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葉聖陶談閱讀:好讀書而求甚解,做幸福的讀書人

常有人介紹自己“愛好讀書”。待追問近期在讀哪本書,最喜歡哪本書,簡單分享一下,對方又吞吞吐吐不知所云。經過測試,這兩個問題可以能難倒不少愛讀書的人。之所以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大家將“愛好”和“興趣”混為一談了。

“愛好”釋義是指對某項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併產生行動。它經歷了從認識—動機—行動的系列反應。而“興趣”是關於事物認知的心理階段。二者涵義大有不同。

有人會說,你這是在“咬文嚼字”,五柳先生都講過“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不要過分深究詞句。這顯然對五柳先生的意思有誤解,不求甚解並不代表囫圇吞棗,五柳先生下半句已然道出讀書的樂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種體會文章意趣與作者情味相應怡然自得的感受,最是幸福。因而常聽有人感慨“幸福的讀書人”。

好讀書、讀好書不應走馬觀花一知半解。

葉聖陶談閱讀:好讀書而求甚解,做幸福的讀書人

《好讀書而求甚解》 葉聖陶談閱讀一書中,主要圍繞為什麼讀書,讀書的方法和難點以及如何篩選讀物等內容展開敘述,葉聖陶先生結合時代背景旁徵博引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習慣養成都做了詳盡敘述,相信無論是從事語文教學工作者還是普通讀者閱讀後都能受益匪淺。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葉聖陶先生從小立志於愛國強國,抗戰期間,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一生致力於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在探索和實踐中總結提煉教育理論,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葉聖陶談閱讀:好讀書而求甚解,做幸福的讀書人

葉聖陶撰寫的中國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用簡單質樸的寓言故事揭露現實社會的艱辛,包含對現實社會的同情無奈之情。另外,葉聖陶先生與冰心先生的深厚友誼,更被稱為海棠情深廣為傳頌。

2、為什麼要讀書?

古今中外關於讀書意義的議題層出不窮。

英國散文家、哲學家培根在《論讀書》中提出,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當你孤獨寂寞時,讀書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在高談闊論時用學識裝飾自己,在處世行事時運用學識展現個人才能。


德國作家詩人赫爾曼黑塞在《讀書隨感》中強調讀書要先認識自己,再認識對自己有特別作用的傑作,多讀多識進而建立自己的書庫。


季老先生在其《季羨林談讀書治學》中更是引用了一句簡單淳樸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由此看來,讀書帶給人的幸福愉悅感和經驗智慧溢於言表。而葉聖陶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書是人類經驗的總倉庫,

讀書的目的是要為己所用,而不是不做書的奴隸。他將書庫比作倉庫,倉庫裡藏的東西不一定全部都是好的,有的發黴有的腐爛都不能用,如果盲目取讀會拿到壞的爛的。挑選合適的才是真正的開卷有益。

葉聖陶談閱讀:好讀書而求甚解,做幸福的讀書人

既然是倉庫,就要有進有出。輸入的是作者的總結和經驗,輸出的是讀者自己的行動。如果想要在廣闊的人生大道上邁步前行,就要學會將書中知識學以致用,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身體力行去實踐。讀書一旦只是停留在背誦、引用沒有實際行動那就是掉書袋,除了虛張聲勢對個人增長毫無益處。

3、怎樣閱讀?

葉聖陶先生列舉了三類人對待書的態度。

第一類人盡信書,對書持絕對信從的態度,進而讀書越多越頑固;第二類人讀書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樣子,讀書不過只是逢場作戲;第三類人讀書,明曉抱持,善用批判的態度對待書中觀點,為求涵咀深刻,用實踐檢驗真知。

三種態度,三種收穫。唯有第三種態度能夠傳承前人智慧和經驗。如此看來,想要了解如何閱讀,首先要端正讀書目的和讀書態度,其次,才是掌握閱讀方法。

葉聖陶談閱讀:好讀書而求甚解,做幸福的讀書人

關於閱讀方法,先生建議根據書的類型可選擇精讀或者略讀。

精讀包含3個步驟:首先,通讀全文。朗讀文章有助於準確掌握字詞句之間的關係,明晰段落結構,為理解全文做鋪墊。其次認識生字生詞。通讀文章通常只是瞭解文章大概,如若遇見生字生詞,就要結合上下文及文中情境理解其意,必要時要勤於使用字典。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場景裡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克在“剋制”和“克服”中意義不同。另,在使用詞語顛三倒四含糊其辭也不可取,如笑逐顏開,顛倒為笑顏逐開,萬人空巷改為萬卷空巷,這種模糊籠統的做法,視知識為兒戲了。最後,要對客觀問題持疑,培養思辨能力。讀書時,既要沉浸其中,按照作者的思路瞭解全貌,又能隨時跳脫出來,以社會我的身份檢索質疑。做筆記有助於理解文章,但只是摘抄原文不做深刻思考述說個人看法,記筆記也會流於形式增加負擔。

就讀書效果而言,精讀練就基礎功培養文學素養,略讀是應用知識建立系統。

從小學起,語文老師會逐字逐句教我們分辨名詞、動詞、形容詞,會告知我們主謂賓等的位置關係,稍大涉足古文教我們精讀文章,考究文章用詞,分析文章結構,體會文章意境,捕捉作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這兩個階段基礎功打得好,語感和想象力都會有大幅度提升。待到大量泛讀書籍時,就可以提綱挈領快速略讀。許多人一聽略讀都以為是粗略的讀,瞭解大概即可,殊不知略讀最考驗人的就是以一持萬的本領。

好的略讀與精讀一樣可以舉一反三。根據個人興趣選讀某一類文章大量閱讀,分類歸納就可建立在這一方面的系統知識庫。

胡適先生曾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一書,他提出讀書要精要勤要廣博。這與本書提倡的讀書理念不謀而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精讀打好閱讀基礎功,訓練語感,再開始廣泛略讀培養鑑賞文藝的能力,從多讀書到專讀某一類書,是把書從厚讀薄的過程,更是讀者透過作者的文字認識世界體會人身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