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嚐真正的徽州菜

這次到黟縣,在西遞、在盧村、在屏山、在桃花源、在五溪山、在石林,遊覽了古村,感受了徽派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好客,見識到了未曾見過的徽派故里美景,尤其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對於我這樣的“超級饞嘴鴨”,能又一次享受到極富地域特色的人間美食,自然是記憶滿滿。回到家以後,想嘗試著做上一道兩道,結果卻均以失敗而告終。看來,想要品嚐到真正的徽州菜,只能到徽派故里,到尋常百姓人家,要不然,只能是“望圖興嘆”回味曾經了。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提起徽州菜,不得不首先要說說臭鱖魚,因為我超級愛吃

這個“臭鱖魚”可是一道徽州傳統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之前在很多地方都吃過,無論是朋友聚餐,還是業務接待,不管是別人請客,還是我自己請客,只要有這道菜,我是必點的,因為我的的確確對臭鱖魚情有獨鍾,就是喜歡這種“似臭不臭”,但味道絕佳的感覺。可是到了徽州,我們所吃到的臭鱖魚,和我們平時吃到的,的確有些不同,具體差別我一時還說不清楚,感覺徽州的臭鱖魚的“臭”更內斂些,不像我們平時吃的“臭”的那麼張揚……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其實臭鱖魚在我腦海中,其中的“鱖”字,我一直以為是“桂”字,這次問當地人,他們說,臭鱖魚也叫臭桂魚,當然也有的叫桶鮮魚、桶魚、醃鮮魚等等。天!這麼多名字,這回終於知道了。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原本是形容臭豆腐的,結果臭鱖魚也有這個不太雅的“雅號”。臭鱖魚的確肉質鮮嫩,醇滑爽口,吃起來裡面既保持了鱖魚的原汁原味,又增加了十分另人痴迷的“臭”。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這次我們來到黟縣,所到之處,幾乎餐餐都有臭鱖魚,雖然味道基本一樣,但感覺鄉下農家人做的味道要比城裡飯店的濃烈些,也更好吃些。

這道名吃我是第一次吃,之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看到過

這道菜是我們到黟縣西遞的當天晚上,最讓我們初來乍到的夥伴們最“迷惑”的一道菜了,因為大家誰也沒有叫出它的菜名,更沒有吃過。這道菜叫毛豆腐,它也是徽州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據專業人士說,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吃這道菜,需要沾些調料,這是我用筷子夾起來一塊,沾上了特製的調製辣醬,味道好吃極了,其中感覺最大的特點是外焦裡嫩,“外焦”是一層薄薄的焦,酥脆清爽,“裡嫩”就很有特點了,這個“嫩”,不是簡單的鮮嫩,而是這種嫩很“粘人”,極細又密,讓你的舌尖不自覺的與它“纏繞”在一起,久久不忍離去,難怪當地流傳著一句話:“日啖白茸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說起毛豆腐的來歷,徽黃旅遊集團的工作人員在席間跟我們大家興致勃勃的做起了介紹,說是當年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在逃至休寧一帶,因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從此以後就在徽州流傳了下來。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食毛豆腐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有的人會避之不及,別人吃時他連看都不願意看,唉!很多美味,都有極端屬性,只能說:“吃者難於理解不吃者,不吃者難於理解吃者”,這才是真正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的深啊!哈哈!

這道大塊“徽州鹹肉”,讓人愛不釋“口”

這道菜的菜名,我還真叫不上來,也一直忘了問了,反正我就叫它為“徽州鹹肉”。這道菜也是每餐必點,每餐必吃。每次這道菜上來,我總是立即就要一碗米飯,我覺得這“大塊肉”一定要和噴香的米飯搭配在一起。因為我眼裡只有肉,所以這道菜裡其它的輔料,我竟然一個都不知道,現在回憶起來好像有筍的參與,至於其它的,我就無法說的明白了。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我不是美食家,而是比較地道且粗暴的吃貨!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就我的感覺來講,徽州鹹肉的特點是,鹹的恰到好處,看上去有些“膩”,但實際上完全沒有一點兒膩的感覺。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大塊”和它的厚度,每每放到嘴裡咀嚼,滿口留香四溢,吃它時的“吃相”,讓人看上去“滿滿的幸福感”、“滿滿的富貴相”……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這道徽州鹹肉,看它的顏色就感覺好像“沒熟”,它是切大片直接上來的,厚度與上面的相比,稍微有點薄,這種鹹肉的特點是,要嚼的時間長些,越嚼越有味道,越嚼越捨不得“下嚥”……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上面的這道菜,也是徽州鹹肉,只是這些鹹肉的選擇上,都是以精瘦肉為主的,對於我這個吃肉一定要“有點兒肥”的人來說,看著它多少有點兒“胃口減量”,但看是看,吃是吃,吃起來的時候,口感和味道一點兒都不差,而且由於它全瘦肉的特點,咀嚼起來,口感自是別樣,如果它與極辣的紅辣椒醬相配著吃,一定會更“入心入脾”……

這幾道菜,應該不屬於徽州菜,但它卻帶著徽州味道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剛到西遞那天的晚宴上,我吃掉了這道菜中的兩大塊肉,這道菜有一個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名字,叫“東坡肉”。當然,這道菜不是徽州菜,但吃起來的感覺卻和平常吃的“東坡肉”不太一樣,至於哪個地方不一樣,我卻一時說不出來,應該是味道的“味”裡面,藏著“徽州味”吧……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梅菜扣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它屬於客家名菜。這道菜我都會做,而且做過好多次,做法也非常簡單,把五花肉上湯鍋煮透,加老抽,稍微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後加蔥、姜等調料炒片刻,再下湯用小火燜爛,五花肉盛入碗底,上鋪梅菜段,倒入原湯蒸透。這道菜上菜時最有意思了,把肉反扣在盤中,這樣肉就在菜的最上面,看上去好像“豬扒在草”上。

而我要說的是,在黟縣吃到的梅菜扣肉,梅菜的味道更“突出”些,也更“爛糊”,口感也更“舒適”些,不用操心哪根梅菜會“突生梗硬”,肉易夾起而不“扯兒”……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這兩道菜,是我們離開黟縣那天吃的菜,一個叫“野生嘎魚燉”,一個叫“辣炒田螺絲”。相信在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這兩道菜,我也經常吃到,還是那句話,在這裡吃到的,卻還是含著“徽州味道”。

實實在在,讓人吃不完也吃不夠的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這次我們來黟縣,大多數時都是在景區內,或景區附近的餐飲用餐,而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這裡旅遊區裡的菜,沒有“旅遊味兒”,每道菜都保持了傳統做法,不“抽條”、不“掉分”、不“減量”、不“糊弄”,實實在在的做出來,實實在在的端上來,實實在在的讓你吃個夠,讓人有種“到家了的”感覺。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徽州菜,對於我這個“無辣不歡”的人來說,沒有川菜的那種麻辣,沒有湖南菜的那種“火辣”,沒有貴州菜的那種“狠辣”,沒有江西菜的那種香辣,但我卻極愛吃,因為我覺得在這每道徽州菜的裡面,都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藏在裡面,給人一種低調、“舒緩”、“慢熱”、持久的感覺,這可能有點兒像徽州人的品格,如果細細口味,瞬間就會讓人“一見鍾情”,“痴心難改”,從此在江湖上“相離不相忘,天涯兩相望”了……

到徽州故里,第一次品尝真正的徽州菜

王剛——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達人、旅行達人、專欄作家、旅遊博主、新浪頭條作者、秒拍簽約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旅遊縱覽》雜誌簽約攝影師。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一點資訊、新浪看點、百家號、網易號、企鵝號、鳳凰號、百度旅遊、QQ公眾平臺等自媒體。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操作性講師、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秦皇島某礦業公司總經理、董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黟縣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王剛 更新:2018.04.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