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讀毛澤東的詩詞,最鮮明體驗就是,感覺毛澤東詩詞的境界博大開闊、氣勢恢宏、摧山撼嶽。往往在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卻能展示出縱橫萬里的境界,發出吞吐山河、雷霆萬鈞的氣勢。

毛澤東詩詞的大境界、大氣魄,是他偉大人格的真實體現。他的一生,波瀾壯闊,驚天地泣鬼神,其自身就構成了一部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毛澤東的詩詞透露出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是有了堅定的信仰,有了革命的激情,有了強有力的執行力的革命軍隊才能產生出來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來源於革命者對生死的無畏,對信仰的不渝。

讀毛澤東的詩詞,可以昇華人的精神境界,滋養人的浩然正氣,塑造人崇高的人格,陶冶人的靈魂。本人比較喜歡毛澤東的詩詞,特地精選了十首非常不錯的詩篇,一起來欣賞一代偉人的經典詩詩詞。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1、《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解析:這首詞讀高中的時候學過,當時讀高二,這首詞學完之後,紛紛效仿填詞。《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於一九三六年二月創作的一首詞。主要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同時,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

此詞不僅讚美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和多嬌,更重要的是讚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發毛澤東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這首詞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2、【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解析:這首詞作於一九二九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曆十月十一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這首詞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詩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3、【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解析:這首詞作於一九七四年,原名為《訴衷情.贈周恩來同志》,其意思是:當年忠誠堅貞的為國家獻身,什麼時候貪生怕死過?現在天下都是無產階級的天下,江山靠誰來守候?還沒有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而身心已經倍感疲倦,兩鬢都花白了;難道我們忍心將期待已久的願望象東流水一樣讓它遠去,甘願此生只做泛泛之輩嗎?

這首詩裡透露出一番不甘,人民還沒有過上幸福的日子,偉人晚年的最大遺憾,眼看著戰友們一一離去的身影,這位一生叱吒風雲的偉人,也深深感到了無能為力。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4、【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解析:東方已經破曉,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面。雖然發現了真理,但還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變危局的責任重大,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還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奮鬥,人,要永不言敗,永不服老。

只有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才可以領略到別人看不到的景色,只有勇於追求,堅持不懈,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人,也不要侷限於一城一地,要放眼全局,高瞻遠矚,不要被困難所嚇倒,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鬱鬱蔥蔥的大好美景將張開雙臂迎接奮鬥者。

正所謂美好的詩不是奇詞麗語,是抒發積極樂觀努力奮鬥的情懷。毛澤東繼承了中華民族詩言志、工夫在詩外的大法;在詞句上,著意於淺顯通俗,立意求深遠,語句求淺近。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5、【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解析:這首詞是毛澤東寫於一九三五年,此詞慷慨悲烈、雄沉壯闊,通過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毛澤東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這首詞是毛澤東所有詞作中較為出色的作品綜觀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體,水乳交融,體現了毛澤東作為詩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上闋沉鬱,下闋激昂,上闋取冷色調,下闋取暖色調,色彩對比強烈,感情對比亦同樣強烈,上下闋的強烈對比,恰恰反映了毛澤東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作為一代偉大指揮若定的氣魄。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6、【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解析:這首詞作於一九二五年,其意思是說,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遊,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裡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此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7、【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析: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徹底覆滅,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時刻,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縱觀歷史,透視現實,提出了狠追窮寇,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思想,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戰役、一場決戰的成敗問題,而是關係著整個國家民族的未來,關係著億萬人的命運。整篇詩作從藝術上再現了這一戰略思想,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瞭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這一首七言律詩,創作於一九四九年。這是一首紀念南京解放、慶祝革命勝利的詩篇。詩人熱情歌頌了人民解放軍飛渡長江天塹,解放南京,改造黑暗舊社會的光輝史實,並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闡發了追窮寇的深刻軍事哲理。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8、【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解析:是毛澤東在一九五六年巡視南方,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寫下的詞,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該詞描繪了一九五六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9、【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解析:這首詞寫於一九五七年,原本是一首悼亡詞,詩人卻使之昇華成為一曲忠魂頌。這首詞不僅是抒發悼念情感之作,寄託了毛澤東對夫人楊開慧烈士和親密戰友柳直荀烈士的無限深情以及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頌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激勵廣大人民捍衛革命成果。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10、【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解析:梅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徵或意趣的指向。由於審美情趣的差別、吟詠時心緒不一,他們筆下梅花的風姿與味道卻各異其趣。

這首詞作於新中國成立後,當時是一九六一年,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一首詞。他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所以他要再讀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

寫這首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毛澤東借詠梅來言志,鼓舞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鼓勵他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

一代偉人毛澤東十首絕妙詩詞,境界縱橫萬里,氣勢雷霆萬鈞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