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路邊攤真的很掙錢嗎?

約翰遜Magic


先講個我身邊的案例吧。有個親戚,打工兩年後覺得創業更自由,於是辭職開了個小餐館。一開始餐館生意還湊合,但因為選址不當,人流量小,周邊競爭也愈加激烈,生意每況愈下。一年後,無奈倒閉關門。

創業失敗之後他幾乎一無所有,又不好意思跟家裡要錢,但生活還得繼續。路邊攤省去了店面費、裝修費等等,成本低,於是,他擺起了路邊攤賣炒飯,攤位選在學校門口。學校門口人流量大,炒飯價位適中,符合學生的消費能力,不說賺大錢,平均每月也能上萬,比之前的小飯館強。

但現在的問題是,城管越來越嚴,動不動就來趕人,賣炒飯的時間段就幾個飯點,一旦受城管影響,當天生意就泡湯了。有的運氣不好的攤主還會被沒收攤位,會被罰款,那就有點得不償失。

要說路邊攤真的很賺錢麼,只能說有的賺,有的不賺,有的賺得多,有的賺得少,這受什麼因素影響呢。一是品類,說白了,看你賣的是什麼,就算是開店,同一家店的不同產品銷量差距還會很大;二是選址,這個在上面的案例裡說得很明白了;第三最重要,就是看人,有人說,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人,做任何生意都是如此,人的性格、品格都會影響生意的好壞,就路邊攤來說,性格內向的人可能會有點不利。

據這位親戚說,他的“同行”裡做得好的一年能掙三四十萬,這樣的攤主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不少。於是就有人動心了,畢竟我們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一年才幾萬塊錢,但擺攤的艱辛我們都看在眼裡。

不要以為他們的上班時間就是幾個飯點,在我們看不到的時間地點裡,他們也要準備食材,清洗工具等等,並不比朝九晚五輕鬆。更重要的,不體面,作為一個愛面子的民族,很多人就被這個門檻刷下去了。作為消費者的創投君想說,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創業投資家


路邊攤是很多人創業初期的基本途徑,要想做生意就該從基礎的小攤練起,這個過程要先練習生意人所具備的幾項素質,一是能吃苦的精神;二是不要臉的精神,就是說能面對路人不恥下問,能積極的熱情主動與客人搭話;三是要找到做生意的感覺,從這個當中也就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

我們做事情大小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從小事上對自己能有個衡量,是否自己身上具備這樣的素質,如果你連小生意都做不好,談何做成大買賣呢。做生意和別的行當不同,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量,同樣的生意同樣的位置,看起來很簡單,別人做能賺錢而且賺大錢,但到你自己的手裡結果可能就不大一樣了,有時候不只是賺錢多少的問題,甚至一個好好的生意都能給做砸了。

身邊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今天不說別的,就來說說餐飲行當吧。以我自身的例子講起可能更容易讓大家聽懂。我住在西部邊陲的一個小鎮,這裡人口也就8萬左右,在老區有個紅綠燈,也算是當地的標的性建築,在紅綠燈的對面有家不起眼的早餐店,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這家店有什麼特色,佔地大概15平米左右,裡面就擺了6張桌子,顯得位置很緊張。在前十年我經常去那裡吃早餐,現在搬家到了新區,距離那個地方差不多有4公里左右,平時吃不上那裡的早餐,但是每逢週六和週日我總會抽空去吃上一次,而且是坐早上最早的一趟班車。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很不理解,說至於為吃頓早飯跑的那麼遠嗎,更何況我家的對面就是一個大型的市場,外邊的早餐店最起碼不下於8家,但說實話,這些早餐店我就去過一次,5年以來最多不超過三次,其餘的時候早上隨便打發一下。

究竟是什麼吸引了我非得跑那麼遠吃頓早餐?我以為味道的正宗是最為關鍵的。這家早餐店的豆腐腦和水煎包在周邊的幾個小城市應該是最好的,豆腐腦從原料到湯水都很好,是我非常喜歡的,這個看法不僅僅是我自己的看法,我所在地區的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無論是平常上班還是週六週日買早餐都是要排隊的。

相對我家對面的那些早餐店,我不去的原因很簡單,一是衛生狀況很差,我唯一去的一次進門就被地上的汙垢差點把鞋子給粘住;二是無論是豆腐腦還是包子,那味道不是一般的差,我唯一吃了一次,不知道里面是什麼味,出門差點吐了,即便在家門口,這樣店你還會去第二次嗎?

我說的這兩家店的位置和租金是遠遠不同,那家老區的店就是我比較喜歡的那家估計每年的租金不會超過1.5萬,而我家對面的最少每年3萬,顯然後者的位置很好,但是經過後來我的調查,那家比較偏僻的位置不是很好的每月的毛收入超過3萬,而我家對面的這家也僅僅是別人的毛收入的一半即1.5萬。

從上面兩家店的對比看,在餐飲行當位置固然重要,但關鍵還是要看味道,只要味道好,顧客會記住的,不僅能賺錢而且還做的很輕鬆。


春意萌生


我是一個學生,加我們學校的門口有很多這種擺攤兒的。就是開著小車兒賣東西。有賣手抓餅,煎餅果子,肉夾饃,炒冷麵,裡脊肉餅,晚上還有炸串等等。

以賣手抓餅為例,我曾經通校,給同學們帶飯(原因就不講了),我自己可以買50元。我估計一早上,這樣一家大概能賣200多元。

還有中午呢!中午是吃炒冷麵的比較多,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因為


每次去都排不上號。【圖片來自58同城】

其實買個東西也要看什麼地方,比如說在某個工廠的門口。學校門口(看政策,地方經濟),還是比較有市場的。


廣告而告之


說起小攤小販,很多人感覺不起眼,其實賺錢外人是看不到。

說說我姐夫吧,之前他一直在肉聯廠打工,因為上班時間短,就早上三個鍾,他晚上就在一間小食店打短工,負責煲廣東粥和拉腸粉,時間有四五年了。

就在去年三月,小食店老闆因為有其它發展所以把店面轉讓,我姐夫就尋思把店盤下,叫我姐和他嫂子一起做,他有時間就來幫忙。

萬事開頭難,真的!剛開始兩個月,每天營業額三百到四百,最多時六百到七百。小食店主要做石磨腸粉,粥類和蒸小點心。

做了大概四個月吧!生意不鹹不淡,算起來比打工還差,慢慢的我姐她們就失去了動力,打起了退堂鼓。

經過深思後她們決定撤了,於是店面又轉讓,說真的,其實那位置挺好呢!轉讓一貼出,沒三天就有人找上門。我姐夫把店盤下來時用了六萬元轉讓費,現在別人已經給到了十萬元。

那老闆來談了兩次,本來說好過幾天來籤合同的,後來我姐夫想想有點不甘心,於是辭工出來做。

我姐夫放料足,腸粉也做得更好,結果生意越來越好,到現在做了一年多,買了臺十幾萬的車,還計劃供樓,一個月收入大概四萬,純收入。

後來和一個做了十年粉店的同學談起,他深有同感,他告訴我,飲食是要時間來做起的,他做十年粉店,買了三套房,大家覺得如何?

我今個月自己也開了一間,生意挺不錯,希望越來越好吧!


狀元河石磨腸粉


一、擺地攤人群的資質

擺地攤的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且沒有一定的特殊技能,在某種特殊環境下被迫無奈走上了擺地攤的道路,擺地攤一種是賣小商品,一種是靠手藝煎烤油炸小食品。擺地攤工作的特點就是苦和累,嚴寒酷暑都需要在外邊工作很晚,整天風吹日曬,過早的衰老。許多擺地攤的人歲數大一些就會轉為其它行業,因為受不了艱苦的工作環境,一小部分能夠堅持下來,特別是靠手藝賺錢的擺地攤的人,比如說烤肉串、炸雞皮、煎魷魚等,由於長期摸索經驗,掌握了大部分的口味,積攢下來許多回頭客。長期從事擺地攤的人都是其它行業不會做,靠苦力賺錢的人。

二、擺地攤人群的收入

擺地攤人都沒有固定的收入,靠天吃飯,如果天氣不好,趕上陰天下雨,生意自然就慘淡,趕上旅遊的季節,收入會多一些。通過觀察得出,許多擺地攤的人都是一時間找不到工作,又沒有經商的本領,大力還不能出,所以擺地攤,基本上高學歷擺地攤的人群很少,雖然百度一查,許多擺地攤成功的人,這只是佔擺地攤人群中很小一部分,象北大賣豬肉的陳生這樣的例子太少。所以說大部分擺地攤的收入不高,如同其它行業一樣,有可以賺到錢的,也有做虧本的。賺到錢並且有一定商業頭腦的人就會轉到其它行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去風吹日曬、受苦受罪。也有一些實在是別的都不會幹了,幹了一輩子擺攤的人。你會發現這類人的選址都很好,比如說一些人群最密集的商業街一角,特別的小吃商品銷售量大,利潤也較大,如網上傳言的每天上千收入的也有許多,但是通常這類地段的租金比大商場的租金都高,除去租金、人工等各項費用,收入有可以達到幾十萬的,但一般都在一線城市的繁華區及旅遊地的景點附近。如果按比例來算,達不到總擺攤人群的1%。在三線城市的商業地點擺攤,每月收入在5000-10000元,而且這個數字已經持續許久,卻沒有上升,原因就是這類靠時間或手藝賺錢的人在這個社會中已經很難再可以賺到大錢,所謂擺地攤賺錢的人大部分是十年前。拿三四線城市為例,十年前,普通工薪族月薪只有一千元錢的時候,擺地攤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五千,那時一小部分人抓住機遇,賺到錢之後買了幾套房子,所以現在看起來很有錢。但是現在的收入已經與普通工薪族的差距已經沒有原來那麼大,完全是靠超長時間的工作和吃苦賺的辛苦錢。普通街口或居民區內擺攤的收入更少,大部分收入不超過四千,而且工作時間較長。


坤鵬論


我在上海小區門口賣了一個多月的涼皮

確實很掙錢,加上鴨脖子鴨頭串串什麼的,一晚上差不多一千塊錢左右,但是也不容易,每天晚上兩點回去才能睡覺,白天十點起來,然後加工鴨脖子鴨頭,還有豬頭肉~等串串,忙了一天,五點半出門開始賣,生意挺好的,只要你做的味道好老顧客很多的。

我是賣飯糰的。

我們這一學校擺攤,一天賣兩次,一次1個多小時,每天可以買二400多,一個月輕鬆破萬,比上班自由

雖然說每個月都破萬,但是還要算成本的,利潤可以,幹這個比上班強,在家也要準備幾個小時的,比較乾淨

做這個很快的,在家都準備好了,賣時直接包,速度快,畢竟學生放學一般都一波,每天晚上基本賣光

做小吃賺不賺錢,要看賣什麼,不要賣那些爛大街的,選好很重要,來張晚上的營業額

我就是幹路邊攤的。

我們經營的是麻辣燙,砂鍋,周黑鴨,幹了四年半了,每個月至少純利潤兩萬多,就是比較辛苦,每天下午一點起床,收拾完去出攤,營業到凌晨三點半左右,特別的累,但是收入真的比上班族要強的多,有句話說得好,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想說這些路邊攤真的很掙錢。

首先租金低,沒固定場所的就面臨東奔西跑了,其次現在賣什麼都不如賣小吃掙錢,便宜又好吃,我家樓下有個老闆賣鐵板魷魚,他老婆在另一個路口賣鐵板魷魚,兩個人一年能掙五六十萬,我這可是小縣城,過年前後就掙十幾萬夫妻倆,就是辛苦的很,撐下來就好啦!

我每天上班樓下都有賣粥的。

各種粥:南瓜,紫薯,八寶,銀耳,10來種類,來來往往都會買一杯,一杯2塊錢,有好多人買,初步預測每天早上幾百人,去了成本,肯定是賺錢的。

我舅是做早餐生意的。

兩個人,18個平方,每天早上吃的人排隊都排老長了,包子饅頭,豆漿油條,他家都做得有,雖然附近有好幾家做這個生意的,但就他家生意好,好吃!據說每天收入都維持在1000左右,年收入30萬,有車有房。

所以別看路邊攤呢不起眼,這裡面的利潤還真挺大的,只要能賺錢,苦點累點算什麼,都是值得!


樓故縣石宅姜


家裡擺過攤,我來解說一下哈。一般有個好攤位是重要的,遇到好的攤位一個晚上賣五百以上很簡單,去了成本一個月小几萬不是問題。不過好的攤位沒那麼好找,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攤位他們一般一天就小几百塊,一個月去了成本能有6000就算不錯的了。包括現在很多有門面店的小吃行業,多到一個月賣十幾萬的小店,小到一個月只有大幾千的店都有,我想說的是什麼?告訴你們幾個開店的訣竅,選好位置,選好要做的食品,生意一直好不上去記得做外賣,現在食品行業就跟淘寶一樣,人們喜歡在網上訂餐,送貨上門



渣男86452311


說真的,賺到大錢的是少數,月入幾萬的攤位沒有幾個人也是幹不起來的,我家一個親戚是老江湖了,做生意非常精明,都說生意不好做了,像人山人海的攤位不是價格太高就是沒關係弄不下來,大學開學和室友賣過日用品,幾天能掙幾千塊錢,作為學生夠兩月生活費,其中的心酸自有自己知道!不要看到賺錢的風光沒見到熬夜打鋪沒地睡的尷尬!


Betterme38842652


別人別人不知道,反正我一天從上午10點到下午6點可以掙約300-400+


大豬54


路邊攤真的很掙錢嗎?

我在山西運城,最近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說說我知道的吧——

先說一個幹了20多年的路邊攤。這是一大家人在做的一個夜市攤點,春節前還在運城市區朝陽崗那條街上擺夜市,見他們的時候說是以後不讓擺路邊攤了,已經看好了房子,以後可能不再路邊擺了。就這家路邊攤,20年前,夜市剛興起的時候,就在人民劇院的對面,開始以砂鍋作為特色,有素的有肉的,吃客眾多。轉移到朝陽崗這條街後,增加了涼菜、麵食、烤肉等等,依然是吃客眾多,每次去差不多都是滿員。當年專門負責給客人倒茶水的男孩小胖,在一晃20年過去後,已經變成“肥頭大耳”的廚師了。曾和主人聊過他們的收入,每天營業額大概在3000元左右吧,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只是晚上要熬到很晚,時常是凌晨以後才收攤。誰喜歡算賬,算一下這家夜市攤20年賺了多少錢?

再說遇到過一次的一個個體攤點。有天傍晚,我下班遲,在紅旗路走,路過河東廣場,有個年輕婦女擺的麻辣串攤點前,圍著幾個人。她是用三輪車做的臨時攤點,移動式的。等我走到前面大概300米左右的河東市場巷口的時候,她騎著三輪車也趕了過來,我問她怎麼這麼早就收攤了?她說,要趕到老康中門口,在學生夜自習放學後,再忙一陣。看來這種移動攤點,都是像趕場一樣,在不同的時間點,要在不同的地點擺攤。

現在運城的中國死海景區大門口,也常常被擺攤的圍的水洩不通。有一天,晚上八九點鐘,我在那裡溜達,突然看見成群結對的三輪車駛來,各種小吃攤竟然在幾分鐘內擺滿了大門口。所有的車一停穩,立馬進入狀態,打餅子的小擀杖敲得當當響,一瞬間各種吆喝聲吸引了在這裡休閒的人們。原來他們也是趕場的流動攤點,是在老運中學生走完了以後,再趕到死海門口的。

最近問過一個在死海門口炸長沙臭豆腐的,一天最少能賣500元。

這樣的收入,和你現在的工資相比,怎麼樣呢?

我在關公故里山西運城,喜歡+關注,分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