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曾經楊振寧和莫言一起在北大演講,那場節目叫做《開講了》,作為物理界和文學界的兩個人同臺演講,難免會被問到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兩位是諾獎獲得者,那麼我想請二位談一談,您二位認為什麼是天才?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莫言對於楊振寧來說,即使不是同領域,也是要尊稱楊振寧為前輩。莫言說:我認為楊先生是我心裡面的天才,因為楊振寧在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物理成就,反觀我到了這個年紀才在文字界贏得微名。而且楊先生的一生都是在做研究的,諾獎獲得之後還有了新的突破性研究,令人敬佩。

緊接著,莫言又說:楊先生的物理成就是全世界都認可的,不像是我們搞文學的,文無第一嘛,你寫的再好也有可能不對人家胃口,人家要罵你寫的爛。

而楊振寧作為一個理工男,說的就比較的具體了:什麼是天才?天才都是培養出來的,有過一個孩子,從小就有某個地方的才幹的時候,很容易被發現的時候,家長要是努力培養的話,那他將來就可以成為天才。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而一個孩子若是不被培養,天賦再高也不會成為所謂的天才的。

然後,楊振寧又講到了被世界公認為天才的愛因斯坦。楊振寧是和愛因斯坦有過多次交流的,但是卻並沒有稱愛因斯坦為天才,並且說:自己和愛因斯坦有過多次的交流,但是卻沒有從中得到智慧,為什麼呢?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在大半個世紀之前,那個時候的楊振寧還是一位年輕的博士後,在1949年,他加入了普林頓高級研究所,當時的愛因斯坦的鼎鼎大名已經傳遍了世界,所以楊振寧也是對這位大科學家抱有極大的尊敬、興趣。

根據楊振寧的回憶,五十年代初的時候,楊振寧和李政道合寫了一篇關於 關於統計力學的文章,當時的愛因斯坦表示對楊、李二人一同交流一下,兩人在愛因斯坦的辦公室裡面交流了一個半小時候之後,楊振寧搖頭道:我沒有從中得到一點智慧。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原來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語言方面出現了一點小問題,說話不僅經常蹦出德語單詞,“所以,那次我很榮幸地有機會跟愛因斯坦近距離接觸了一個半小時,但回想起來,我沒有得到什麼智慧”

此外,當時愛因斯坦跟楊振寧研究的領域不同,再加上和愛因斯坦語言不通,所以還真沒有獲得過多大 的智慧。

不過這並不耽誤楊振寧對愛因斯坦的尊敬,楊振寧說,自己和愛因斯坦交流這麼多次,最可惜的就是咩有留下一張合影,反而是自己的兒子與愛因斯坦一起合照過。不過自己的兒子沒有對數學、物理方面的興趣,而是把興趣賺到了天文方面,對此楊振寧也是表示支持。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楊振寧的兒子與愛因斯坦

楊振寧今天的成功,不是靠著天才的腦子,而是要靠一位數學家

楊振寧曾回憶說,當時自己對數學的興趣也不大,但是直到後來,有一個叫劉薰宇數學家,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擅長將許多通俗易懂,而且非常有趣的數學寫成科普文章,我(唸書時)曾經讀過他寫的一個關於智力測試的文章,不經意間就明白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原來數學還可以這麼理解,從那以後,我便開始逐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由此可見,激起孩子的興趣真的很簡單。一本好書,或者一個好故事就足以讓他的思想態度產生轉變。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劉薰宇趣味數學1948年版

作為民國時期的大教育家,劉薰宇一直非常熱衷於研究數學,並致力於將數學趣味化,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以達到增加國民素質的目的,現存有《劉薰宇數學》三冊,今天趁著頭條讀書節,將它推薦給大家。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這套書籍分為三冊,分別為《馬先生講數學》、《趣味數學》、《數學園地》,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觀看,裡面既涵蓋了四則運算,也講述了函數序列等等。

97歲楊振寧:什麼是天才?我和愛因斯坦交流後,卻沒從中得到智慧

每一本書都有一百多道實用題型,都是通過小故事、小文章、生活場景引入數學知識,難怪當時的楊振寧都被這故事數學書給吸引住了呢!

這套書適合8~16歲孩子讀,是一套開展孩子學習興趣的書籍,才69塊錢,幾包煙錢,一盤子肉,就能投資孩子的數學興趣教育,而且三本書還能伴隨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何樂而不為?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