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胡歌版的《琅琊榜》和黃曉明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

等陌上花開


胡歌的琅琊榜在豆瓣評分是9點多,收視率很高了,當時這部劇剛播出的時候並沒有那麼理想,後來大家覺得不錯,還有當時外界的各種原因,胡歌的琅琊榜排第一。這部劇讓胡歌獲得了國劇盛典最佳男主角,還有白玉蘭獎視帝,還獲得了飛天獎提名,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後來準備拍第二部,結果是黃曉明演的,水花不是很大,沒什麼人看,本來第一部收視率很高的話,第二部也不會差在哪裡,結果第二部根本沒什麼人看,畢竟胡歌市場號召力太強,黃曉明已經不行了。





歡喜君666


從我個人來說,《琅琊榜》和《風起長林》其實是可以當做兩部完全不一樣的電視劇來看,導演在兩部劇之間巧妙的隔了一代,也就是說,在琅琊榜裡還是小孩的庭生,在風起長林裡已經的老王爺了,琅琊榜的痕跡只是隱秘的在風起長林裡出現,比如提到穆王爺已經過世了之類的。所以拋開二者的聯繫,就把兩部劇獨立來看,其實都有出彩之處。

先說琅琊榜,琅琊榜讓大家動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梅長蘇身上揹負的故事太悲涼,七萬赤焰軍葬身梅嶺,曾經京城的天才少年化身足智多謀的謀士,身上竟沒有一絲往日的痕跡。這種復仇的故事本來就是沉重的底色,當梅長蘇靠著爐火看著自己虛弱的雙手說“我這雙手,曾經也是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大家會不由得想起曾經的林殊性格飛揚跳脫,而如今返回京城的梅長蘇卻是選擇了最難走的路,忍受著誤解,一個人孤獨的去完成洗雪赤焰軍恥辱的故事。

再說風起長林,是一個少年將軍在經歷家庭變故後迅速成長,將個人情懷和國家命運綁在一起的故事。在立意上來說,琅琊榜的立意明顯是高於風起長林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琅琊榜厚重,而風起長林拘泥於偶像劇的原因。

再說情感處理上,琅琊榜並不是簡單說復仇,而是梅長蘇這個人在揹負著家族冤屈的情況下,心中依然是深愛著家國的。舉個列子,梅長蘇利用南楚使團扳倒謝玉,同時,他又告訴蒙摯在獵場上震一震宇文軒,別讓他以為大梁朝堂都是弄權之輩。這種大心胸、大氣象已經突破了個人的範疇。而林殊一家的悲劇又是源於帝王自己的誅心之類,對帝王來說,功高蓋主是最可怕的,所以要犧牲功臣來實現利益平衡。

這一點在風起長林裡做了延續,不同的是,這次誅心的人是重臣,長林之罪,罪在將來,當長林王府勢力壯大,儼然有了謀反的實力,就會成為別人想要除掉的對象。這點和祁王、林府獲罪的一個道理。但相比於琅琊榜的家國和天下,風起長林更注意家庭的觀念,老王爺、世子、蕭平旌都是愛國的人,但同時有具有兒女情長的一面,維護自己的家庭,所以黃曉明飾演的世子處處謹慎,為國家血戰沙場,但最終為救弟弟而死。蕭平旌在打了勝仗卻被誣陷違抗聖命的時候還能在朝堂辯論,但面對父親的死、哥哥的死、家族的破裂,對他的衝擊才是致命的。當然,兄弟倆以及世子和世子妃之間的相處細節拍的非常好,那種溫暖自然而然流露出來,也是打動人的。而琅琊榜的溫暖多留存於回憶中,因為回憶裡有幾個少年相處的溫暖,現實才顯得慘烈萬分、

再來說感情戲,兩部劇都算是男人劇,格局比較大,跳出了現下流行的談戀愛、花前月下的風格。但是琅琊榜中梅長蘇和霓凰的愛情始終是帶著悲涼的色彩的,霓凰的等待和無奈,梅長蘇的隱忍和執著已經不是普通的愛情,而是家國之下捨棄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註定是悲劇結尾的,就好像霓凰知道梅長蘇會死,卻願意追隨他,讓他去完成自己的復仇,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為國家廝殺,只能對彼此許諾來世。而風起長林裡的情感戲相對輕鬆溫馨一點,蕭平旌和林奚的試探、相知、相愛,漸歸於普通情愛;世子和世子妃更是稍有的男女恩愛,最後為了自己的親人犧牲自己,這和琅琊榜相比,立意高下立見。

兩部劇的演員演技都是在線的,服裝、佈景、臺詞等都非常精妙,所以區別主要在於故事本身,總體來說,兩部劇都是近年來難得的良心之作。


清歡閣主


《琅琊榜》中梅長蘇是佈局者,一步步扳倒對手,達到自己的目的(扶靖王上位,為父兄申冤),這種劇情觀眾看起來會覺得大快人心。

《風起長林》則恰恰相反,長林王府由於父子三人志在守衛邊疆而不參與朝堂中的勾心鬥角,所以一直都是被動的破局者,這就會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比較憋屈。但是劇中所演繹的家國大義,親情,愛情真的很好,很感人。

其實兩部劇各有千秋,實在沒必要總拿來比較。胡歌當然演的很出色,但是黃曉明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重要的一點是《風起長林》的主演應該是劉昊然而不是黃曉明。個人覺得劉昊然演的還是不錯的,前期演出了那個倍受父兄愛護的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該有的樣子,後期獨挑大樑,保衛家國,成長為父兄一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柳絮飄飛71


兩部都看過,因為珠玉在前的關係,風起長林我倒是遲遲一直未看。過了很久之後實在劇荒才看的。

這一看風起長林實在超出我的想象。製作依舊精良。我對黃曉明沒任何意見,對胡歌也不吹捧。 其實兩部劇沒什麼對比之處,因為完全是兩個故事。梅長蘇是佈局者,蕭平章和蕭平笙是破局者。

相比較而言琅琊榜的節奏遞進更快一點。風起長林因為觀看者大多都心心念即琅琊榜的關係並不能真的有耐心和客觀的看待風起長林。 琅琊榜的優點我不過多闡述,情節環環相扣,對於劇中的感情也是相當剋制。君臣的衝突爆發也是相當精彩。缺點啊(純屬個人觀感 請輕噴)缺點就是所遇到的危機在整個劇情節奏加快的情況下,並沒有真的特別緻命的,或者說特別牽制住我內心的真正的擔憂這關該如何過。譽王和太子的性格塑造也有點欠缺,太過於表面。太子表現一個蠢字。譽王本是塑造一個聰明絕頂,本可作一代明君之人,可從始自終沒表現出來她的聰明才幹,全部都表現在寥寥數語的對話中。不夠豐滿。

風起長林劇情代入節奏有些慢。就因為慢,在我看來才慢工出細活,很多人的情感鋪墊和表現反而更細膩,對利於後面劇情衝突和感情爆發。

琅琊榜講的是良臣名將為曾經的戰友將士洗刷冤屈所遇到的重重困難。

風起長林講的是一個王府一門三將如何保家衛國一門忠烈的故事。其中風起長林表現的兄弟情,君臣情,愛情相比琅琊榜表現的更細膩。但劇情確定不如琅琊榜節奏緊湊。風起長林相比之下則有些略顯拖沓。

兩部劇都是好劇,我都很愛看。對此只做個人感受分析。不做評斷。






臘月初七


你好,我是“既視感”影視,很高興來一起討論我的愛劇,相信也是大家情有獨鍾的一部古裝劇。


《琅琊榜》劇情編排精彩,情節環環相扣,沒有冗餘,再加上胡歌、王凱、劉濤等演員的精彩演繹,成就了《琅琊榜》的經典,很多網友都已經回看多遍。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我只看了一遍,而且很多地方都是2倍速。兩部劇到底差在哪裡呢?

首先,兩部劇格局相差甚遠。《琅琊榜》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都講述的是家國故事,《琅琊榜》是梅長蘇輔佐靖王給祁王和長林軍平反,劇中涉及太子、譽王、後宮、雲南沐府和朝堂六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是荀皇后與其胞兄荀白水擔憂長林王府功高蓋主,陷害和為難長林王蕭庭生父子三人。



其次,劇情差距。《琅琊榜》以梅長蘇為靖王籌謀為主線,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劇中充滿了懸疑、計謀、驚險、感動。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主要以長林王府的發展為主線,劇情簡單,直白,雖然也有令人激情澎湃、感動和痛恨,但沒有琅琊榜的情節勾人心絃。


最後,就是演員差距。胡歌、劉敏濤、陳龍、劉奕君、王勁松、劉濤、靳東、王凱、黃維德、高鑫、周奇奇等等都是實力派演員,陣容碾壓。
各位網友,歡迎來一起討論。


既視感


第二部我只完整看過一遍,不是因為我覺得第二部不好看,比第一部差了多少。相反,我覺得第二部比第一部劇情更真實,第一部看的太爽了,反而給人不真實的感覺,但是看起來不那麼虐心。而第二部就比較虐,看完不忍心再看的感覺,我看好多人都提到因為黃曉明的原因所以不看,我也不喜歡他,但是一般我看劇看電影,演員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我是綜合起來看的,我看了第二部覺得他演的還可以,不過我最喜歡的劇中角色一個是蕭庭生,一個是梁帝,還有林奚,我覺得蕭平章很好,但是不喜歡。

相對於第一部,第二部的家國情懷錶達更多,朝堂謀略較少,榜一重文戲,第二部偏武戲,特別喜歡第二部的場面,很是震撼。對於結局,第二部最後密室那裡確實有一點小漏洞,但我還是很喜歡結尾幾集,各方勢力齊聚,衝突加劇,這幾集的鬥爭讓我找到了看榜一時的感覺,很是過癮,第二部中後期雖然虐,但結局卻很美好,平定了,平旌終於放下執念,與林奚江湖作伴,小皇帝經歷鉅變更加堅韌果敢,嶽將軍如願留在帝都施展抱負。

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那個萌副將譚恆,留在金陵不說還順利抱得美人歸總之,結局是很溫暖的,不像榜一那樣虐心,可能是為了彌補中後期玻璃渣太多的痛吧,好了,說了這麼多,我是真的希望大家能認真的看一看這部劇,第二部真的還可以,前段時間侯大大已經發話,還要做第三部,如果有,我還是會看,這真的是部很有誠意的作品,總之,看了它你不會吃虧。








雨歌說電影


2015年由孔笙,李雪導演的電視劇《琅琊榜》稱得上是低開高走,剛開始時收視率並不是很搶眼,但是播到後來,無論是收視率,還是觀眾口碑一路飆升,很快,追劇的人越來越多。

《琅琊榜》的主角是由胡歌主演的梅長蘇,乃是江左盟盟主,這部劇主演講述麒麟才子梅長蘇,原是赤焰軍少帥,隨父出征,卻遭奸佞陷害,使得七萬赤焰忠魂冤死梅嶺,所幸身受重傷到沒有危及性命,再後來經歷了削骨易容之痛,化身梅長蘇,為平反當年的冤案,與奸臣抗爭,並輔佐明君靖王,扳太子,鬥譽王,最終扶持明君登上帝位。為七萬赤焰忠魂沉冤昭雪。

整部劇來說,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演技,都毋庸置疑,胡歌飾演的梅長蘇,更是帶給我們很多驚喜,沉著冷靜,穩重中又透露智慧,一點一點的抓住大眾的心,讓人們喜歡這個角色,喜歡這部劇。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是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同樣是由孔笙,李雪聯合執導,這部劇講述的是長林王府在深陷陰謀之中,在目睹了親人的逝去以及被他人所陷害,長林次子蕭平旌逐漸成長並拯救大梁的故事。

而劇中長林王蕭庭生,便是在《琅琊榜》第一部中被梅長蘇解救於掖幽庭,被靖王作為養子收養於宮內。與梁帝情同手足。

劇中黃曉明飾演的蕭平章是長林王長子,蕭平旌的大哥,性情溫和,處事沉穩,是長林王府的頂樑柱,後來為了救弟弟中毒後,仍然戰場殺敵,最終戰死沙場。

在這部劇中,很多朋友因為得知前半部分黃曉明佔大部分戲份,由於黃曉明的面癱臉和缺乏靈氣的演技。這就導致有些執念很深的觀眾,連看都不願意先去看,甚至不想去了解這部電視劇,其實我認為這部劇整體還是不錯的,相對於第一部,第二部劇的長林王府便是很慘淡了,處處被算計,較為虐心。

可能在觀眾的認知中,第一部才是最經典的,無法超越的,其實大家可以看一下風起長林這一部,這部劇中的淚點還是很多的,相比較於其他電視劇續集來說,《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算是成功的。









夏末愛電影


這兩部電視劇一脈相承,論故事情節的話誰都不輸誰,都有各自的精彩之處。

《琅琊榜》的熱播可以說吸引了無數的觀眾,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讓該劇成為當時評分最高的大陸劇集。在如此長篇的劇集中,情節安排得錯落有致,非常的緊湊,而且裡面的各個情節幾乎沒有漏洞,每一集埋下的伏筆,都能在之後有節奏的浮出水面,這一點就感覺很難。

再說說導演孔笙和李雪,單就這兩個名字拍出來的電視劇也難看不到哪去,孔笙導演過的電視劇《闖關東》《生死線》《父母愛情》《北平無戰事》等每一部都是那麼的精彩,只有好的導演沒有好的演員也是不行的,所以在這部劇中恰恰選的都是演技派,而不是有些電視劇裡都是隻有顏值沒有演技的偶像派。胡歌的演技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從一開始的《仙劍奇俠傳》再到如今的《琅琊榜》,胡歌塑造了無數的經典形象,再加上勒東,王凱,劉濤等實力演員的加盟,怎麼能不精彩。

一部電視劇中一個演員的用心演繹是非常重要的,胡歌曾說過梅長蘇這個角色最難的就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有太多的動作去變現出來,最多的是用表情去演繹,劇中有一個情節是梅長蘇站在破敗的府邸前,想起自己之前與家人的歡樂,當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隱忍與內心的掙扎,就完全的體現出了胡歌的演技。當梅長蘇毅然決然的轉身離去的時候,真的引得很多的觀眾落淚,這足以說明胡歌完全的將梅長蘇的感覺表現了出來。

而在第二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主演由胡歌換成了黃曉明,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故,也可能是第一部太過於精彩,讓這一部劇集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說黃曉明在這部劇中可是下了功夫的,演技可圈可點。

在這部劇中很多地方也體現出來了教主的演技,比如在大牢裡和犯罪大臣對質,被對方指責,他雙眼通紅卻依舊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表情和動作相當的到位;還有一次質問禮部尚書沈大人關於典禮中不和規矩的事情時,教主表現的也是頗有風度,氣場十足。

自從偽裝著之後,這幾年一直沒有胡歌的新劇,2019年終於歸來了,非常期盼胡歌新劇的上映,也希望黃曉明的演技能夠越來越好。








小歌看電影


第一次寫回答,可能會有點粗糙。

首先,兩部劇都是良心劇;但個人感覺2的格局大於1。甚至有時就單憑欣賞感覺而言,1跟2就像是《千千闕歌》跟《夕陽之歌》的對比:都有相同的旋律,但兩者所含的歌詞大意與歌手嗓音的不同,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公主柔美的嗓音能唱出給人一種悅耳且短暫傷心的感覺,而梅姐粗獷的歌喉能唱出給人一種回首一生後的惆悵與看淡。

回到劇中,我們談談演員。1的陣容就單從大眾喜愛程度來說自然強於2;但從顏值跟演技而言,2並不遜色1。梅長蘇的體弱多病、足智多謀與在回到金陵中遇事所表現出的情感交織;靖王的正直剛毅;梁帝的多疑等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黃曉明所飾演對家人有擔當,對國家有責任的蕭平章;劉昊然所飾演從輕狂不羈到因遇事後變得成熟穩重的蕭平旌;還有其他演員都將各自飾演的人物形象表現得入木三分。

再者,我們談談情感。如果從1中深挖,我僅僅看到的是:梅長蘇與霓凰之間微妙且不明的愛情,雖然因為雙方人物的侷限性,但是的確沒有表現雙方之間的情深義厚,有的更多的是無奈與悲涼。兄弟感情就單從從救衛崢來看就是不輕不重的一筆帶過,並未體會到挫人淚點的看點。

反之,在2中蕭平旌與林溪兩人原本就是娃娃親,但由於時境變遷數年後才相遇卻沒相認,自然讓感情增添奇妙;然後從他倆慢慢開始遇事經歷,不斷積累感情,又因遇事而分分合合,聚少離多,自然會豐富情感甚至會帶動觀眾的情緒;但好在最後能攜手一生也算是個美好的結局,同樣也是大部分觀眾希望看到的。 另外就是關於蕭平章為救蕭平旌而中毒的那份兄弟情,就顯得比救衛崢更能打動人,最後好不容易有兩全之策卻因時局變幻,蕭平章放棄自己去解救了老王爺跟蕭平旌,更加使劇中增添了悲涼,讓大部分觀眾都為之痛心,併為本劇留下了遺憾從而得到進一步昇華。

最後,談談兩部劇的邏輯與聯繫。1中給人的感覺就是又衰到興,2卻是由興到衰。2雖說與1隔了幾代,但卻是本身甚至可以說是1的前傳。蕭平章可看作是梅長蘇,都是成熟穩重,有擔當、有能力、有家國情懷的。蕭平旌則可看成是林殊,都是放蕩不羈、輕狂自在、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林殊因為赤焰一案變成了梅長蘇;蕭平旌因為父兄離去而成為了蕭平章。1中最後一集梅長蘇敘述到:林燮與梁帝情同兄弟,千里勤王、功高蓋主,最後卻因梁帝猜疑而誅滅了林燮和赤焰。2中卻是驚人的相似:蕭平旌與元時情同手足,也是千里勤王,也是功高蓋主。但唯一不同是,蕭平旌懂得了功成身退,與林溪浪跡天涯,沒有使歷史重演,也以此結局填滿了1中給人留下的遺憾!

綜上所述,我更喜歡第二部,不知道其他朋友又是怎樣的評價……


穩穩的尋路人


我不知道怎麼評價這兩部電視劇,因為我只看了胡歌版的《琅琊榜》。當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就是因為沒什麼可看的,隨便找了個電視劇,結果一看就陷進去了。

胡歌版的《琅琊榜》劇情跌宕起伏,每個演員都演的很好,每個情節我都不捨得放過,隨著每個人物內心的變化而變化。也是從看了《琅琊榜》以後我開始關注胡歌,看了胡歌演的所有電視劇,越來越喜歡這個演員,說出來可能大家不相信,我已經50多歲了,居然也成了‘迷妹’,只要有胡歌的信息就必須要看。看《琅琊榜》我看了五、六遍。我沒看黃曉明版的《琅琊榜》完全是不喜歡這個人,感覺黃曉明就是很裝,幹什麼都裝。演技又不行,還要把自己和Angelababy硬往一線明星靠,所以只要是看到黃曉明的名字就不會看電視劇內容。這只是個人觀點,非喜勿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