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盧浮宮和布魯塞爾皇家美術館都有一幅《馬拉之死》?

金樓家Kening


《馬拉之死》是法國新古典主義運動最重要的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之一。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革命爆發後,大衛對政治表現出的熱情,不亞於他對藝術的激情,並於1792年加入國民議會。

1793年,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已經進行了4年。一輪又一輪的政治鬥爭中,激進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常常會不經審判便將政敵送上斷頭臺。馬拉當時擔任雅各賓派的主席。

因為患有嚴重的皮膚病,馬拉不得不每天幾個小時泡在浴缸裡藥浴緩解病痛,公務繁忙的他,就把浴室變成了他的辦公室。

1793年7月13日,保皇黨女士夏洛特·科黛藉口舉報敵對政黨的反叛行動,進入馬拉的浴室,在他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行刺,結束了馬拉的生命。在大衛創作的《馬拉之死》上,馬拉手握的就是科黛寫給馬拉的信。我們來看一下這封信,最上面一行是信件書寫日期1793年7月13日,這也正是馬拉遇刺之日。

馬拉死後,大衛立即創作了這幅油畫以資紀念。這張布面油畫長1.65米,寬1.28米,如今珍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博物館。

那麼法國畫家大衛的知名油畫原作,為什麼沒有保存在法國,而是在比利時呢?

原來,法國大革命的形式又發生了新變化,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政權。大衛的革命行為差點兒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好在他只被判處了短時間監禁。

拿破崙上臺後,大衛成為拿破崙的御用畫家,開始全心全意地服務於這位皇帝。1816年,拿破崙失敗後,大衛被迫流亡比利時,當他前往比利時的時候,隨身攜帶了一些自己創作的畫作,其中就包括這張《馬拉之死》。

1825年,大衛在比利時去世。1826年初,大衛的家人為他舉行了畫展,也想借畫展的舉辦賣出他的畫作,但是並沒有人購買。

1886年,大衛的後人將這張《馬拉之死》贈送給比利時美術博物館。該館於1893年開始長期展出這幅畫作。

盧浮宮也有一幅馬拉之死,尺幅大小與比利時大衛真跡一模一樣。這張現存於盧浮宮的《大衛之死》是意大利畫家Gioacchino Serangeli於1793年至1794年間完成的,木箱上的那行字寫著:沒能賄賂我,他們刺殺了我,與大衛原作不同。大衛的原作上只寫著:至馬拉,大衛。

有一張1793年付給Serangeli的發票告訴我們,當時Serangeli完成這張作品的報酬是400磅。盧浮宮於1945年購得此畫並向公眾展示。

其實《馬拉之死》一共有四張複製品,如今分別保存在巴黎盧浮宮、巴黎凡爾賽宮、法國第戎美術館和法國蘭斯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