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覺得理想與家庭能否並存?

樂迷z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問的不正確啊。但是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我也勉為其難的給你回答一下吧。因為能稱之為“理想”,那本身就是符合道理規律法則的想法而已。當然了只要按照符合道理規律法則的想法去生活的家庭當然是同時存在的啊。因為順著你的理想而實現了家庭生活無論是富貴或者貧窮都會是按照你的願望來表現出來。用四個字總結出來叫做《心想事成》。







生命力提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想與家庭似乎總有著不可否認的衝突。而對我來說,第一次深切感受到這種衝突是在去年的一次旅途。根據原本的計劃,我的生日會在旅途中度過,但在離生日還有十多天時,我母親突然打電話給讓我回家,因為我父親不小心摔了,傷到了脊椎。旅途中的我接到這個電話的剎那,哭了。不是因為父親傷到了,而是因為那一瞬間,我發現原來我並不是自由的,我的肩膀上其實扛著一個很重很重的擔子,而且這個擔子我大半生都不可能會卸下。我偷偷地跑了出去,在古城中游蕩,想找一個地方可以讓我痛哭一場。可笑的是,最後可以讓我發洩一場的竟然是古城中公共廁所中的一個隔間。我不知道我哭了多久,心底裡有一個聲音一直徘徊著:我不想回去,我想在外面過一個期待已久的生日,我真的不想回去。也許這個想法很自私,但我很清楚,需要面臨的選擇不僅這次,以後還有千千萬萬次。當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理想與家庭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畢業後家人希望你留在本鎮,找份安穩的工作,朝九晚五,嫁一個好老公,相夫教子;即將達到事業頂峰時,年邁的父母卻希望你相伴在身邊;雖然你心懷夢想,但似乎每一步路都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很無奈嗎?嗯,有點。每當我們聊起這些時,我們都會說:我別無選擇。但沿用我遇到的一個德國人說的話:在你說別無選擇時,其實你自身已經在作選擇了。逃避或面對,順應或叛逆,理想或家庭,其實一切最終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早起的紅蟲兒


是理想事業、家庭雙豐收,有愛的家庭共同分享。

現代的人總是希望先闖事業再來組建家庭,理想與家庭沒有衝突啊!看到成功人士的前輩們,都是成家立業後,把理想事業家庭共同實現,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和家庭人員一起分享快樂不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生活嗎?

現在都先以理想事業為主,等理想實現了,事業有成了,人生大多數已經快三十了來再來談其他,人生的成功就一定需要有人來一起分享的,可是沒有同甘苦怎可共富貴呢?科技發展迅速,所有事情都要的是一個速度,吃飯是速食麵,有時間也懶得做了,叫外賣;婚姻關係也複雜化,高興就閃婚,稍有不順心就閃離,只有速度來形容世界;

所以說:“今天我們需要面對現實的生活,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勞累後的飲食香甜,努力後的愜意的睡眠,磕磕磕磕絆絆才是正常的生活,小心謹慎是理所當然,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可是人們總是很忙,忙著飯局忙著應酬,忙的沒時間思考問題,忙著把理想夢想實現了,等到事業有成時,錯過了最美好的時光,真正懂得時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我曾經聽到一名成功的演講者說:“在什麼年齡就去做什麼年齡的事,等歲數大了理想實現了,事業成功了,夢想成真了,但是你的心境早已不再是當時的想法,錯過了年華、錯過了他(她),感慨萬千就只剩追悔莫及了,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理想家庭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今年的春節,由於疫情的原因,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停下來了,只有忙碌的醫務人員和防控前沿的警察和一線人員在忙碌著,真的該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了,我們所有的努力不就是最簡單的需求嗎?希望家庭幸福和睦、兒女茁壯成長,享受生活的天倫之樂嗎?

我用哪位演說家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在路上需要努力,而立柱的不是一輛或一棟房,當然這些也很重要,而是我們靈魂深處的富足和內心深處的充裕,它可以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他希望我們都是這樣的人”……

最後希望疫情防控早點過去,還我們一個美好的幸福的家園!祝願最美的醫務人員和英雄們早日平安歸來!



清沁lyxd


這個問題,和家庭背景、經濟實力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的,答案也會有所不同。

若是家庭背景並不複雜,家中父母安康、為人開明、還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和睦、團結,家境不說是大富大貴,也是小康之家,父母工作穩定、兄弟姐妹們也都能很好的照顧好自己。

也就是說,你在家裡扮演的只是普通成員,並不是頂樑柱的角色,即使你不掙錢、不養家,你對原生家庭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沒有人會因為你去追逐理想了就吃不上飯、或是讀不了書。

這樣的家庭背景,你的家庭成員,不但不會盲目的阻撓你、在精神上給你造成壓力,在經濟上更不會成為你的負擔,相反這樣家庭,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還都能給與你一定的支持和鼓勵。

那麼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理想與家庭顯然是可以共存的,因為兩者間沒有任何會產生矛盾的理由。

除此之外,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也更容易滋生出理想和去追逐理想的勇氣,因為這樣家庭背景就是讓理想生長的完美土壤。

反之,若是原生家庭積貧積弱,父母身體也由於長時間的勞累已不在安康,他們也沒有什麼文化且思想落後,兄弟姐妹之間又因為貧窮經常會為了蠅頭小利甚至是照顧父母的問題而爭吵不休。

自己在家扮演的就是頂樑柱,亦或者是頂樑柱之一的角色,自己要是不掙錢給家裡,就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整個家庭、甚至是摧毀整個家庭,若是自己去追逐理想了,就會有人為此而吃不上飯或是讀不了書。

這樣的家庭背景,你的家庭成員就會有很高的幾率來盲目的阻止你,對你冷嘲熱諷的潑冷水,甚至是謾罵詆譭,進而給你的精神帶來極大的壓力,在經濟上不但不能給與你任何幫助,還會成為你肩膀上極大的負擔。

那麼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理想與家庭顯然是不能共存的,因為兩者之間是存在巨大的矛盾衝突的,屬於水火不容的關係,並沒有任何能夠共存的理由。

另外,這樣的家庭背景,也很難讓理想生長,很難培育出去追逐理想的勇氣,因為這裡幾乎沒有土壤,有的只是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那滿肩膀上卸不下來的負擔。

前面說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原生家庭和理想能否共存的問題。那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理想與即將組建的新家庭能否共存,也就是理想與娶妻生子有沒有矛盾。

這個問題和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亦或者是你自己的經濟條件有著千世萬縷、密不可分的關係。

若是原生家庭經濟條件優沃,並願意無條件的支持你,給你錢 讓你養家,讓你和你的妻兒過上不說大富大貴,至少也是衣食無憂,零用充裕的生活。

亦或者是你自己經過努力,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經濟條件和實力,讓你即使是去追逐理想而長時間的不掙錢,也不會讓你的妻兒父母挨餓受凍、飽嘗風霜,也不會影響你妻兒的學習生活、父母的身體健康。

那麼你就有這個資格及條件去娶妻生子並追逐理想,這兩者就能共存,誰也不能 也不應該去阻止你,因為你沒有影響到任何人,你的理想和你的責任並沒有衝突和矛盾。

反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條件貧苦,你要是娶妻生子後,他們在經濟上並不能給你任何支持,甚至他們自己的生活都還要你照顧,你要是不掙錢,全家老小就會吃不飽穿不暖。

而你自己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做支撐,讓你能夠在你去追求理想以後長時間不掙錢 沒收入的日子裡,已然能讓你的妻兒老小一家人過上衣食住行皆無憂的生活。

那麼你就沒有這個資格去 既娶妻生子又追尋夢想,當你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條件來支持你做雙管齊下的決定時,就應該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

追尋理想是你的權利、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 娶妻生子就一定要負責任到底,這是做人的底線,因為你的理想和你的責任產生了劇烈的衝突和矛盾,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想和家庭是不能共存的,你只能二選一,不負責任的那不叫理想,那叫毫無底線的自私。

當然,如果你的理想就是掙錢,掙錢就是你的理想,那就請當我什麼也沒說。


其實很簡單168888888


我覺得理想和家庭可以並存。理想是一個人的追求和目標;家庭是家庭成員共同生活、休息、學習、關照和休貼的小集體,是愛的港灣。理想更具抽象性;家庭更具實際性。理想說的是將來;家裡過的是當下。理想的生活更完美;家庭的生活是有憾缺的。但是理想和家庭並不矛盾,但是首先是必須具備以下前提:

一、找對象時,雙方必須志同道合。目標一致,三觀一致,結婚後才會有共同的追求。

二、必須是自由戀愛,如果是其他方式促成的婚姻,也必須是男女雙方完全心甘情願。

三、雙方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必須相近,婚後才有利於交流、溝通。

四、感情基礎要牢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諒解和理解,雙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是單單建立在金錢、物質上的婚姻,是不可能有長遠的理想和目標的,婚後的生活肯定是享樂型、消費型、消耗型的。

五、雙方性格要能互補。如果雙方都是火爆脾氣,急脾氣,三天兩頭爭炒,哪有心思去談理想;如果雙方都是大馬虎,當初的理想婚後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根本無從實現。

六、男女雙方要相互做出犧牲,支持對方去追逐理想。要當無名英雄,互相幫襯,相互搭臺,相互鼓勵。

七、要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知難而進。不能遇到問題和挫折就撤退,這樣才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到理想的實現。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在確定自己的理想目標時,要實事求是,不能定的太高。那定多高合適呢?打個比方:樹上有一個又紅又大的萍果,你跳起來能摘下這個萍果就行了,你的理想就算實現了。如果你在短時間內要想當比爾·蓋茨,當馬雲,當億萬富翁,那麼你的理想目標就定的太高了。


悠閒典雅


理想與家庭完全可以並存。

所謂理想,據多是從小確立的,確立人生理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本上是自身強大到取得什麼成果和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然而家庭是理想中的一個部分,人生理想有讓自己過上幸福高貴生活的巨大成分,而家庭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和歸宿,從根本上說,理想越高,加上個人的努力,一個人的進步就越快,他取得的知識和能力就越多越大。離使自己完美的距離就越近。然而就越容易建立起與理想相適合的家庭。從這方面說,理想和家庭並行不勃,是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改革開放前,好象在學校老師的教育引領下,基本上都有一個理想,長大當一個工程師,為建設祖國做出大貢獻。

不少人還真是朝這個做工程師的方向努力了,結果最後學習好,人生努力的有人真正當上了工程師,而更多的人沒有當上工程師。

而為當工程師而努力過的一代人,基本上成才的不少。有做行政的,有成為作家教育家,醫生,科學家,經濟管理人才的。

這些從小樹立了理想的人,到今天還在為祖國做著巨大貢獻。有因有能力成為祖國的建設者的,有下鄉當知青的,有回鄉當了回鄉青年的。

經過一九七七年的有歷史意義的恢復高考,這部分有理想的人又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因擁有正確的人生理想而學到真本領。

畢業後得到國家分配,走上工作崗位,因上學前的勞動鍛鍊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道德,有理想,更有建設祖國的過硬本領,這一代人被形象地稱為共和國長子。

這部分有理想的人因理想和道德高尚,絕大多數都建立起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這部分有理想的人用人生證明: 理想與家庭並行不勃。




GoodLuck6868


理想與家庭並不是矛盾,我們六十年代出生在農村的那一代人,第一個理想就是考大學,沒有考上的首先要找個老婆成家是大事,後來隨著時代變化,社會發展,我們這代人的理想目標也在不斷變化。現在經濟發達,物質豐富,很多年輕人不想結婚,逃避社會責任,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國,經濟比我們更發達,更進步,但美國的離婚率比我們低得多,好學上進有理想家庭和睦才是最理想的社會。


三人行必有我師


首先我強調一下,人的最大理想應該是家庭和美幸福,甚至英雄也是在此基礎上的時勢所造就的,畢竟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

而你所說的理想,應該是指個人理想,一些一直想做,卻未能實踐去爭取的目標。而未行動的主要問題可能就是保障家庭生活而完全被拖住的疲憊身形,就向常說的一句話放下緊箍我救不了你,帶上緊箍我愛不了你,這是很多人的無奈。

有兩個解決方案:

1.放棄那個想法,全心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發光發熱,做出成績,也是一種理想實現法。

2.投入更多的業餘時間(當然,這個時間可能本來就很少),一點一點努力,等確定有成效後,就可放心全面轉入你的理想方向,也能保障家庭的生活。


小哥說談


客觀的講,很多時候,理想與家庭真的不能和平共處,理想往往都是超越現實的東西更多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更豐富一些,就我個人而言,我畢生的理想就是旅行,當個旅行作家,可現實真的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做為支撐,僅僅是想成為作家,也得需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做為生活最基本的保證,還得有相當大的毅力筆耕不輟,能夠掙到稿費,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在現實面前,有時候,理想真的是不值一提的東西,沒有物質的支撐,就是紙上談兵,但理想可以做為你精神的支柱,是你心底為之奮鬥的希望,是你努力企及的夢想,是遺憾之後想想依然會有的甜蜜,是酸楚之時難忘的年少輕狂,無論怎樣,都不要遺憾,不要說如果當初怎樣,現在將會怎樣,生活推著我們向前走,接受現在的樣子就是最好的,沒有歲月可以回首,那就勇敢前行。



歲月被溫柔以待


理想與家庭並不矛盾。關鍵是如何來面對現實,合理安排,幹好事業,過好生活。一個普通的人,不能為了所謂遠大的理想拋家舍妻,要本本分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業幹好,踏踏實實過好幸福安康的家庭生活。理想與家庭皆得共存,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當然,祖國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舍小家顧大家的理想是應該有的,尤其是在特殊情況需求實現理想的現實中,還要有奉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