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林海英出身貧窮的農村家庭,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海英生活的那個村子,家家戶戶條件都不好,孩子還特別多,孩子多的原因大多數都是想要兒子,指望兒子給自己養老。

海英的父母也不例外,生海英的時候就想著是個兒子,沒想到是個女兒,原想著還繼續生下去,怕接下來還是個女兒,又怕養不活就沒生下去了。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海英剛生下來沒多久,海英的奶奶就提議把海英給丟了,讓海英父母重新生個兒子,海英的媽媽贊同,但最後還是被海英的爸爸給拒絕了。

兩個哥哥比海英先落地三年,農村人有句話這麼說: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破老三。本來海英就是父母眼裡的累贅(父親沒本事,當不起家),眼裡哪還把海英當成女娃去撫養。

洋娃娃,裙子這些都是海英後來出去打工從身邊的女同事那裡才知道的名詞。

小學還沒有讀完,海英就被母親強行弄輟學,讓她回家幫忙做農活,分擔家庭負擔,就算兩個哥哥讀書成績遠不如她,母親還是讓他們繼續讀下去。

十五六歲的年紀,海英就被母親要求出門打工,一個女孩子,人生地不熟,沒什麼技能,字也認識不多,剛出去那會,海英吃盡了苦頭。

老家的母親才不管她吃了什麼苦,受了什麼委屈,眼裡只有她每個月的工資,要是遇到海英給的工資不對時,還要一個勁問少的那部分花哪裡去了。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母親的偏心,那會自己還沒有出門打工,海英心裡就清楚得很,雖說父親對自己沒什麼意見,但在母親面前,他就成了個縮頭烏龜,從來不幫她說話。

母親的一碗水端不平,父親的唯唯諾諾,這樣的家庭讓後來外出打工的海英無時無刻不想著逃離,恨不得與這個家庭劃清界線。

可海英心還是軟了下來,還是會把每個月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主動交給母親,還是無法斷了與這個家庭的聯繫。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在外工作幾年後,海英遇到了現在的老公,老公家庭條件相對海英家來說很不錯,有兩個姐姐,父母都是工人,海英的老公對她特別好。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女婿,海英的母親還對他吆三喝四的,要不是海英的婆家不計較,差點因為彩禮這事,海英的婚事就取消了。

當初海英的母親要三萬彩禮,海英的公公婆婆也都答應了,哪知道後來海英的大姨知道海英的婆家條件好,提議要五萬彩禮,海英的母親自然是聽了。

其實彩禮改了都無所謂,大不了雙方坐下來繼續商量,但讓海英無法接受的是母親居然是在婆家人來提親時要求增加禮金,當時的場面,海英現在都還能記得。

那會看著老公望向自己的眼神,海英心都要涼了一大截,一方面她捨不得這場婚事,另一方面她被母親的一言一行寒了心。

還好婆家人不計較,最終還是給了五萬彩禮,而父母給的嫁妝最多也就幾千出頭。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都有五年時間了,海英回孃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一來距離太遠了,海英是遠嫁女,婆家跟孃家的距離得有一千多公里,中間還要轉車,每次回趟家都不容易。二來這些年自己的家庭給自己的傷害足夠多了,她不想去回味那些痛苦的回憶。

可這一次,在老公的勸說下,海英還是答應回孃家過年,說到底,自己是他們的女兒,他們也還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然而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回到那個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家庭,等來的不是父母彌補自己過去丟失的愛,而是過去傷害的延續。

晚上睡覺的房間沒有打理,給他們蓋的被子都不知道有多久沒有曬過來,對海英的孩子不聞不問,見海英回來還讓她操辦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飯。

父母的做法,讓海英的火氣一下子上升到極點,不過在老公的勸說下,還是忍了下去,哪知道這火氣還是呀第二天早上爆發了。

“粥煮少了,你少吃點,你兩個哥哥等會起來還要吃,鍋裡的雞蛋是留給他們的。”

“什麼叫我少吃點,難不成我就不是您親生的?我大老遠跑來是陪您過年,不是過來繼續受您氣的,您要是眼裡沒我這個女兒,您就明說,我現在就回去。”

“我又沒讓你跑回來過年,再說了,你都嫁出去了,這個家也就沒你一份子了。”

“少吃點, 你哥還沒吃”, 年夜飯前一碗粥, 女兒五年沒回孃家拜年

母親的這句話,算是徹底寒透了海英的心,剛盛起來的粥直接倒了,回房間收拾東西就讓老公開車回去,原本帶回來準備孝敬父母的禮品也全都帶回去了。

這一回去,海英五年時間都沒踏進孃家那道門檻,年在婆家過著,也沒去孃家拜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