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東漢末年,荊州無疑是兵家必爭之地。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家瓜分,也即在荊州這個地方,三足鼎立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是,呂蒙偷襲荊州,無疑打破了這一格局。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此戰,關羽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但是,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麋芳、士仁都背棄關羽。最終,不僅關羽敗走麥城,荊州之地的大部分地區,也被東吳所佔據了。可是,孫權似乎並不滿足。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讓人知道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公元220年,呂蒙兵不血刃,襲取屬於蜀漢一方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將軍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由此,對於獲得荊州之地的孫權,這無疑是大獲全勝的,也即應該心滿意足了。可是,在殺害關羽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三國志》中記載:“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璋卒,南中豪率雍闓據益郡反,附於吳。”

公元220年,孫權擊殺關羽,奪取荊州後,冊封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益州之戰後,雖然劉備沒有除掉劉璋,卻也不放心他繼續呆在益州,於是將其遷到荊州。等到孫權入主荊州後,劉璋自然被東吳所控制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益州在劉備手中,而孫權居然敢冊封劉璋為益州牧,無疑暴露了自己想要奪取益州的意圖了。

同時,眾所周知,劉備當時的地盤,主要分為益州和漢中兩個部分,於是,孫權還冊封了一個漢中太守。

《三國志·周泰傳》中記載: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黃武中卒。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荊州之戰後,孫權拜周泰為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當時的漢中,也是在劉備手中,由魏延擔任漢中太守。可是,孫權卻冊封自己手下的武將擔任漢中太守。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三國也不允許兩個漢中太守的存在。於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直接用“欲進圖蜀”來指出孫權冊封周泰為漢中太守的真正意圖。

進一步來說,雖然益州和漢中還沒有拿下,可是孫權已經提前冊封好官職了,這自然是在鼓勵手下再接再厲,從而吞併蜀漢了。換而言之,孫權的野心沒有侷限於除掉關羽,奪取荊州,更在於“全據長江”,和曹魏劃江而治。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在《榻上策》中,魯肅很早就向孫權表示:“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雖然公元220年,魯肅已經去世,但是,不管是魯肅還是周瑜,實際上都有二分天下的主張。儘管在赤壁之戰前後,為了對抗曹操,孫權選擇和劉備建立聯盟,不過,這樣的聯盟自然不是非常牢固的。特別是在順利解決關羽,奪取荊州後,孫權自然可以希望藉此實現二分天下、全據長江的目標。於是,益州的劉備,無疑成為孫權的下一個目標。不過,在孫權還沒有實施吞併蜀漢的行動時,劉備已經率先反擊了,也即發起了夷陵之戰。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最後,在很多人看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衝動之舉,也即是頭腦發熱所作出的決定。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劉備按兵不動,情況同樣會非常糟糕。對於孫權來說,不僅奪取了荊州,還殺害了關羽,這足以讓蜀漢內部的武將義憤填膺了。更為關鍵的是,孫權還冊封了益州牧、漢中太守這兩個重要官職,這等於宣佈益州、漢中是我東吳的疆域了。

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劉備還可以忍氣吞聲,整個蜀漢上下無疑會人心四散。除此之外,益州的豪強雍闓等人還背叛蜀漢,投靠東吳,內憂外患之下,劉備必須進行還擊。當然,夷陵之戰的結果,可謂出乎意料,久經沙場的劉備,被陸遜重創,連帶著蜀漢派出的5萬大軍,因此損失殆盡,這是連曹魏一方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關羽死後,孫權冊封了兩個官職,暴露了他的真正野心


《三國志》中記載:“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

夷陵之戰後,劉備逃往白帝城時,部將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因為孫權吞併益州的野心,早在夷陵之戰前就已經暴露,所以手下的將士,自然也希望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建功立業。不過,因為曹丕後來三路大軍進攻東吳,消滅蜀漢的計劃顯然擱淺了。並且因為曹魏的持續施壓,蜀吳聯盟得以恢復,孫權只能按下二分天下、全據長江的野心,將重心放在抗衡曹魏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