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最美“逆行者”,忘己愛蒼生!他們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最美“逆行者”,忘己愛蒼生!他們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青島日報2020年1月31日1版

他們毫不猶豫寫下請戰書,短短几行字卻重若千鈞;他們把醫院當成了家,直面病毒,築起一道“血肉”長城——他們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最美“逆行者”,忘己愛蒼生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娉 王沐源 郭菁荔

醫者父母心,忘己愛蒼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白衣天使們用責任、大愛和堅守衝鋒在一線,給人們留下了最美的逆行身影。

最近幾天,朋友圈裡人們為醫護人員的無數個令人感動的瞬間刷屏。他們是父母,也是子女,在疫情面前,他們放棄小家為大家;一張張摁著手印的請戰書,一個個緊張的不眠之夜……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十幾天過去了,疫情數據還在增長,但我們的信心和勇氣也在增長。正是因為那些慨然逆行的身影,給這個冬天渲染了一層溫暖的底色,把最大的希望留給了明天。

請戰!請戰!關鍵時刻,他們前赴後繼走上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無數的島城醫務工作者,在疫情發生的那一刻,義無反顧,迎難而上。

他叫王剛,青大附院重症醫學科市南護理單元副護士長,在得知醫院將設立收治疑似患者的隔離病房後,他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寫下“請願決心書”。進入隔離病房後,他擔任了特護組組長,每天工作至少14個小時。他的家距離工作地點僅有500米,卻不能回去,想家想孩子的時候,他也只能向著家的方向,望上一小會兒。

他叫趙聖寶,青大附院移植前監護室護理單元副護士長,也是第一時間寫下“請願決心書”,成為王剛的搭檔。那天,他早上剛剛答應了98歲高齡的爺爺,會回老家陪爺爺過年,可是,他只能失約了。他把自己的心事放在一邊,全身心護理患者,還細心地為正在醫學隔離觀察中的患者家屬聯繫解決了三餐問題。

他叫陸學超,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肺病科專家、副主任醫師。1月23日,他已寫好請戰書,並且收拾好行李,只要接到命令,隨時出征武漢。陸學超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女兒面臨升學關鍵時期,小兒子才兩歲,80歲的老父親一直在安徽老家眼巴巴地盼望著他們能回家過年。“我是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必須有所擔當。”陸學超很堅決,但支援一線的消息,他沒敢跟父親說。

請戰!請戰!在島城各大醫院裡,醫務人員前赴後繼,莊重地在請戰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他們每個人都有牽掛,但是“請戰書”三個字,重若千斤,是他們主動挑到肩上的一份責任與擔當!

堅守!堅守!無論生死,都要衝在最前方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是重於泰山的承諾,早已響徹全體醫務工作者的心間。無論能力大小,無論職務高低,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全市人民的健康築起一道“血肉”長城。

他們當中有的人,把醫院當成了“家”。“我們醫教科主任馬廣仁吃住都在醫院裡,15天裡就回了一趟家,可他的孩子還在生病呢。”市胸科醫院的醫護人員跟記者提起馬廣仁,都十分感慨,他6歲的兒子因為重症肺炎在婦兒醫院住了8天院,妻子林梅是市胸科醫院的第二應急梯隊隊長,兩口子沒一個人顧得上孩子。

他們當中有的人,時刻堅守在健康的第一道關口。膠州市膠東街道談家莊村的鄉村醫生張振玉在請戰書上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軍人出身的他,這幾天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路上,村裡在大沽河岸堤設置的測溫站點上,有他的身影;走村入戶發放宣傳材料的隊伍裡,有他的身影;與村民簽訂責任狀的現場,也有他的身影。作為一名來自最基層的鄉村醫生,他說,配合政府和醫院為村民把好健康第一道關口,是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90後”護士丁萍、陳煒恆相戀三年,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因為疫情,他們決定推遲婚期,加入一線與同事共同戰鬥。丁萍是老年病科護士,陳煒恆是手術室護士。兩人如今已被編入醫院抗疫梯隊,隨時準備支援一線。而丁萍、陳煒恆的婚禮原本邀請了4名伴娘和4名伴郎,均為醫護人員,現在他們都在抗疫一線。

無數醫務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他們有人剛剛面對父親去世的悲痛,卻打起精神,回到單位連續值班上崗;他們有人懷著身孕,卻義無反顧奔上前線;他們有人深夜在國道執勤,凍得受不了的時候,就唱起了國歌給自己鼓勁……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大愛無疆的內涵。

加油!加油!隔離了病毒,但隔離不了來自大後方的支持和愛

如果沒有愛,他們怎麼能如此勇敢地戰鬥?如果沒有愛,我們拿什麼回饋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從1月29日晚間開始,一段小視頻就在島城醫務工作者當中流傳,一個四歲的小女孩,面對爸爸的鏡頭,聲音稚嫩,卻隱隱帶著哽咽地為媽媽加油:“隔離病毒,但絕不隔離愛。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叔叔阿姨,還有我的媽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在青島,一起為武漢加油!加油!”她的媽媽,是青島市胸科醫院胸二科護士牟瑞。從臘月二十九,牟瑞作為應急第一梯隊隊員進駐隔離病房後,八天來就再也沒有回家和家人團聚過。這段視頻,讓許多醫務工作者感同身受,潸然落淚。牟瑞看著視頻,卻強忍著淚水,轉身又投入到緊張的護理救治當中去。

青島一名10歲孩子的“戰疫日記”,也深深地打動了網友。1月27日深夜11時18分,城陽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韓偉偉剛躺下沒多久,電話又響了起來,因為城陽區酒店防控觀察工作急調工作人員,她沒有猶豫,起身就踏出了家門。此時,她已經連續加班一週了。韓偉偉的女兒在她出門之後寫了一篇日記:“我的媽媽是一名護士,從武漢這次大病開始,就從未睡過一個好覺。”韓偉偉到達工作地點後,接到一條微信,就是女兒寫的這篇日記,她的眼淚嘩地流了下來。“那一刻,我覺得孩子真的長大了。” 韓偉偉心裡感懷,把女兒的日記發到了朋友圈,一下子就收穫了200多個點贊。

平度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淑花,是一名“90後”。大年初二,張淑花收拾行裝,準備動身去醫院。她趴在85歲偏癱的爺爺床頭:“爺爺,我要去醫院住了,最近是特殊時期,您讓不讓我去?”爺爺用很不利索的語言含含糊糊說了七個字:“去……必須去……要救人”。然後爺爺伸出僅能活動的右手,顫抖著拍著心口窩說:“疼,我這裡疼啊!”本來很堅強的小姑娘,幫爺爺擦去臉上渾濁的淚水,卻忍不住自己淚流滿面。

面對疫情,那些逆行的身影,是因為胸懷大愛。他們的身後,是家人的支持,是全社會的期盼!在這場愛的交互與輪迴當中,所有的前行才更加鏗鏘有力,堅定執著。

正如小女孩在日記結尾寫的那樣,人們期盼著,武漢快點康復,疫情快點結束,讓醫務人員們都睡上一個好覺。千言萬語,都化作這最真摯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