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勒布朗能否跳出籃球規則的束縛?

對於比賽的前瞻預測,我向來只做分析,不做結果的推斷。從事籃球工作的這些年,我始終秉承著“一場籃球比賽的結果是由很多預料中的因素與預料之外的因素共同作用疊加形成”的原則,所以,比起那個冷冰冰的數字結果,比賽的過程以及暗含其中的細節、策略等等的博弈不是要更精彩一點嗎?

從目前騎凱對陣的情況來看,儘管騎士已經在大方向上沒有任何可以調整的餘地,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此處為褒義),這支東部老牌強隊的骨子裡依舊透著頑強和殺人誅心的決絕。而凱爾特人,從去年的陣容大換血之後,年輕人的天賦隨著賽季的深入磨鍊已經開始逐漸兌現,本賽季的進步當真是突飛猛進。他們擁有著全聯盟最優質的側翼,體型與身高,持球與無球,進攻與防守兼顧,踐行著時下公認的最優化防守策略-“無限換防”,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這支朝氣蓬勃的綠衫軍隨著隊內兩大全明星的迴歸,必將前途無量,大有作為。萊利說過,未來的球場,很可能是被5個身高2米左右的人主宰。而凱爾特人,極有可能是這一籃球趨勢的先行軍。

好了,回到明天的G4。

根據G3的慘敗教訓,明天的史蒂文斯,極大可能會做出以下的調整--

  • 壓縮門羅的出場時間,甚至將其移出輪轉,不可能再有G3比賽裡16分鐘的出場時間了。雖然門羅在進攻端有著可圈可點的貢獻,有著一定的低位威脅,但是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去分析,門羅防守被打爆的成本遠遠高於他進攻威所帶來的收益。

  • 堅持無限換防,單防勒布朗-詹姆斯的策略,車輪戰消耗是重點。不可能再有像G3那樣,某些回合裡對勒布朗持球反應過度的應激包夾了。即便勒布朗砍分如切菜,山呼海嘯,但只要割裂其與隊友之間的聯繫,掐死他們的突分與擋拆順下,那麼最終勒布朗還是會獨木難支。相信史蒂文斯還是非常明白這一點的。

  • 狠抓騎士的錯位點,一定程度科沃爾應該在銜接段首當其衝,畢竟他的三分太準,無球跑位又太靈活,所以能消耗他就消耗他,並且,他的防守確實是軟肋。

  • 減少斯馬特無意義的持球單挑。減其球權,增加其策應組織的戲份。像G3那種,一個半吊子持球手的出手次數是霍福德這種軸心人物2倍多的情況,應該極力避免。順便說說,霍福德的球權佔有率肯定得提高,進不進那是另一回事情,但至少他得有持球威脅力。

  • 做好籃板卡位工作,保護後場籃板。搞定騎士,一條清晰可見的出路就是造失誤,抓反擊,打轉換,針對他們羸弱的退防。

總之一點,對於凱爾特人來說,他們得在進攻端和防守端儘可能做出比較優化的選擇,減少失誤,避免一些冒險性的行為。然後打出血性,始終用發揮著自己的優勢,去攻破騎士的防守薄弱環節。

而對於騎士隊而言呢?儘管G3取得了30分的大勝,也在絕境之中,再一次證實了自己昔日總冠軍的DNA因子。但是我依然不是很看好騎士隊。

  • G3的勝利存在著大量的偶然性因素,比如配角群的三分火力(17記三分)--JR多次持球幹拔三分無視防守人,這樣的表現能延續嗎?比如半吊子持球手們的攻框--希爾與JR的後場G3有過大量效率尚可的面框突破,而這樣的表現又是否能延續呢?又比如樂福多次低位得手,到了G4,面對凱爾特人更頑強的二次換防,能否抓住千鈞一髮的戰機呢--至少,如果樂福面對一身腱子肉的布朗,恐怕低位背身的效果就沒那麼好了。

  • 勒布朗的三分手感最近幾場很棒,但是就整個季後賽而言,32.4%的命中率比起常規賽還是略顯低迷,能否維持三分狀態,也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而G3騎士能贏球,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勒布朗能夠輕易的殺到罰球線附近,進行球的二次處理。但是G4,如果史蒂文斯調整了防守策略,換防之前,附加一點強延誤的阻絕,沒有近框位置威脅的勒布朗,還能不能為隊友製造出空位的機會呢?

當然,如果勒布朗再一次跳出籃球規則的束縛,手感爆炸,狀態暴走,那又是一回事兒了。

勒布朗能否跳出籃球規則的束縛?

【寫球評的三少爺】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