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哪些菜隔了夜千萬不能吃?

王世融


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容易對身體造成不適,甚至是中毒,危害人體健康。如果朋友問到隔了夜的菜能不能吃?其實呢,隔不隔夜不是問題所在,最關鍵的是保存過程中,菜發生了什麼質的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下有哪些隔夜菜不能吃:

1、銀耳

夏季到了,很多人喜歡弄點銀耳蓮子湯來喝,不僅潤肺還美容。但是銀耳湯煮熟後,如存放時間過長,在細菌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為亞硝酸鹽類,人喝了這種銀耳湯,亞硝酸鹽自然地進入血液,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使人體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所需要的鐵,從而導致貧血。

2、海鮮、魚類

大閘蟹煮熟以後最好當天吃完,不要保存。因為蟹黃熟了之後很容易變質,大閘蟹的蟹肉含水分子較多長時間的放置會導致水分流失,從而喪失大閘蟹本身的美味。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

3、綠葉蔬菜

保存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一些空氣中細菌進入。煮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會大量生長,而生長過程中硝酸鹽就可能轉化成亞硝酸鹽,致癌。

4、茶

茶因放置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所以,隔夜茶不能喝。

5、湯

廣東靚湯最出名,很多家庭主婦都特別會煲湯,有的人覺得多餘的湯倒掉可惜,留著第二天繼續喝。但剩湯長時間放在鋁鍋、不鏽鋼鍋內,易發生化學反應,分解出有害物質。建議湯底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品,煮好的湯用乾淨的勺子舀出來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存放在冰箱裡。


天氣越來越熱,隔夜的飯菜容易受到細菌汙染,大量繁殖,導致胃腸炎且食物中毒。為預防這些事件的發生,建議朋友們儘量當天的菜當天吃完。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


廣東耿誠餐飲


1、莖葉蔬菜

隔夜菜的危害,主要來自亞硝酸鹽。而亞硝鹽酸的含量,和菜本身的硝酸鹽含量關係密切。檢測表明,莖葉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最高,其次是根莖類蔬菜、十字花科蔬菜、瓜類蔬菜。

2、海鮮

包括,螃蟹、魚蝦等。它們隔夜(長時間放置)後,會產生一種能夠降解蛋白質的物質,進入人體則會損傷我們的肝、腎功能。

3、雞蛋

雞蛋的好處無需贅言,吃起來簡單便捷營養全面,但正是因為豐富的營養,讓長時間放置的雞蛋很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4、米麵等澱粉類食品

因為這類食品容易被葡萄球菌汙染,葡萄球菌屬於耐熱性細菌,也就是說你第二天即使加熱,也會有或多或少的細菌殘留。

5、豆漿

除了各種吃的,喝的方面,豆漿也不宜久放。最好在常溫下2—4小時內喝完,否則菌落數量會急劇增加,進而導致變質。


營養師邱天


吃東西還是吃新鮮的為好,吃多少做多少,儘量不剩菜剩飯。以下這些食物是非常不建議留著下頓吃的。

1.銀耳,菇類

銀耳、菇類硝酸鹽含量高,吃剩的銀耳放置時間過長,硝酸鹽容易被細菌分解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質。偶爾接觸亞硝酸鹽是沒什麼大礙的,如果長期接觸,就有可能使人體某些部位發生癌變。

2.加了鹽的湯

很多主婦熬湯都是一大鍋,一頓肯定吃不完,如果整鍋都加了鹽,長時間放在鋁鍋、不鏽鋼鍋內就很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有害物質。所以,建議熬湯不要加鹽,吃一點加一點鹽,剩下的不加任何調料,放冰箱保存還是可以下頓吃。

3.魚和海鮮

魚和海鮮放置時間過長容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

4.綠葉蔬菜

大多數綠葉蔬菜硝酸鹽含量很高,長時間存放也容易產生亞硝酸鹽。

不管怎樣,吃剩菜都是不健康的,按需製作食物才是王道,千萬不要因為怕浪費而強迫自己吃這些有害的剩菜。


醫聲護事


我是侯慧敏營養師,堅持做天天不重樣的營養早餐,分享健康靠譜的營養知識,歡迎點擊關注!

隔夜菜只要沒有發黴變質,基本上沒有千萬不能吃這一說。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剩飯菜的問題,當然能不剩最好不剩,萬一吃不了處理得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我們的健康。

首先我們來看蔬菜,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比較高,遇到空氣中的細菌就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過量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蔬菜類特別是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葉菜類最好別剩,蔬菜的能量不高,當餐儘量吃完也不會能量超標。蔬菜中最主要的維生素再加熱基本也所剩無幾,也就沒什麼營養了。

肉類本身的硝酸鹽含量很低,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物質不怕熱,加熱後也不會有太大損失,相比於剩菜營養價值更高一些。但魚肉和豆類屬於高蛋白食物,特別容易滋生有毒病菌,所以要儘量當餐吃完,如果實在吃不完,在放入冰箱冷藏之前先加熱,徹底殺死細菌後再存放。

其實剩飯剩菜最好能提前分裝,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某一餐感覺做多了出鍋後最好馬上裝入保鮮飯盒,等涼了再放入冰箱保存。這樣也避免了口腔中的細菌與飯菜的接觸。

有研究表明,大蒜、洋蔥、純果汁、大蔥、蘿蔔都能很好地清除體內的亞硝酸鹽,因此在吃剩飯剩菜的時候最好搭配上這些食物。此外,新鮮蔬果中的維生素c還能阻斷亞硝酸鹽轉變為亞硝胺,因此也是剩飯菜的良好搭檔。

最後提醒大家的一點是剩飯菜加熱一定要充分,普通加熱要10分鐘以上,微波至少也要2分鐘。剩飯菜最好隔餐吃,不要存放太長時間,否則致病菌產生的毒素,高溫加熱也無法消除。


侯慧敏營養師


這三種食物一夜之間就會產生致癌物,隔夜了千萬不能吃!

綠葉蔬菜:在《隔夜食物致癌》的新聞中,提到它可能引起癌症的原因是——“有些綠葉蔬菜含有較多的硝酸鹽,煮熟後如果放置太久,在細菌分解的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

目前,普通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硝酸鹽含量略低,根莖類和花椰菜類蔬菜硝酸鹽含量中等。因此,如果你同時購買大量蔬菜,應該吃葉菜,如白菜、菠菜等。如果你打算煮更多的蔬菜,第二天熱吃,儘量少做莖葉類蔬菜,選擇瓜類蔬菜。

開水和湯:開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相對較高,在人體內還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24小時後,亞硝酸鹽佔新鮮開水的比例明顯高於近1.5倍。如果放在金屬鍋裡喝湯也有同樣的危險。

豆製品:

豆腐等豆製品含有較多的水分,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良好的微生物培養基地。如果沒有吃完放置時間過長,微生物會將大量的蛋白質分解成亞硝酸,所以不要吃隔夜的豆製品。

這三種菜最好隔夜就扔掉

涼菜:大部分涼拌菜都沒有經過高溫加熱處理,特別容易導致細菌甚至寄生蟲卵的殘留,從而引發疾病,病菌會引起腸道疾病。因此,做涼拌菜時最好適量,現做現吃,剩餘的涼拌菜一定要倒掉。

散裝的滷味製品,滷味製品最好不要隔夜,尤其是春夏季節。放置時間長了會造成細菌滋生,嚴重的會導致食物中毒。即使放在冰箱的食物也不是絕對的保險,冰箱也容易滋生黴菌,還有喜冷細菌等.

海鮮:蟹、魚、蝦等海鮮,一夜之間就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產物,損害肝腎功能。如果買多了,只能煮一部分,剩下的海鮮用香脆袋或香脆盒裝好,冷凍在冰箱裡,下次再煮。


火紅的大閘蟹


近幾年來,營養知識普及,大家都有些養生常識,可是有些知識也是以訛傳訛,跑偏了道變成謠傳。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有人杯弓蛇影,變得小心翼翼,什麼都不敢吃了。隔夜菜吃還是不吃,哪些能吃,便是熱議話題之一。

首先來說一說,為什麼大家都在傳隔夜菜不能吃?那是因為菜中有一些硝酸鹽,隨著烹飪後保存的時間延長,會被細菌中的硝酸還原酶還原成為亞硝酸鹽,過量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亞硝酸鹽的毒性,主要在於它能夠把血紅蛋白氧化成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引起缺氧,導致紫紺症。通常認為成年人一次攝入200mg以上的亞硝酸鹽可能發生中毒反應。中毒的人全身青紫色,很是嚇人。

如此說來,含有硝酸鹽高的菜就要警惕了。哪些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高呢?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按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葉柄>葉片>莖>根>花>薯塊>鱗莖>果實>種子。就是說,豆角、番茄、洋蔥之類蔬菜硝酸鹽含量原本就低,無需擔心;而菠菜、韭菜、芹菜和蘿蔔之類就有這種擔心。所以從這種角度來說,綠葉菜隔夜後最好不吃。

尤其是一家人吃完剩下的菜,很多家庭晚餐菜吃不完,會直接放到冰箱裡第二天接著吃,這樣做就不大妥當。如果是做好了先撥出來,放到保鮮盒裡,再放到冰箱裡,第二天早晨吃還好一點。

所以,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吃剩的綠葉菜隔夜千萬不要吃。



曉晶老師的健康課


哪些菜隔了夜不要吃,請你往下看:

所謂隔亱菜並不單指放了一亱的菜,據有關資料所說,放置時間超過8~10小時就應該算隔亱菜了。

導致食物中毒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後也不能去除。二是在放置時受到外來細菌的第二次汙染。以下幾種菜隔亱最危險:

一、綠葉菜,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底,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這些蔬菜如買多了先煮含硝酸鹽高的,如未吃完的隔亱了就不要吃了。

二、海鮮,螃蟹、魚類、蝦類等,隔夜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

三、銀耳蘑菇,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蘑菇等,都容易殘留很多硝酸鹽,如果隔亱時間有點久了,最好忍痛扔掉。

四、雞蛋,很多人都愛吃沒煮透的半熟蛋,而這種蛋殺菌不徹底,加上雞蛋營養豐富易滋生細菌,隔夜的食用後會發生危險。

另外,熬好的湯剩下的用鋁鍋、鐵鍋裝,會析出對人物有害的物質,隔夜的不要吃;滷製品,買來的滷製品最好當天吃完,放入冰箱會生黴菌,隔夜的不要再吃了。

供參考。


會理真實再現


我曾經是一個堅定的隔夜菜不能吃的忠實的執行者,也改變了爸爸媽媽多年的習慣。爸爸媽媽不吃隔夜菜了,我卻吃隔夜菜,爸爸媽媽用我當年的上學學習來的知識教育他們的,反過來,又來教育我,是不是挺好玩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隔夜菜能不能吃,至今爭議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聽來似乎都挺有道理的,我感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根有據,不要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一刀切,這是危險的。

一、隔夜菜為什麼不能吃?

1、神一樣的傳說——隔夜菜裡的亞硝酸鹽致癌。

嚴格來說,亞硝酸鹽屬於一種有毒物質,而非直接致癌物質,致死量為對於體重60kg的人來說是1.32g。亞硝酸鹽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綠葉蔬菜藏亞硝酸鹽的主要成員。亞硝酸鹽與蛋白質分解產物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易產生亞硝胺類致癌物,過量攝入可能增大患胃癌的風險,但“增加風險”並不意味著“一定致癌”。說一句大白話就是你一次要吃剩菜幾公斤的養子。是不是我們人云亦云,嚇死了我們自己。

2、細菌滋生

現在的電冰箱的普及這些都不是事。吃過的剩菜,保鮮盒或者保鮮袋封存在冰箱裡,第二天在拿出來吃,但是吃前一定,熱透,例如微波爐從食物內部加熱,就不錯的。

3、有些隔夜菜的確不能吃——源頭

一是青菜類,隔夜儘量不要吃的,例如白菜、芸豆、四季豆、香椿等等

二是菜本身就不要吃例如農藥殘留、有毒的植物。毒蘑菇、河豚、海鮮類等等

二、建議:

1、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大盤菜,我家至今是這個樣子,有時習慣是比較難以改變的,應該是按量訂餐,但是你說來個朋友該怎麼辦?看來改變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不是十年、八年的事情。

2、分餐制的推廣,還可以減少許多病的傳播的。(個人之言)


七彩生物界


近日,中央臺報道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讓不少人都為之警惕。住在臨沂市的王女士家的小女兒發生了一起食物中毒。

據瞭解,在8月1號晚,小女兒剛放學回來,便囔著要去吃大蝦,這個大蝦是昨晚剩的,由於剩的很少,便都由小女兒獨自吃了,吃的時候僅進行一下溫熱處理,並沒有多想。結果,沒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小女孩就開始叫著肚子痛,接著腹瀉,開始出現嚴重嘔吐,吐出物中帶血,王女士嚇得趕緊打了120電話,將小女孩拉到急救區,經過3小時的搶救工作,小女孩才脫離了危險。

醫生透露說:夏季是食物中毒高發的階段,還好送來的及時,並沒有太大的危險,但是,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並不是什麼食物都可以放進冰箱下次再吃的!

一、海鮮品

夏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喝著啤酒再吃些小龍蝦、螃蟹等海鮮,但是記住千萬不能剩下隔夜再吃!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嚴重損傷肝、腎功能。尤其一些煮的不熟的海鮮,更易導致中毒!

二、滷肉

散裝滷味是要當天吃完,不可隔夜的。從食品安全角度講,隔夜吃是不衛生的,可能的話最好不要吃隔夜糟貨。食品專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孳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嚴重者引起中毒。

三 、半生的雞蛋

現在很多的人們喜歡吃半生的雞蛋,認為半液態狀的沒有完全煮熟的雞蛋不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但其實生雞蛋裡含有很多細菌和病毒,以沙門氏菌為主。而且其實熟透與半生的營養不會與太多的差別。而且半生的雞蛋隔夜後食用特別容易滋生細菌,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

四、隔夜開水

雖然開水已經煮透了,但是建議還是少喝隔夜開水,因為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形成致癌的亞硝胺。有專家發現,開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生水為高。而且反覆多次煮沸時間過長或超過24小時的開水,亞硝酸鹽的含量均明顯升高。開水放置24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是剛燒開時的1、3倍。我國居民有愛喝開水的習慣,最好是現燒現喝或只喝當天的開水,也不要喝煮沸時間過長的開水。

五 、隔夜銀耳

無論是室內栽培的銀耳還是野外培植的銀耳都含有非常多的硝酸鹽,經過烹飪,細菌分解之後,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如果當天喝,亞硝酸就能自然地進入血液循環,血液裡的紅血球裡有血紅蛋白,能攜帶大量的氧氣供機體需要。但是隔夜的銀耳會使得亞硝酸起反作用,使得人體中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六、隔夜葉菜

綠葉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烹飪過度或放的時間過長,不僅蔬菜會發黃、變味,硝酸鹽還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有致癌的作用。

不同的蔬菜在相同的儲藏條件下,莖葉蔬菜的亞硝酸鹽生成量最多,瓜類蔬菜稍稍低一些,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買蔬菜回家儲存,應當先吃莖葉類的,比如說菠菜、白菜等。

那麼,夏季如何保證食品安全?

1、食品應燒熟煮透

所有生食品烹飪前應徹底解凍,長時間貯存的食品食用前應徹底再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細菌存活。

2、妥善存放食品

當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間的溫度條件時,存放時間應不超過2小時。食品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集體用餐配送食品,其保質期應不超過燒熟後4小時;食品中心溫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食品,其保質期應不超過燒熟後24小時。

3、多食苦味

美國科學家認為,野菜和苦瓜等苦味食物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之外,其中的氰化物還能殺害病菌,並抑制癌細胞中的細胞色素化酶,使之發生代謝障礙。

另外,一些苦味的水果抑菌、抗癌功效也是非常好的。如檸檬、柑橘、西柚等,它們的苦味都來自於一種叫“檸檬苦素”的物質。研究發現,檸檬苦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這種化學物質對乳腺癌、胃癌、口腔和肺癌都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還有蒲公英、荷葉等苦味食物,把蒲公英根:荷葉:玫瑰花按比例2:7:1調配,做成蒲公英荷葉茶,每日代飲。蒲公英是“天然抗生素”,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荷葉作為藥用,主要是取其芳香化溼和淡滲利溼的功效。而刺玫花,味辛、甘,性微溫。理氣解鬱,活血散瘀。加入刺玫花,既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還可以抗菌消炎、暖胃止痛。

4、不要不分生熟放冰箱

食物生熟不分放冰箱,一個很關鍵的隱患是「李斯特菌」汙染。

雖然聽起來並不耳熟,但李斯特菌是引發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之一,國家食藥監總局幾乎每年都會發布李斯特菌汙染食品的風險預警。

李斯特菌能在低溫條件下活很久,人感染之後可表現出發熱、肌肉痛、噁心、腹瀉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發展成腦膜炎、敗血症,危及生命。

在我國,李斯特菌最容易存在於生肉製品中,另外生牛奶和一些奶製品也容易被汙染。

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不要把生肉和未消毒的鮮奶放冰箱。


眼睛看電影


剩菜打包,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是點菜點多,同樣也是中國人請客吃飯的習慣。

中午請客,晚上就吃剩菜;晚上下館子,那麼第二天中午就要把打包帶回來的菜消化掉。


第二天能吃掉還好,問題是很多菜都是熱了又熱,每次吃不了幾口,扔了又可惜,動輒1個星期都在吃剩菜。


對於這個問題,家裡老人們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扔了太可惜,熱一下,煮開了不就行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1. 腐敗的食物,營養成分損失,吃了白吃!

首先,食物中富含的營養素很多都被分解了,哪怕是龍蝦鮑魚。比如你需要從食物中得到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等都被細菌吸收了。吃這些食物本身的意義大打折扣,所謂吃了白吃,還不如倒掉。


2. 煮沸可以殺菌,但是對芽孢和毒素無效。

燒開了就沒事?想的太簡單了。煮沸消毒要求100℃經5-10min,但是在家裡往往是燒開了就關火,有時候甚至微波爐加熱就直接吃。 這樣的消毒條件,和不燒開幾乎沒什麼兩樣。即使煮沸了10分鐘,也僅僅是殺滅了大部分微生物。細菌芽孢需要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或者採用高壓和長時間的方法,如果真的腐敗了,再加熱也沒有用。


更有甚者,連煮開都不煮,只是在微波爐加熱一下就吃,細菌吃到肚子裡,那不是分分鐘事?


腐敗食物吃下去會怎麼樣?

可能有人說,“別嚇唬人,我剩飯剩菜吃到現在也沒事啊!”那麼我們就說說腐敗食物的致病的因素:

第一、腐敗的原因。具體來說是裡面含有什麼樣的細菌,是強烈致病的,還是一般致病的,還是較為溫和的。

第二、腐敗的程度。也就是致病菌的數量。再溫和的細菌,只要多了,人的腸胃就受不了,比如在人體廣泛存在的大腸桿菌,為什麼衛生監督部門第一個就要檢查這個大腸桿菌的指標?為什麼很多食物的保質期只有1天。因為只要大腸桿菌超標了,不僅對消化系統,對整個人體都會產生嚴重的危害。

第三、 攝入的多少。比如熱了一個腐敗的剩菜,但是色香味都已經衰敗,也引不起你的食慾,於是就小小的吃了幾口,一般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滿桌都是剩菜,或者剛好對胃口,你快朵頤起來,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第四、 免疫系統。每個人的免疫系統不一樣,吃了同樣的腐敗食物,有的人沒事,不是他們運氣好,是他們的免疫系統發揮了作用。但是如果你吃的多了,最近休息又不好,疾病最善於抓住免疫系統的漏洞乘虛而入。

第五、 積累的時間。很多人得了癌症之後怨天尤人,殊不知,這與他們平時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吃一頓不要緊,就怕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頓頓吃剩菜,幾十年下來,不出問題才怪。即使你有對自己的身體有著超強的自信,何必非要去以身試毒呢?

已經入夏,腹瀉食物中毒高發!如果家裡的老人還有剩菜反覆熱的習慣,趕緊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們!

你有什麼觀點?歡迎在留言區討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醫學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