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频频上头条,特别是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和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都吸引了行业的高度关注。虽然花费不菲,但通过几次收购,特斯拉获得了动力电池以及正负材料和电池生产设备的技术。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同时,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已经启动,新的巨型工厂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一条属于特斯拉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成型。

众所周知,此前特斯拉电池的供应方只有松下一家,两者联合在内华达沙漠建设了规模巨大的工厂,现在特斯拉自己投资建设电池工厂,对于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自产电池,特斯拉补足短板

首先从特斯拉自身考虑,从外采电池到自建电池厂,意味着经营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此前特斯拉虽然扛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帜,可惜最核心的电池依赖外采,严格来说就是依赖松下。

这让特斯拉新能源和高科技的光环大打折扣,毕竟新能源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动力电池,甭管特斯拉在三电技术、在外形设计上的表现有多出色,严格来说,特斯拉就是一家组装厂,而且还是吊在松下树上的组装厂。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作为心怀宇宙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肯定不想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别人身上,尤其是不能捆绑在松下一棵树上。所以在特斯拉寻求自己生产电池的同时,也分别牵手了宁德时代和LG,其实也是分散经营压力,避免了所有鸡蛋全部放在松下一个篮子里的窘境。

可以预计,未来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将高度分散,松下占据一部分,宁德时代和LG占据一部分,自己生产一部分。如此特斯拉就将核心技术主动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自身也从一个高级组装厂升级到一个全产业链的硬核科技公司。

众多车企会争先自建电池厂

其次,特斯拉自产电池,必然会引发全行业示范效应。考虑到特斯拉在行业内强大影响力。无论是比亚迪或者北汽新能源这些资深大佬,还是蔚来、小鹏、威马这些造车新势力,无一不是以特斯拉为发展榜样。

以前特斯拉外采电池,自己专心做性能和设计,造车新势力们自然是依葫芦画瓢。现在“标杆”突然改变发展方向,必然会激励后来者争先效仿。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都还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运营。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其实即便没有特斯拉的带动,一些从传统汽车行业转型的新能源品牌,也必然会致力于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尤其是类似长城、长安、吉利和奇瑞这些自主一线车企,他们在燃油车时代曾经吃过缺乏核心技术的大亏,当年发动机和变速箱受制于人,极大束缚了企业的发展,现在转型到新能源,他们内心深处必然存在掌握核心技术的渴望。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比如长城汽车,在发布全新新能源品牌欧拉的同时,已经注册成立了蜂巢能源,这家独立电池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给长城新能源解决电池问题。目前蜂巢能源的高镍电池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更先进的无钴电池已经走到了实验室中试阶段,四元电池和固态电池也在全力研发。

长城之外,包括长安、奇瑞和吉利们,以及蔚来和威马这些新势力,有的已经在努力争取电池的自产,有的已经开始筹备和规划。尤其是在特斯拉坚决转型的带动下,新能源行业几乎必然会掀起自建电池厂的风潮。

宁德时代们的好日子或将落幕

最近一个月,宁德时代的股价一直在高位盘整,即便经过2月28号大爆跌,宁德时代的股价依然超过130元,市值大约3000亿人民币,堪称新能源市场的头号赢家。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可以类比的是,目前中国SUV领袖品牌长城汽车的市值不过区区五百多亿人民币,长安汽车的市值更是不到四百亿人民币,那个在全球疯狂买买买的吉利汽车市值不过一千两百多亿。宁德时代一家的市值,竟然比长安、长城和吉利三大自主品牌加在一起都高,这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宁德时代的极度看好,至少资本市场是如此。

原因也显而易见,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大多数都是宁德时代的客户,高度依赖宁德时代的电池。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就如同英特尔在PC行业一样,控制着新能源市场的技术,控制着新能源市场的命脉,也掌握着全行业最丰厚的利润。

特斯拉开始自产电池,“宁德时代”们惊呼狼来了

但是特斯拉自产电池之后,最受打击的就是“宁德时代”们,因为如果新能源车企们都效仿特斯拉,开始自建动力电池生产线,对于宁德时代不啻为釜底抽薪。这种打击不但来势汹汹,而且必然影响深远,宁德时代最灿烂最美丽的日子,或许已经提前结束。

写在最后

无论行业的各种玩家是否愿意,特斯拉已经义无反顾的改变方向,行业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当然,至于特斯拉这次转身能否重塑行业格局,重塑整车厂和电池厂的关系,一切还是未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巨型工厂达成规模化生产之后,电池每度电容量仅需100美元,电池寿命将达100万英里 最大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这必然将深深刺激行业的潜能。一个新的时代或已开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