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故事:秋嬋

話說大明初年,在九江府德安縣有一位知縣,此人姓董名升,祖籍河南太康,洪武二十七年恩科得中,遂被放了這一任的知縣。那董升年過四旬,髮妻早亡,只有年方一十四歲的女兒秋嬋,隨他一同前來赴任。在他為官期間,政簡刑清,民安盜息,以至於在這德安縣,也是頗受百姓的尊敬。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建安二年冬,因治下的軍漢醉酒,竟引得官倉失火,而後雖說及時撲救,卻仍有近千石糧草被毀。大明法度,凡損耗軍糧三百石者,一律就地問斬。可憐那董升雖說是個難得的清官,卻也因此是人頭落地!

董升雖死,可他遺下的愛女秋嬋,自然少不了被充作官賣。為了保全名節,這位秋嬋小姐在董升被斬的當日,也是自縊而亡,一縷芳魂,竟自隨著其父而去!

常言道: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別看這董升在任期間,為德安縣的百姓廣造福廕,可當他遭了橫禍之時,卻是無一人敢靠近上前,去將屍體收斂。直至十日之後,有一位由打此處經過的書生,心生不忍,這才使錢買了兩口薄皮的棺材,將這父女抬到了城外,安葬了事。

董升父女遭逢厄難,雙雙身死暫且不表,單說這位將他父女安葬的書生。此人複姓上官,單字名瑾,也是這九江府的人士。因其赴京趕考,路經此地,見董升父女橫屍街頭,疑惑之下遂探聽緣由,且有百姓皆說這董升的好處,於是他這才會施以援手。

故事:秋嬋

上官瑾將董升父女安葬之後,也並未在此逗留,而是繼續朝著京城一路行去。那麼說,每一年的科舉不都是在開春兒或者立秋嗎?這上官瑾又如何會在這十冬臘月便要匆忙赴京呢?原來這上官瑾本是官宦之家,其祖父曾在他年少之時,便為他定下了一門姻親,而如今他父母雙亡,家道中落,所以就想前去投靠。可他只知那戶人家姓王,祖居金陵,其餘的並不知曉,所以說這才提前出來,打算去到金陵查訪。

一路無話,走了大概能有一個來月,這一天傍晚,上官瑾終於來到了金陵。待等尋了一處寒酸的客棧住下,草草的吃了些東西,他不由得是愁容滿面!

原來,在他臨行之時,身上也不過只有紋銀十兩,單是安葬董升父女,便花去了五兩,加之這一路上打尖住店,此時已是所剩無幾。可如今距離那會試之期,尚有兩月有餘,這讓他又如何能不愁呢?為今之計,也只有找到王家那戶姻親,才能解去這燃眉之急。心裡打定了主意,上官瑾是和衣而臥,不多時,便沉沉睡去。

次日天明,上官瑾梳洗已畢,先是跟那店家問了問這金陵城中的南北東西,隨後便走出了客棧。等他來在了繁華鬧市,瞧著眼前川流不息的行人,不由得又是愁上眉梢。原來,他只知那王家的小姐喚做月容,就連其父的名諱都並不知曉,這讓他又要去到哪裡尋找呢?轉念再一想,心說得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且問上一問,至於找到與否,那還是隨它去吧、、

於是,上官瑾邊問邊走、邊走邊問,直至紅日西沉,也並沒有打聽到那王家的半點兒音訊。就在他滿是沮喪,想要回轉客棧之時,忽然就瞧見一位丫鬟打扮的少女,徑直來在了他的面前。

‘敢問您可是上官公子?’那少女先是盈盈一拜,而後便開口問道。

‘小生上官瑾,但不知姑娘如何知曉我的名姓?’

‘奴婢乃是月容小姐的貼身丫鬟,我家小姐聽聞公子正在尋她,於是這才遣我前來相見。煩請公子快快隨我回府,以免小姐她再生掛念!’

‘原來如此!’聞聽此言,上官瑾是欣喜若狂,可他卻忘了,那王家小姐此時只怕是尚在閨閣,又如何會知曉他的所在呢?但事出突然,上官瑾也並未多想,直接便隨著那位丫鬟是朝前行去。

二人穿街過巷,不多時,就來在了一處氣派的府邸近前。只見那丫鬟推開了府門,扭回頭朝著他笑了笑,隨後便走了進去。上官瑾此時才發覺事有蹊蹺,心說,我好歹也是你王家的乘龍快婿,如今來在門前,卻因何連個迎出來的人都沒有?而且,這王家小姐久居深閨,又是如何知曉的我在尋她呢?

正想著呢,忽然就見由打門內走了一個人出來。

‘這位公子,但不知如此時分,來在我王家所為何事啊?’那人似是一位老僕,見到上官瑾呆立門外,當即便出言相問。

‘小生上官瑾,乃是為了月容小姐、、’

‘哦,可是我府中下人將你尋來?’上官瑾話到一半,便被那人生生打斷,而且再瞧那人是又驚又喜,就連說話的聲音也是高了幾分。

‘帶我來此的正是一位丫鬟。’

‘好好好、公子快隨我來!’說著,只見那老僕一把就攥住了上官瑾的衣袖,拉著他是往裡就走。上官瑾雖說滿是疑惑,可事到如今,也只好跟了進去。

‘上官公子,這位便是我家老爺,那月容小姐就是他的獨生愛女!’等到進了內堂,老僕連忙指著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之人說道。

‘小婿上官瑾,拜見岳父大人!’上官瑾一聽這便是那月容小姐的父親,他趕忙是納頭便拜。這一拜不要緊,屋子裡的人頓時都愣了。

不光是領他來此的老僕和那位王家老爺,就連上官瑾自己,也是忽然一愣。怎麼的呢?因為他話一出口,立時就瞧見了二人臉上的不妥,尤其是那位王家的老爺,似乎對此頗感意外,就好像上官瑾所說的這句話,根本與他想的差之天地一樣。上官瑾瞧著這二人的神色變化,心說,壞了,這天下之大,同名同姓之人數不勝數,定是我找錯了地方,而此月容也亦非是與我定有婚約的那位嬌娘!

正想著呢,忽然就見那王家老爺像是猛然記起了什麼,隨後更是急切的問道:“公子複姓上官?‘

’正是。‘上官瑾儘管一頭霧水,可人家發問,他也不好不答。

‘你父可是九江府的上官靜齋?’

‘您如何會知曉我父的名諱?’

‘哎呀!果真是我那賢婿到了!’話音未落,那王家老爺一把便抱住了上官瑾,是放聲痛哭!

此時此刻,上官瑾終於認定了,這便是自己要尋找的那個王家,可欣喜之餘,在他心中也是愈發的疑惑。因為可以看的出來,眼前的這位岳父大人,應該並不知曉他的到來,他既然並不知曉,那麼深閨之中的月容小姐,自然也就更是無從得知了。可自己陰差陽錯的找到了這裡,全仗著那位丫鬟的指引,而那位丫鬟又會是誰呢?心中儘管滿是疑惑,但王家老爺接下來的一番話語,卻讓他又不得不將這種種的疑惑,全都拋在了腦後!

原來,就在半月之前,那位月容小姐忽然染上了一種怪病,至今仍是昏迷未醒。王家遍訪名醫,甚至就連宮裡的太醫都請來了好幾位,可眾人的一番診治之下,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到如今,那月容小姐已如殘燭將滅,是奄奄一息。萬般無奈,王家便將丫鬟僕人,全都撒了出去,希望能在市井之間,尋到一位不世的奇人,可以救得月容小姐脫得此劫!

而上官瑾來在王府門外之時,那些出去尋人的丫鬟僕從,早就返回了府上,老僕本想去鎖門閉戶,忽然聽他口中提到了自家小姐,當下便以為是前來救治的名醫,於是這才將他領進了府內!

上官瑾聽過了箇中原委,不由得是悲從中來。他心說,我不遠千里前來找尋,哪曾想這尚未謀面,便要陰陽兩隔,莫非說,這是我命帶天煞,專克這些至親之人不成?幾欲落淚之時,忽然就聽得後堂有人大喊了一聲:‘老爺!小姐她醒了!‘

這句話對於內室中的三人來說,真好似如聞天籟!一聽說月容小姐醒轉,那位王家老爺頓時就撒開了拉著上官瑾的手,緊接著便衝到了女兒的閨房當中!而上官瑾此時也顧不得什麼男女有別了,隨著王家老爺也是跑進了閨房。

等二人進了閨房,就瞧見原本應該臥病在床的那位月容小姐,此時此刻不但已經醒轉,而且在兩個丫鬟的攙扶之下,竟然已是走下了牙床!

‘月容染病多日,爹爹定是多有勞心,今日病體初愈,還請爹爹再莫掛懷!’月容見其父淚滿衣襟,連忙是倒身便拜。

’兒啊!你可嚇死我了!倘若你真要有個三長兩短,又讓我該如何去跟你死去的孃親交代啊?沒事就好、沒事就好、‘王老爺一把將閨女摟在了懷裡,是放聲痛哭。

父女二人哭罷了多時,王老爺這才把上官瑾和女兒相互做了引薦。上官瑾本就是投親而來,如今又瞧見這月容小姐端莊貌美,陡然便是情愫暗生。而月容小姐見到自己未來的夫君儀表堂堂,心中自然也是十分的歡喜。

故事:秋嬋

簡短皆說,過了半月有餘,王家老爺一瞧女兒的病體已無大礙,加之又覺得此事頗有玄奇,而且冥冥之中似與上官瑾的到來難脫干係,於是便挑了一個良辰吉日,讓月容小姐與上官瑾結成了連理。直至二人完婚之後,那上官瑾仍是如同雲裡霧裡,本想問一問月容,那日領著自己來此的丫鬟是誰,可又見王家父女對自己恩義深厚,所以幾次話到口邊,卻又被他嚥了回去。

不知不覺又是一月過去,上官瑾終於等來了今年的這一場春闈。王家老爺和月容小姐當然也希望他能金榜得中,所以說到了會試之日,王家眾人幾乎是眾星捧月一般,將他送入了考場當中。

會試科舉,大概都在三柱香的時間,放到外面也足足有兩個時辰。這兩個時辰過後,無論是你的文章是否做得,都要被留下考卷,驅離考場。上官瑾十載寒窗,胸中自是深藏錦繡,本以為自己此次可以一展才情,哪曾想就在他剛剛寫好了文章,尚未蘸幹墨跡之時,就瞧見不知打哪飛來了一隻秋蟬!而且呢,那蟬也不鳴叫,徑直落到了石硯當中,緊接著更是爬到了上官瑾剛剛寫好的那篇文章之上!

上官瑾此時正在小心翼翼的吹乾著墨跡,等他發現那隻渾身沾滿了墨汁的秋蟬時,那蟬已然是爬到了捲紙之上!他再想伸手驅趕,可已經是來之不及,只能眼睜睜的瞧著,那蟬在自己的文章上是左搖右晃。眨眼的功夫,自己苦思冥想出來的那篇文章,除了下綴的名字除外,其餘是盡是漆黑一片!

上官瑾進的考場以後,並沒有急於提筆,而是思索了良久這才一蹴而就。如今捲紙已毀,再想重寫,時間已經是來不及了。他看了看那隻沾滿了墨汁的秋蟬是欲哭無淚,心說:屋漏遭逢連夜雨,船破偏遇打頭風!看來我上官瑾真是時運不濟啊!本以為可以功成名就,誰料想卻生出瞭如此的變化,我名落孫山倒不要緊,怕只怕是要辜負了月容和丈人的一番期望了、、

心中雖有萬般懊惱,可他還是將那隻秋嬋輕輕的捉在了手中,又用衣襟拭去了蟬身上的墨汁,隨後才又眼睜睜的瞧著它是振翅而去。

待等回到了家中,上官瑾忍不住就把秋蟬染卷一事說與了月容與丈人。父女二人聞聽也並沒有太過在意,反倒是勸他來日方長,對他好言相慰。

當晚,丈人為了讓他釋懷,於是便備下了一桌酒宴,上官瑾本就不勝酒力,再加之心中愁苦,所以三杯未盡,便醉倒在了席間。月容將他攙回臥房,本想讓睡上一番好覺,可就在他魂遊物外之時,忽然就瞧見似有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出現在了他的床前!

故事:秋嬋

‘董秋嬋拜見恩公!’那少女盈盈的說道。

‘你是?’上官瑾似乎在哪兒聽過這個名字,可一時之間卻偏偏卻又想不起來。

‘三月前,德安縣內,是恩公施以援手,這才令我們父女沒有曝屍街頭,此恩此德,我與父親萬不敢忘!’

‘原來是你、、’不知為何,上官瑾明知眼前的乃是孤魂野鬼,可他卻生不出絲毫的懼意。

‘秋嬋的魂魄早該歸返地府,怎奈這陽世尚有恩公您的厚義未還。於是這才一路尾隨,來在了這金陵城內。月容小姐身染的怪病和那日引您來此的丫鬟都是秋嬋所化,而且就連考場當中汙了考卷的,亦是秋嬋所為。’

‘哎!秋嬋姑娘不忘恩義前來答報,實令在下感激莫名,可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將那文章毀去,殊不知,十載寒窗苦,求的便是那一朝得中嗎?’上官瑾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位秋嬋姑娘暗中相助,自己這才會與月容佳偶得成。可他又對毀去答卷一事倍感不解,於是便苦笑了一聲,隨後輕聲問道。

‘恩公且放寬心,秋嬋又怎會行那恩將仇報之舉?不日,恩公便會明白我之用意,屆時也必會有福報自到!如今,秋嬋心願已了,亦該歸返地府,與我父團聚。我與恩公陰陽兩隔,此後再會無期,望恩公,您要多自珍重!’言罷,那位秋嬋姑娘是蹤跡不見。

次日天明,上官瑾就把昨晚夢裡所發生的一切講給月容,月容聽了也是深信不疑。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燕王朱棣攻佔了金陵,建文皇帝也是不知所蹤。新皇登基自然免不了一番賞罰,上官瑾因在春閨當中交了墨卷,遂被成祖皇帝認為是對建文的不滿而刻意為之,故將他封做禮部郎中,專司掌管宮廷禮制,教化世人。

至此之後,上官瑾與月容小姐是比翼連枝,盡享富貴榮華,直至終老。

這正是:

無室無官窮莫論,

但逢善舉且施恩。

試看上官陰德報,

皇天豈負好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