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最近,牛油果好奇想到个问题,面对一线城市高不可攀的房价,

小户型或者是袖珍小房,前景是否无限大?

讨论之前,先来扒一扒四环以里的房价。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基本上帝都核心区域每平米房子最便宜的也得在7万以上,平均是10万左右。有些人估计要说这房价,除以10也买不起。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有首歌的歌词是: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阳光洒在地板上,也温暖了我的被子。那么,要在帝都买个够体面、霸气的房子,需要多少银子呢?

哎,不多不多,只不过是彩票一等奖中5次。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天价房子着实吓人。回到正题,像帝都、魔都等一线城市,在中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高房价是定居者最难的一道门槛之一。

小面积住宅会不会成为新宠呢?毕竟,有房就比没有房要好,有房就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座城市的永久居住权。

举个例子,以北京的国贸为例,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奢求百来平米的房子,有个30多平米的小一居即可。

按照目前国贸八万多一平米的房价来算,小一居300万以里拿下。比起那种千万才辛苦买下的房,这划算多了,真是福音。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30平米的房子够住吗?经历过大学时期,20多平米宿舍住6人;也经历过租房时,十几平米小屋的生活,这绝对没有问题。牛油果在本文最后会说到香港,而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5平米。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此外,现在装修成功案例特别多,老家换新家,魔都30多平米的80年代老房子,一家六口住,经过设计师改造后,俨然房屋面积阔一倍。这也一定程度说明,合理分配房屋,小平米房子也并没有太多生活中的窘迫感。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北京,是资源分配不特别均衡的一座城市。大多数极好的工作资源、教育资源在市中心,郊区对优势资源占有程度较低。这也可从早上的汽车进京数,以及晚上的汽车离京数,及交通拥堵程度,感受到繁华地段与非繁华地段的差别。

正如在京多数上班族是在市区工作,晚上还要离京,每日做潮汐运动。这时若在市中心拥有一套住宅,哪怕是小平米数,都有很大劣势:

1. 省去每日的通勤时间。

2. 自由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市中心的位置优势。

3. 较少的首付。

总结来说,绝大多数人是在市中心工作,多数时间是在工作岗位,并非家中。每周五天的工作日,对于住房的需求更多的是晚上的食宿。另外,市中心的小面积住宅首付也少,对于天价房而言,努把力还是可以买得到的。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当然,条件允许的家庭,不仅可在市中心买房,方便工作日的通勤与休息,在相对偏远的郊区再购置一套房,为的是整个家庭,毕竟非工作日在家中的时间更多一些,对房屋的非食宿性需求更大,距离等因素并非主要,这时宽广的住房更合适。

目前来看,小面积住宅在国内哪些城市实现了呢?牛油果找到了相关案例。

据资料查证,深圳的单身狗户型除去小屋以外,还包括约6平的厨房及洗手间,实际使用面积约12平。虽说只有区区的12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再比如说广州万科搞的万科云城米酷公寓,前期25平、18平极小公寓之后,又搞了一个13平米的户型。在昆山,绿地也有18平方米的极小公寓入市。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户型及面积越来越小,是一线城市的尴尬现象。这也反映出人们想居住在繁华区域的夙愿,与该地段高房价之间的矛盾。

这一现象,不得不提及香港,香港的高房价与蜗居在全球也是出了名的。在内地,通常最小的房子也得五六十平米起,一般一家庭住个100多平米的房子很正常。而在香港,100平米的是豪宅!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在香港,最贫困地区的人均居住面值仅为 50 平方英尺(约 4.6 平米),约等于监狱里犯人的人均面积。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香港的这一现象与高房价密不可分。猜猜香港房价最高是多少?(P.S:吓你一跳~)

一位未透露身份的买家在2017年买下了聂歌信山道8号两套相邻公寓,合计出资逾11.6亿港元。其中一套公寓成交价为每平方英尺13.2万港元,约合每平方米120万元人民币,单位面积价格创出亚洲最高纪录。

最高房价吓人,均价也不低啊。下图为香港地铁周边平均呎价。(注:香港楼市以呎为单位,平均呎价1.2万港元约为每平米11.12万元。)

以后住房面积越来越小?没听错,这是趋势……

香港地区房价均价在10多万一平米,这与目前的北上深核心区域价格差不多。或许,真可预测到未来一线城市房价或将以呎为单位了,那时候不得不像小平米数房子妥协了。

其实,或许现在就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