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袁紹七十萬兵馬,為什麼打不過曹操的幾萬兵馬?

創造者放映


作為三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大致可歸為以下四點:

1、政治原因: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戰爭的對方各代表這雙方的政治立場。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幾乎站在了政治立場的最高點,雖漢朝名存實亡,但畢竟皇帝尚在,袁紹主動發起的這場戰爭是不正義的;

2、軍事原因:官渡之戰之初,曹操聲東擊西奇襲白馬,袁紹不該救援延津而丟了白馬;後來曹操以退為進,袁紹不該進軍官渡導致自己的補給線拉長,為後來的烏巢兵敗埋下伏筆;最後,曹操奇襲烏巢時,袁紹不該不救烏巢,導致

糧草補給斷絕,最終失利。

3、個人原因:袁紹缺乏帥才,不能知人善用。袁紹並不缺乏人才,文有沮授 田豐,武有顏良 文丑,但袁紹並不能好好利用這些人才,沮授之才甚至不在荀彧之下,他提的每條意見幾乎都在後來的戰爭中應驗了,只是並沒有得到袁紹的重用,他重用的是會溜鬚拍馬的郭圖;反觀曹操,在那個崇尚士族舉孝廉的時代,曹操的用人政策是唯才是舉,荀彧、郭嘉、賈詡每一個人的才華都能到充分的釋放,可以說曹操用人十分有道。

4、內部原因:袁紹的謀士意見分歧很大,窩裡鬥,沮授的監軍權就是被內部謀士打小報告彈劾沒的;袁紹的兒子也是矛盾重重,袁紹兵敗之後他兒子們的事情想必不用我贅述;最後,在官渡之戰前,袁紹剛討伐完公孫瓚,兵疲民困,不適宜再戰;反觀曹操,官渡之戰前,南破張繡,東擒呂布平定徐州,然後安撫人心,環境穩定之後,才挺進官渡,與袁紹決戰。

以上四點就是袁紹官渡失利的原因,大家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看戰爭前荀彧、賈詡、郭嘉對曹操提的意見和沮授

對袁紹提的意見,就會發現古人是真的有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