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的孩子今年十六了,出現了不愛出門,賴床,嗜睡,睡覺喜蜷縮,喜歡把窗簾拉上,該怎麼辦?

69698282


先和孩子溝通,看孩子自己的感受如何,是否感覺痛苦。

作為父母,有時候會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判定孩子的生活是否正常。比如,我們的父母輩認為超過7點沒起床就是懶床,超過10點睡就是晚睡。但顯然是不符合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的。如果孩子晚上你們沒注意的時候通宵玩遊戲、看書,白天再睡覺,也是有可能這種表現啊!

一般來說,心理有問題的人,自己是感覺很難受的,比如抑鬱或者焦慮。

建議爸爸媽媽先和孩子溝通,他要是能蹦起來跟你們吵架,估計沒啥大問題。要是有氣無力,沒有一絲活力,完全不說話。那就帶去正規醫院的心理科,做一個診斷,儘早對症治療。


柏舟心媒


我家有同款男寶。今年十四了。典型的手機依賴綜合症。有手機玩的時候精力旺盛,一會兒笑,一會兒喊;沒有手機玩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給開窗,嗜睡,賴床 愛發脾氣。我是苦口婆心的勸,聽不進去。幾天前,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讓他交出手機,不,被他爸爸暴力教育了一頓。這兩天稍微好一點。也不知要持續到青春期的哪一天,老母親的心都操碎了[流淚]



大玉9308


我家有個親戚是輕度抑鬱症,症狀和你家孩子相似。不想出屋,不想見人,白天掛窗簾,總是害怕,縮在被窩裡,不好好吃飯,到後來就睡不著覺了。帶他去醫院做一個測試,是輕度的抑鬱症,就按醫囑吃藥,很有效。現在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了。你帶孩子去看看,如果不是生病,不是更好嗎。多陪陪孩子,多溝通,也許過幾天就好了。孩子嗎,鬧個小情緒也是有的。這個時候千萬別說他,多親近多鼓勵。


柒柒55178242


我從16起也這樣,到如今我46歲了,沒事!性格內向的人不喜歡交際喜歡自閉正常的!但不能太過分自我逃避現實,比較我們人是群居動物,並且生活要靠自己出去拼搏才行,為了親人更為了自己必須勇敢面對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凡人的人生!最後祝你好運未來!



悅爾11270676


我青春期的時候也是這樣。作為一個過來人給家長說一下可能的幾種原因。

1、性格內向,喜歡安靜,不喜歡被打擾。

這個時期是性格塑造形成的關鍵時間,很多性格特點表露的很明顯,內向的人本身就不喜歡社交,所以不愛出門,不喜歡呼朋伴友。賴床嗜睡,可能是功課太累,我當年週末都喜歡睡覺,睡覺蜷曲這一點不建議過度解讀,成年人很多人睡覺都蜷曲,因為蜷曲睡覺感覺到安全。

所以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他的性格狀況是咋樣?


內向性格是一個孩子的天性,不可改變,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



2、輕度抑鬱

在青春期出現輕度抑鬱,焦躁,也都是成長的一部分,但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和疏導。青少年可能出現抑鬱的原因可能是:

成績下滑功課吃力產生挫敗和自我懷疑。

和周圍人的人際關係困擾,包括早戀等等,這時期心理極其敏感。

和家庭關係不和諧和父母關係緊張。比如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容易覺得自己被孤立不被愛等等。

這個需要父母自查以及注意觀察,請注意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正常對待和及時疏導。

所以這個需要家長自省----我真的瞭解我的孩子嗎?

3、父母關係家庭關係本身不好

這一點尤其主義不是父母和他關係不好,是父母雙方自己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好,比如吵架,家暴,離異,互相傷害等等,雖然沒有針對孩子,但是這對孩子也是很難磨滅的傷害,小孩子從小面對這種情況,容易膽小害怕,把問題歸結到自己身上。


希望能幫助到你。


原野在說


孩子可能有一些輕微的抑鬱,作為父母的我們這個時候看到孩子的這種情況,一定很焦慮,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想說的是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去怪怨孩子。

要知道,抑鬱症可以說是心靈受到創傷,不亞於一個人得了重病,孩子又在青春期,所以抑鬱和青春期分泌激素缺乏有一定的關聯,現在醫學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對於青春期孩子們出現的這種情況是否屬於我們成人所明確的抑鬱症,還需要給一個準確的定義。

之所以這樣講,是要提醒父母,不用把這個事情想的那麼嚴重,畢竟孩子還小,處在發育期,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現在青春期孩子跳樓的事件頻出。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了很大的壓力,習得性無助,無處釋放,轉向自己,對自己有了一個誤判,覺的自己不夠好,想要逃避這種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想,不去接觸可能給自己造成的壓力和傷害,潛意識有一種保護模式,待在最安全的地方,就可以避免這些持續傷害。

面對這個問題,也不要過於糾結為什麼這樣,就和去醫院看病,只需要把病看好,不需要知道太多為什麼得病一樣,不要在想孩子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驅散心靈的陰霾,重建自信,走出房門,迴歸到正常的世界。

具體方法,先穩定孩子情緒,情緒是導致抑鬱的重要因素,情緒包括焦慮、擔心、壓抑、憤怒、恐懼和逃避,這些情緒都會給孩子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傷害,現在很多學校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們心理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對於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是最重要的,最不能馬虎的。

第二、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接納不是全盤接受,是要接納孩子現在的模樣,而不要嫌棄他,承認他於我們的不同,不要在拿我們的標準去衡量孩子。

第三、給孩子一段自我修復的時間,慢慢的療傷。

第四、做一些孩子愛吃的飯,現在口欲的滿足也是一種精神的安慰。

總之,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不可操之過急。想繼續探討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


行者父母


小孩本該在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好習慣,有好的習慣就會有好的行為。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播下一種命運,收穫一種人生。在小時候就要培養好習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們的行為帶來影響。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榜樣。

你家孩子今年十六歲了,出現了不愛出門,賴床,嗜睡,睡覺喜歡蜷縮,喜歡把窗簾拉上,那該怎麼辦?

1:帶他出去旅行。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旅行的途中讓人感受到每個地方的不同的漂亮美景,讓心胸開闊。瞭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和人文地理,增長自己的見識。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感悟人生的真諦。

2:多讓他和同齡人一起活動。不要整天的窩在家裡面,容易出現性格孤僻,內向。缺乏與人溝通。所以,讓他和同齡人一起做做活動,愉悅自己的神經。運動可以讓人產生腓肽效應,腓肽就是人身體的一種激素,也稱快樂因子。運動達到一定量時就會產生腓肽效應,能夠愉悅人的神經。給他多出去外面和人一起活動,多運動可以愉悅神經以至於不會性格那麼的孤僻,愛嗜睡。

3:多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找幾本適合他看的書籍,書可以啟迪人的智慧,和他一起閱讀,轉移注意力。書可以淨化人的心靈,當一個人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的時候,可以找幾本書靜下心來看看。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當你看完書的時候並要學以致用。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知識就算不能夠給你增加很多的財富,但是可以提高人的氣質和修養。

4:多放一些音樂給他聽。音樂帶給人快樂,開心的心情,忘記掉不愉快的事情,單曲循環讓他聽聽音樂裡面歌詞,有時候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和觀念,感覺歌詞就像和自己的一樣,產生了共鳴。音樂注入了人的無窮動力。音樂能夠使人趕走悲傷和孤獨,使人變得很正能量,放些音樂給他聽聽,相信有好處。

總結:性格決定命運,讓他養成好的習慣,有了好的習慣才會有好性格。學會調節好他的心態,讓他的情緒和心態都保持著積極樂觀向上的狀態。


樂享視頻大全


你要仔細觀察一下,他是正常狀態,還是病理性的。如果就是正常狀態(溝通交流、思維、情緒等方面去觀察),可以勸說勸說,或是帶著他一起出門做運動、娛樂、遊玩之類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如發現他明顯情緒低落,或是出現懶惰到大夏天一個星期半個月不願意洗澡,或是怕光(不是單純喜歡昏暗的環境,而是根本受不了見陽光),或是思維上的其他不正常現象,如幻覺幻聽,則需儘快就醫。


飄雲歸處


你好,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應該是有什麼東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覺得您平時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他的舉動,是因為沉溺手機或者遊戲,還是有別的嗜好,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瞭解之後再下定義。



現在青少年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確實很嚴重,尤其是在節假日、寒暑假,因為家長的監管不利導致孩子整日沉浸在遊戲當中,不光影響了日常生活,也給身體帶來了傷害。

作為精神科醫生,我不得不提醒家長們,孩子長期沉溺遊戲後容易形成依賴,而且遊戲成癮也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被列入國際診療標準;這需要家長提高重視,也希望年輕的孩子知道其中的危害性。



問題中孩子的表現我還考慮幾種可能,首先孩子是不是有抑鬱情緒,如果孩子沒有沉溺於手機,也沒有其他嗜好,只是不願意出門或者不和其他人交流,我們最為家長應該引起注意;需要家長儘量和孩子溝通,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多抑鬱障礙的患者在得病初期言語減少,不願和別人交流,情緒低落,不愛出門等等;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有抑鬱表現,我們最好還是帶孩子去醫院看看,症狀輕微的話可以進行心理治療,如果嚴重藥物治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對於孩子拉窗簾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問問他的想法,是不喜歡陽光還是有別的原因,因為關於拉窗簾的問題在精神科是有這方面的情況存在的,不是非要說明孩子存在精神問題,但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不喜歡把自己暴露在外面,甚至感覺有人會在窗外監視自己,這可能就是嚴重精神疾病的前期表現;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能認為孩子就有這麼嚴重的疾病,精神疾病需要患者的綜合表現達到診斷標準才能確診。



孩子的這些表現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但並不一定代表孩子有嚴重的疾病,我覺得作為家長能夠儘可能的陪伴才是關鍵,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會讓他們更能理解父母的想法,也更願意把父母當作朋友;關注孩子的日常舉動能更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感謝關注。


精神知多少


想辦法,讓他放下手機,不要太著急,慢慢來,你可以讓他幫你做點事,比如去買下醬油,溜下狗。有逛街的時候都可以叫上他,吃完飯,全家一起去散步,多交流溝通。放假了可以出去旅遊,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當然想讓他放下手,家長也要做到,不要沒事就捧著手機。全家人一起聊天,看看電視。當然了要完全放下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讓孩子認識到手機以外的世界更精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關心與尊重,不要沉浸在手機裡面的世界。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必須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