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時人稱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的王永江是誰?能和楊宇霆齊名?

木劍溫不勝


提到這個最近幾年看過影視劇《少帥》的人應該會比較清楚,這些錢都是因為張作霖麾下有一個能人王永江,當時的人們稱奉天城“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可謂是一時瑜亮。張作霖將王永江看的很重,他是奉系的財神爺,先著重介紹一下王永江這個人。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奉天省金州(現大連市金州區)人,民國初年學者,被稱為奉系的財神爺。祖籍山東蓬萊縣,出生於遼寧大連。20歲以縣試第一考取優貢,步入仕途。1916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督軍署高級顧問,旋即為全省警務處處長兼奉天警察廳廳長,始得張作霖信任。1917年,張作霖委任王永江為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兼東三省官銀號督辦。1922年擢任省長 。先後創辦奉天紡織廠、東北大學(兼校長),修建瀋海與洮昂鐵路 。任省長期間,與孫中山有多次信函往來,曾為支援北伐軍百萬巨資起過重要作用 。1923年,曾以奉天省長身份向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提出收回“關東州”、恢復中國主權的要求 。王永江如魚得水,乾得很出色,財政收入迅速好轉,國庫得以充實。從此,他深得張作霖的賞識相器重,每每言聽計從。

1922年,在張作霖的執意要求下,王永江開始著手籌建東北大學,次年4月26日,東北大學正式成立,時任奉天省省長的王永江,為東北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如今東北大學的校訓,"知行合一"匾額就是出自王永江的手筆。學校仿德國柏林大學設計,東北大學的基建費用高達奉洋600萬元,校園佔地900畝,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校園,東大經費在當時的國內大學中也是首屈一指,每年高達160萬,人均奉洋800元。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打響,次月5日,奉軍慘敗,6月18日,直奉簽訂停戰條約,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奉軍慘敗結束,張作霖宣佈東北獨立,並任命王永江為奉天省省長。一年後,奉天省經濟復甦,全省稅收高達3000餘萬,盈餘800餘萬。

可是,張作霖並沒有因為第一次直奉戰爭的慘敗而就此罷休止戈停戰,第二次直奉戰爭,雖然奉軍勝利,但是也是花費驚人,僅陸軍支出就高達一億多元,佔全年總支出的89%,王永江著急上火,以至於左目失明!張作霖的乘勝追擊窮兵黷武,導致東北地區物價飛漲,經濟險些崩潰。可惜在直奉戰爭前王永江都勸不住這位野心勃勃的張作霖,更別提能阻止一位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張大帥可以見好收兵。

1926年1月24日,心灰意冷的王永江便辭職回到金州,心意已決的王永江,對於張作霖張學良等人,一概不見。在沒有王永江這位財神爺這位理財高手在背後的運籌帷幄,僅僅一年,奉天物價飛漲經濟陷入僵局。可見王永江在奉天政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老二爺


王永江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文官,準確地說,他是個理財高手,當時甚至有“奉系財神爺”之稱。

王永江是大連(當時叫金州)人,但並不算是純東北人,而是闖關東的“新東北人”。他爹是金州城裡某客棧的帳房先生,生了倆小子,次子曾混上候補知縣,但因為沒人幫忙(不花錢走路子,哪裡能當官呢),苦等一年,氣死了!

弟弟死得窩囊,哥哥混得也不好,他最初開的是中藥鋪子,但此時西藥遠比中藥受認可,最終只能關門。這個時候,他有一個老朋友在遼陽做警務提調,推薦他去警務學堂當老師。也實在是否極泰來,王永江這就得到認可,直做到遼陽的警務所長。隨後東三省的總督趙爾巽,甚至想讓他做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長)。

這個時候,便有人跳出來反對,那便是張作霖。趙爾巽讓王永江去見張作霖,這貨居然空著兩手就去了——與他弟弟完全一樣,結果自然是沒戲。

但凡事都有轉折,這轉折便出現在1916年,此時張作霖已經是奉天的省長,當然就需要人才。於是便有人向他推薦王永江,並且說此人是天下奇才,將軍你一定要拋棄前嫌,成就大業。

於是張作霖備禮請老王出山,老王一來,老張出門相迎,還拋出四個字:"公何來遲?"老王的回答也是四個字:"尚未晚也。"

據說兩人這就聊了整整一天,老王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奉天省警務處處長兼瀋陽警察廳廳長。

這也就是說, 張作霖給老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整頓瀋陽的亂象。因為奉系的軍人,說白就是土匪出身,何曾把警察放在眼裡?所以橫行霸道的事常有。王永江一上任,湯玉麟的部下就出來惹事,被抓進警局。湯玉麟二話不說,帶著衛兵就闖進警局,讓老王放人。老王不放,湯的軍隊便包圍警局。而老王呢,在院子裡架起了小鋼炮。

這事鬧得真不小,張作霖都沒辦法收拾亂局,最後只能假罵湯玉麟,隨後將老王從警察局長調任去做財政廳長兼菸酒專賣局局長。

其實這是糊稀泥,但老王跑到財政廳長這個任上,真的是對了胃口。他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清丈土地,查出那些過去隱瞞不報的莊園、圍場、牧場,全部加徵田賦。而後是發行公債500萬元,籌集資金,創辦實業……如果有人貪腐,他就直接拉出來槍斃。結果數年之後,奉天從一個欠債1000萬的窮省,一下子成為有結餘的富省。

老王幫張作霖掙錢,張作霖能不高興麼?隨即就要把省長的位置讓給他。老王說,省長的活,我可以做,但這個官還是你做——隨後王永江便提出,省內大小官吏,都由他來任命,不許張作霖干預"。張作霖居然也答應,還對在政府任職的小兄弟們叮囑說:

"老王脾氣不好,頗難伺候,務要謹慎。"

當時已經是民國,直系吳佩孚為了離間王永江與張作霖的關係,提議讓老王到北京來做內務部部長。王永江壓根就沒理他。但老王和老張不是沒矛盾,這矛盾就是老張要擴軍作戰,要打直系,而王永江認為不行,甚至為此著急上火,"左目失明,心臟漏血"。而結果是張作霖獲勝,但軍費支出高達一個多億,東北因此貨幣貶值、物價飛漲,東北人怨聲載道。

此時,心灰意冷的老王,便請同事吃了一頓"鹿尾白菜卷"(鹿尾寓意"路危",白菜卷寓意"鋪蓋卷"),然後請假回老家。老張還以為他是躲避應酬故意回鄉待幾天,爽快答應。結果數日後不見人回來,卻收到一封辭職信。

老張自然是急了,財神爺跑路了,他怎能不去追。可縱然親自出面,吃的還是"閉門羹"。隨後,奉天省發行的紙幣幣值暴跌。老王則在金州家中,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張雨亭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人之將死,強作回光,此之謂也。"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在金州病逝,享年56歲。1928年6月4日,張作霖的專列行至皇姑屯三洞橋,一聲巨響,屏幕之上,亮出:“GAMEOVER!”

老實說,張作霖能用王永江這個理財達人,確實說明他有用人之能,但用了諸葛亮卻不能聽他的話,也就難怪他不能成為劉備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王永江出身金州大戶人家,當過警備和稅務官員,聲譽極佳。張作霖的秘書長袁金鎧推薦他,當了警務處長。這個職位以前是軍人擔當的,因為它有一定的管理軍紀的職責,以前軍人間互相包庇,奉軍軍紀很差,選非軍人出身的人做警務處長,張作霖也是希望能有所改觀。

軍人確實難管,王永江面對的第一個刺頭就是大將湯玉麟,他不但反對,還悍然率部出走,但張作霖一直為王永江站臺。這是非常認同他的能力。

張作霖又提拔王永江當了省財政廳長。王永江整頓稅務,穩定奉天元,兩手都硬。

比如整頓稅務,王永江上任一年,稅收比預算多了一倍還多。據說張作霖很高興,說:媽了巴子的,這個王永江還硬是有辦法!

奉天元就更難,張作霖沒錢就亂印,搞得東北老百姓都用日元。王永江主持財政後,嚴格執行銀本位制,慢慢經濟轉好,兩年後奉天省欠下的內債外債全部還清。

於是張作霖讓王永江做奉天省長。

可好景不長,張作霖和曹錕打第一次直奉大戰,王永江的財政努力全白費,一氣之下養病去了。張作霖三次去請他,他開出條件,一,奉軍不得再發動戰爭,只負責保衛東三省就行,二,軍費保持目前水平,三,軍政分離,軍人不得干預行政,更不許軍人向政府持槍要錢。

張作霖全答應!

此後兩年,王永江辦紡紗廠,一舉打破了日本工廠一家壟斷市場的局面,還大力吸引關內移民,車船碼頭設辦事處,關內來的遊民,一律給安家費。

在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大戰前,東三省的經濟民生相當不錯,但戰爭打響後,王永江徹底失望,堅決辭職,此後再也沒出山。

他的辭職,讓商界金融界不得不收緊了投資(因為不看好後繼人選,對政策也謹慎觀望),加上軍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東北經濟一落千丈。

可以說,王永江不僅是張作霖的錢袋子,財神爺,他的能力至少可以有更大的發展平臺,另外,他一心為民生的情懷和抱負,也是當時值得稱道的。


苗欣宇寫歷史


王永江在張作霖時期稱為“錢袋子”。特別是在任財政廳廳長時業績顯著。對於東北這塊地方的頑疾,王永江也是毫不手軟,從根部進行了更徹底的財政改革,整頓東北地區的金融,清丈土地,興辦實業,用鐵血手段橫掃了阻礙發展的毒瘤,整個東北的經濟煥然一新。

經過一系列整改後,東北不光還完的之前所欠的400萬債務,還能有一千餘萬的結餘。光是1923年豐田一省的稅收就高達三千萬元,張作霖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甚至一度想把省長的位置讓給他,但王永江也有自己的追求,便一次次地謝絕了。

在這些的基礎上,張作霖兩次入關作戰都沒有拖垮東北的經濟,全靠王永江在後面勉力支撐,戰爭時的軍備優選方案和後勤維繫,撫卹統籌都是由他一手操辦,可以說是東北名副其實的“大管家”。沒有王永江就沒有東北這塊民國最為發達的工業區,就沒有這亞種最大的兵工廠,可以這麼說,王永江才是東北重工業的奠基人,就憑這個,他雖然聲名不顯,卻功在千秋。

值得一提的是,王永江不僅對財務的管控治理輕車熟路,更是對教育方面無比重視。東北大學就是由他一己創辦,甚至王永江臨終前還念念不忘要去見見那一年的應屆畢業生,可謂是鞠躬盡瘁了,不為服務誰的江山,只為服務這片自己熱愛的土地。


用戶9309668854655


王永江是張作霖的錢袋子,主管東三省財政和經濟,撤銷空耗官辦企業,扶持發展好的民營企業,提出移民政策和警察制度,對東三省經濟的發展和治安整治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