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評論:人間煙火最暖人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正常節奏,一些行業更像是按下暫停鍵。不管是居民還是從業者、企業主,都盼著疫情早點結束。所幸,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家提出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疫情較輕地區逐步放開涉及民生所需的商店和場所,既使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又解決市民吃喝住行民生大計,增強全社會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勇氣。

  疫情初期,只有極少數大型超市正常營業,生活便捷程度大打折扣。有時燒飯少了一塊姜、一棵蒜,也會猶豫半天,是戴口罩換衣服出門,還是將就算了。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一地雞毛,網購商品提不了貨、一兩個月理不了發、水管堵塞漏水,種種不便讓人們消費受阻,枯燥、疲倦、焦慮等情緒接踵而來。而隨著那些充滿煙火氣的臨街便利店、社區小超市、果蔬店、五金店、理髮店等安全有序開業,生活的秩序感重新迴歸,日常生活方便如意的同時,也有利於人們調適情緒和疏導心理。

  社區小店的陸續恢復,改善的不只是生活的便捷度、過日子的心情,更關係著千千萬萬個體從業者的生計。

  據瞭解,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8331萬戶,帶動就業人口超2億人。受疫情影響,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受到較大沖擊。房租、水電、家庭開支……這些硬性支出像一座座大山壓在個體從業者的肩上。據統計,小食雜店的房租和水電費佔了總成本的50%左右,大一點的餐飲店,房租和水電費佔到總成本的15%到20%左右,至於理髮、服裝、小百貨等行業的房租水電成本也佔到總成本的30%左右。粵語俚語說得好,“手停口停”,即不幹活沒飯吃。此時一個個民生小店的開門開業,就是給這些個體勞動者帶來希望與生機,也給予他們戰勝疫情的力量與信心。而國家也在想盡辦法,通過減免稅收、提供低息貸款、“欠費不停供”等實實在在的舉措,幫助個體經營者渡過難關,盡力讓每個人找到應有的位置。

  然而,我們還應看到,疫情遠沒有到可以輕鬆的時刻,引導百姓生活恢復正常,並不意味著放鬆疫情防控,更不能容忍盲目樂觀而導致疫情反彈。我們要時時牢記,戴口罩、講衛生、勤通風、忌集聚,在保持正常生活生產秩序的同時嚴控疫情。

  但願,疫情早日徹底結束,街頭巷尾、城鎮村莊重現往日的市井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