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為什麼下大力氣搞環保,深度解析

中國現在遠沒到為環保而環保的階段,中國高層沒那麼傻。那政府這次下這麼大的決心做這件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就像長江上游下大雨、形成洪峰,政府會提前要求下游立刻轉移人員,有些人的財產就損失了。有些老百姓當時不理解,說我這裡沒下多大雨啊。有些地區,在國家的規劃裡,就是洩洪區,必要時就把洪水往這裡放,以保證更重要的地區。國家這次這麼大力度搞環保(環保只是一個對外的理由),恰恰說明事態的嚴重性和時間的緊迫性。


  首先是國家準備應對美國危機,就是美國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突然大幅度減少,這需要我們提前準備。中國去年的GDP10萬億美元多一點,對美產品出口4千多億,就是4%。由於出口產品能帶動上下游相關生產銷售等,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一般有個貿易乘數,過去有個經驗數據,大約7倍左右,我們按5倍算,就是20%。簡單說,如果中美貿易完全停止,如果我們沒有任何準備,對我們GDP的影響有可能達到20%。


  前幾年,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保8,就是經濟增長不能低於8%,否則就業就會出問題。這幾年大致是要保6,就是經濟增長不能低於6%。而一個對美出口,對我們GDP的影響就可能達到20%左右。如果中美貿易突然完全中斷,中國必然會承受巨大就業和民生壓力。


  我們的主要應對方式就是提前降低產能。由於同類產品生產企業,出口到美歐的企業,在規模、效率、就業、管理、環保等方面綜合來說,優於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小作坊企業,要淘汰肯定要淘汰落後的,保留更先進的。國內產能去掉後,國內相關產品的市場供應就會減少,價格就會提高,就會吸引原來面向美歐市場的出口企業,把銷售目標向國內市場轉移。這就會自然減少對美歐的產品供應。如果美歐要保持相關產品供應數量不減少,就必須漲價,而這會加重他們的負擔,激化他們國內矛盾。中國的很多企業願意出口美歐,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國家退稅等出口鼓勵措施。國內這塊價格漲上來以後,有可能國家會逐步減少或取消退稅等相關鼓勵措施,引導(逼迫)相關企業做供給側改革,就是轉向國內市場。


  我們假設,某天美國出現重大問題,中國的大量出口相關企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所有訂單立刻停止。知道會有多少產品、半成品、原材料積壓嗎?會有多少人立刻失去工作嗎?那些積壓的產品又會不計成本拋到國內市場,知道會對原來國內的產品企業產生多大的影響嗎?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現在沒有被以環保名義提前去掉的產能,那時候,也沒有幸存的可能,只會損失更大。


  因此,這方面準備工作沒做好,我們就不敢輕易崩塌美元和美帝霸權,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敢輕易打日本、灣灣。


  也因此說,這次環保,主要目的是去小產能,為對美出口產品和企業騰出國內市場空間,有巨大戰略意義,時間上也很有緊迫感。如果我們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把對美出口額降低到2千億美元,我們在應對美國威脅、主動崩塌美帝霸權、打日本等等方面,都會主動、從容得多。


  另外,由於美元貨幣錨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國製造產品,大量中國產品退出國際市場,會使市場上的美元多出來,會給美元形成貶值壓力,制約美元發行能力。


  第三,是通過這次“環保運動”,有效改善中國的環保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藥品安全問題、生產安全問題、社會安全隱患等問題。這實際上,也是一次國家社會安全的大檢查運動,能有效提前發現和排除重大事件發生時,有可能趁亂而起的危害甚至破壞活動。


  第四,這也是一次統計調查中國很多沒有納入國家統計的小產能的綜合情況的機會。


  不排除有地方執行政策擴大化的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這次環保運動,有必要、利大於弊。


  有美分,或者不明真相的人,經常會擔心中國的房價暴跌問題。我們這裡再解毒下。


  我們很多人都買了房,有還貸壓力。如果我們是打工的,我們最擔心什麼呢?失業是吧。當然,如果突然工資大跌,也受不了。但是,一般工資大跌的前提是大面積失業出現。否則,這個老闆要突然大幅度降低你的工資,你拍屁股炒了老闆就是。


  那麼,中國會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危險呢?比如我們在環保文裡面分析的,中美貿易完全中斷會影響我們GDP的20%左右,肯定會造成大面積失業。國家對此有幾大戰略準備:雄安、粵港澳大灣區、東北振興和紅旗河等。這些大項目能吸納巨大就業,並且有巨大彈性,可以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需要,緩慢或者快速推進。能保證即使出現中美貿易完全中斷的情況,國內也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當然,這種情況萬一出現,有些人的工作性質可能會發生變化,收入會受到影響,但是隻要你買房的時候沒有過於激進,就基本不會出現大面積斷供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房地產崩潰、傳導出金融危機的情況。


  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應對所謂經濟危機,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