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那些從小上各種輔導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健啖客


但是抱歉,我不是很清楚!

首先我上學那會“輔導班”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小時候幾乎看不到,所謂的補課一般也都是由老師來進行的,而且一般是給學習比較差的補課。

後來初中的時候遇到出現了數學老師給優秀學生或者想優秀的學生開班的情況,可以我沒參加,而參加的幾個孩子印象中數學成績還是可以的,但是奈何其他科目比較差,最後沒記錯的話應該都去了中職了。

高中因為上的是重點高中,我這麼說吧,學習強度比現在的衡水還要狠(可以參考本人前段時間在別的問題中的總結),所以根本沒時間上補習班!

而我又不是教師,所以沒有相關的數據在手!

我只能說就目前我瞭解到的我們本地的情況(有同學是老師、有親戚在讀)是:小學、初中階段補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越是好學校參與補課的越多!而高中除了那些管理嚴格的寄宿學校之外,其他高中補課情況也是很普遍。

不清楚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根據這個問題的“數據”來決定是否讓自己孩子補課,我覺得沒什麼意義。孩子是否需要,取決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當然,歸根結底取決於對“升學”的目標定位!別人怎樣跟你、我來說沒什麼參考意義,因為孩子的時間就這麼多,自己的孩子又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想說——走自己的路,管別人上不上輔導班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以身邊的朋友,教過的學生為例,不代表全部!

第一種:他們獲得更好的成績,更好的表現,去更好的大學,走上社會之後獲得更好的平臺,用大俗話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是對一部分學習成績很好依然在培優的孩子來說!

第二種:輔導了也白輔導,父母各種不作為,以為花錢能解決一切,靠錢來彌補些什麼,證明些什麼,在應試能力的提高上,都沒啥進展,然後進入可怕的死循環,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所以,孩子上輔導班是否有效果,關鍵在父母,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孩子學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錢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指標項!

後來,無法預估,因為每個孩子成長,依賴的指標太多,分數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從概率的角度來核算,成績好的參與培優的,大概率是更好,這點絕對不會錯!成績差的後來也會有發展,但是概率更低,更難,這個道理一直沒變過!


九鬥學生心理


對於這個問題,我並沒有大數據支持,只是以身邊的親朋好友為例,做一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不知您所說的輔導班是隻針對語文、數學、英語這些科目,還是也包括音樂、美術等其他興趣愛好類科目,一般,家長們口中所說的輔導班主要是語數英三科,所以,以下解答我就以這三科為主來說。

通常,在小學階段上過各種輔導班的孩子,在校外機構的輔助教育下,成績還是有所提升的,大部分學習成績是不錯的,有的孩子比較拔尖;有的雖然不是前三名的水平,但也屬中等偏上的;也有個別孩子即使上了輔導班,成績也沒有得到特別明顯的提高。

後來的變化:

1)成績拔尖的孩子升入中學後,有的仍能保持前列,但也有成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性別因素,比如小學時成績優秀的女生,在進入青春期後,學習上有些分心,加之增加了物理、化學這樣的科目,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而女生通常較擅長記憶,故而成績不如小學時突出。也有學習後勁不足的因素,小學時上了太多輔導班,導致升入中學後,學習量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產生了厭學心理。

一般,成績拔尖的孩子只要能保持住學習熱情,掌握好學習方法,學習上能夠專心致志,通常在初中之後還是能夠繼續成績優秀下去的。但是,在報課外班的數量上,還是以優選為主,即選擇真正需要輔導的科目報輔導班,而不是隨大流,別人報什麼就報什麼,否則會越學越累,導致後勁不足。

2)小學時成績中等偏上的孩子,有的躋身到拔尖學生之列,有的基本還是保持中等水平,也有退步明顯的。

綜合來看,主要還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在這些孩子中,成績持續提高的孩子也有從小沒上過輔導班的,而成績下滑的孩子,有的從小就上了各種輔導班。

可以看得出來,上不上輔導班對日後的學習成績沒有必然會提升或會下降的影響,主要還看孩子自身。但從大多數孩子的表現來看,過早地支出精力,雖然在小學階段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往往會導致後期學習動力的不足。

3)小學時報了輔導班,但成績仍舊不理想的孩子,升入中學後,鮮少見到逆襲成功的,偶爾聽說有小學時學習成績差但到中學後有很大進步的,但身邊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例。我分析有可能是這樣的孩子其實本身是有學習潛力的,也許是受當時環境的影響或其他方面因素,在小學時並沒有得到發揮,而進入中學後,這部分能力得以釋放,故而成功逆襲。

綜上,在給孩子報輔導班這件事上,是因人而異的,不是說報了各種班,日後就一定有收穫,也不是說什麼班都不報就會影響日後發展。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TA的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也無需在報班這件事上攀比,真正適合孩子的,才是孩子需要的。

此外,保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才是最主要的;而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則如虎添翼。


小初的書聲影像




我知道的上各種輔導班的孩子,後來發展還是平平,沒有什麼突出表現。

首先,談上文化課的輔導班的孩子。我鄰居家很有錢,夫妻雙方都在銀行工作,只有一個男孩子。15年前縣城都買上房子,那時候一套120平方的房子只是6、7萬左右。但是當時的工資銀行職員只有300多元。我的孩子與他家的差不多大,我家的比他家小半歲。我們當時的生活都非常艱難,一個人工作,3口人吃飯,住職工宿舍

他家的孩子專人賜候,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不穿的,穿不上的都給俺家。上幼兒園在縣城最好的幼兒園,小學縣城最好的小學,從小學開始就請家教,一對一輔導,語數外,都補。考高中時縣城第一中學,差10分,帶了2萬4千元。上高中時,補課更上一層樓,花的錢真多,高中考大學時,第一年三本也沒中,第二年考了民辦院校三本,一年18000元學費。這是補課孩子的成長曆程。

我兒子因為窮,從3歲進入幼兒園小班,4歲上大班,5歲上一年級,一級不留,17歲考上二本學校。雖然不是好學校,但很省心,省錢。現在正在讀大二,準備考研,考博,繼續學習。

再談學藝術的,兒子的同學,女孩,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學鋼琴,因為孩子爸爸是我們這裡的中學校長,有錢。一直學到初中。高中就沒有時間學鋼琴了。考大學沒有報藝術學校,考的南京郵電大學二本。很普通。

以上兩個我所見到的是考上本科學校,還有小時候節假日,週末都上語數外,連高中都沒有畢業,還有的上高二,就提前招生上專科院校走了。

所以,我不建議小孩子上文化課補習班,藝術課的話有錢可以上,玩一玩未嘗不可。


沙漠風暴一滴水


我是91年的,應該是第一批上輔導班的寶寶們吧。😄😄

我上輔導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裡經常沒人。父母不是去工作,是自己出去瀟灑 。就把我放進各種輔導班。還會找老師上我家一對一輔導。其實就是看我寫作業。

我現在,很平凡,上了個大專後,工作結婚生孩子。

不過工作後,我才發現,我的基礎知識比同齡人更紮實。比其他人學東西學得快,理解的快。(不知道跟上輔導班有關係沒)。不過最有用的還是生了孩子以後,給孩子講一種東西,但可以換很多種思路。

孩子有沒有出息我覺得跟上輔導班沒關係,主要還是家長要用心教育


秋逸162458451


細想起來,這真的是一個蠻有意思的問題。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一直到現在,從"80後"到"00後"乃至於年齡更小的孩子,在學習的這條路上彷彿都離不開"補課"。

幾十年前的補課大多數還是針對於學校所教課程的補習,課程設置往往都是一個班有幾十人的那種,一位老師給同時給這些學生上課。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十幾年前的時候,大班課常常滿足不了需要個性化輔導的學生出現的問題。因而衍生出一對一,一對多的課程輔導形式。這個時候的課外補習傾向於一位老師只給幾位同學同時講課,因為講課更有針對性而受到很多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家長的追捧。

再來看看如今年紀只有幾歲,甚至還是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們,在父母的強烈的競爭意識中,被安排進種種的課外輔導班。

所以在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裡,經常會見到某某孩子的媽媽帶著寶貝去學習英語啦,打架子鼓啦,做手工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寶媽和寶爸記錄孩子學習歷程的時候,有些家長也表達了學習內容或多,時間過長,孩子和自己都覺得太累的現狀。

縱觀古今,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過去的經濟條件不好,再加上孩子本身就多,父母文化水平也十分有限等原因,孩子們的學習都是他們一個人的事情,學的怎麼樣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而幾十年後的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再加上各種興趣班和學習班的各種營銷和宣傳,讓很多家長也躍躍欲試,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多做嘗試,補上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享受到的好教育。

此時的教育成了全家人的事情,彷彿教育的結果也成了幾代人的事情,真的是壓力重重啊!

所以,從小到大上輔導班的孩子們怎樣了呢?或許還是該怎樣就怎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