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當國學遇上思維導圖之《三字經》|第八部分

《三字經》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鑑。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當國學遇上思維導圖之《三字經》|第八部分

譯: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複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後讀《漢書》。

第三讀《後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鑑》,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

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瞭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好象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恆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裡仍堅持讀書。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象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梁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賞和稱奇,現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象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

關注本號後,給本號發送私信思維導圖”

即可領取思維導圖精品課程資料:《每天10分鐘,人人必學的思維導圖—基礎篇》

發送私信:

全腦教育”

即可獲取更多全腦教育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