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初中生叛逆期不與父母溝通,怎麼辦?

晗晴說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成長階段,父母要了解孩子發展特點,就能理解孩子了,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一、生理變化:男孩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和生殖系統會迅速發育,長出喉結、聲音變粗,開始長出鬍鬚,會出現遺精等,18歲會完全發育成熟。

二、心理變化:進入青春期後,心理也會迅速發育,但依然處於半成熟狀態,思維發展迅速。情緒多變,往往被比喻為暴風驟雨、六月天,說明這個階段的情緒變化是很激烈的。

三、面臨的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比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夥伴關係等,人生的意義思考。對社會的未知困惑等。

因為孩子從兒童期過度到青春期,父母的心理還沒有適應,往往還是把他當成小孩子來看,要求必須聽話,可是突然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而且總是在對抗。因為他自己身體逐漸成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跟父母把他當小孩子之間就形成了差異,他認為父母看不起他,不把他當大人看。因此不願與父母溝通,總是發脾氣。這個階段最注重的是同學夥伴關係,最關心的別人怎麼看我。這個階段發展順利,能夠培養出誠實的心理品質。

當父母瞭解了青春期的特點,就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不要把孩子再當成兒童來看待,要尊重他的意見。親子關係在這個階段應該是左右陪伴,而不能像過去一樣在前面引領。父母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尊重他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遇事多跟孩子交流,傾聽他內心的想法。不求不應,有求必應。親子關係就能夠和諧相處了!

作者:趙玉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大海:“我覺得我就是一個遙控車,我媽媽是遙控器,媽媽這個遙控器24小時開著,我必須按媽媽的要求做,沒有任何自由。我喜歡穿我那件白色T恤,我媽非說不好看,讓我穿黑色那件,我很煩我媽媽,見都不想見到她,更別說和她聊天了!”

劉同學:“上一天學很累的,晚自習到家後,媽媽還要逼著我再看一會書,還說人家XXX學到夜裡12點多呢!我告訴我媽有點累,我媽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偏說累什麼累啊!我就是我媽眼裡的學習機器,真懶得理她”

小王:“我也知道我媽為我好,可她對我好的方式我實在接受不了。她一開口說話,就是大吼大叫,不是我這兒不好,就是那兒有毛病, 在她眼裡,我就是一個毫無是處的缺點男孩。有一次我數學打了滿分,心想這回我媽總該滿意了吧,誰曾想她看完成績單問我: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嗎?這次是你運氣好,不能驕傲啊!我到現在想到她的挖苦就憤怒!”

大海、劉和小王都是初中學生,他們的感受代表了初中生叛逆的三方面原因:

1、父母控制慾太強,孩子缺少自由空間;

2、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過分關注學習,忽略孩子的其他需求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3、父母缺少信任,忽略孩子的優點,突出缺點和不足,用批評、責備、講道理、挖苦、警告等方式和孩子交流,愛的方法不對。

以上三點,是導致青春期孩子和父母關係疏遠,拒絕和父母交流,叛逆原因的一部分,也是導致叛逆的主要原因。

你應該這麼辦:

1、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類似穿衣、吃飯這類事情,教給孩子自己解決,家長把握大方向不走偏就可以了。

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我總是擔心他冷,讓他多穿一件衣服。那時候,在穿衣服這件事上,兒子和我牴觸很大。他寧願冷,也故意穿的很少很少。

後來我意識到了對衣服的喜還很厭惡,對冷熱的感知,是兒子自己的事情,我們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愛好和感知,於是我把穿哪件衣服,穿多少衣服的權利交還給了兒子。

有時候東北的早春,陽光開起來很暖,氣溫還是挺低的,我穿著毛衫,看見兒子穿一件薄薄的T恤,忍不住擔心感冒了,但我還是忍住了不說,這種話到嘴邊硬嚥回去,真難,但我忍住了!

兒子也發生了變化,剛開始再冷,他回家也不說,後來慢慢的告訴我冷暖的感受,如果兒子說冷的時候,我就同情他說:“是挺涼的,手冰冰的,一定挺難受!”其實我心裡有一句話想對他大聲喊出來:“讓你多穿點你不穿,凍死活該!”但我再一次忍住了,不但沒這樣說,還幫兒子萬暖凍冰的手。

兒子的變化更大了,穿衣服逐漸迴歸正常,有時候也問我:媽媽,穿這個行不?”

有一次,天氣預報東北降溫,我告訴兒子天氣情況,建議他穿的暖一點,兒子說:其實不會冷的,你說了,我就穿厚一點的吧!”兒子開始給我面子了!

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兒子在自己做主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感知能力,學習、提高生活技能,這就是成長,因為我永遠不嫩代替他!

但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我堅決不會讓步!

2、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

多和孩子交流彼此的感受,多問問孩子的感受是什麼,他有什麼需求。

兒子的學習從來都是自己安排的,他可以放學先寫作業再玩,也可以玩一會再寫作業;可以今天學很長時間,也可以明天放鬆一下,學一點點甚至不學,這些都有兒子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決定。

我要求兒子的是:要效率、要質量,不要追求時間的長短,兒子說他很自由,這種自由讓他更愛上學習了!

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某個階段特有的需求和愛好,合理範圍內,我儘量滿足他,他的要求反而不那麼多了。

考上高中後,我主動提出給兒子買部手機,兒子說用家裡舊的諾基亞就可以了,我堅持給買了智能手機,並告訴兒子:“我相信你!”

兒子從沒有沉溺於玩手機,反而是常常不帶手機,有急事就借同學手機告訴我一下。相比那些渴望手機家長不給買的孩子來說,兒子在心理上滿足的不要不要的,他的需求程度反而降低了!

3、要無條件信任孩子,和孩子說話不要總用命令、指責、批評的語氣,要語氣親切、溫和,多肯定、讚美、鼓勵孩子,孩子才願意和家長溝通。

家長的眼睛聚焦在孩子的優點上,孩子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多,缺點就會慢慢消失了;

家長的眼睛總盯著孩子的缺點,缺點就會越來越多,優點就會慢慢消失了!


孩子不與父母溝通,那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問題,需要改進了!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都有叛逆行為的。

青春期更容易叛逆,但是並不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一定叛逆,有很多父母認為:過了青春期就好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按我告訴您的方法試試吧!


家庭教育心理諮詢師,經驗豐富,歡迎關注


唐老師家庭教育


關於這個問題,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校長唐雲龍的建議是:

初中階段是孩子從少年到青年的重要轉型期,所謂的“叛逆”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迅速崛起。我們首先建議家長從思想上意識到初中的孩子不再僅僅只是“孩子”,應該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地聽從服從都是正常現象。其次,要學會傾聽和理解孩子。家長不要只會“訴說”不會“傾聽”,一定要俯下身子聽聽孩子的心聲。訴求合理的部分要給予肯定和支持,不合理的部分不能只是否定,還要給出否定的理由以及解決的辦法。例如,不給他打遊戲,那是不是能允許他打一會兒籃球呢?堵住了一條路,就要給孩子一條出路。最後,我們的家長一定不要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或允許做不允許做事的唯一標準,就事論事,不要把什麼事情都和成績扯上關係。希望每位家長都能細心、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叛逆”問題,與孩子能良好的溝通交流,愉快地度過初中三年。

荔枝新聞【問答】開學季特別活動正在進行,諸多名校校長在線答疑喲!鏈接:https://news.jstv.com/hd/lzappv5/iAsk/index.html?id=1554750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您還可以微信添加我們客服號【小荔枝】litchinews666進群找到組織,隨時交流!


荔枝新聞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的叛逆,這也是讓父母最為頭痛的事情。總想用最快的方法去改變他們,但效果卻一般。當他們對我們的管教不耐煩時,就變得冷漠,不再和我們溝通。想要和他們談話,都變得困難,每一次都是在爭吵中結束,這時候我們就該思考,既然無法改變他們,我們是否能改變自己的衝動,不再對他們指責呢?

改變孩子不如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現在初中孩子壓力大,相比小學,時間就多出兩節課,還有早自習作業更是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他們感到很累,他們一方面的應付學習的壓力,同學之間競爭的壓力,還要承受我們給他的壓力。當他們承受不住時,便會把壓力轉移但情緒失控上。這時候我們再去管教,便是自找沒趣。我們不要去理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等待他們穩定自己的情緒。當一切恢復平靜後,爭得他們同意後,和他們談談,以朋友的方式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很關心,我們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當孩子已經叛逆想要改變現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需要時間。

時間能淡化一切,一個孩子想要改變這得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我們要努力做他們的朋友,不要以指責的態度來干涉他們過多的自由。幽默感是我們能成為他們朋友的最好方式,適當的講些笑話,讓氣氛變得不那麼緊張,他才可能打開他的心來接受我們。

和孩子溝通時間很重要,一切都不能過於著急,即使他們已經改變也會偶爾還會回到從前的態度。青春期是孩子們學習知識最好的階段,千萬不能因我們的衝動讓孩子學會用憤怒解決問題。


小布點mami


最近在看一本書,《養育男孩》看過之後特別有感觸,裡面講到男孩成長的三個階段。

從出生到六歲:溫柔歲月,這個時候最喜歡和媽媽待在一起;

6-13歲:學著成為男人,這個時間段需要爸爸多在身邊引導,會喜歡和男性玩,開始關注運動;

14歲往後:向男人轉變,小孩處在叛逆期,需要為小孩找個榜樣,引導他們。

初中生也就是十幾歲的樣子,這個時候的小孩確實不好管,他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經常三五成群,如果是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難免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父母就特別擔心小孩會沾染上吸菸,喝酒等不好的行為,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又特別排斥父母。書上有個很好的例子,講的是一個男孩,也是處在叛逆期,不愛學習,逃課。父母就問他如果不上學他願意做什麼,他想了想決定在一個餐館打工,剛好這個餐館老闆要招人。他在裡面乾的挺開心,雖然累但是工作很愉快,老闆也給漲了工資,男孩也存了一些錢,當他看到其他人在玩摩托的時候,他決定很酷,就決定再攢錢買一輛摩托車。父母就特別擔心,覺得摩托車太危險了,但是父母在給男孩分析摩托車的利弊的時候男孩一點也聽不進去,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男孩父母很無奈,但是突然有一天聽到男孩說他想要再掙點錢買輛汽車,父母覺得很詫異,之前一直溝通男孩都沒有放棄要買摩托車的想法,就問他為什麼突然想要買汽車了呢?男孩說他老闆說摩托車確實感覺很酷,但是不實用,而且危險,他建議我買輛汽車。父母聽了很高興,補貼給男孩一部分錢買了一輛汽車。

這個例子雖然說很平淡,但是故事中的一個點非常重要,是什麼讓這個男孩轉變了態度,他的老闆,叛逆期的男孩更願意接受其他人提的意見。他們感覺在父母面前一直是一個小孩的形象,自己的決定得不到尊重,父母一味的反駁,這樣會讓他們更叛逆。如果說男孩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可以讓他和其他人溝通,通過第三方來了解小孩真實的內心。


我在美國等你來


我家男孩現在上六年級,已經在青春期路上啦。孩子和我一直比較親近,有話也願意跟我說。但是最近經常表現的不耐煩的樣子,問他話愛答不理的,還總說沒我啥事了,可以走了。他也不是不和我溝通,就是不太願意和我溝通。

是我的問題嗎?一方面自我反省,孩子說我話多,愛嘮叨,我自己沒怎麼覺察到。當媽的通病,提醒自己,閉嘴,閉嘴。

孩子怎麼想、怎麼感受呢?在學校班級裡要聽老師的指令,要和幾十個同齡人在一間教室裡相處,一天下來回到家也是疲憊,只想靜靜。面對媽媽一些冷不冷、餓不餓的正確的廢話,也是心累。

媽媽和孩子的身心狀態如何呢?是不是都渾身散發著正能量呢?有一部電視劇叫《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青春期和更年期,都和身體內激素變化有關,令人難以控制情緒。多學習瞭解相關的知識,多一點寬容理解,少一點苛責評判。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還沒有學會控制好自己。

媽媽和孩子,不管狀態如何,也得溝通啊,怎麼才能溝通好呢?正面管教有一句話叫做“先聯接,再糾正”。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先處好感情,再做語言交流,溝通更順暢。有人可能會問,我養了他十幾年,還用培養感情嗎?我自己的孩子,有話為什麼不能直說呢?是啊,父母直來直去的倒是說痛快了,可孩子根本不想聽啊。

十幾年來父母都說了什麼話呢?第一,和尚唸經。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十幾年,可能完全是出於慣性嘮嘮叨叨,特別是媽媽(要知道說話是女性思考的方式,一個女人平均一天要說一萬多字)。重複的話聽了十幾年,孩子的感覺是什麼呢?可能是麻木,孩子會怎麼做呢?他就當沒聽見,充耳不聞。第二,批評指揮。說話的角度居高臨下,整天對孩子指手畫腳。如果整天被告訴怎麼不對,應該怎麼做,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呢?厭煩,委屈,沒人尊重。這樣的負面情緒積攢了十幾年,還指望孩子俯首稱臣、言聽計從嗎?

暫且放下十幾年的碎碎唸吧,孩子需要感受到你的情感。當我不說話,給孩子抓後背,孩子感嘆,還是媽媽愛我,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享受這個特權,連爸爸也沒有(爸爸的媽媽,奶奶,前幾年去世了)。孩子撒嬌不洗漱就要睡覺,我給他打水擦臉,他開心的哼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孩子早上貪睡,我就親親他的小臉,捏捏他的肩膀、胳膊,他一邊裝睡覺一邊偷偷笑。

我們也可以抱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朝他眨眼,溫柔注視,專心傾聽,一起看電影,一起做孩子喜歡的事,即使你覺得那樣傻傻的。正面管教有很多類似的方法。你和孩子的感情越來越好,你們就像一對好朋友,溝通還會成為問題嗎?


郎媽愛成長


家長最煩的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老實與家長對著幹,並且悶著頭做自己的事情,並不與家長交流。

那麼遇上孩子不與自己交流,我們做父母的該怎麼辦呢?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第一,我們要尊重孩子。上初中的孩子,至少都是十二三歲吧,他應該是一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孩子了。作為家長的我們,在這時候就不能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的去批評指責孩子的不是。即使孩子有這樣那樣的不對,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回到家再慢慢的教育他。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責他、訓斥他,或者是打他。那樣根本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反感,讓他與你越來越疏遠。



第二,我們要做到言而有信。我們對孩子所承諾的,我們一定要做到。我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定要做到。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而做一個言而無信的人,讓孩子對我們失去信心。


第三,我們家長要有一顆平和的心。孩子與我們對抗的時候,我們要想想孩子為什麼有這樣逆反心理?是我們的說法不合理嗎?還是因為他這段時間情緒不夠好嗎?找準原因之後,然後我們再去與孩子交流溝通,減少矛盾的發生。不要一遇上孩子與我們對抗,我們就開始爆發我們的壞脾氣,大聲的吼、訓斥孩子。或者是夫妻之間因為一點家務瑣事,或者是因為一點工作方面事情而大聲爭吵,互不相讓。那樣會讓孩子很討厭你的。

第四,我們家長要給孩子話語權。孩子也是家裡的一成員,他已經讀初中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主張觀點。可能他的觀點見解主張與我們做家長的有所不一致,我們要給他時間機會陳述自己的觀點見解主張。只要他說得有道理,我們就接受。如果他蠻不講理,我們要心平氣和的與他解釋。

我想如果我們做家長的能夠做到以上四個方面,我們一定能夠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與我們交流溝通。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睿心媽媽



進入初中的孩子,對於自知力、成長力、學習力、選擇力、自控力、溝通力等方面,都會有一個學習與提高的過程,不僅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開導,更需要父母的陪伴與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要這樣做、要那樣做才對。只有在理解與接納的前提下,孩子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與父母一起分享成長中的喜與樂。

我們常常感嘆,孩子大了,卻越來越陌生了,他不再對我們唯命是從,不再總是跟在你身邊,更多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獨處或與朋友們一起,在家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要麼睡大覺……父母問什麼都不願意說,問多了還來句:“你怎麼那麼煩啊……”父母與孩子的心,就在氣憤與糾結中越走越遠。甚至不明白,自己為孩子付出那麼多,怎麼就錯了呢?

有個初二的男孩,面臨著生、地會考,每天除了作業還是作業,除了背誦還是背誦……他覺得壓抑極了。就去找爸爸,說他在這個星期想和朋友們一起去露營,朋友們都計劃好了,帳篷與自行車都是自己準備,他想用自己存下來的零花去買帳篷,自行車家裡就有……所有的熱情,卻被爸爸的話淋了個透心涼:“馬上就要考試了,你居然還只想著玩?安全問題就是個麻煩,更何況上次的測驗你下降了1.5分,如果那是中考,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你將會與重點高中無緣,每天什麼事都沒幹,就只要你好好學習,你還覺得自己辛苦是不是?等以後沒有文憑,沒有工作,那才叫辛苦……不許去,趕緊把昨晚做的試卷再好好複習一下,重點的內容背下來……”孩子看著大發雷霆的父親,默默地轉身進了房間,然後給朋友們發了一個信息:“對不起,我要失約了,等我擁有真正的自由時,再陪你們一起去玩……”然後打開書本,低著頭,誰也不知道,那一天,他到底學進去了多少東西?但從此後,他再也沒有對父親要求過什麼,有什麼事,也不願跟父母溝通,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自己的人生觀與主觀意識,來判定孩子的未來,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用所謂的愛,綁架孩子的人生,但當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父母通過糾正、干擾、防禦、催促等方式阻礙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在充滿“敵意”(不是成人有意的敵意,而是大人沒有給孩子一個真正適應他發展的環境,導致孩子的精神發育受到壓制和誤導)的環境裡成長,孩子就不能發展和成長。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瞭解孩子,讓孩子心身能自然、自由、健康地發展。在讓孩子衣食無憂的同時,更關注孩子心理的成長。


土豆媽媽育兒


我自己初中時也有些小叛逆,但可能因為父母還算比較開明的原因,也沒讓父母操太多心。為什麼初中生會進入一個叛逆期呢?該如何解決呢?有這麼幾點原因,也希望能給您一點建議。

首先,初中階段是孩子形成了一個自主觀念和自我意識的關鍵階段,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傳統思想和因循守舊因而不想與父母溝通,而父母這個時候則需要放開自己的心態,心平氣和的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而不是大聲呵斥或是責備。

第二,在學習或者是生活上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應該選取合適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鼓勵式,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打壓孩子。物極必反,把孩子逼的太緊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

最後,父母工作忙碌之餘,還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陪陪孩子,這樣也就有了更多的溝通交流的機會,做孩子的知心者與朋友,在發現孩子染上不好的陋習後不要著急,耐心勸誡與引導,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


宋土豆呀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彷彿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裡,很多過去看上去不錯的“親子關係”好像一下子出了問題。為了改變孩子,父母從批評、斥責、吵鬧到無可奈何、焦慮不安。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從改變自身開始,重新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   

 要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首先父母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滿足家長[微博]虛榮心的一個物品,或者延續父母意志的複製品;其次要明白培養的唯一方式就是引發孩子自身的成長力,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什麼去成長。   

 在親子關係的建立中,有“三條高壓線”和“兩個陷阱”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三條高壓線”分別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地批評和強迫,它們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意識,破壞親子關係。“兩個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和“輸不起的心態”。   

 千萬不要用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做某件事的動力,這是交易而不是愛,在這種條件下,你無論做什麼,孩子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愛,他不會感激你,他認為這是有條件的交換。調查數據顯示,仍然有23%的家長保有此種心態,他們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輸不起的心態”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時刻監視孩子,知道他(她)的一舉一動,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和關係。現場調查表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半的家長表示關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這說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長都可能陷入了“輸不起的心態”這個陷阱中。

“八個工具”助你建立正面親子關係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具體說起來,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糜仁海說:“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種人格,就一定不會出問題,會健康地成長,如果他還具備後面的人格,他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要想培養孩子的六種人格,正面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糜仁海介紹了“八個工具”: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則和批評。“只要家長能夠用好這些工具,就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父母都會說自己的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們的愛呢?“做好聽、說、看、做這四個方面,運用好‘愛’這個工具,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糜仁海說,“要像聽領導說話一樣聽孩子說話;有話要直接和孩子說,永遠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滿愛意地看孩子,不盯著孩子的成績單;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適度恰當,不要過多和過少。”    表揚是一個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長卻認為表揚會讓孩子驕傲,“只要表揚的方式得當,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揚孩子的優點和即時表揚,具體步驟是:陳述事實,確認值得表揚的原因,表達高興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繼續保持的願望,最後還要有身體接觸,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無論在孩子失敗還是成功的時候,父母都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重新再來的勇氣和再接再厲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麼做或者具備什麼品質,那麼當發現孩子某次這樣做了,父母就要大聲地說出來加以確認,這會讓孩子記憶深刻,幾次之後,孩子就會形成好的習慣。父母要多和孩子輕鬆地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儘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才能和他們交流,讓彼此更多瞭解和信任。制定規則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規則,他才能遵守,才有用。發現孩子犯錯後給予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陳述事實並指出後果,注意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並表達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績單會破壞親子關係   

 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單。“如果你只盯著成績單,就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也會破壞你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從調查數據看,超過三分一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績走。    

“我常常聽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數學不好’、‘他英語不行’等等,這就是家長盯著成績在給孩子‘定性’。”專家說:“這種定性對孩子會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這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她認為,家長應該從正面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暫時學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潛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績不太好,作文還老跑題,但我從來不說他語文不行,我總是告訴他,‘你的語文有很大的潛力’。後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題了,中考[微博]還考了個靚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種與“成績提高”無關的興趣,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加以禁止,“這種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解素蔚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鑽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並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家長就應該保護他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在寒暑假,要支持、鼓勵孩子多看各類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