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160萬,因為康熙皇帝而改名!

天門,古稱竟陵,為湖北省17個省轄市之一,和潛江市、仙桃市成為湖北省僅有的三個省直管市。在地理位置上,天門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西靠荊宜,東臨武漢,是武漢城市圈核心成員。對於天門市來說,總人口超160萬,歷史上因為避清朝康熙皇帝陵寢(景陵)的名諱,所以從景陵縣更名為天門縣,並於1987年8月3日撤縣設市,成為縣級天門市以及現在的湖北省直管市。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160萬,因為康熙皇帝而改名!

首先,天門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5000多年前,今天門市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位於天門北郊的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引領著長江中游向前發展,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與黃河流域文化共同構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天門,古代屬風國,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為楚竟陵邑。公元前221年,在楚國竟陵邑的基礎上,秦始皇嬴政在該地區設立竟陵縣,屬南郡。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160萬,因為康熙皇帝而改名!

西漢時,竟陵縣隸屬江夏郡。新朝王莽將竟陵縣改名守平縣。東漢,複名竟陵縣。三國時,竟陵縣為吳國荊州江夏郡所轄。公元299年,也即西晉這一歷史階段,竟陵縣屬竟陵郡,郡治設石城(今湖北省鍾祥市一帶)。東晉末年,朝廷分竟陵縣設立霄城縣。劉宋孝建元年(454年),竟陵縣屬郢州竟陵郡。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遷竟陵郡治至竟陵縣境。南梁大寶元年(550年),竟陵縣併入霄城縣,仍屬郢州竟陵郡,郡治設霄城。公元561年,北周將霄城縣改回竟陵縣。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160萬,因為康熙皇帝而改名!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因為戰爭頻繁和朝代更替,所以今天門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比如竟陵縣曾併入霄城縣,又改回竟陵縣等。唐朝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竟陵縣屬山南道。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為避石敬瑭名諱(“敬”與“竟”同音),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後漢複名竟陵縣。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再改竟陵縣為景陵縣。由此,自五代十國到北宋,該地區又多次改名。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160萬,因為康熙皇帝而改名!

最後,那麼,問題來了,景陵縣又是什麼時候改名為天門縣的呢?對此,根據史料記載,清代,景陵縣屬湖北省安陸府(府治設今鍾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為避康熙陵寢名(景陵)諱,改景陵縣為天門縣,此名因縣境西北有天門山而取。1987年8月3日,撤銷天門縣,設立天門市(縣級)。如今,作為湖北省三個直管市之一,天門市屬於“武漢都市圈”,總人口約為163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