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梁山好漢無兄弟”,這句話怎麼解?

思維杜鵑


我們在古裝電視劇當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場景,就是說兩個人關係特別好,於是就拜把子結為了異姓兄弟。人們都暢想著美好的兄弟情誼,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有些人就違背了當初許下的諾言,做出了背信棄義之事。有一句話就是說這種結拜的兄弟情誼的,那就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缸一爐香”。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讓小編和大家來說一說吧!

說起三國時期的“桃園三結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他們三個人在桃園的時候結拜為了兄弟,而且還發誓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們在電視劇當中就可以看到,劉備他對老百姓特別的好可以說義薄雲天。當時關羽和張飛就是看到了劉備有著一顆救民於水火的心,所以他們就相信劉備一定能憑藉這份信念,和想要對天下負責的這種態度,在加上他們兩個的幫助,一定可以平定天下,成為一國的君主。於是,關羽和張飛就全力的支持劉備。我們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們三個人的情誼是真摯的,可以說是肝膽相照,沒有一絲的做作。像這樣的兄弟情誼,許多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說起《隋唐演義》,那裡的兄弟情誼就沒有“桃園三結義”這樣肝膽相照的兄弟情誼了。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在瓦崗寨上,他們46個人結拜,為了異姓兄弟,只是他們這46個人,都各自打著各自的小算盤,全都是為了自己的那一點私利,根本不顧及其他兄弟的感受。從外表上看,他們46個人好像是一條心,可實際上他們卻各懷鬼胎。

在《隋唐演義》裡面秦瓊和程咬金還有單雄信,可是有著八拜之交的兄弟情,按常理來說,他們三個人之間的感情應該會比親兄弟之間的感情還要深。在電視劇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秦瓊在落魄的時候,甚至是人頭快要落地的時候,也是因為得到了單雄信的幫助才得以化險為夷的。就連秦瓊的母親在過大壽的時候,是單雄信帶著眾多兄弟來給他的母親祝壽的,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們46個人才結為了兄弟。而程咬金在接皇糧的時候,那可是要殺頭的,重罪也是被單雄信給救了下來。可以說沒有單雄信,就不會有秦瓊和程咬金那樣光鮮亮麗的生活了。

按照常理來說,他們三個人的情誼應該也會是肝膽相照兄弟情義,可是另單雄信怎麼也沒有想到,秦瓊和程咬金還有徐茂公他們竟然投靠了他的仇人,也就是李世民。眾所周知單屬性和李世民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因為李世民殺死了他的哥哥。就在單雄信將要被處死的時候,秦瓊和程咬金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正因如此,也就有了那句老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桃園三結義我們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三國演義》開篇便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劉關張三人出身不同,但是意氣相投,遂在桃園結義,誓言“雖不同生,但求同死”,這句話也成為後來者義結金蘭的誓言典範。

而瓦崗寨眾位好漢也有在賈柳店義結金蘭的美談,賈柳店四十六友歃血為盟,誓言也是“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飲完血酒之後,便拉開了反抗暴隋的序幕,

曾經的曾經,開始的開始都是好的,不管是桃園結義還是賈柳店歃血為盟,初衷都是美好的,但是俗話說得好,理想是豐滿的,但是現實的骨感的。雖然這兩個集團在前期是取得很大成就的,但是最終是失敗的。

劉備在失去兩位兄弟之後,衝冠一怒,興兵伐吳,為二弟報仇,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自己也在病逝白帝城。從理智的角度來看,劉備此時興兵伐吳絕對是錯誤的決定,於國於民沒有任何好處,須知劉備是蜀國的領袖,是核心中的核心,更是群眾心中的“聖君”“精神圖騰”,他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蜀國萬千百姓。但是劉備沒有在意這些,在劉備的心中是“義大於天”,當年桃園結義之時誓言“雖不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言猶在耳,兩位兄弟身死人手,我劉備作為大哥,豈能不為兄弟報仇?於是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告,興兵伐吳,最終導致蜀國由盛轉衰。

而瓦崗寨呢?瓦崗寨在起義之後,也是迅速發展壯大,甚至成立的西魏國,推選出了皇帝,程咬金、李密,然後與民生息,朝著繁榮發展,加上兵多將勇,甚至成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盟主,儼然是新王朝的氣象,但是在經歷了換王之後,瓦崗寨開始由盛轉衰,集團開始分裂,核心人物之間意見不和開始發作出來,導致大將單雄信、秦瓊、羅成、程咬金、徐茂公、魏徵等人的出走,須知這些人都是瓦崗寨的元勳,可以說是絕對的核心,他們一走,也帶走了瓦崗寨最後的輝煌,瓦崗寨的興盛一去不返,直接被滅。

這兩個集團都失敗了,雖然劉備建立了蜀國,但是瓦崗寨也建立了西魏國,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個集團是非常相似的。

但是結局毫無疑問的瓦崗寨更讓人心寒,為什麼呢?桃園三結義三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做到了同生同死,但是瓦崗寨的四十六友呢?不能說是“大難臨頭各自飛”這麼嚴重,但絕對是沒有同生,也沒有同死。

程咬金、秦叔寶、魏徵、徐茂公等人都是大唐王朝的棟樑人物,而單雄信、羅成等人都是身死人手,羅成被李建成陷害,秦叔寶等人無可奈何。單雄信呢?江湖人稱義薄雲天小關羽在為人上對待朋友上沒話說,當年反山東之時,可以說是他的犧牲是最大的,除了北平王府的張公瑾等人之外,四十六友中的其他人大都是江湖草寇,無家無室,孑然一身,但是單雄信不一樣,他家裡有幾十口人,結果都被殺了。但是結果呢?單雄信被大唐俘虜,寧死不降,在眾位兄弟面前被殺。而王伯當更是與李密一起被唐軍萬箭穿心。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正義的化身,他們都是忠義之人,能為自己的兄弟兩肋插刀,可以說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這兄弟情義之深。我們都知道梁山選擇詔安之後,在跟方臘軍隊的廝殺中,兄弟們是死傷無數,最後所剩也是寥寥無幾。可是在詔安之後宋江被毒死,為什麼沒有兄弟願意出手呢,要是以前宋江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那群兄弟們肯定會拼了命的救宋江,可是最後呢?宋江遭毒殺,兄弟們為何不願出手相助。

我們先說說宋江,宋江可以說是為人忠義,被稱為山東及時雨,提起宋江的名字是沒有幾個人不佩服的,碰到各路的英雄好漢無人不稱呼一聲哥哥。宋江在醉酒之後,寫下了一首反詩,遭到別有用心的人陷害,本不願上梁山的他,被逼無奈上了梁山。由於宋江的名聲在外,到了梁山之後也是非常吃得開,受到眾人的尊敬,沒多久就坐上了樑上的第一把交椅。

宋江領導能力是非常強的,把梁山打理的井井有條。宋江自從坐上了樑上就一直兢兢業業,樑上的事業一直是蒸蒸日上。宋江本來就是朝廷的一個小官吏,他不想跟朝廷作對,所以他一直想著要詔安,希望自己能夠為朝廷效力,雖然引起了眾多好漢的不滿,不過最後還是走向了詔安之路。詔安的結果並沒有宋江想象的那麼好,卻是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一部分入朝為了官。

當然了,詔安之後也有樑上的兄弟得到到了朝廷的重用。其中就有原來朝廷的老臣呼延灼。呼延灼本來就是朝廷的老臣,而且他的能力,武功都不容小覷,所以他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也並不意外。朝廷再次把一部分兵權交給了呼延灼。當宋江被用毒酒毒殺的時候,他為什麼不挺身而出,他手握兵權,他要是力保宋江的性命,能夠保住宋江的性命應該是有可能的,為什麼他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當時呼延灼是怎樣上的梁山,是他自願上梁山還是被逼無奈上梁山。顯而易見他是被迫上的樑上,而且還是被宋江逼迫上的梁山。當初呼延灼的軍隊與宋江的團隊作戰,宋江殺光了呼延灼的手下小將。在戰場的戰敗,也沒有臉再回朝廷,說不定還會遭到奸臣的陷害,再加上宋江的各種忽悠最後呼延灼被迫加入了梁山的隊伍。當呼延灼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之後,他如果真要去幫宋江豈不是再次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其實也能看出在宋江與朝廷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朝廷。


道中道道而道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梁山好漢無兄弟”好有道理的一句話。這句話中,把劉關張、瓦崗寨、梁山三個義結金蘭的兄弟情闡述的淋漓盡致,非常深刻。要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要從這三個結義的事件的最終結果說起。

01.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也是好兄弟的代表。

劉備、關羽和張飛生逢亂世,各有一腔亂世爭雄的豪情壯志,再加上興趣相投,所以在桃園捻土為香、義結金蘭。後來三人一直將兄弟情誼作為重中之重。

其中讓大家熟悉的關羽為了忠義,無視曹操的各種拉攏,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尋找兄長劉備。後來劉備盡起蜀國大軍,為兄弟報仇雪恨。

三人都無愧於磕頭拜把子時候的誓言,雖然沒有做到“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但是三個人的情誼可以說是義結金蘭的表率和標杆。

02.瓦崗寨的弟兄們最後分崩離析,最後各為其主、兄弟相殘。

瓦崗寨46友從北平府聚義開始,大部分成員都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沒有真正的兄弟情義,所以讓人看不起也是清理之中的。最後瓦崗一敗,各奔東西,也屬於正常。後來的瓦崗寨36兄弟各奔東西,各為其主,直至兄弟相殘,慘不忍睹。

最典型的就是單雄信之死。單雄信拜在王世充門下做女婿,秦叔寶、羅成、程咬金來投,好景不長。徐茂公投奔與單雄信有殺兄之仇的大唐,埋下了兄弟相殘的種子。導致了後來兄弟活捉兄弟,單雄信被殺的慘劇。

03.水滸傳上的各路好漢,同樣不是單純的兄弟之情,其實是一個鬆散的聯盟。

水滸傳自宋江上山之後,就形成了幾股勢力的博弈。其中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實力最強。包含了吳用、柴進、花榮、李逵等死黨,形成了頑固的“招安派”。

另外兩股勢力分別是與晁蓋一起上山的阮氏三兄弟、劉唐等一夥人,這些人本來就是草莽英雄,無所顧忌卻實力最弱,無可奈何只能隨波逐流。而以魯智深、武松為首的二龍山一系人馬,雖然反對詔安,卻也不得不妥協。

梁山上的眾兄弟,最後無奈之下,只好隨著宋江和吳用接受朝廷的招安,不得已徵遼國、戰方臘,大多數兄弟死於非命。可見梁山上的所謂兄弟之情,也只是建立在領導人的利益至上的一個聯盟而已。

04.結語。

三個不同的時期,三種不同的結義方式,三種不同的結果、只有桃園三結義是真正的兄弟之義。而瓦崗一爐香和梁山眾好漢,根本不能作為義結金蘭的正面例子,只能成為反面典型。

這種結果,與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向有著很大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是人,以及聚集到一起的利益和初衷。常言說得好:為兄弟兩肋插刀。可是瓦崗寨上的兄弟們卻關鍵時刻“插兄弟兩刀”,梁山上的好漢們最後同樣離心離德。


閱盡千山觀滄海


這個問題,涉及到劉關張、瓦崗寨、梁山,三種兄弟情!真實印證了朋友不能多這個真理,因為人多了真的不好平衡。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在三人都落魄時,也就是創業最初階段。三人實力相當,且患難與共。劉備蜀國的建立是離不開關張二位兄弟的。而且那麼多次,他們都有更好的選擇,群雄逐鹿,哪個帥才不缺大將呢?連呂布那種人都能成為香餑餑。

所以劉備怎會不知關張對他付出的是什麼,他們早已比親兄弟還要親了。特別是關二爺,被曹操俘虜,極度厚待,並且劉備生死未卜。他都沒有想過背離他們的兄弟情。單槍匹馬,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與大哥團圓。

對於這三人而言,彼此真的是難以分開的。早就是一家人了。所以,當關羽死後,不僅魯莽的張飛非要喊著為二哥報仇,連劉備都失控了,甚至不顧大局的將矛頭對準東吳。雖然這個舉動,讓曹魏漁翁得利,但是劉備這一點真的感天動地!!!

瓦崗寨的結義就不能和桃園結義比了。他們是盟友關係,是強強聯合,一起合作的關係。歃血為盟時候,肯定是眾志成城,共同為反隋大業努力。結果也是好的,瓦崗寨一舉壯大,甚至建立新王朝。雖然一起推出了皇帝,但是畢竟人太多,心思也多。人一多,共患難容易,共享福就難了。於是,他們在小有成就之時漸漸沒落了。離心之後,大將出走,實力減弱,最終被滅。

人多了就是這樣。而且他們是利益基礎,並沒有什麼感情基礎。就像我們讀書,加入社團,就算愛好都一樣,人太多總不可能有全部是朋友的美談。所以學這種大型結拜,是不好的,下場好不到哪裡去,總得散的。

梁山兄弟就更假了,假到不能再假,哪裡算得上兄弟?梁山兄弟給人的感覺就是智商決定地位,根本不是武力值分地位。宋江領導梁山,就是對他們進行智商碾壓。而且,說好的賊頭,宋江竟然去招安。把大家的性質都變了。佔山為王,自在一點不好嗎?非要斷送兄弟們性命,主動給朝廷坑,愛國愛的不要命。大家被坑後,當然也不信任宋江了,更不崇拜到喊哥哥了。

梁山兄弟的結局真的不要太慘,宋江自己也慘,還被賜死。居然還拉墊背的李逵。無法評價。

所以,我們在交朋友時,長點心,自己品,不要相信別人。除非是他和你之間真的發生過共患難的事情,不然很容易被坑死。

桃園結義可以有,三個人是安全的。成群結隊亂交朋友,坑死了沒地方後悔的!


青鳥訴音塵


大家知道,交朋友其實很有講究。有句古話說的好——“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劉關張三兄弟在桃園一個頭磕下去,比親兄弟還親,生裡死裡一起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三兄弟也算得上同年同月同日死了,可以說是連著死的,並且兄弟被害死後去報仇也是真報仇。瓦崗46友,雖然也磕了頭,也喊了“我們是兄弟”。但那些所謂的瓦崗好漢,表面上稱兄道弟,實際上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盤算,最後甚至撕破臉來自相殘殺,徒惹後人恥笑。

劉關張三兄弟的故事大家都清楚,這裡就不多說了,今天主要來說說瓦崗寨那些所謂的“好漢”。瓦崗寨上一次拜了四十六個兄弟,本身就很值得詬病。後來,這些“兄弟”各打各的算盤,為了自己的那點利益,全散了。 讓人覺得最不忿的是那些個所謂的瓦崗好漢,表面上是稱兄道弟一家親,實際上卻各自算計,一幫油滑的傢伙合起夥來整死了二哥單雄信。

瓦崗眾好漢結義

譬如秦瓊和程咬金,按照《隋唐演義》的說法,秦瓊、程咬金與單雄信乃是八拜之交,可以說是過命的交情。特別是在秦瓊落魄之時,曾經得到過單雄信的幫助。

秦瓊早年運道不行,多災多難,全靠著單雄信的援助,才多次有驚無險,否則秦瓊說不定得蹲牢房,甚至人頭落地。

再說秦瓊老母大壽,也是因為單雄信帶著一大批人前去,這才有了後來的四十六友結義。

程咬金也差不多,要不是單雄信救了他,劫皇綱這個罪足夠砍他十七八次了。

後來眾兄弟揭竿而起,一起反上瓦崗,程咬金做了皇帝,徐茂公成了丞相,秦瓊甚至成了兵馬大元帥。可以說,如果沒有單雄信,他們能有這樣的成就?然而誰會料到最後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卻投靠了仇人——李世民。要知道,李淵之前可是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單雄信和李家原本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單雄信對秦瓊、程咬金二人均有大恩,但他們還是合夥背叛了他。甚至在單雄信被殺的時候,秦瓊、程咬金甚至連一句求情的話的沒有說!十足令人心寒。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說的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所謂梁山好漢,是指梁山上108位頭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一百單八將。在齊聚梁山之前,這些人並非來自同一地方,其職業、身份以及之間的關係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是在同一個山頭落草的兄弟,比如二龍山上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等人;有人和宋江關係近,比如花榮、李逵;有人和晁蓋更近一些,比如劉唐、阮氏三兄弟;還有幾位則是梁山元老,分別是杜遷、宋萬和朱貴。最多的是朝廷降將,比如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張清等人。

來處不同,身份不同,可能親疏也不一樣,這原本很正常。


古今歷史觀文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弟兄三人一個頭磕在地上跟親哥兒們是一樣的,後人敬仰瓦崗一爐香意思是,隋唐時期,瓦崗四十六友賈家樓一個頭磕在地,到後來為了各自的利益,不但散了,甚至兄弟相殘,連讓人嘆息的價值都沒有。46位瓦崗英雄並非人人都能像秦瓊和單雄信,並非人人都能真誠交心。在亂世裡這個群體被權力和財富打擊得潰不成軍,支離破碎。互相出賣成了迫不得已的華麗謊言。瓦崗一爐香典故隋唐好漢在賈家樓結義的瓦崗寨四十六友,他們號稱義薄雲天,先於瓦崗寨聚義反隋,先以程咬金為首,後以李密為首;後眾人歸唐,於李世民麾下效力,李密、單雄信又反唐被誅。

桃園三結義有兩個瓦崗不具備的特點:一是是理想高於利益的。劉關張聚義,有自己的理想:破賊安民、建功立業,後來由此延伸為匡扶漢室。因為有這個理想,所以三人可謂百折不撓,抵禦一切誘惑,克服一切困難,不會輕易被富貴收買也不會隨便被困難擊倒。二是有絕對堅固的領導核心。在這三人中,劉備是絕對領袖,其他兩人都是堅決支持和維護劉備的,所以哪怕失敗流離,也不會隨便寄居他人門下,更不會輕易各隨新主。

而且,此後進入這個結義圈子的人,比如諸葛亮、趙雲等,基本都具備以上兩點,所以這個隊伍非常團結穩固。而瓦崗則不然。這個隊伍第一是利益高於理想。雖然也有抗昏君殺貪官這樣的行為,但是從北平府聚義開始,大部分成員其實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隨著隊伍壯大這種將個人發展或小團體利益優先考慮的做法更為普遍自然。所以一旦利益受到損失,內部產生嚴重矛盾就是最正常的事情了,富貴或患難面前,都可能各自飛。

第二是沒有穩定的領導核心。梁山上的好漢們也有眾多小利益集團,但是公認的領頭大哥只有宋江(前期還算晁蓋宋江兩人,後期晁蓋死後,宋江是絕對獨一無二的領袖了),所以還能保證穩定。而瓦崗則沒有這麼個領導核心。李密不能像宋江那樣得到大部分人的信服,其餘秦瓊、羅成、單雄信、程咬金等人都各有小弟,不足以成為普遍的領袖。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較大問題,很容易瓦解開來。





衣錦夜行的趙公子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梁山好漢無兄弟,對!劉關張生死與共,互相扶持,關雲長千里走單騎,出五關,斬六將,不忘大哥劉備,時危見臣節,亂世識忠良,關雲長能掛金封印,不留曹營,這是民間供奉關雲長的原因是忠信仁義!看一下瓦崗寨,開始時翟讓李密能同舟共濟,以大業為重,隋朝也奈何不了瓦崗軍!李密殺了翟讓,瓦崗軍四分五裂了,秦瓊投唐,單雄信投王世充,當初他們義結金蘭時,焚香發誓,同生死共患難,有誰做到,李密投唐,他反覆無常,沒得好死,有秦腔戲名《斬單童》,那戲裡眾兄弟的徦仁義看的清楚明白,梁山無兄弟,梁山好漢魚龍混雜,他們上梁山,招安當大官,雖有幾個反招安,但眾多的是想投降,在這個前途上,他們分裂了,徵方臘,一個分裂了的梁山好漢,自然同床異夢,借方臘的刀,殺自己不喜歡的兄弟,最恨的是宋江,他翻手為雲。覆手雨,靠徦仁假義,從一個刀筆吏,靠出賣兄弟,混了一個大官,但四大奸臣放不過他,宋江臨死,還要叫上李逵,可憐黑旋風殺人無數,是黑宋江的心腹,沒有好下場。


陳天恩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弟兄三人一個頭磕在地上跟親哥兒們是一樣的,後人敬仰瓦崗一爐香意思是,隋唐時期,瓦崗四十六友賈家樓一個頭磕在地,到後來為了各自的利益,不但散了,甚至兄弟相殘,連讓人嘆息的價值都沒有。46位瓦崗英雄並非人人都能像秦瓊和單雄信,並非人人都能真誠交心。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正義的化身,他們都是忠義之人,能為自己的兄弟兩肋插刀,可以說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這兄弟情義之深。我們都知道梁山選擇詔安之後,在跟方臘軍隊的廝殺中,兄弟們是死傷無數,最後所剩也是寥寥無幾。可是在詔安之後宋江被毒死,為什麼沒有兄弟願意出手呢,要是以前宋江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那群兄弟們肯定會拼了命的救宋江,可是最後呢?宋江遭毒殺,兄弟們為何不願出手相助。

說起《隋唐演義》,那裡的兄弟情誼就沒有“桃園三結義”這樣肝膽相照的兄弟情誼了。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在瓦崗寨上,他們46個人結拜,為了異姓兄弟,只是他們這46個人,都各自打著各自的小算盤,全都是為了自己的那一點私利,根本不顧及其他兄弟的感受。從外表上看,他們46個人好像是一條心,可實際上他們卻各懷鬼胎。

“梁山好漢無兄弟”故事講的是

北宋時期,梁山好漢因為朝廷稅收繁重,壓榨百姓,百姓窮困潦倒,民不聊生而與腐敗的北宋朝廷奮勇抗爭的故事。故事中的梁山好漢一共一百零八位。在起義期間,宋江領導著梁山眾人舉義反抗朝廷,但他為了一己之私慾,用自己兄弟的性命去換取自己想要的功名利祿。最後出賣梁山眾兄弟一起打下的江山,讓梁山好漢所有人的努力付出付諸流水。是帶領著梁山好漢走向滅亡的罪人。

由此可見,桃園三結義情比金堅,但瓦崗四十六友為人所不齒,梁山好漢沒有真兄弟。因此前者備受推崇,後兩者飽受爭議。


謀略國學


劉備,關羽,張飛桃源三結義,之後兄弟三人如同手足,為了劉備心中的漢室天下奔波一生,至死不渝。曹操愛才,對關羽百般籠絡,更封其為漢壽亭侯,可關羽知曉兄長下落後,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所以才有劉備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一說。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秦瓊因其仁義之名,黑白兩道通吃,結交了眾多綠林道和官面上的人物。秦母過壽,眾友相聚,徐,魏二人為聚合眾兄弟,四十六友大結拜,發誓要推翻隋朝暴政。共聚瓦崗,齊心合力。卻因一女人,搞得瓦崗散將,此時,天下分崩,眾兄弟各投其主,為了各自的利益,最終兵戎相見!

梁山108將,起因幾乎都是受到朝廷的迫害,不得已加入梁山,看中的無非是梁山的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希望自己能夠轟轟烈烈有個出路,奈何宋江傳統觀念太重,一心歸順君王。帶領眾多弟兄攻打叛軍方臘,最終慘勝,活著的眾人也沒落得好的歸宿。何其悲哉!


清風聽雪驛站


因為桃園三結義義字貫穿始終

瓦崗寨核心人物善雄信等人分崩離析

梁山兄弟本身就自帶鬼胎


從漢到唐 再到宋

說明文藝作品的哥兒們義氣越來越淡

同時

以小見大,為國家除暴安良為黎民百姓尋求福祉

逐漸成為了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