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中年人必須學會:錢生錢和儲蓄”,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清晰的記得我剛剛畢業20出頭的時候,月入四五千的時候記手寫的賬,花的每一分錢都記錄在案,把幾千塊錢存進餘額寶,每天收益幾毛錢。

那個時候同事們圍在一起對我說,你只會攢錢不會掙錢是沒有用的,錢是掙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我說我不會因為記賬就省吃儉用,只是更好的管理金錢,這個是習慣。

同事說,我不敢記賬,而且記賬的時候就發現我花的錢都是必須的,沒什麼好記的。

我不再解釋什麼,在對方混沌一團的財務認知裡,我無心剝絲抽繭的疏離,畢竟都是前輩。

掙錢

攢錢

管理錢

這是三種不同的能力,但是又相輔相成,相互影響,而我認為最後一項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日復一日的管理錢,明白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在什麼渠道放著安全高效,又要投入到什麼渠道性價比最高。一個管理能力很強的人,絕不是吝嗇的,猶豫的,他們有能力意識到花錢的那些關鍵節點,果斷迅速的進行投資。任何能力都不是生來就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靠一次次的失敗教訓積累而來的,越早開始這種能力的培養,越早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獲得自由。

等到人到中年,再不得不攢錢和理財,要麼用半生積蓄去博弈,要麼就認命自己根本不會理財,用拮据和保守的方式守護自己那點可憐的積蓄,慢慢的看著那個數字,貶值,貶值。

記得一個前輩曾經在我收入很低的時候給我解釋,你現在掙的錢很少,這個時候理財和攢錢太艱難了,等你三年後掙得多了,可能一個月就可以攢下如今半年的錢,所以現在不要費勁了。

我那時候好想對他說,我只是在記賬,在理財,我沒有省吃儉用,沒有費勁,我輕鬆的很,自由的很。

十年之後,我有了兩套房子,但是依舊現金流充足,輕鬆的很,自由的很。

而我那個前輩,會因為父母這個月的一場病,而斷了這個月的外賣錢,正經的飢一頓,飽一頓。

有人說富人活的自由,想買什麼買什麼,可是他們看不到富人的負債比,看不到他們的壓力。

有人說窮人才活的自由,無牽無掛身無長物,可是他們看不到關鍵時刻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絕望。

在我看來,錢多錢少都不自由,能力即自由。


和水


這句話終將是所有人的座右銘。

物質基礎是生活最起碼的保證,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也覺得中國九年義務教育裡最應該補充的不僅是運動,還應該有理財這個必修課程。從古至今讀書和科考是一直未曾變過,這也是文化的傳承和人類進步的關鍵舉措。我是北方人,從小的教育就是一定要讀書,畢業找個好工作,所以在學校的十多年聽從老師的,工作了的幾十年聽從老闆的,從沒想過自己可不可以做些什麼,也許和東北是老工業基地有關,以前有鐵飯碗,父母那時候都是工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千萬別出奇,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嚴重不合群,思想啊格局啊世面啊大都固步自封。大學之後結交幾個南方好友,無論男女真的是對我觸動很多,他們家裡都是自己做生意的,對待金錢的支配和管理完全和我不一樣,而且他們賺錢的思想很靈活,說白了我就像等著老闆給我發,看我表現賞賜一樣,我隨時擔心被辭退然後再去哪面試呢,他們就不一樣,同樣面對職場,非常自信,不喜歡就辭職了,自己都有股票啊或者錢生錢的方法。我天,我記得我媽說保險和股票都是騙人的呢?

還有就是因為經濟導致的情感問題,說白了,如果一個女孩子經濟獨立,精神獨立,見識過世界,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事業,就絕對不會糾結一個男人愛不愛你?他愛上別人怎麼辦?而這一切都源於你有能力,有賺錢的能力,有一定的積蓄。長大之後真的要明白,沒有經濟來源是很可怕的事情,有負債也不要怕,怕的是你不懂生活應該如何改變,不懂理財就是理生活,那麼你的生活一定一團糟...


慢盈


有人說:“中年人必須學會“錢生錢和儲蓄”,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先來說說我自己,記得大學畢業後不久,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工資也不高,掙的錢都花在日常生活支出,和孩子身上,每月也存不下來錢,更不要說錢生錢了。


而過了年輕時代,接近中年,快40歲的時候,孩子也大一些,我和老公的工資也逐步提高,靠著良好的消費習慣,花錢不喜歡大手大腳,慢慢就儲蓄了一筆錢,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首先,人到了中年,需要抓緊開始儲蓄了。


這裡需要了解一下人的一生都收入曲線,是從低到高再到低這樣一個過程。

20-30歲,初入職場,工資比較低,慢慢上升期。

30-50歲,經過多年在職場打拼,收入逐漸達到一個高峰。

50-60歲,從50歲左右,工資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基本不會再上升,到退休又達到一個低點。


因此,一般來說,人到中年,收入水平在一個相對的高點,正是需要未雨綢繆,為未來的子女教育和養老做規劃等,需要開始攢錢儲蓄了,這個儲蓄,也就是“以豐養欠。”


這裡還需要了解一下人的一生支出曲線,它和收入曲線差不多,但是區別就在於在退休後,工資收入到達一個低點,而支出由低開始向高上升。也就是退休後,一個是疾病帶來的支出增高,還有生活質量不降低,需要的正常開支。如退休後周遊世界夢想,也需要金錢來支撐。

這個金錢就需要儲蓄來獲得,也就是財富的積累。


所以,人到中年一定要先學會儲蓄,用來應對風險和未來養老等方面使用。


其次,有了儲蓄,為了抵抗通脹,就要學會一定投資的本領,來錢生錢。


我們知道通貨膨脹長期來看,對金錢的貶值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儲蓄的錢就需要投資理財,來跑贏通脹。


學習錢生錢,從低風險開始,貨幣基金、國債、銀行存款等,風險低,收益率在3-4%左右,適合初學者,能跑過通脹就可以。


儲蓄的錢多了,可以採用槓鈴策略,就是拿出來80%的錢投資於低風險,拿出來20%投資於高風險產品,比如基金定投,如果虧損,也只佔20%比例,不會對整個資金受到比較大的影響。而如果獲得高收益,就可以提高整體投資收益率水平。就是用很小的一部分錢去博更高一些的收益,這樣的組合損失有限,而收益是敞口的。比如股市行情好,可以給基金帶來很高的收益的。


總之,中年人學會“儲蓄”和“錢生錢”,會使生活更加穩定美好,而沒有任何壞處,何樂而不為抓緊學習起來。


秋思說


首先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年輕要衝,中年要穩,晚年要靜。

沒有投資的頭腦和能力,那就安安分分的存錢。

中年人一般都是家庭中的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不能隨便去冒險,當然要保證家庭生活質量不會受到太大沖擊的前提下,可以試著衝一下。

所以中年求穩是最穩妥的做法。

所謂的錢生錢就是投資了。

用你的積累做一些穩妥的投資還是比較靠譜的有些人喜歡投資,房產,古玩,基金,股票。個人覺得投資真的需謹慎,不要隨便搞,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還有擅長的領域去做。更要學會及時止損,止損是投資重點。投資切記盲目,衝動,賭博心理。

如果沒有投資的能力那就是把錢存入銀行,然後買一些理財產品。保證收益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當然要買理財產品還有個問題就是防止上當,不要以為銀行的人就不會騙你,所以要看合同瞭解產品。

掙錢不容易,一輩子辛辛苦苦存的錢要是需謹慎損失了,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現在社會上各種騙子,由於信息交互很發達,他們用各種手段,就盯想掙錢人的錢,只要是高回報簡單操作的儘量不要參與基本上都是騙局。前兩年就流行龐氏騙局高利息吸納存款,都是擔保公司一類的多,後來又演變成網絡一類的形式。上當的人更多。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高利息。所以中年人存錢不容易謹慎多學習多瞭解。

老年人就安安靜靜的養老不要想著投資了,賠了把命再搭上就不划算了。

在這裡祝願大家,日進斗金,財源滾滾來。歡迎點贊評論互相交流。





小怪獸商業分享


人到了中年這個年紀,作為中年人,學會用錢生錢和儲蓄真的是十分必要的。之所以如此說,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在生活當中,人到了中年這個年紀,往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上面的老人如果身體健康,不生病的話還好,如果家裡的老人上了年紀,總是生病吃藥的話,中年人的壓力反而會更大。因為,中年人的家庭中,家庭日常生活的花銷和孩子上學,本身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家裡的老年人生病吃藥的支出,無疑另這個本就已經不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如果在這個時期的中年人沒有足夠的收入和儲蓄存款支撐的話,日子無疑會過得很艱難。

另一方面,人到了中年,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體力和精力方面也不如以前了,工作中,面對大量的加班熬夜,身體難免會有些吃不消。而在職場上,年輕人往往頭腦靈活,精力和體力都非常旺盛,面對長時間大量的加班,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毫無問題。面對年輕人的加入所帶來的競爭,中年人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由於面對年輕人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所以在公司裁員時,中年人往往可能首先就會被裁掉。中年人一旦被公司裁員裁掉,失去了工作,平時如果又沒有什麼儲蓄和其它收入來源的話,這時候的中年人,很有可能便因此失去了生活的收入來源,從而使得家庭不堪重負。

中年人一定要樹立起正確攢錢和理財的意識,到了年紀失業時,才能夠依然擁有足夠的儲蓄和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對於中年人來說,學會用錢生錢和儲蓄投資,獲取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是中年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課。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進行補充。


張太芳2014


雖然說我國的經濟實力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這是總體情況來看,如果細分的話,其實我國的貧富差距還是有點大的,窮的人很窮,而富的人越富,在我國,大多數年輕人的平均工資還在3000元左右,在這個物價提高是時代下,不得不說,窮人還是比較多的。

那麼窮人真的只能是窮人嗎?當然不是了,窮人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改變現狀,當然了,途徑一定要合法,除了工作能改變窮人的現狀之外,其實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來賺取外快,補貼生活支出。就比如說去銀行存款。那麼如何存才能做到“錢生錢”呢?

在沒有任何存款的前提下,每個月一定要抽出工資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錢零存整取存到銀行去,如果做不到這件事情,那麼想錢生錢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在已經有本金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整存整取存到銀行,利率相對來說也較高

很多人都不瞭解銀行的一些存款方式,於是隨隨便便就存,這時候一般也都是活期存款,活期的利率僅僅是0.35%,按照這樣存款,想“錢生錢”還是比較困難的。既然選擇了要“錢生錢”,那麼最好還是選擇定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1年利率是2.25%左右,3年是3.25%左右,總之越高利率也越高。

如果按照這個利率計算,假如把本金2萬元定期存入,那麼一年的利息就是450元,3年的利息1950元,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個利息還是有點低,但是相比於其他存款利率來說,已經是很高的了,而且風險也低,本金增加,那麼收益也是很理想的,如果是10萬元的本金,那麼1年的利息就是2250元,除非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但是不做建議,畢竟風險高,有可能虧損。

而且定期存款的時候要注意人工轉存和自動轉存,這兩者的區別是比較大的,如果存款到期後自動轉存了,會按照之前的存款期限和利率繼續存下去,人工就不一樣,銀行客服致電詢問時,如果選擇了人工轉存,那麼會按照銀行時下最新的利率計算收益,畢竟銀行的利率時常有浮動,如果及時知道了,還是比較好的。

存款收取利息也只是賺點外快,也是能保證自己還有點存款,方法還是可行的,但是存款並不能當做收入的來源,工作還是要做的,賺錢不能懈怠。








盧信義


中年以後學會“錢生錢和儲蓄”,我個人認為是完全有必要的。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說實話我們是最累的。相信我們中間大多數人都是工薪階層。特別是通過今年的疫情,更能顯示出平時有儲蓄的好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作為中年人,我們必須擁有一定的儲蓄,才能在遇到平時不可預料的事情時做到不慌不亂,遊刃有餘。日常儲蓄一般我認為能家庭6-12個月的生活最好。

錢是會貶值的,這點相信我們都知道。作為中年人,有了儲蓄的積累,我們也必須學會讓錢生錢,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睡後收入”。股票,基金,債券,投資。我覺得中年人都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悟進行投資理財,達到財務增長的目的,也為今後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提前積累財富。

中年人,已經不在年輕。為了父母和孩子。我們在努力奮鬥工作的同時,必須要學會儲蓄和讓錢生錢的本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過好我們的生活。


旅行的心靈


我非常認同此觀點。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要想有尊嚴的生存,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步入中年的中年人,家中上有老,下有下,老老少少都要花錢,各種經濟壓力隨之而來,這時你是家庭的主心骨和頂樑柱,你肩負著家庭的責任和壓力,這時候你會發現“錢”是多麼重要。

人們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古人還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年人“錢袋子”重要性

1、百善孝為先,中國人講“養兒防老”,人到中年,父母年邁體弱多病,沒有錢我們拿什麼來贍養孝敬父母。

2、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結婚,沒有錢我們那什麼來撫育孩子、扶持孩子成家立業?

3、中年的自己,操勞辛苦半輩子快年過半百,也要為自己將來的生活做準備,沒有錢我們拿什麼來養老?有尊嚴地老去?

4、疾病、意外風險無處不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當疾病和意外發生的時候,沒有錢我們拿什麼來拯救自己的生命及抵抗風險?

5、這次武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居家隔離快一個月了,很多人經濟受到損失,面對自然災害發生,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光要有一個好身體,還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做保障。



理財專家告訴我們“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中年人不僅要做到“錢生錢和儲蓄”,還要學會護錢,讓手中財富不斷升值

1、如果你具有較高專業理財知識,有抗風險能力,有閒錢(也就是這幾年不急用的錢),有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激進型中年人,那麼你可以投資高風險、高收入產品,也就是投資黃金、外匯、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獲取高額收入。不贊成借錢投資。



2、對於穩健型的中年人,理財最大的前提是保本增值,保本類金融理財產品有儲蓄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這些產品利息收入雖然少,但安全、穩健、保本,投資這類產品積少成多、日積月累也會有不少收入,適合大多數普通中年人。



3、當不知道明天和風險意外那個先到時,我們要做好防護準備,那就是購買保險產品,保險能讓我們當發生重大疾病或重大意外傷害時及時理賠,是救命的鑰匙,不至於讓我們家庭因病反貧,因病陷入困境。

4、如果你經濟殷實,也可謹慎適當在一二線城市投資一點不動產可防通貨膨脹。

以上幾點都是講的如何錢生錢,在實際投資中,我們不可把所有錢放在一個籃子裡裡投資,要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學會分散投資。



切記!應急、看病、養老的錢不能作為風險投資。

所以說中年人在經濟上必須學會未雨綢繆,有居安思危意識。要想自己一輩子積蓄的錢安全,防止通貨膨脹,必須學會“錢生錢和儲蓄“的理財觀念,才能保護好我們自己及家人。

如果看後有幫助,別忘了給點贊、評論、分享、轉發,謝謝!


芸雲眾生


您好,我是老周,自媒體新人,我分享下我的觀點。

錢生錢其實核心思想史學會投資掙錢,表象可分為用錢投資股票,投資理財,炒房,等等等等。實質上這是一種投資行為,歸根結底用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思維賺錢,需要有思維,能力,人脈,資源。天時地利人和。我們當然學會這些事肯定好的,但是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會有如此的見識和能力,反而相對來說,我認為儲蓄是從小就要形成的一種習慣,拿我本人舉例,出來社會10幾年,最欠缺的就是儲蓄能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導致現在基本沒有儲蓄。我們還看到很多年輕人或者中年人也沒有儲蓄的習慣導致生活壓力大,揭不開鍋甚至網貸的事情比比皆是。

儲蓄是人生必修課程,無論多大,無論什麼階段都要有這種良好的習慣,來應對我們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突發事件。

總結一點就是,儲蓄是人生必修課,而且很簡單,難的是習慣和堅持。而錢生錢可能需要你擁有一定的資源和能力,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在我們沒辦法錢生錢的時候,儲蓄就是個良好的習慣,甚至比錢生錢更加重要。你們覺得呢?


折騰的老周


有一定道理,簡單理解就是告訴大家:人到中年應該學會理財。但這句“中年人必須學會...”,滿滿一種“標題黨”味道,讓人不爽!並且,個人經驗人到中年,早明白“儲蓄和量財慎行”重要性會更好一些。

首先,要明白會“錢生錢”的從來都是少數。這雖然不像買彩票:大家機會均等,但中獎的從來都是少數人。但是,投資割韭菜的,大多數都是散戶。這時,就會出現一群所謂的理財“專家”要教你學理財,告訴你“你不懂理財,才會盲目投資,導致被割韭菜”。要這些“專家”會錢生錢,哪有時間教你理財呢?曾經在金融行業工作幾年,有幸接觸在某電視財經頻道做“特約評論員”的老師,圈內人都知道這老師講座分析確實有一套,但自己玩股票、期貨,投啥賠啥,都可以做“明燈”了。這種就是典型“有眼光,沒心態”投資者。國內理財專家理論派居多,實戰派又不愛講,要想學會投資,不在實戰“坑”裡爬一段時間別想。所以,會“錢生錢”固然好,但真不是中年人必須會。

其次,中年人儲蓄要比投資重要多。 人到中年正是家庭負擔加重時,所謂上有老下有小,中間可能還有“房貸”相陪伴。這時,不管之前有沒有積蓄,為了孩子成長教育和老人健康儲備一些資金運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這時儲蓄比投資去“錢生錢”顯得更為重要和穩妥。再者來說,有句話很喜歡忘記誰說的“投資就是投次要的錢”,“資”字拆開就是“次”和“貝”,“貝”又代表錢。拿出賠了也不會影響你生活的那部分錢,來進行投資學習就好。

最後,投資理財要“量財慎行”!這裡不單是中年人,只要是成年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只是說,中年人更應該把“儲蓄”放在前面,然後在根據自身財富謹慎投資。因為,我們負擔的更重一些,投資理財再有把握,即便再有魄力也不拖累家人。所以,這句話簡單理解為讓人學理財沒毛病,但次序錯了,誘導也錯了,“錢能不能生錢”不重要,只要你能掙錢就行,但家有儲蓄才會更淡然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