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調查清樣》—撰文 | 文一刀

今天2月1日,一個非常值得關切的日子——從武漢首例新冠患者發病日算起的整兩月節點。官方通報首例患者出現在12月8日,但不久前這個時間數據有所修正:包括金銀潭醫院副院長在內的國內四家醫療機構專業人士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披露,最早的發病出現在12月1日。那一天距今整兩個月了。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就在前天(1月30日),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釋“武漢的戰役兩個月左右基本上結束”時說,“兩個月左右,武漢的大部分病人得到救治,新發的病人也被隔離和治療,病例數會大幅度下來。就是這個概念。”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對全國其他地城市,更重要的則是張文宏接下來一番話,他說:“武漢是一個大決戰,全國的力量都進去了,但其他城市的戰役卻剛剛展開,因此是保衛戰。保衛不住,第2波很快就會起來。”

話音剛落,一些城市新增確診數就連續上竄。1月30日起至今三天,陝西新增確診46例,其中,西安從18例增加到39例。這其實很正常,1月中旬開始從湖北過來的人群當中,受感染了的與再染給別人的經過潛伏期從這幾天開始陸續明確,並不可怕。

不僅不可怕從中還能看到一個好現象:目前確診的全省101名患者當中,外地來的73例,密切接觸者26例。輸入數量是本地密切接觸後產生數量的近3倍,這說明陝西目前仍是輸入型為主,而且本地產生的遠遠少於外地過來的,該結果反映出防控效果至少目前看還是有效果的。

但並非沒有令人擔憂之處,壞消息一是有兩例確診患者沒有明確接觸史,二是從公佈這些確診者潛伏期內活動來看,有些患者情況那是相當複雜,說白了就是曾四處活動接觸人不少而且有些被接觸者還在找。

面對此種形勢,2月1日,西安連發兩大消息。一是在全國假期的倒數第二天,將本地復工日期延長到了2月9日,對比上海、蘇州、南京、重慶、廣東、山東、安徽、福建、雲南、江西等地早已延遲復工到正月十五之後的情況,反映出也是對疫情現實預估研判後歷經糾結才下的決心,接下來的防控工作仍不容易。

二是西安公共衛生中心的即將開建。這個位於高陵區的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將於2月3日全面開工,目前項目設計、選址已定,文勘、地勘和清表等工作正加速進行,預計2月中旬即可投用,首期提供500張左右床位。像這樣的醫療機構在西安其實已缺位很久。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2019年,西安成為人口破千萬的超大城市,可是,誰都知道這只是人口意義上的“超級大都市,而且連人口也是經過2017和18年的激進“催肥”而來。

數據顯示,2017年末西安全市戶籍總人口905.68萬,其中西鹹新區咸陽片區60.59萬人,西安原口徑戶籍人口845.09萬人,合計比上年淨增加20.15萬人;

到2018年末,常住人口就達到1000.37萬,比17年末淨增加38.70萬人,當年新增戶籍人口近80萬,連同17年兩年共增加了100萬戶籍人口。2019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5日,全市市外遷入超過63萬人。這意味著過去三年,西安新增加的戶籍人口大約要一百七、八十萬,新增常住人口也一百多萬。

而公共醫療資源的增長卻乏善可陳。據2017、2018年西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統計年鑑,2018年,在人口激增的情況下,西安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卻下降了10.7%,為30.81億元,其中,公立醫院建設6.5億元。

官方稱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市級公立醫院建設一次性投入較大”。而2017年西安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總投入為34.5億元,其中,公立醫院建設投入9.63億元。

兩年下來,到2018年末,西安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638個(醫院34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22個,衛生院119個),各類衛生機構床位6.9萬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0.15萬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3.38萬人。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對比武漢,常住人口增長方面,武漢2017年淨增12.67萬人,18年增18.81萬人,到2018年末整個常住人口為1108萬人。武漢的衛生事業機構數量在2018年末為6340個,床位9.5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0.67萬人。

也就是說,常住人口的每千人床位資源擁有量,武漢是8.66張,西安為6.9張。即便如此,武漢近年來仍一直因公共衛生方面投入增長乏力而被討論,疫情初期就是因為床位不夠攜帶者無法收治而擴散。

此種條件下,2018年全年,西安所有衛生醫療機構的總診療量近6320萬人次,資源供需狀況可想而知。西安的公共醫療資源整體看實力雄厚,平攤到大眾頭上則很薄弱。經過2017和2018年的“搶人大戰”之後,即便沒有這次疫情,這種矛盾已是越來越顯著,現在還要再騰出不少資源來打“保衛戰”,不趕緊加以補充哪行。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從數據看,西安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卻與武漢差不多,這意味著西安要麼醫院少,要麼醫院小,因此擴建、新建醫院乃是眼下和未來民生方面的當務之急。

近兩年西安也嘗試一些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醫療機構,但進展都不快。比如由交大一附院與社會資本公司攜手共建的重點項目——“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際陸港醫院”,社會投資方為環球醫療金融與技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2016年12月8日舉行奠基開工儀式,環球醫療宣稱擬投入20億,共同運營25年。

西安公共衛生中心臨陣上線:這一課,為什麼補得很必要?

原計劃2019年建成,但直到2019年8月,項目一期才開始進行清表,按公示的工期要到2022年6月底才能竣工。即便如期實現,這前後就將近6年時間。

這樣看來,修建醫院主要還是得依靠公共投入,此次因疫情倒逼,至少能補上“一課”,就當下來看還比較及時,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