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電影《釜山行》中開門的大媽?

萬航林


首先說一下這段劇情:

女孩珍熙欲給在車廂外的男朋友開車門,但是被車廂內的金常務阻止,並蠱惑大家外面的人都感染了病毒,於是大家把門頂住了。

就在這時一個老年妹妹透過玻璃看到姐姐也被關在了外面。

想要和珍熙一起開門救自己的親人,卻被一把推開。

然後眼睜睜的看到姐姐被咬成喪屍。

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妹妹失去了至親,並感受到了人性的醜陋,和自私。

她認為車內的人和外面的喪屍沒有區別,都是冷血的。

於是趁大家不注意偷偷把門打開,讓喪屍進來,大家同歸於盡。

很多人認為,即使妹妹很痛恨這群人,但也沒有必要用這種極端的形式。

我想是因為妹妹和姐姐的感情已經深到常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這一點從電影的一開始就有交代。

在火車還沒有出發時,我們看到,姐姐為妹妹剝好雞蛋送到妹妹嘴邊。對妹妹極其寵愛,而妹妹也是很享受被姐姐寵愛的感覺。

從她們的對話中可以猜測,她們可能現在扔生活在一起。

可以說兩人在一起大半輩子了。

當妹妹看到姐姐死在自己的面前,那種絕望的感覺,可想而知。

另外妹妹一直是被姐姐寵溺的角色。

所以姐姐一直是她的依靠,是她的精神支柱。

而姐姐死了,她的精神支柱也就轟然倒塌了,生活沒有了方向, 更感覺沒有了意義。

於是她決定報復那些害了姐姐的人,然後自己也隨姐姐而去。

一邊罵那些人是人渣,一邊自言自語,“姐姐走了,我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

《釜山行》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對在災難面前的人性做了深度的挖掘。不做作,不故作矯情,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有人自私冷漠,有人卻做出犧牲。對人物性格的鋪墊也很到位。無論是男主石宇的改變,還是金常務的令人唾棄。我們觀影后這些形象會久久留在腦海裡回味,同時讓我們思考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是電影中的誰呢?







小海娛計


兩姐妹一個嫁到了城市,一個嫁到了農村。開頭剝雞蛋就是為了突出姐姐很土。後面妹妹也說了,姐姐苦了一輩子,把所有都給了兒子,還是很幸苦。

一個嫁到農村一個嫁到城市啊,打扮和剝雞蛋的細節就有說。而且性格也截然相反。姐姐溫和樸實,妹妹憤世嫉俗。在播新聞的時候,妹妹說這些人統統應該被槍斃(拉門的性格伏筆),姐姐就反駁說,誒你怎麼能這麼說呢。後來看到姐姐變成喪屍以後還是懵懵懂懂、老實巴交的樣子真的有點難過,怎麼變了喪屍還這麼呆。

有沒有想過,按照她們的年紀,一個是朝鮮,一個是韓國的呢?

我也同意,確實暗示了朝鮮和韓國,韓國人拍災難片都有兄弟姐妹的情節。而且釜山在朝鮮戰爭有特殊的意義,北朝鮮一直南下直到釜山才被南朝鮮擊退,難道不是在暗示喪屍就是北朝鮮的虎狼之師?

是親姐妹,精彩點之一奧,兩姐妹不同生存狀態隱喻了韓國現代社會的巨大貧富差距.挺巧妙的,韓國觀眾一定會深有同感,其它國家的觀眾不一定能體會.

?從剝雞蛋那段看出,姐姐是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然而卻變成喪屍。妹妹是個總愛抱怨的人,看到姐姐這樣開始憤慨,明明這樣無私的人理應得到幸福,下場卻淪為喪屍。而車廂裡這幫自私自利的人有何臉面繼續活著,不如死了算。


十三來啦呀呀


這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地兒,但是細看之後尤其是姐姐對男主的搖了搖頭,對妹妹微微一笑,其實已經抱有必死的決心。

劇中姐姐一直是一個善良、熱心的形象。她的死某種程度上諷刺了人們在極端環境中作出的“惡”的行為。而妹妹也是這類跟風人中的一個。

當妹妹選擇開門的時候,一是自愧,以為自己安全便可高枕無憂,沒曾想最愛護自己的姐姐卻在喪屍圍困的另一端,並最終死亡,她不能面對這樣的自己。

二是對於這些人的批判,只照顧自己,不顧他人,自私演變為極端的“惡”,就跟姐姐那不孝順的兒女一樣,雖然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但姐姐死後的她,也看清了這群人的恐懼下的真面目。

其實妹妹又何嘗不羨慕姐姐,雖然姐姐辛苦,善良地跟“白痴”一樣,但終究是快樂、幸福的,或者說是坦然的,這樣的即便是死,也是那樣從容。對於活在現世物質中妹妹,她空虛,靠著外物活著,更靠著姐姐的善良滋養著自己,突顯自己“優越”。但姐姐死的那一刻,也許妹妹才發現,自己才是真正“該死、活的不瀟灑”的那個。

當然親人的逝去,也促使她作出過激的行為。而又處在極端的環境下,最終,愧疚、悲傷以及報復這群自私的人(也有她自己),她選擇了和姐姐“團聚”。

也就像少女說的那樣,“這裡更嚇人”,也許對開門的妹妹來說,失去姐姐的世界,原本就灰暗,而現在這群自私人又把灰暗演變成“地獄”,既然是“地獄”,那我們就一起下“地獄”吧。


看電影雜誌


看到很多人都說贊同。其實我感覺可以理解但絕對不對。

大媽其實是絕望吧,對人性的絕望。看到相依為命的親姐姐在自己眼前被殭屍咬掉變成殭屍,看到千辛萬苦本可以獲救的姐姐因為車上其他乘客的自私而變異,看到那些人為了自己枉顧他人性命。她覺得,這些人活著與死了有什麼區別,乾脆就一起死吧。

可以理解在那種情況下大媽有多麼絕望多麼死心,但是這不是可以決定別人的生命的理由。

車上的人,其實何嘗不是人性最正常的體現。有好人自然也有壞人,有勇敢自然也有懦弱。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人自然也不會有完全的壞人。就像那個讓人恨的牙癢的壞大叔最後說我媽在等我回家何嘗不讓人動容。

車上的乘客固然不對,作為看客我們也很痛恨那些見死不救的人,甚至去阻斷別人去救的人。可是你想一下,如果換成你,有多少人可以站出來。

在生死麵前,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己。

可是這些人要活下來也是有自己的依靠和生活。他們是自私但也不能讓他們在費勁逃離死亡的時候又把他們推向死亡。大媽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讓整個車廂的人陪葬這何嘗不是自私。大媽的這種做法甚至比滿車廂你人更決絕。


飛說布客


一輛長途車,女司機中途被車上三個流氓強暴輪姦,除了一個瘦弱大叔阻止被揍,沒有一個乘客站出來,女司機整理好衣冠,對這個大叔說你這麼窩囊就不要幫忙丟人現眼,然後把他趕下車。大哥後來看到一個新聞,他之前坐的長途車掉下懸崖,無人生還。大哥看完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這個故事有幾個版本,但情節大差不差。不覺得這個跟釜山行裡的大媽橋段神似嗎?人在危難面前往往展現的不是大善就是大惡,大善大惡的碰撞也更能讓旁觀者觸目驚心。開頭兩姐妹吃東西的細節也為姐妹情深埋下了伏筆,當姐姐死後,身邊人的醜惡嘴臉讓她絕了活下去的勇氣,當然還有無盡的憤怒。


曉麗鈞


首先,大媽為什麼開門?

大媽開門的原因是她已經認為她的姐姐感染了,所以在一次看到姐姐的時候感到了無比的激動,只是,當被自己的同夥制止不能夠救姐姐的時候,感覺到了非常的無助。特別是姐姐感染後,真的就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同時她還揹負了一種負擔,就是她沒有竭盡全力的去救本來可以活下來的姐姐,這點她也應該是非常的自責,說嚴重一點也是說她自己其實也是有罪惡感的。所以她為了解脫自己,也為了給姐姐報仇,活下來真的也沒有什麼意思了,所以就選擇了打開門。

然後,打開門的後果是什麼?

打開門之後,大媽和她的姐姐一樣都被感染了,就是都死掉了。那些膽小怕事的自私鬼們也都死了,他們受到了大媽正義的審判,雖然這個代價比較高,但是對於見死不救的人來說,已經是罪有應得了。這樣做的結果也讓觀眾朋友們大快人心,壞人終於惡有惡報了。正義感十足的同時其中慘雜著太多的心酸、無奈,人性在這一刻顯得太過脆弱了。

最後,我會怎麼做?

我第一要做的就是團結幾個人,把陷害他們的那個領導者抓起來,奪回領導地位,讓富有正義感的男主角和球隊戰士來領導這場勇者的戰爭。跟著那種自私的領導,自己的下場也不會好的,所以一定要看準人。這場悲劇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群龍無首的時候,聽從了這個所謂大官的指揮,結果士氣低迷,成為人人自危的自私團隊。大家都想贏的前提就是找一個能夠帶領全對共進退的人,只有這樣才會撐到最後。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好運!


過河鶇


那位老太太是一種象徵,是對人性的一種叩問。一句話表達她的疑問:“為什麼好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而壞人則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釜山行》劇中雖然沒有對於這老太太和她姐姐的經歷有直接的描寫。但根據劇情我們可以看出,老太太的姐姐是那種我們,當然也是韓國社會(韓國的文化和我們一脈相承)傳統意義上的好人,為別人著想,唯唯諾諾生怕對於別人造成附加傷害的她,最後的結果呢?被只想自己活命的人拋棄。那些人在極端恐懼的情況下這麼做必須要說這事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就是這沒什麼大錯誤的行為,葬送了一條性命。


老太太本人呢,看著自己的姐姐,在另外一節車廂裡面被感染了。扒在門口,看著這些活生生的人。

在那一刻她似乎明白了她姐姐的這一生,一個社會中善良人的一生。她可能表面上是一個比較計較,勢力,甚至對她姐姐瞧不起的人。可最後的那段自言自語,似乎表明了她對姐姐全部的愛

而集中著對這些活下來的人的憤怒,順手拉開了門。

這一順手,看起來就成了不顧其他人的“自私“。但,你能責怪她嗎?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自私,對於社會來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單位,一個帶著方向的矢量單位。在我的眼裡,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並不一定就是錯的。以那個經紀人為代表的一群倖存者,他們在我們看來大家傳統意義上的自私者,為了自己活命可以拿別人做擋箭牌,置他人的生死於不顧。這種自私就是方向與我們心中的善良完全背道而馳的自私。


而我則要解釋的是,在我的眼裡為什麼包括為了拯救自己的老婆孩子,而選擇徒手撕殭屍(手撕鬼子的梗)的大叔在內的這一群真正的好人也是自私的。其實所謂自私,就是按照自己的私心去做出選擇,付諸行動。那麼這樣解釋下來,大叔其實也是自私的,只不過與之前的那幫人不同,他的自私是為了他的老婆孩子,為了別人。這種則是與我們的善良方向一致的自私,不過,通常我們稱他為:愛。

最後迴歸老太太,如果說之前的兩類是方向呈180°完全相反的兩種自私,那麼老太太這種則是偏向善良的方向,但是夾雜這一個與之前的兩種方向想垂直的一個分量的自私。其實,老太太本可以不這麼做,只要她心中那個名為公平的垂直分量,沒有到必須要伸張的地步,她就不會這麼做。但是,周圍的冷漠,那種醜惡的自私,最終打破了她的幻想,衝破了她的底線。她選擇打開車門,去執行心中一直堅信的公平。。。。。

正如電影中那對情侶中的女孩所說的那樣,那個車廂裡更嚇人,真正嚇人的不是喪屍,不是災難,而是自私,那種違背了善良的自私。


Ka-52短吻鱷


剛看完電影,也是有些情緒激動的。我總結一下個人的看法。歡迎各位補充和討論~

1、車廂裡的人是善是惡?該不該死?本片的設定和背景下,善惡不是二元對立的。這部電影討論的是危機情況下(重點!危機情況下!沒發現喪屍時連常務都能算個好人呢,一開始還提醒乘務有人在衛生間呆了很久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大多數人都是善惡並存的,這時候的善惡該怎麼衡量這個問題。這種情況下衡量標準就變成了個人,也就是說,是從每個人自己的角度去看別人是善是惡。比如,從大媽角度,車裡的人害死了姐姐,他們是惡;從車裡人角度看,對面一群人,後面跟著一大批喪屍,是帶來危險的惡,需要隔離不能放進來(此處僅供分析,不代表我個人也會這麼做!)。人的善惡並不純粹,正常情況下都是這樣更別說危機情況。另外,那節車廂裡除了不開門的,還有一些是要去開的,只是被其它人攔住了,這些人後來猶豫了也沒跟主角一起進後一節車廂,他們可能比較像普通人的反應,有同情心也有所堅持,面對群體孤立又會猶豫。我開始時是覺得他們沒有錯,但有知友提醒我這些人後面導遊又給了鏡頭,他們參與了將主角趕入後一節車廂的情節。這隻能說,如果這裡導演就是想這麼處理,那這些人也是有錯的。至於“該不該死”這個問題,見仁見智,這個問題也真的很難用一個理性的標準去衡量(畢竟已經沒有正常的法律秩序和道德標準了嘛),在末日背景下,善惡真的很難以衡量,秩序崩壞、人心淪喪。我認為的某些角色偏向於善或惡也不等於他們“該不該死”。這裡車廂裡一部分的人阻止開門,間接害人,是惡,但個人認為但沒到該死的地步。

2、大媽本身是善是惡?大媽的行為是善是惡?首先說第一個問題,大媽這個角色,和本片中大多數的人一樣,是善惡並存的。正常情況下他們遵守道德規範,是個好人,危機情況下,為了各種理由而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車廂裡有些人害怕被感染不讓男主一行進入,常務為了生存連續拉人墊背,大媽出於報復心理團滅了一車廂的人。大媽本身的性格脾氣其實也並不好:刻薄(她與姐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十分嫌棄姐姐的土氣和在她看來軟弱的性格)、任性(說話不留情面,開門和車廂的人同歸於盡)、現實(對姐姐生活狀況的評價、比較追求物質)、冷漠。關於冷漠這一點,電影中有個鏡頭是男主要車裡的人開門,大媽坐在那,冷漠以對,默認了一切發生,後來上前去也只是因為看到了姐姐。反倒是大媽背後的一些人,有的人要往前衝,有的人抱住他攔著,說明至少車廂裡開門方是做出了努力的。這麼說來,大媽也是沉默的即得利益者,她也沒有阻止關門的一方,那她能算是完全善良的設定嗎?她是一個善惡並存的普通人。說清了大媽本身的善惡問題,那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應該也就沒有“大媽是個好人所以大媽開門是對的”這種邏輯錯誤了吧?那麼接著說第二個問題。大媽開門的行為,我認為是有罪的,不論她本身的動機是什麼,是否有值得同情的原因,都是一樣。害人就是害人,並不是說害死的是壞人就做對了。更何況本片中好人壞人也不是那麼完全的,這一點我之前也說明了,所謂“該不該死”這一點,見仁見智,我認為車廂裡的人除了常務,都罪不至死。大媽的行為就和故意殺人罪是一個道理,假如一個人故意殺人了,即使他是為家人報仇,殺死的是罪人,那就不要判刑了嗎?就可以這樣被原諒嗎?他就沒有罪了嗎?大媽害死的人中是有一些是自私自利間接殺人的人,但是這就能成為她無罪的理由了嗎?即使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我同情她,但這也不是她無罪的理由。一個人為家人復仇,在殺死仇人後自殺,他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但也不能抹去殺人本身是罪惡的這個事實。因此我認為大媽是有罪的。我雖然理解但不能贊同大媽的做法。PS:我原答案有些表述不清(就是“這種拉墊背的行為和常務有什麼不同?一個想活一個想死而已。” 這句),她和常務的行為動機不同,但同樣都是剝奪了別人生命的行為。並且其中包含了以她的角度也是善的一方(開門的人)。

3、如果認同大媽的行為是惡的,但理由值得同情,那大媽的行為與常務相比又該怎麼評價?從罪的角度上講,不論他們兩個分別害死了多少人,怎麼害死的,一次性還是連續,在性質上都是一樣的——故意殺人。再說動機,常務大多數人都同意是出於自私的“不顧一切活下去”的想法,不惜拉人做墊背。大媽的動機是出於復仇,似乎也不能說是自私,只是她的行為的不能算不自私。這一點,其實我並沒有形成特別成熟的想法,我沒思考明白:她憑什麼以審判的姿態裁決車廂里人的生命呢?不加任何的區分?(何況衡量的標準也是從她自己的角度來判斷的)她有這個資格嗎?常務與大媽相比較(這裡的觀點可能比較就感性了),常務自然是最大的BOSS,我認為他的行為更加惡劣(同樣的罪名程度還有輕重呢,對吧),換句話說,就是“該死”(全片我唯一這樣覺得的角色)。編劇在最後給了常務一個比較有人味的理由——他想回家看媽媽,我也是有點唏噓的。這兩個人,可憐之人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有可憐之處。看這種片子,我只覺得,有法的社會真好啊。以及,關於善惡劃分,我認為如果用《龍與地下城》的陣營來代表更能說明問題一些:男主一行:總的來說是混亂善良,胖大叔混亂善良,棒球小哥偏中立善良,男主偏守序中立大媽:混亂中立車廂裡的人:絕對中立,部分混亂中立常務:中立邪惡另外還有幾個問題,我暫時沒有成熟的想法,歡迎討論:

在本片的場景及設定下:

1、如果人的惡行分小惡和大惡,那要怎麼區分?

2、如果人作惡要受懲罰,怎麼罰,誰來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大媽才是隱藏的boss! 男主三人救到困在衛生間裡的眾人前去和列車上其它乘客匯合時,被他們堵在門外。車裡人一片混亂,常務等人阻止男主一行人進來的時候,只有大媽完全無動於衷的坐在座位上,看著外面的人拼命的樣子——直到她發現自己的姐姐,才上前去扒堵門的人。 後來她看到姐姐變成喪屍,一邊嘲弄眾人的愚蠢一邊打開了門,直接導致這節車廂團滅。 她才是本片中害死人最多的,這點常務根本比不上她。 開門一部分是出於姐姐被眾人害死而憤怒報復,部分是後悔自己因為冷漠沒有早些施以援手。但是,有值得同情的理由不應成為惡行的藉口。這種拉墊背的行為和常務有什麼不同?一個想活一個想死而已。


24幀的藝術


先放一個問題,如果世界真的被喪屍入侵了,在你面前有生的機會和死的選擇,你會怎麼選?


整部電影看下來,內心早已經亂成一團麻了,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拿人性為討論點的影片。

影片中姐姐這個角色一直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大媽妹妹其實是愛著她姐姐的。但是同時大媽妹妹也是一個冷漠刻薄的人,對別人不關心,對姐姐還是有點小刻薄的,同情姐姐的遭遇,但是不知道該怎麼改變這種狀況。

當一群人面臨喪失追逐的情況下,一群自私想要保命的人,被一個自私到極致只想要活命的人煽動,鎖死了唯一通向生的車門。在這種情況下,大媽妹妹一直冷眼旁觀。直到自己的姐姐因為這場鬧劇成了喪失之後,她才覺醒,有了感情,感覺姐姐一生的悲哀,替姐姐一生感覺不值得,同時為姐姐解脫而感覺到高興;感受到了自己唯一的親人成為喪屍後的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感覺自己沒有依靠生無所戀。化成了懲罰罪惡的惡魔。為什麼是惡魔,因為她也是曾經在主角們有危難時的一個冷漠的旁觀者。

當妹妹打開那扇們的時候,我更想的是隻讓喪失感染最自私的那個冷漠惡毒商人,沒想到還是讓始作俑者活了下來。雖然死的人中沒有無辜者,他們只是沒有主見的行屍走肉罷了,讓喪失感染後是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罷了。

所以最終還是理解了大媽妹妹最終開門的那個想法,既然你們成為人不能做人做的事,還是讓你們成為喪屍少禍害幾個善良的人吧。

也是看透了這個世界讓人活的如此痛苦,如此艱難,對生活沒有了憧憬後做的勇敢的決定。


互聯方舟


釜山行這個電影本身就反映了人性的弱點,我們不應該從表面去看待任何一個人而是應當從本質去研究。

首先,在危機時刻,本身就需要團結去共同度過難關,在本部電影中,尤其是在動車上的那一段時間,永遠都是那幾個人在與那些變異的人做鬥爭,尤其是到了最後危機時刻,可惡大叔盡然為了自身性命,不顧他人安危,在他人與喪屍鬥志鬥勇時,卻認為他也有被喪屍所襲擊,就像現在衝疫情最前鋒的醫務人員,認為他們遭到的傳染性很大因此會遭到某些人的排斥,而那些人就類似與電影中的那個可惡大叔。

其次,當那個學生女孩欲想開門時,卻遭到了阻止,而那位大媽也想開門時卻一把推開,透過門親眼目睹自己的姐姐在另一邊被喪屍所咬,於是開門將喪屍放了進來,整節車廂的人全部遇難,她是感受到了人性的醜陋才這樣子做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其中一方面看待覺得這位大媽做的很對,那些醜陋的人最終會有所懲罰。從站在大角度來看,這位大媽做的並不對,畢竟在大難時刻,因為她這樣做會喪失整節車廂人的性命,以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