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荊門市東寶區精準扶貧打好“就地就近就業”牌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鄭偉、劉洋)“丈夫被聘為村公益崗位管護員,負責護林、保潔、秸稈焚燒工作,每月有1380元工資收入。加上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每月能掙2400元。”5月23日,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三里崗村1組村民覃桂秀高興地說。

覃桂秀公公癱瘓在床,丈夫腿有微殘,生活過得捉襟見肘。精準扶貧以來,在村和工作隊的幫扶下,覃桂秀在家搞起了特色養殖,依託村裡的“跑跑豬”扶貧主導產業餵豬8頭,自己又飼養土雞1000只、土鱉60盆,家庭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已真正從脫貧邁向致富奔小康。

如今,在東寶區像覃桂秀一樣依託地自主創業和就近務工,逐步擺脫貧困的家庭不在少數。

近幾年來,東寶區嚴格落實“四個一批”計劃(自主創業發展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技能培訓轉移一批、工業園區就業一批),由區扶貧辦牽頭,在全區21個貧困村和108個行政村開展就業創業扶貧攻堅貧困人員調查摸底工作,共收集9404貧困勞動力信息,逐一造冊登記,建立了電子臺帳,力爭讓每個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均有產業和就業支撐脫貧。

該區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制定全區村級特色產業推進計劃,確立每村都有扶貧主導產業,以解決貧困戶“單兵作戰”帶來的組織化程度不高、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由工作隊牽頭,對每個貧困戶特色扶貧產業進行認真挑選,一方面,儘量向“一村一品”種養項目看齊,增強抱團取暖的能力,針對各貧困戶各自特點,精選差異化項目,增強產業的多樣性,產品的豐富性;另一方面,組織開展“技能培訓鄉村行”活動,2016年以來,已在全區6個鄉鎮分別開展蝦稻共作養殖、紮實特色菌種植等24場培訓,培訓人數約2380人次,切實讓貧困戶做到創業有本領。

同時,該區還廣泛介紹貧困戶到本村本地企業、合作社、工業園區打工。《東寶區園區安家計劃實施方案(2018年版)》出臺後,進一步暢通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貧困人員的就業渠道,全區於春節前後開展了“萬名務工人員遊園區”、“雁歸東寶”等系列招聘活動,並特別針對貧困戶逐一上門動員,“三訪三促”,僅三里崗村5個村級扶貧產業基地今年就聘請多名貧困人員擔任田間管護員,均按《勞務用工合同》進行規範的勞資管理。目前, 2016—2017年,貧困戶實現打工就業2400餘人。

東寶區推行“就地就近”扶貧模式,破解了部分貧困戶發展產業無資金、無技術、畏風險的問題,確保通過勞動獲取穩定的收入;又同時解決了“貧困人口致富無門”與“園區企業用工缺人”兩個矛盾,實現了農村精準脫貧與園區產業發展的互利共贏;貧困人口就業就近就業還可享受各種政策獎勵和補助,增加家庭收入,並可兼顧家庭,解決病弱老人、留守兒童等現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