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從出臺到落實,資管新規還要邁過這些坎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已近滿月,業內討論熱度不減。新規涉及資產超百萬億,影響覆蓋銀行理財、信託、公募、私募、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等多個領域,如何才能平穩推動其有序落實?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就“新時期資管機構的業務轉型與合規發展”舉辦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化解存量風險是當前落實資管新規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政策建議提出,在打破剛兌的過程中要避免觸發流動性風險、逐步消化;銀行要根據償付能力制定合理的利率收益率,具體門檻可參考銀行保險資產製度;應提速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積累;應允許銀行進行符合規定的代銷業務;對於非標資產的認定、估值核算和貨幣期安排的操作等問題需要儘快進行對規則和細節的權威解釋;要儘快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常規化發展。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化解存量風險

如何平穩推動《指導意見》有序落實,有效化解風險,是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首要的問題是影子銀行沉澱下的大量合約和資產形成了存量風險。截至去年底,銀行表外資產達22萬億,信託資產26萬億,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基金公司及子公司13.9萬億。在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資產中,一半以上都並非真正的信託關係。以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合約數據為例,2020年到期的合約佔比38.87%,也存在合約到期後的資金承接問題。就不同行業的非標資產規模而言,保險業規模較小,而銀行和券商存有規模巨大的非標資產。如果加上明股實債,銀行系資管的非標規模可能在6-8萬億,回表過程較為困難,而且政府類佔比較重。

針對存量風險問題,有專家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堅定不移地打破剛兌,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是行業的努力方向,但是過程中需要避免觸發流動性風險和系統性金融危機,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國企和融資平臺的融資需要在過程中逐步消化。

第二,在當前金融脫虛向實的背景下,銀行要實事求是地根據償付能力去制定合理的利率收益率,在過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損失,為全面解決問題贏得時間。即使收益率較低,儲戶投資者仍然會選擇國有銀行體系,而銀行一定要加快把銀行儲戶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加快把合格投資者推向淨值型的產品。就具體措施而言,可參考銀行保險資產的制度,以50萬為門檻。50萬以上的客戶要購買銀行的保本成品並且壓下收益率,50-100萬允許按比例購買,100萬以上堅決購買淨值型產品。事實上淨值型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在業績基準之上,主要是市場波動加大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下一步也應嚴控銀行對資本市場的配資,有效穩定市場情緒;以稅收制度改革跟進,控制各路基金在資本市場的進出頻率和槓桿;加快合格投資人的剝離,增加直接投資的比重。

明確成本估值問題等技術細節

《指導意見》對資管行業的非標期限錯配和成本估值等傳統商業模式的核心形成了根本性的挑戰,已不僅是行業規範,還將有力促進金融資源再分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金融行業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市場上對銀行資管在非標轉標過程中的估值問題存在突出疑慮。目前,存量的信用債體量約有十幾萬億,絕大部分以攤餘成本法進行估值,流動性也較差。業界提出,希望對估值問題進行細節上的權威解釋,或者出臺更細緻實際的過渡期細則。首先,有意見提出,如果改為以市值法估值,雖然相對較為公平,但是在我國股債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市值法估值會對收益目標存在影響。其次,在市場上交易時,實際交易價格和目前實際估值偏離度很大。如果各機構使用自身的估值方法,下一步監管機構可能會存在審計標準等問題。另外,也有專家認為市值法可能存在助推市場、不利於金融穩定的傾向。

對此,有專家分析,市場上的主流觀點是將估值方法理解為攤餘成本和市值成本計量的二分法,認為只有符合相關條件的可以使用攤餘成本計量,其餘的全部使用市值成本計量。而事實上,公允價值概念下應有三種計量方法:第一種是市值法,指存在活躍市場情況下,以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作為計價的基礎來算的公允價值。第二種是在活躍市場上的報價,不能代表計量日公允價值情況下,對市場的報價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來計算公允價值。第三種是指不存在市場活動或者是市場活動很少的情況下,採用估值的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因此,根據《指導意見》,除明確規定的條件下可以使用攤餘成本法之外,其他的情況必須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而且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中鼓勵使用第一種市值法。

問題與政策建議

專家提出了更多項具體或長期的政策建議。第一,應提速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積累,用這些長期資金來替代今天的資金池轉化。銀行出現資金池,部分原因是沒有政策鼓勵長期資金的積累。養老基金主要包括戶保基金、企業年金和養老賬戶三大支柱。建議儘快建立第三支柱養老帳戶,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金,對應項目解決根本問題。另外,資金長期化的問題,也需要金融行業自身建立資管產品的買方投資顧問體系,與客戶建立互信長期的關係。

第二,應儘快明確私募條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基本法律框架中涉及私募的部分需要細化,而且其中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明確。第一是對基金的明確定義,應明確基金風險收益由投資人自己承擔,管理人收取管理費,避免影子銀行以基金的形式註冊登記。第二,需要明確契約型基金是適用於流動性非常好的情況。在《基金法》下以公司為形式的基金,其機制是公司由股東和董事會構成,由管理人或普通合夥人管理,參照《基金法》執行。如果將這種形式下的受託義務和合同條款在私募管理中加以規範,就不會再出現保險和銀行使用結構化和通道的情況。

第三,應當明確,在遵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包括基金、保險、資管計劃和信託等,仍然允許銀行進行代銷業務。銀行的代銷業務應滿足兩個核心要求:銀行只能代銷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非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要嚴格禁止代銷;在代銷過程中,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銀行銷售本行的產品是完全一樣的。在政策和監管上應當鼓勵銀行規範代銷業務,並堅決杜絕以規避監管為目的變相合作。

第四,市場上對非標資產的認定、估值核算和貨幣期安排的操作等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疑問,因此需要對規則細節進行澄清或權威解釋,進一步消除模糊地帶,確保法律的嚴肅性,避免產生新的不公平競爭。

第五,需要儘快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常規化發展。目前很多非標債券投資的本質事實上是資產證券化,要弱化各類資產管理產品、投資類信貸和非標債權資產的動力。從出臺到落實,資管新規還要邁過這些坎

會議預告

中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推動了居民財富絕對量的增加,並且未來經濟仍將持續增長,這給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財富管理市場將進入到追求質量的規範發展階段。2018年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曾在第二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中國新時代的資產管理業務應該放在一個開放的框架下,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加以理解。未來行業將有兩方面機遇。其一,如何更好地支持境內機構和家庭進行資產海外配置。建議國內機構和投資者不要把海外資產配置等同於炒外匯,應投資熟悉的市場和產品,管理好相關風險。其二,隨著境外資產到境內配置,國內資管行業應熟悉國際規則,分享外資進入中國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機會。

當然,面對監管環境的變化、科技在金融業的加速滲透,市場參與者還有許多問題與困惑:什麼是財富管理的本質?科技的發展能為行業帶來什麼變化?在資管新規和技術的影響下,市場是否可以得到重塑?未來行業發展的走向如何?

2018年7月7日(週六)-8日(週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將在滬召開“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峰會主題為“新金融·新科技·新趨勢”。本屆峰會下設四場專題討論,其中專題討論四“資管新規下財富管理新趨勢”將邀請監管、業界及學界代表就上述問題各抒己見,互動探討。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目前已確認出席本屆峰會的嘉賓有:

中國互金協會會長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溫信祥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及資本市場局副局長何東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跨境人民幣業務部主任施琍婭

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謝偉

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

平安陸金所董事長李仁杰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昆平

宜信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唐寧

寧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波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彭文生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

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

信而富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徵宇

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投資業務委員會總裁羅東原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豔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

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

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

新金融·新科技·新趨勢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時間

2018年7月7日-8日(週六-日)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538號

萬達瑞華酒店三層

主辦單位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

學術支持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IFA)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IDF)

協辦單位

外灘金融(BUND FINANCE)

金融城(CFCITY)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會議語言

中文&英文(同聲傳譯)

从出台到落实,资管新规还要迈过这些坎

會議議程

7月7日 週六

9:00-12:00 全體大會

新金融•新科技•新趨勢

13:30-15:00 專題討論一

區塊鏈:脫虛向實 去偽存真

7月8日 週日

13:30-14:45 專題討論二

全球金融科技監管新趨勢

14:45-16:00 專題討論三

新金融時代:銀行業數字化轉型

16:15-17:30 專題討論四

資管新規下財富管理新趨勢

聯繫組委會

贊助:張女士 021-33023250 轉 8009;13916341635;[email protected]

媒體:丁女士 021-33023250轉8032;13661808433;[email protected]

購票:範女士 021-33023250轉8031;13918859300;[email protected]

更多議程嘉賓信息,請掃描下列二維碼

↓↓↓

#我愛問嘉賓# 問題徵集

對於財富管理行業,相信讀者們一定有許多問題和疑惑。我們將向讀者朋友徵集下列問題:你最需要的資產配置形式是什麼?目前能得到的財富管理服務對你的資產升值是否有幫助?

留言告訴我們吧!參與問題徵集的讀者,我們將送出由CF40常務理事,北京資配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撰寫的《證券投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時代的財富管理變革》。本輪活動持續開放,將採取每週抽取1位幸運讀者的形式,直到大會開幕。

我們將把問題彙總給主持人,由主持人在大會上向嘉賓提問,屆時答案將在“新金融評論”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微信公號上同步公佈哦!

峰會主辦方及合作方簡介

『2018·金融科技外灘峰會』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辦,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IFA)、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IDF)提供學術支持,與螞蟻金服、陸金所、宜信戰略合作。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是一家致力於新金融及國際金融領域政策研究的專業智庫。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舉辦,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IFA)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原銀監會、證監會、原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論壇正式成員由40位40歲上下的金融精銳組成,即“40×40俱樂部”。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IDF)是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 年發起成立的學術研究機構。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科技、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科研成果,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服務於金融行業的發展和監管。

戰略合作伙伴:螞蟻金服、陸金所、宜信

戰略合作媒體:騰訊財經

合作媒體:新浪財經、鳳凰財經

新媒體合作伙伴:友融傳媒、投資家、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

更多關於本屆&往屆峰會信息,請戳“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