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南陽自古有多大?

浪子14珊珊而去


南陽自古多大,這個問題很大,結合問題中三國的疑問,可以回答三國時期南陽郡的管轄範圍,這個問題,在之前的問答已經有明確的回答了。詳情請查看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位於現在哪個省?# 這個回答。

現在就說說為什麼說劉備在新野時可以騎馬請諸葛亮?

三國時期的劉備勢力,其發展歷程最是驚心動魄。

赤壁之戰前,劉備集團基本上就是被曹操追著打的份,這不僅說明了劉備的戰略目標很明確,也充分說明了曹操的眼光:“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然而劉皇叔就像開了掛一樣,一次又一次在曹操的兵鋒下游走,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訪賢求能,收買人心,最終三分天下得其一。

劉備來到新野,是在他和袁紹屢次合作不愉快(實因袁紹太坑隊友)的背景下,劉備向南方的劉表主動示好,《三國志》記載:“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畢竟都是一個劉家的,劉表表面上待劉備還不錯,待之以上賓之禮,還給皇叔些兵馬,讓劉備屯兵新野。

新野此地,位置處於今南陽和襄陽中間,劉備本來就是自北而來,劉表讓他屯新野,等於是讓劉備守著荊州的北門,防著許昌的曹操。

劉備在新野,過了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勸說劉表趁曹操北征烏桓時襲取許昌,劉表沒這個雄心,只能作罷,以至於劉備因“髀裡肉生”而“慨然流涕”。但是劉備也不是什麼沒做,所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結識一批荊州人才,為其打天下奠定了智力基礎。

新野與隆中位置關係圖(底圖為谷歌地形圖)

諸葛亮躬耕於隆中(至於隆中的具體位置,已有多篇小文論及此問題,這裡不再贅述,想要了解的,敬請出門左轉)。距離新野直線距離六十餘公里,兩地間基本是平原,所以實際距離也差不多就是一百二十里左右。

馬是古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出遠門不騎馬,僅靠雙腿肯定是不太現實。

古代的行軍速度,人馬輜重,正常的是一天三四十里。急行軍的時候,就快的多了。《三國志》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劉備三顧草廬,想必是輕裝而行,雖不至於一日三百餘里,在一天內從新野到隆中,談完了正事,晚上還可以到襄陽休息一下。

三國時期的南陽郡轄區圖(左側紅線為新野到隆中之路線,底圖為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需要注意的是:三顧茅廬並不是在短時期進行的,中間隔得時間不短。再者,劉備與荊州劉表面子上關係一直不錯,劉備和荊州當不乏往來。而隆中距離荊州就很近了,劉備大可趁身在荊州時拜會諸葛孔明,而不必從新野直奔隆中。


歷史寶藏



駟馬奔程


南陽自古有多大?

1,春秋戰國時期,南陽也是一個小諸侯國,名字叫宛,這也是宛城的由來

2,秦統一天下,中央集權,設南陽郡,漢代也是南陽郡,治所在宛,就是說郡政府所在地為宛城

3,東漢稱南陽為南都,也就是說當時的南陽就像是副首都,陪都,

4,東漢時期南陽雖然很大,管轄鄧縣,但是從沒管轄過襄陽荊州等,

5,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大亂,漢朝政府的達官貴人,不滿曹操的人,遷往南陽的比較多,更吸引像諸葛亮這樣的青年才俊

6,諸葛亮山東人,幼年投奔襄陽的叔叔,讀書求學,長大後攜親弟弟到南陽臥龍崗耕讀詩書,結交名士,等待機會,自稱臥龍。

7,劉備駐兵新野,三顧茅廬,從沒過江,過河,從這一點來看,南陽臥龍崗比較符合,

8,古人寫文章,沒有抬頭,沒有名字,也沒有標點符號,隆中對本身就是個錯誤,真正的文章名字應該是草廬對

9,南陽人傑地靈,歷來名人大腕數不勝數,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也就是在宛,在宛城,證據也是很充分確鑿的,希望悟空潑猴以後少發這些扯蛋東西,引起地域攻擊

10,希望南陽襄陽兩地人民,奮發圖強,埋頭苦幹,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共同攜起手來,把三國文化長廊建設的更好,更吸引人


淯陽侯


當時的南陽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南陽市,而是南陽郡。

南陽郡是秦漢時期設立的幾十個郡之一,屬於荊州的一部分。具體的南陽郡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南陽郡治所在現在的南陽市,不過當時被稱為“宛城“。



漢朝南陽郡示意圖。


象眼觀天下


南陽自秦就是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最強最大的東漢時期,下轄37縣,北含今葉縣,東含今泌陽,西鄰漢中,南含棗陽及漢江以北大片地區,面積大概4,5萬平方公里。

南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物產豐富,名人輩出。作為東漢王朝的陪都,當時富甲天下,是東漢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因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隱居地而引起襄陽南陽之爭,至今無解,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既然襄陽人無禮取鬧,一個千年的死人,送給他們好了,難道天下人都不知道南陽古時再大,那個資料能證明管轄到漢江以南?諸葛亮再笨也不會把出師表中的襄陽寫成南陽,

再說了諸葛亮雖然有才,但是出山時已定三分天下策略,為什麼不能幫曹操一統天下,民富國強,卻輔助劉備導致近百年的戰亂,這樣的智聖送給襄陽罷,大南陽不要再爭了。


老尹評彩


東漢,南陽下轄37個縣,隸屬荊州,與南郡隔漢江為界。

建安十三年,曹操設立襄陽郡,南陽郡的樊城、山都、鄧縣劃歸襄陽郡。



新野屬於南陽郡。劉備請諸葛亮時屯兵新野。

臥龍躬耕地現在有兩個說法,一是南陽臥龍崗,二是襄陽古隆中,兩地爭執千餘年了。



我在百度地圖上查了一下,從新野縣城到南陽臥龍崗,大約56KM;從新野縣城到襄陽古隆中,大約66KM。

這麼遠的距離,無論諸葛亮在哪地,都需要騎馬。


上真道君


提出這樣的問題和自問自答的內容,1:很明顯作者是襄陽人;2:作者的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遺餘力地顛倒黑白,把躬耕南陽的諸葛亮強行安裝在襄陽。 一個經常改名的地方,說明那裡的人沒有遠見,這樣的地方,一個大政治家、軍事家、大文人,會去那裡嗎?一個名字都固定不了的破地兒,一個當時名震華宇的大名士會選擇那裡耕讀麼?再者,那麼一個有智慧的人,寫自傳時會把自己的耕讀地的名字弄錯麼? 儘管你們下那麼大功夫四處遊走、花下作錢收買所謂的“人”修改一些東西,也永遠改變不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事實!這樣,你們就又開始打歸屬地的主意來了。 最後問你: 你們知道什麼叫厚顏無恥麼? 你們知道什麼是強詞奪理嗎? 你們把 顛倒黑白髮揮得淋漓盡致! ! ! 創建於2018.5.23


一覽眾山小173593041


沒啥觀點,因為和襄陽沒必要掙,不值得讓南陽掙,南陽是襄陽的,湖北是襄陽的,中國是襄陽的,世界也是襄陽的好吧,襄陽人別掙了,啥都是你們的這行了否,有意思嗎,花錢偽造教科書的事都能幹還有啥幹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