了三年蛙泳,直到第四年才算會,動作標準,姿勢優美。本來有蛙泳做基礎,學自由泳應該很容易,結果他學了好幾節課都不會,教練手把手教我兒子動作,他就是學不會,幾乎不願意練習。這時候,我首先跟他說游泳的好處,然後鼓勵他,再一方面微笑著給兒子拍一個個游泳視頻,回頭給他指出存在的問題,讓兒子看視頻找問題糾正,旁觀者清嘛!兒子比較哪個視頻進步大?一次次實踐,一次次進步。我另一方面在百度查游泳視頻教學給兒子看,他會邊看邊練習動作,等到游泳的時候,我會提醒他回憶動作和技巧要領。兒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越發有信心了,而且在游泳中會找到一些更好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游泳更有興趣也熱愛練習,一次遊個幾百一千米,對於新學的,可以了,後來到酒店游泳池游泳,很多人把兒子作為其他孩子的榜樣。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需要家長與他一起面對,想辦法找到問題所在,然後去解決問題,給他思考練習的空間,當孩子體會到進步的時候,信心會慢慢找回來,當他體會到成功的時候,會變的主動,當然前提條件是這個事孩子也喜愛也想做好,我們就陪他一起做,同時言語上要學會溝通。


愛養花花草草木木


不知道您的孩子遇到了什麼樣的挫折,我想通過我剛上大學時如何解決挫折來給您一些小小的建議。

剛上大學時我特別熱血,一心想參加各種社團,但是參加面試後基本上都是二面被刷下來。給剛脫離父母束縛的我留下了蠻深的陰影,我開始思考沒有專長的我是不是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被應試教育打壓的我是不是不能正常享受生活。

不過還好的是,我算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行動力也比較強。我一直都會在每一次面試失敗後總結經驗。

第一次是學校融媒體面試,啥都不會,沒有做充足的準備,沒有面試技巧,沒在面試群裡發信息混熟臉,沒有找直系學姐拉關係。

因此我開始思考面試技巧:我要直接說明我的能力與特點

第二次是青協面試,一面全程兩分鐘,我說我會彈吉他並且有很多志願實踐經驗,而且願意配合青協的所有工作。

接下來是職協的一面,我開始找學姐套近乎,她告訴我面試形式是無領導小組面試,因此我查看了大量的資料,甚至還寫了一篇有關無領導小組面試的文章,分享給我身邊的室友們,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在這中間穿插了青協的二面,很不幸地是我未能通過,從中我反思到自己在小組討論時表現過於平淡,性格也有點慢熱,羞於自我舉薦。

10.25職協二面,沒錯又被刷了,這回和學姐套近乎了,自信度也提高了,還是沒通過。我反思可能是我回答面試官給的問題時不夠專業,也就是說我的專業能力不夠強,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以及思維邏輯方面存在問題。

因為這幾次面試都沒過我其實抑鬱了蠻長時間的,但是我並沒有放棄,我在慢慢鍛鍊我的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終於這個機會來了。學生會權益服務部招新了

權服部部長是我的直系學姐,我和她聯絡地很勤快,面試時也特別強調了一下我是她的直系學妹。談及我的實踐經歷時,我拿出了我最後的王牌(雖然我真的沒有幾張牌, T﹏T)!我說我在堅持做公眾號。

很快二面通知就下來了,形式是小組討論,我吃過小組討論的虧,因此這一次,我提供了大量的點子,把內容做詳細地歸類與整合,儘量去體現自己思維邏輯清晰的優點。最後自信地向面試官報告最終方案,完美結束~

通過我自己的例子我想總結一些方法來面對挫折,希望對您有幫助。

  • 幫助孩子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 幫助孩子找到更擅長的領域,找到令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讓他能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提高孩子的自信。這樣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不要過分在乎挫折和失敗,應該向前看。
  • 引導孩子樹立平常心,讓孩子知道失敗是一件平常事,生命的意義在於嘗試,不要過分在乎結果。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去經受挫折,帶他深入感受挫折,然後再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挫折。

不知道這些建議對您是否有幫助呢~

希望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宿舍日記


說一個變化,再講一個故事吧。都是我的孩子帶給我的。

我的孩子小學四年級,圍棋特長已經學了三年,去年暑假圍棋定段考試二段上三段,最終兩局之差落榜。

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孩子在知道結果後,那垂頭喪氣的樣子,無比惹人憐愛又恨其不爭。

連續開導兩個小時都不見效果。才突然意識到,正是因為孩子的好勝心太強了。

好勝心太強,意味著對稱讚有更強的需求力,同事也說明,你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多是誇讚表揚為主。

其實,任何事情“過猶不及”。

教育孩子就像是煲湯,火大了容易糊鍋,火小了出來味。

平時注意一點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有更強的承受能力。

我給孩子準備的是“一頁學習法”,即將自己每天必須完成的寫在一頁紙上,完成了給與表揚,完不成則批評。

連續一個月完成則獎勵遊樂場遊玩,連續三天玩不成則獎勵取消,而且要打掃衛生。

效果如何不清楚,但是孩子在2019冬季升段考試中七場全勝,獲得三段組第一名。

那一刻,孩子站在人群中,興奮的像個明星。

(網絡圖片,侵必刪)

後來,孩子給我講了個故事。

說自己在考級失敗後,其實不想做那個“一頁學習清單”,因為不想讓大人失望才堅持的。

但是後來,自己做了一個“夢想儲蓄罐”,把最想做的事情-圍棋升段,寫在上面,並且把每日練習的那頁紙上的任務完成後,放到儲蓄罐裡,就當做是為夢想加油鼓勁。

我聽了後,非常感動,因為孩子自己想出了讓自己成功的辦法。

好勝心強,那就讓孩子自己明白或教會他明白,成功的方法論。

夢想儲蓄罐也就是這樣一個方法論。

與你共勉!


蝕與殤


很多孩子都有畏難情緒,遇到困難時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只想著放棄,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分享兩個我和女兒一起玩兒的例子,這段時間有空我會陪孩子玩兒九宮格遊戲,這遊戲對於5歲半的孩子來說是有點兒難度,無法獨自完成遊戲,為了讓孩子有玩下去的興趣,我們輪流按照行、列、宮填數字,遇到她能填上的就很高興,甚至有些得意,但是遇到她填不上的就錘頭喪氣的不想玩了。然後我跟她說,這遊戲本來就是這樣,並不是想填上那幾個數字就馬上能填上的,爸爸有時候也填不上,但是我們不能就因為幾個數字沒填上就不玩了吧,可以繼續找其他的空白處繼續填數字啊,這樣不是更有意思嗎?假如我們很輕鬆就完成了遊戲,那還有什麼意思呢?慢慢的,孩子遇到比較難填的地方不再輕言放棄,但還是有點兒沮喪,好在每一次都能堅持到最後。

女兒有一套識字積木,上面的字都認完了,現在純粹當木片玩。有一次我給她擺了一段多米諾骨牌,從頭一推,嘩啦啦全到了,孩子一看頓時來了興趣,嚷嚷著要玩,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兒難,因為一不小心就前功盡棄了,失敗了幾次後孩子就沉不住氣了,又想放棄。我就跟她說,這點困難就要放棄嗎?能不能想像辦法讓我們能把所有的木片全擺完?我想的辦法是把木片分段擺,即使倒掉也只是倒一段,不會影響到全局。讓我驚訝的是女兒也是這麼想的,最後還是把所有的木片全擺完了。

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遇到挫折家長首先要調整心態,給孩子信心,幫助孩子尋找解決辦法。


homework



其實,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孩子自身養成的習慣有很大關係,都說‘言傳身教’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受到挫折,孩子也在看父母是怎麼去面對挫折的,對其實不要埋怨他,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他需要得到鼓勵和肯定的時候,找找他以前做的非常棒的地方,進行鼓勵,非常建議帶著孩子出去簡單的旅遊一下,散散心,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並且使他開心,在他高興的時候,簡單幾句的告訴他,其實,挫折也沒什麼,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也可以嘗試自己以前的面對困難的經歷,自己是如何面對的,現在遇到的困難,只不過是以後未來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它反而會顯得生活沒有樂趣,平淡。就好比一杯白開水,放糖之後才有味道,事情總會得到完美的解決。



阿桂sir


孩子教育最直接的影響著就是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就像兩隻船槳,只有同時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受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路順風順水,沒有跌倒,這樣反而是不利的。

曾經有位校長看到女兒因為被批評而哭泣,對她說了一番話:孩子,你見過磨刀石嗎?被磨刀石狠狠磨礪的刀,一定很疼,可它缺也沒有哭。因為它知道,只有經歷這樣的磨礪,自己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媽媽要給孩子安慰,更多的是讓他知道,今天的批評,今天所受的挫折,就相當於一次磨刀,就是讓孩子接受反覆的磨礪。





軍旅教練


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承擔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有的愛。大人們將自己的一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想法,這些溺愛養成了孩子嬌生慣養、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經受不起一點的挫折,一點的挫折就會使他們垂頭喪氣、一蹶不振。

因此,父母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培養他們獨立應對挫折的能力。

首先,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

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鍊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一些挫折障礙。對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苦難、阻礙,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麼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從而束手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些障礙,或對孩子的要求說“不”,以此給孩子“加點鈣”。

第三,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採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願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第四,在孩子失敗後,要溫情地鼓勵孩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對孩子來說,家人的溫情與支持是信心的來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多麼希望孩子能一切順利,但是挫折卻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孩子的一生,我們只好把它當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因此,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更應看重孩子的心靈,用溫情去溫暖孩子,對孩子進行引導,避免挫折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第五,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偉人傳記。讀得多了,就感覺到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戰勝困難、戰勝挫折的過程。和偉人比起來,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實在算不了什麼。偉人是在大海洋裡與大波大浪搏鬥,而我們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園裡划船時遇到一點小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勇於面對挫折的孩子,才能取得成功!




濤哥侃影劇


 一個孩子如果抗壓能力比較差,特別容易被挫折擊倒,這種情況是非常可怕的。在各種社會新聞當中,有一些孩子就是因為老師或者家長的一句批評,或者某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就開始尋短見。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出現,作為父母最好從小就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因為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是免不了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確實是現在孩子教育中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現象。

  1.面對挫折,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太少。

  從學習走路開始,孩子一摔倒,家長(尤其是隔代親人)往往就飛快地走上前去,抄著孩子胳膊就把孩子扶起來,問孩子有沒有摔到哪兒,撣掉孩子身上的灰塵,甚至去拍打無辜的桌凳,責怪他們讓可憐的孩子跌倒了。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能好好地學會如何避開危險並且穩穩地走路嗎?能學會即使摔倒了也很快爬走來嗎?不會的,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很多孩子在馬路上摔倒了,或者一動不動地躺著等大人來救命,或者就知道哭。

  然後,來扶的大人還會抱怨:就知道哭!就知道哭!

  2.面對挫折,自己解決問題而且成功了的例子太少。

  也有的家長很有遠見,知道孩子以後還是會獨自面對困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於是,就採取了完全放養的態度,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出手幫助,因為覺得不能幫孩子。

  慢慢地,放養得多了,就連與孩子的必要溝通,也沒有了。孩子回到家,無論是淚眼朦朧,還是臉上有傷,家長都覺得孩子自己可以解決,自己必須解決,自己能夠解決,但卻忘記了,我們大人,也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孩子多麼可憐。

  知道了大概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麼,那接下來,我們就比較好下手了。

  1.多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遇到小水坑,讓孩子自己跨過去,即使溼了小鞋子,但會收穫孩子下次再遇到水坑時的應對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處得不好,沒有關係,第二天去,他們也許就又有說有笑了,不要急著又找老師又找人家家長的。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記仇,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學習上出了點小問題時,讓他自己去問老師問同學,回來認真複習認真做作業,也許,他自己就能把成績給弄上去。

  2.適當施以援手,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與陪伴,更需要家長的幫助,當孩子還弱小時,遇到了困難,自己不敢面對,但如果有家長站在他們身後,哪怕只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極可貴的。比如孩子想做一道菜,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長就可以陪著他,從洗菜切菜開始做起,一直到菜上桌,這過程,讓孩子親手去操作一下,那孩子的成長,肯定快。

  困難面前,孩子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還要有戰勝困難的實戰經歷。這關係到孩子信心的建立。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和孩子長期與失敗為伍,沒有勝利的正向激勵,有很大的關係。

  而人生路漫長,失敗在所難免,家長要力所能及地陪伴而不包辦地和孩子戰勝一個個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觀點,真是不知人間疾苦啊,有很多困難,是你沒法子想象的啊。我說,人生實苦,但仍要樂觀前行。


世界那些奇葩事


一個孩子如果抗壓能力比較差,特別容易被挫折擊倒,這種情況是非常可怕的。在各種社會新聞當中,有一些孩子就是因為老師或者家長的一句批評,或者某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就開始尋短見。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出現,作為父母最好從小就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因為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是免不了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1.多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遇到小水坑,讓孩子自己跨過去,即使溼了小鞋子,但會收穫孩子下次再遇到水坑時的應對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處得不好,沒有關係,第二天去,他們也許就又有說有笑了,不要急著又找老師又找人家家長的。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記仇,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學習上出了點小問題時,讓他自己去問老師問同學,回來認真複習認真做作業,也許,他自己就能把成績給弄上去。

  2.適當施以援手,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與陪伴,更需要家長的幫助,當孩子還弱小時,遇到了困難,自己不敢面對,但如果有家長站在他們身後,哪怕只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極可貴的。比如孩子想做一道菜,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長就可以陪著他,從洗菜切菜開始做起,一直到菜上桌,這過程,讓孩子親手去操作一下,那孩子的成長,肯定快。

  困難面前,孩子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還要有戰勝困難的實戰經歷。這關係到孩子信心的建立。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和孩子長期與失敗為伍,沒有勝利的正向激勵,有很大的關係。

  而人生路漫長,失敗在所難免,家長要力所能及地陪伴而不包辦地和孩子戰勝一個個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