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樣是事業單位,編制內和編制外區別大嗎?

Amber955


我們的機關事業單位一般被大家稱為,金飯碗。曾經的鐵飯碗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固定工。

隨著我們1991年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我們的鐵飯碗被打破了。

2014年10月,我們國家也實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未來也會將金飯碗打破。


破除企業事業退休雙軌制,實現企業事業之間的人才自由流動。

目前來看,我們的工資待遇還是差距不小的。

事業單位的工資構成是這樣的,基本上跟公務員差距是不太大的。

拿青島市來說,沒有職務的辦事員發到手的工資,十年的工齡也能發五六千元,也就是說社平工資以上。這還不包括績效考核獎、精神文明獎、未休年休假補貼、住房公積金待遇、午餐補助等等待遇。

而政府購買服務的人員,包括用人單位承擔的公積金和社保,只有4000元左右,發到手是不到2400元,待遇確實少的可憐。

縮小這些差距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我們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有固定的編制固定的職能,財政根據編制人員撥款,而臨時工身份只是輔助人員。待遇如果等同了,就顯示不出機關事業單位的優越性了。

那大家還擠著去考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幹什麼?所以,國家將通過顯示機關事業單位優越性的特點,鼓勵各種人才通過考試進入相應的編制,來提升國家幹部隊伍的水平。有志氣和能力的青年還是要好好學習,努力考取編制的好。


暖心人社


答案是肯定的:大!

先舉幾個例子對比一下(以小公所在西部三線城市為例):

1、某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媒體類)。在編人員年收入平均12萬元左右,非編人員大約5萬左右,差距一倍多。

2、某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平均月入4000左右,非編聘用人員基本在2500元以下,部分崗位按最低工資標準核發,只有1000多元。

上述都是明面上的。除此之外,細算起來,編內人員和非編人員的差距遠不止這些。

1、首先在升職和漲薪上有天差地別

雖然事業單位的上升通道不是很廣,但編內人員至少可以享受提拔和漲薪待遇,級別和職稱的提升都會帶來工資待遇的提高,而非編人員則與此完全絕緣。不說提拔,單就職稱這一塊,非編人員即使通過評審取得更高職稱,很多時候也無法享受相應的財政增資,最多隻是意思漲點工資罷了。

2、其次是在福利待遇上有天差地別

八項規定後,事業單位諸多福利如過節費等都被取消了,但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的一些福利待遇像少量的油米等勞保用品,還是有的,在編人員可以享受,非編人員,沒有!除此之外,在五險一金上,在編和非編也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公積金方面,在編人員扣500,非編人員可能只有200,加單位幫繳的,一年就是幾千塊錢。加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職業年金等方面林林總總的落差,一年下來少個幾萬元是分分鐘的事情。

3、再次是在社會地位上的天差地別

非編和在編的社會地位區別,不用說,大家也明白。為什麼這裡要提出它,在小公看來,是因為社會地位其實就是待遇的差距,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變現的。比如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因為在圈內,接觸的面廣,享受的社會資源相應就多,由此在子女教育、社會醫療等方面就會享受一定的便利,這種便利是普通社會人員需要用錢去獲取的,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這些其實就是隱形收入。而顯然,非編人員很難享受到,儘管在同一個單位,可以借用一定的資源,但畢竟遊離於圈外,便利性和穩定性是有區別的。

除了這些,還有退休養老等方面,非編人員和編內人員都存在明顯差距,在此就不一一陳述了。總而言之,在體制內,編制決定地位。想要有好待遇,就努力考個編制吧。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區別非常大。

一、暫時未佔編。雖然事業單位調動是空編調動,超編不能進人,但是一種有以下幾種情況會產生超編現象,從而導致一部分人成為“非在編人員”:

1、歷史遺留問題。歷史上一直存在超編現象,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2、機構改革過程中職能變弱,致使單位規模縮小,編制減少,人員未妥善安置,導致超編。

3、機構規格降低,或者直接是領導職數變少,導致領導幹部超職數配備,改變非領導職務身份後擠佔單位一般幹部編制。

4、違規進人,導致超編。

5、安排項目人員就業,期滿合格後因沒有空編,導致暫時性超編。

這些問題造成的編外人員,其實質與編內人員無疑,管理、工資、晉升等基本與正式職工一致。只是其工資由地方財政統籌,規定要求編內人員享受的公車改革、養老制度改革等超編人員均被限制在外。隨著近年來編制越來越重要,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

這類人員要解決佔編問題,一是靠單位自然減員後依次增補,二是由同當組織人事部門調整到空編單位。

二、編制內為正式職工,編制外為合同工或者聘用工。這個區別就大了,正式職工和臨時工,無論是在管理上,薪酬發放和負擔上,前途晉升上,都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國家一直在向同工同酬方向發展,但在目前人事制度改革現狀之下,只是一個還未實現的理想狀態。公立醫院和高校改革中,探索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取消編制,就是為實現同工同酬進行積極嘗試,讓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真正使精英人才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配得上他們的才能。


職言管語


在事業單位裡,有編制與沒有編制,兩者的區別太大了。

首先是收入上的差距。有編制的人員,平時的工資都比編外人員高一大截,而年終發放的一些獎金,很多地方編外人員是沒有的,這個又是幾萬的差距。而且編內人員可以通過提拔、評聘職稱等方式提高工資,編外人員的工資基本都是固定的。

其次是發展上的差距。沒有編制的人員,不管做多久,都是不可能轉正的,也就更不要說被提拔了,所以是完全沒有發展前景的。自然,在單位裡也是沒有什麼地位的,被人呼來喝去,乾的一般是比較累的活,工作量也比較大。

最後是穩定性的差距。雖然簽了勞動合同,但是沒有編制的人員,單位依然是可以隨時辭退的,只要付出一些補償金就好了。而編內人員 ,編制就像免死金牌,只要不犯大錯誤,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失去工作的。

所以,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只能作為一個過渡工作,如果你希望進入體制內,可以考慮去感受下政府的工作,如果你志不在仕途,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在同樣的事業單位中,編制內與編制外區別還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編制上的不同。事業單位中的人員主要是有編制和沒編制兩類人。編制內就是有編制的工作人員,主要分為普通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人員(工人)等,他們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金飯碗”、“正式工”;編制外就是沒有編制的工作人員,主要分為勞務派遣、合同工、臨時工等,他們是沒有編制保障的,工作的穩定性也不強。

二是待遇上的不同。事業單位中編制內與編制外的待遇差別是很大的。以筆者單位為例,一樣的工作人員,有編制的工資大概在3500左右,沒有編制的才1800元左右;編制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公積金、職業年金等待遇齊全,沒有編制的只有養老保險,有的除了工資什麼都沒有。倒是過節發福利的時候,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工作上,編制內與編制外就沒有區分那麼明顯了,甚至編制外的人比編制內的人幹得更多。

三是前途上的不同。編制內是國家正式人員,普通管理崗可以通過晉升科級、處級等領導幹部,提高自己的政治待遇和工資福利待遇;專業技術崗可以通過晉升初級、中級、高級等職稱,來提高自己的工資福利待遇。但是編制外的工作人員,除了最初約定的工資待遇外,其他晉升等都與他們無關,即使幹一輩子也是如此,不會有多大變化。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務員考試、體制內問題答疑解惑,如有問題,可以私信、留言。

東愛雨小公


作為一個在單位分管人事工作多年的老人,我可以很貟責任地告訴題主,在目前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下,在同一事業單位內,編制內和編制外的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由於每個單位的正式編制都有嚴格的值數限制,很多事業單位面對工作量大、任務重的現狀,除了正式編的員工外,都會自己招聘一些內聘(也叫臨聘)人員。這種現象在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尤其突出。

其一、由於內聘人員沒有正式編制,其工資福利待遇與正式編制人員根本無法相比。以社會保險為例,正式編制人員有“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但繳費比例按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標數的100%基數,而且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大部分項目是單位出大頭,個人出小頭。而編制外的人員雖然也有社會保險,但只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種,有的單位會增加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參加。而且繳費基數只有60%。工資標準也只是按照合同約定,一般為每月2000元至2500元左右,其他年終獎金、車補、績效工資、獎勵工資就沒有了。

其二、由於工資基數低,在退休後都統一領取養老金的時代,編內、編外人員繳費基數和繳費工資的巨大差異,在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工資越高丶個人養老金賬戶儲存額就越高的情況下,事業單位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也會是天壤之別。

同樣是事業單位,編制內和編制外人員的區別大嗎?通過上面的分析題主應該早就有答案了吧!


葉公來幫忙


一、何為編內、編外

所謂的編內(在編)指的是通過正式考試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且在組織部、人事局內有註冊的工作人員。

編外(非在編)人員一般指的是非組織部、人事局組織的考試招聘,而是由於用人單位招聘的工作人員。編外(非在編)人員一般又可分為三方派遣人員、合同制工作人員、臨時工。

事業單位改革之後,又出現了控制總量這種新的管理形式,官方對於控制總量的定義:

根據省裡部署要求,公立醫院、高校及部分中職院校、科研院所實行人員控制總量管理。根據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編辦、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魯人社發【2017】53號)規定:人員控制總量內的工作人員在公開招聘、職稱考評、崗位聘用、考核獎懲、薪酬分配、社會保險、管理使用等方面,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同工同酬,同等待遇。

簡而言之,控制總量除了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編制外,其他方面跟在編基本相同。

二、管理方式及待遇的差異

在管理方式方面,編內人員的人事關係由當地人事局管理,編外用工的人事關係由事業單位本單位或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此外,編內和編外的工資待遇也是有一定區別的。編內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當地財政部門發放,其工資待遇都是按事業單位標準進行的,工資相比編外人員高。

編外用工的工作人員不屬於事業單位正式職工,其工資是由事業單位本單位發放,因此工資待遇與正式職工有所區別,工資普遍較低

東 營 中 公為您解答:

三、穩定性及未來發展的差異

對於編內用工人員來說,如果不犯太大錯誤一般不存在被解聘,比較穩定。至於編外用工事業單位會根據單位實際效益決定工資待遇和是否解聘。

在編事業單位人員可以憑藉工作成績,申請升職,有機會評級和晉升更高一級的崗位。而編外人員工作時間再長也會基本保持原有崗位不變。

所以準備考事業單位的小夥伴,向著編制衝鴨~


要點兒臉


事業單位編制內和編制外區別大嗎?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很大!我說說我的理解:

如全額拔款事業單位編制內工作人員,工資、待遇由國家財政事業費專項支出,按照崗位職級,國家為其繳納“五險一金”和佔工資總額百分之八的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如我們這事業單位管理九級職員,月應發工資四千一百元,就以此為基數繳納!年底還有發精神文明獎、綜治獎等獎勵性工資!我們這事業編平均一個月有伍仟元收入,每年還有體檢卡、生日蛋糕券等工會福利!事業單位編內幹部身份的人員,還機會得到提拔。事業單位編內聘用人員,一般三到五年簽訂一次聘用合同,因為是先有編制,才有崗位的,基本不存在,聘用合同到期後,不續訂的問題,可以安心的幹到退休,工作很穩定!

事業單位編制外人員,有兩種人員,一種跟事業單位直接簽訂勞動合同人員,多存在學校、大型醫院,一種直接就是勞務派遣工!我們這跟學校、大型醫院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基本上實現了同工同酬,參照事業編髮放工資、待遇,但職務無法得到提升,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到期後,可隨時和你解聘!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工,是拿當地最低標準的工資,並繳納當地最低標準的“五險一金”,事業單位可以將你退回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工待遇是最低,工作最不穩定的。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我一定會認真回覆!本人陸軍31軍退伍軍人,歡迎大家關注我


河洛小導遊


首先,編制內和編制外區別肯定是很大的,不然也不會那麼多人想考進編制內。

那麼,具體有哪些差距呢?

首先是收入待遇上的差距。編制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公積金、職業年金等待遇齊全,沒有編制的只有養老保險,有的除了工資什麼都沒有。而在工作上,編制內與編制外就沒有區分那麼明顯了,甚至編制外的人比編制內的人幹得更多。而且編內人員可以通過提拔、評聘職稱等方式提高工資,編外人員的工資基本都是固定的。

其次是前途發展上的差距。編制內是國家正式人員,普通管理崗可以通過晉升科級、處級等領導幹部,提高自己的政治待遇和工資福利待遇;專業技術崗可以通過晉升初級、中級、高級等職稱,來提高自己的工資福利待遇。沒有編制的人,不管做多久,都是不可能轉正的,也就更不要說被提拔了,所以是完全沒有發展前景的。

最後是社會地位的差距。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因為在圈內,接觸的面廣,享受的社會資源相應就多,由此在子女教育、社會醫療等方面就會享受一定的便利,這種便利是普通社會人員需要用錢去獲取的。而顯然,非編人員很難享受到,儘管在同一個單位,可以借用一定的資源,但畢竟遊離於圈外,便利性和穩定性是有區別的。而且就穩定性來說,沒有編制的人員,單位依然是可以隨時辭退的,只要付出一些補償金就好了。而編內人員 ,編制就像免死金牌,只要不犯大錯誤,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失去工作的。

除了這些,還有退休養老等方面,非編人員和編內人員都存在明顯差距。總之,在體制內,編制決定地位。想要有好待遇,就努力考個編制吧。

中公浙江事業單位考試網(zjsydwks)


浙江中公事業單位


不騙你說,同樣是事業單位,編制內和編制外區別還是蠻大的!就福利待遇而言,編制外的你就享受不到他們節日福利,你能做的就是眼巴巴的看著他們領取。或許有人會反駁說,你就放屁吧,胡說!

是不是胡說,我們看看報考事業單位隊伍就知道啦!再者就是事業單位編制改革引起的反響!有能力進步編制體制,就不要在編外猶豫、徘徊,加油吧,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