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裡八爺志在皇位,為什麼不去江南募捐?

永恆60470998


八爺絕不是一個心疼錢的人,他的目標是乾清宮裡的那個皇位,而不是區區的幾百萬兩銀子。而如果你覺得八爺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兩百萬兩銀子而不去江南賑災籌款,那你就太小看這位朝野之上人人稱頌的“八賢王”了。在說清楚為何江南賑災的差事被胤禛拿下而非被胤禩拿下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為何要去江南籌款賑災。

一場大暴雨把“康熙盛世”的繁華表象衝了一個一乾二淨,國庫空虛的事實終於被康熙發現,康熙震怒,百官膽寒。雖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康熙晚年倦政,導致人事不修。但是震怒之餘的康熙卻理所當然的把矛頭指向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康熙把國事交給了太子主持,讓眾位阿哥協同辦理,國庫虧空至此,皇子們自然要擔主要責任。

而八阿哥胤禩奉旨兼管戶部,是此次戶部巨大虧空的第一責任人,康熙面前他就失掉了一城,這對胤禩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要知道黃患對於封建統治者的意義是不同尋常的,一場黃患下來,澤國千里,災民百萬。如果不能及時的賑災籌糧,那麼這百萬災民將會變作百萬義軍,大雨要淹的就不是災民,而是皇帝的紫禁城。

其次從胤禛籌款勝利歸來就被封為多羅郡王可以看出,康熙帝對這件事有多麼看重。胤禩雖然擔有重要責任,但是他如果去江南籌款賑災,恰恰是亡羊補牢之舉。更何況他自己的親信任伯安在揚州擔任鹽道,掌握著揚州的鹽商資源,籌款兩百萬兩自然是易如反掌。

更何況自己的競爭對手太子並不太想接這個燙手的差事,在胤禛主動向太子請纓要去籌款賑災的時候。因四阿哥胤禛彼時是太子的一黨,故而太子對胤禛還是信任的,他憂心忡忡的對胤禛說:

沒把握就不要去了,兩百萬兩銀子你向誰要?就算籌到了,還不得得罪一大幫子人。老四,你是我的人......

這說明對於太子黨來說,這件差事不是那麼受重視的,只是因為胤禛一股勁的向太子懇求,太子才勉強答應去康熙面前去說這件事。但是太子必不會用幾分力,他根本不想讓胤禛去籌糧,因為一旦差事辦砸了,這個舉薦的罪又要落到太子頭上。所以這件差事不論怎麼看對八阿哥胤禩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他又為何不努力拿下這件大差事呢?

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就是胤禩的心地並非表面上表現的那樣光明磊落,阿哥逐鹿雖未到白熱化階段,但已經在私下角力。四阿哥胤禛一心要去江南賑災,太子要向皇帝保薦胤禛焉能瞞得過八阿哥胤禩,要知道胤礽處被胤禩安插了數個眼線(原著中對此有大量描寫)。

故而胤禩等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不是想著和胤禛等人來一場光明正大的較量,而是既然自己在皇帝那裡失了一分,那他們就要拉胤禛下水,讓太子黨在皇帝面前也失一分,達到一種平衡。這是惡意競爭的思路,所以在胤禛一去江南,胤禟便去信給任伯安,讓其死扛住胤禛和胤祥的攻勢,務必使二人鎩羽而歸。

只是不想胤禟做事不密,給任伯安的信為年羹堯所截獲,鐵板一塊的揚州官商才被胤禛打開一條通道,順利的籌到了兩百萬兩銀子。這就叫做偷雞不成蝕把”,絆阻不成反而為胤禛送了一大功。

其次就是太子雖然在這件事上不積極,但是他的意見對康熙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為此時父子二人的關係雖然不似早期一樣親密,但是還遠未達到失和的地步。故而太子雖然導致國庫空虛失了一分,但康熙肯定會把這個差事交給太子的人去辦,這樣才能恢復太子不多的威信。胤禩自己不努力而康熙又偏向太子,這個差事自然是胤禛的無疑了。

而最重要的是,胤禩在面對千里澤國和百萬災民的時候。首先想的不是他祖宗的江山社稷,而是如何打倒太子黨,好讓自己脫穎而出。這樣的人絕非真的“賢王”,他的賢是裝出樣子來收買人心。這一點康熙看的透徹,知道這個兒子的賢是假的,故而皇位在百官行述案之後就已經離胤禩遠去了。

最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在當時那個積弊甚多的局面下,機會不屬於“賢王”胤禩,而屬於勇於得罪貪官,勇於破除利益固結局面,勇於改革的冷麵王胤禛。

以上。


逆流時代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八爺和雍正兩個人性格差異太大。首先來說八爺,八爺的的活法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主流,他本人文化素養高,而且非常懂得為人處世,因而人望很高,有八賢王的美名。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八爺虛偽,狹隘。可是如果把八爺放到現實生活,八爺這樣的人絕對在任何地方都能夠混得風生水起,並且絕大部分的觀眾更願意跟著八爺,而不願意跟著四爺。原因很簡單,像雍正那樣的人太少見了,太難相處了。

雍正這個人是個什麼特點?用電視劇裡面的話來說就是“冷麵王”。雖然說他一心為了朝廷,但是他很多做事的方法真的是有悖常理。換句話來雍正是個違背常理的人,一般的人是接受不了他做事情的方法的。大家都是做官了,如果真的是為了朝廷,一點私心都沒有,想他這樣活著,那還出來做個什麼官!所以除了十三爺以外,基本上沒有人願意跟著四爺,這便是最好的說明。

人是個社會動物,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是受所處的環境所影響的。違背常理的人通常情況下是沒有人願意和他交往的。或者這樣理解,你走到大街上,突然有個人要給你100塊錢,請問你敢要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大家上班,每天朝八晚五,工作壓力不大。今年招了兩個新員工,一個人平時不愛說話,也不願意和大家一起玩,每天早上六點鐘就到了,晚上十一點還在上班。另一個員工能力很強,並且能夠和老員工打成一片。試問在這些老員工心中,他們會喜歡上哪一個?

由於二人性格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八爺和雍正只能靠著截然不同方法去爭奪皇位。四爺就如同前面的第一個員工,希望靠著自己的苦幹得到老闆的認可。八爺則是走的群眾路線,希望和大家搞好關係,然後得到老闆的認可。


在江南募捐這個事情,最大的難處是什麼?其實就是看哪個皇子願意為了朝廷而得罪人。

八爺這麼多年來,好不容易拉攏了九爺、十爺、十四爺這三個皇子以及眾多的大臣。一旦他接下了這個差事,肯定在江南就要得罪一大波士紳官僚。比如江南那裡的官僚很多就是九爺的人,當然也有大阿哥的人。古代官僚是個什麼特點?那就是關係盤根錯節,得罪一個人往往會得罪一批人。哪怕是九爺是八爺的人,倘若八爺損害了九爺的利益,九爺也不會認八爺的。這一點,後面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八爺和十四爺就鬧翻了。

所以八爺不去江南募捐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雍正就不一樣,反正沒有多少人喜歡他。他需要做的便是竭盡所能的做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康熙的認可。哪怕是得罪了眾多的官僚,他也是不在意的。後來做了皇帝的雍正也是這個性格,為了推行新政,他可是什麼事情都敢做,什麼人都幹得罪。


歷史是什麼


八爺並不心疼錢,他只是想坐山觀虎鬥——看戲。八爺黨遍佈朝野,八爺的門人有的開當鋪,有的開酒樓,個個財大氣粗。弘時生病,八爺九爺前來守夜。事後打賞太醫一出手就是千兩。八爺是不差錢的。他也不心疼錢,他心疼的是自己的人氣,人緣。

黃河發大水,國庫卻只有五十萬兩銀子,幾乎空空如也,拿不出錢賑災,更別說修河堤了。這裡有八爺的責任,畢竟他主管戶部,責無旁貸。但更大的責任在於康熙,康熙晚年,諸子爭鬥,黨爭激烈,吏治腐敗。康熙年老多病,倦於政事,政務多交於太子,人事不修終致國庫虧空。康熙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並沒有怪罪八阿哥。值此百姓危難之際,四阿哥胤禛站了出來。他請求太子向康熙說情,自告奮勇去江南募捐。八阿哥並沒有請纓,這是為啥呢?



1.這是件苦差事,得罪人的事八爺不願幹

賑災、修河堤所需銀兩百萬,但是讓江南的官紳心甘情願的捐款談何容易。辦的好,勢必要虎口拔牙,得罪一大幫士紳貴族。辦不好,又不好向朝廷,向皇阿瑪康熙交差。這種兩邊不討好的事情,八爺不願幹。不願意得罪江南官紳貴族,要保證自己的人望,這是重點。

2.在家看戲更好,中途還可以使絆子

這個苦差事被四爺胤禛接下來了,這其實正中八阿哥下懷。江南是八爺黨地盤,九爺的門人任伯安是江蘇巡鹽道,有權有勢,而且富甲一方。只要八爺、九爺一個眼色,一封信,這些貪官,士紳都會按兵不動,不予配合和捐款。四爺的差事也就辦砸了,四爺是太子舉薦的,太子也難逃干係。所以,八爺九爺坐享其成,看笑話,何樂而不為?

3.康熙為了給太子樹立威信,為了歷練四爺和十三爺,就算八阿哥請求前去募捐,康熙也只會聽太子的。

四阿哥之所以主動找太子說情,就是因為太子的面子勝過自己,勝過八阿哥。康熙為了給太子儲君樹立威信,為了歷練四爺和十三爺,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相信太子。這時候如果八阿哥也主動請纓,勢必會令康熙猜忌,為什麼與太子爭功呢?康熙也斷然不會將募捐的差事交給八阿哥。


令八爺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京城這邊遙控指揮,與任伯安暗通密信,但是,四爺和十三爺還是用計巧妙的拿下了任伯安。任伯安“大出血”的同時四阿哥也圓滿的完成了此次任務,被康熙加封為雍郡王。

江南募捐是雍正王朝的開篇,卻也只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個插曲,之後阿哥們的爭鬥將更為激烈。八阿哥之後頻頻失策,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也就與皇位無緣了。

(往後餘生,歡迎分享關注吐槽)


風雪夢不逝


《雍正王朝》中,八爺雖然只在皇位,但是縱觀整部劇的劇情,八阿哥胤禩做的事情永遠只有兩件,搗亂和收買人心。這一點不僅為老四、老十三這一眾阿哥所看不慣,就連康熙爺非常的厭惡這一點,康熙臨終前,更是評價其說:“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人,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是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卻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的江山徹底毀壞。”


其實,劇情剛一開始所爆發的國庫危機,就是八阿哥搗亂和收買人心兩種手段的集中體現。

當康熙為賑災的事情犯愁的時候,最開始,八阿哥先拍了老爹康熙的馬屁,說這是“不再人事,純屬天災”。在受到皇十三子胤祥的反駁後,又強調康熙四十三年的黃河洪災是各地官員誇大其詞所致的災難假象,明面上是刻意降低康熙和滿朝官員對於災害大小程度的認知,實則為了掩蓋國庫空虛的真相。災害這麼嚴重,因為他自己非常清楚,國庫的存銀是完全不足以賑災的。期間,還出現了十阿哥以“越俎代庖”之詞抨擊四阿哥清查戶部的行為。這些都讓康熙極大的不滿:出了事情你不去核查就說是官員瞞報,要是真有其事的話,賑災不到位,就是明顯不管百姓死活,激起民變撼動的是大清江山的統治根基呀;而且出了事情不是想著如何補救,還要想著怎麼隱瞞,怎麼轉移矛盾,現在還拉著九阿哥、十阿哥組成“團伙”不說,還要“自立山頭”,不讓別人干預,不讓真相曝光,這都是何居心。


另一方面,四阿哥胤禛拿給康熙的那份奏摺,肯定是既包括了國庫存銀和府庫存糧的數據信息彙總,也提及了國庫虧空的原因,也就是國庫的銀子被大大小小的官員借走了,這些事情是康熙所不知道,更為重要的是,從太子之前的表現來看,太子是不知道的。所以當胤禛說出實情的時候,康熙勃然大怒,太子驚訝異常,只有八阿哥胤禩神態自若,這就說明整件事情是八阿哥揹著康熙和太子操辦的。正是因為八阿哥的放縱,才導致了國庫的虧空,而更為可恨的是,八阿哥使用的是國家的資源,來收買人心,現在是傷害的是整個國家統治的根基,不得不讓康熙是既憤怒又擔憂。



八阿哥不去江南籌款,是不想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臉。

國庫空虛,無錢無糧賑災,八阿哥作為戶部的主事阿哥必然是難辭其咎,如果八阿哥胤禩自薦由自己去江南籌款,非但不會讓康熙對其加分,反而會增加康熙對其的厭惡。

如果在江南籌款非常順利,則必然向外界,特別是康熙和其他阿哥暴露了江南就是八爺黨的根據地和小金庫,那麼如此一來,下次有這樣的災患的時候,康熙會不會還派自己去江南籌款,這樣的事情一次兩次可以,但是如果頻繁發生,明顯是得不償失,甚至有連著窩被端掉的風險。

如果在江南籌款不順利,必然又會被康熙以辦事不利,不顧災民的死活,只想著自己收買官場人心,這樣本是去戴罪立功的,反而被罪加一等,也是不可行的。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八阿哥胤禩自己舉薦去江南籌款,相信康熙並不會安排胤禩前往,既然你想將功補過,你想為災民做點事情,那麼你就留在京城,把你放出去的借款全都追回來,這樣一來,八阿哥將更為為難,辛辛苦苦積累收買的人心也將會喪失殆盡,並切同樣也會為康熙厭惡。

綜合以上幾點,沉默是八阿哥此時最好的選擇,而不是前去自薦前往江南籌款購糧,賑濟災民,一旦那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不僅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更將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揚州是九阿哥的大本營,八爺也要考慮一下九爺的感受。

八阿哥胤禩,母親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可以說在所有阿哥里面,八阿哥的出身是最為卑賤的了。所以,八阿哥並不是掌握八爺黨財富的。誰是八爺黨的財神爺呢,是九阿哥,而且九阿哥的小金庫就在江南,就在揚州,就是依靠自己的門人任伯安一眾為自己招攬財富。從九阿哥沒有按照八爺的要求,替十阿哥還錢,反而出主意讓十阿哥去前門變賣家當來看,八阿哥在財政權上,比沒有對於九阿哥的絕對控制力,因而也不敢繞過九阿哥,貿然就將江南的錢供出來,這也是八阿哥不願意接下差事的原因。


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欽差,並由十三阿哥胤祥陪同前往江南籌款賑災,不僅成功在九阿哥的大本營揚州籌到了款,解朝廷燃眉之急,四阿哥自己也因為賑災之功被康熙加封為雍郡王。

而八阿哥則因此受到了康熙的厭惡,也徹底從“九子奪嫡”中出局,因為你今天可以為了收買人心去用國庫的銀子借債,明天會不會用大清列祖列祖打下的江山、土地、臣民,去換取新的政治利益,這一點康熙不得不有所顧忌。


雍親王府


關於這個問題,康熙在駕崩前對雍正說的關於老八一番話,分析的很透徹。

康熙在這番話中大意這樣評價老八:老八這個人處處學他的老爹康熙,但處處學的不像,康熙是以仁治理天下,老八則是以仁收買人心。

康熙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把老八看透了,具體從江南募捐這件事來看。老八為什麼不去呢?

首先這是自己底盤的人的錢,自己要扳倒太子,成為儲君,必須要有人支持,而江南這些鹽商中,不僅有他老八的人,還有大阿哥的人,以及很多其他王公大臣的人,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會惹火燒身。這些人都得罪了(包括自己的人),將來誰來支持自己?這“壯士斷腕”的決心,他下不了。

其次,能力問題,固然能力強,但和四爺不同。老八善於搞陰謀,在具體事務上沒見他有什麼功績,也沒有老四這麼有魄力,萬一籌不到錢,豈不是沒面子。

最後,老四性格急躁,也不結黨,本就不多人支持他。因此在老八的眼中,當時根本沒把老四當做對手。所以在他看來,即使老四在康熙面前加幾分,對他也沒有威脅,也就不想跟他爭。

然而,老八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沒有抓住康熙這個主要矛盾,說白了,就是不懂康熙一代聖主的帝王心術,最後輸的一點都不冤枉。


孤舟釣江雪


非不願也,實不能也。《雍正王朝》中,八阿哥一直以“賢王”標榜自己,這個“賢”字,既成就了他,也壓垮了他。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災民百萬,如不及時賑災,易生民變。康熙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如何賑災。賑災需要真金白銀,而此時國庫虧空,文武百官一籌莫展,眾皇子各有算盤。



康熙派人去江南募捐,八爺本應該身先市卒。八阿哥執掌戶部,國庫空虛,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四爺毛遂自薦去江南募捐,八爺正好金蟬脫殼。


江南一直都是清庭的賦稅之源,也是八爺黨的“小金庫”。江南的富商,很多都是八爺黨的門人,募捐就需要這些富商出錢,這無異於虎口拔牙。八爺是這幫富商的代言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賢王”形象,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得罪自己的“錢倉”。




募捐是個得罪人的“苦”差事,沒做成,既不好向皇帝交差,也會成為政敵的攻擊藉口;做成了,吃虧不討好,得罪地方官員和富商,也會觸動朝中官員的利益。

康熙需要幹實事能夠刷新吏治的孤臣,厭惡籠絡人心結黨營私的賢王,讓康熙大失所望,卻成就了“雍郡王”。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之中,老四是冷麵王爺,老八胤禩是賢王,兩個人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代表,一個是鐵面無私,一個是拉攏人心的高手。其實背後是兩種不同的選擇,老四選擇走的是民心之路,老八選擇走的是官心之路。

江南賑災這個加分項,老八為什麼不去呢,因為與老八的官心之路不符合,所以這個加分項在老八眼裡壓根不算加分。而且太子一黨的老四表現積極,正好藉此打擊太子一黨還求之不得呢,老八自然是沒去。

江南是老八的八爺黨地盤,可以說下江南賑災,不是老八的人誰去都要碰釘子,老八自然是放任老四去江南賑災,然後藉此打擊。但是沒想到的是老四將這個死局盤活了,所以才使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表現機會,其實難度也挺大的。

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傢俱體說道說道。

一、老八的小心思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處處是經典,而開局的江南賑災就是高潮劇情,將九子奪嫡時期的幾位皇子刻畫的是淋漓盡致。

其中老八這個所謂的“賢王”更是將所謂的賢表現的讓人有一種還可以這樣操作的感覺。

因為老八的賢是走著拉攏官員,得官心者得天下的路線。

商議江南賑災朝會之時,老八的表現可以說是不在狀態。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老八剛開始拍馬屁拍的太明顯了,說一條黃河千古氾濫,自古還沒有像康熙這樣治理的如此好的,說康熙帝懷憂民之心則可,不必太自疚。

這時候老十三開始打臉了,說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就發了一次大水呢。

老八不愧是賢王,面色稍有不自然,眼睛一轉,繼續說下去了。說這正是他想說的,康熙四十三的黃河大水並不嚴重,地方官員為了掏國庫的銀子無限誇大災情,結果發現實際災情並沒有這麼嚴重,這次他敢斷言,災情肯定沒有奏摺上面那麼嚴重,當下無非錢糧兩項,可以先下旨臨近省份調糧過去,然後下旨戶部撥款修河堤。

老八為何會先是赤裸裸拍一個低級馬屁,後來又是說災情沒這麼嚴重呢。因為老八的如意算盤打的響亮,老八當時是負責掌管戶部的,國庫空虛,戶部當時存銀已經不足五十萬兩了,真大規模撥款的話,存銀剩這麼點的事情就暴露出來了,自己也不好過了。

而且這些銀子都是老八為了拉攏人心,大手一揮沒有門檻的借給了前去借款的官員,這也是人稱老八賢王的原因之一。


二、老四與老八的交鋒

當老八在朝會上費盡心思的為自己掩護之時,老四已經跑到老八主管的戶部清查賬目抄後路去了。

這時候有個細節很是耐人尋味,老八說完賑災方法以後,老四就巧合的急匆匆趕來,然後又說老八剛才所說的他都聽到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老四就等著老八慷慨激昂的說出他的空頭計劃以後,出來來打老八的臉來了。

當然老八這邊老十當時就反擊了,說戶部是老八奉旨該管,老四這樣是越俎代庖。(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老四馬上就回擊說康熙交代過,讓他多留心國事,有什麼事情要及時向皇上和太子彙報的。

然後老四就開始說出了赤裸裸的真相,戶部存銀不足五十萬兩,災區臨近省份也是無糧可調了。

康熙大怒,呵斥平常管理國事的太子,但畢竟是愛子心切,說太子之餘,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還有這群阿哥協助管理國事,結果搞成這樣,意思是是太子跟這群兄弟的責任,而不是太子一個人的責任。

康熙接下來問老四該怎麼辦,老四說出了實際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用戶部所剩無幾的錢在直隸一帶購買糧食送往災區,然後派欽差大臣前往災區籌款賑災。

可以說這一個回合,老四將老八這個苦心積慮想要掩蓋的真相給捅出來了,同時說出了自己的辦法,贏了老八一把。

而老四的想法也是實際的,本著民心而出發的,比之老八的花架子強多了。

三、老八的反應

可以說下江南賑災加分這項,是老四把老八想要掩蓋國庫空虛的表象撕破以後而來的。

老八當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更何況江南是他的勢力範圍。但老八並沒有。一是因為老八走著官心路線,籌款二百萬兩銀子,會得罪當地官員和士紳,不符合他的官心之道。二是老四靠打他的臉來出風頭,又有意想當籌款欽差大臣來表現,老八當然想要藉此機會整整身為太子一黨的老四。

所以老八並沒有爭取前往江南賑災的欽差大臣,而是放任老四找太子去說情,爭取下了這個籌款的欽差大臣之位。

太子也看得清楚,知道這是得罪人的活兒。建議老四不要去,結果看老四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也就同意了。

而老四到了老八的勢力範圍之內,老八自然有機會整老四了,但老四是誰呢,是九子奪嫡最後的勝利者。(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那有那麼簡單,老八出的招都是接的滴水不漏,最後甚至靠著老九給任伯安寫的那封信,威脅任伯安跟那群鹽商捐款二百萬兩,順利完成了賑災任務。

可以說不是老四有著大智慧和不按套路出牌,只要不是老八的人過去賑災,都要碰釘子的,最後老八這個賢王既打擊了政敵,還可以因為江南是他的勢力範圍,出來和稀泥,最後表現一把,但誰讓老八的對手是老四呢。

通過江南賑災也可以看出,老八的死黨老九每年光是江南任伯安和鹽商一處,就可以搞到一百萬兩銀子,本來賑災的二百萬兩咬咬牙也是可以出來的,結果老八老九他們心中無國無家,只知道拉攏官員,只知道打擊政敵太子和老四等人,這樣利慾薰心的小團體,遇上康熙這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老狐狸和老四這個厚黑學高手,焉有不敗之理?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時,看似老四勢單力薄,只有一副為國為民的孤臣姿態。其實老四才是真正的高手,隱藏的最深,每次都是不經意間壓制著老八,老四滴水不漏的高超手段,通過這次江南賑災的分析,大家看明白了吧。

第12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這種橫豎都是自己吃虧的事情,老八怎麼會幹呢?老八的心在收買人心,這個心是皇帝的心,百官的心而不是百姓的心。所以當黃河突發大水,災情緊急時,老八想到的是這事情原因不在皇上而是天災,是地方官把災情無限誇大的。康熙只需要發個聖旨表示關心就可以了,解決辦法就是朝廷發點銀子,附近州縣調一些補助意思一下就好。至於具體災情如何,銀兩糧食庫存如何,這都不是老八關心的事情。


在老八眼裡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愛新覺羅氏的天下,滿族的天下,士紳的天下唯獨不是百姓的天下。胤禛,康熙則不同,他們在認為天下是自己的天下同時也認為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要民心所向。所以胤禛要去戶部欽點銀兩庫存,要提議去江南募捐,而老八則不同。包括後來的追繳國庫欠款,以致在雍正登基以後鑄造新幣等事情上都可以看出,老八的心裡永遠裝著的是士紳貴族而少有甚至沒有百姓。

我們看老四和老十三到江南募捐時去的揚州等地。這是什麼地方啊,這是鹽商的地段,老九的大本營,八爺黨的錢罐子之一。這裡的官員商人每年給八爺黨不少的好處,如果八爺來這裡募捐,這相當於是自己掏腰包來幫朝廷募捐,然後還要上報說這錢不是我的。老八去募捐的話,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傷了這一片官商的心,平日裡這些人給八爺上的貢可是不少,如今遇到困難,還要他們多出,心裡多少不願意的,這一點八爺胤禩是想的到的。與其坐在八爺府請老九,老十吃冰鎮西瓜,高枕無憂,幹嘛還要冒著酷暑去解決跟自己關係不大的問題。



黃河發大水在老八眼裡就不是重點,因為天災非人禍已經屬於順其自然的事情了。並且作為庶出的他雖然很得百官之心,但是嫡出的太子,自小就是康熙最疼愛的皇子。雖然太子慫了點,電視劇開局時候,康熙可是毫無廢太子之心的。去江南募捐,在老八看來無非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畢竟自己負責的戶部可是剛剛被查出來庫存不多。這件事辦好還行,要是辦不好還得罪一幫子人,誰又願意去呢。



紅雨說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第一集當中就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康熙朝巨大的危機,那就是“國庫空虛”。在黃河水患造成的嚴重的洪災面前,戶部掌管的朝廷國庫的存銀已經不足五十萬兩,朝廷面臨著“無款可撥,無糧可調”的荒唐尷尬的局面。

康熙怎麼也沒想到,他把國家治理的重任交給太子和各位阿哥代為屬理之後,居然就變成了這個狀況,震驚至於他不免感到悲哀。他嚴厲的斥責了太子和兼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

就如何解決“賑災修河”的燃眉之急,四阿哥胤禛提出了“派員赴江南籌款賑災”的建議,並主動請纓,赴江南籌款賑災。

而在之前侃侃而談“賑災方略”的八阿哥胤禩在四阿哥胤禛提出“拍欽差大臣赴江南籌款賑災”的建議之後,竟然一言不發,躲得遠遠的了。

其實,國庫空虛如此,主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應該是“難辭其咎”。同時,康熙也的確希望八阿哥胤禩能主動承擔責任,承擔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但可惜的是,想當太子更想當皇上的八阿哥胤禩,卻是一個不想負責任的“虛偽之人”。

那麼八阿哥胤禩為什麼不主動承擔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呢?這個原因應該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八阿哥胤禩是麂不贊同四阿哥胤禛提出的“赴江南籌款賑災”的建議的。在他和他的鐵桿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娥看來,四阿哥胤禛的建議是成心的想拿他們的“錢袋子”裡的私人財產給自己建功立業。八阿哥胤禩很清楚,所謂的“江南籌款賑災”,其實就是衝著揚州的鹽商和揚州官員去的。九阿哥胤禟的門人,江南鹽道任伯安控制者揚州的鹽商們,揚州的鹽商們就是八阿哥和九阿哥的“錢袋子”,從自己的錢袋子掏錢救濟災民,修繕河道,八阿哥胤禩絕對不願意。絕對有牴觸情緒。

第二,國庫空虛至此,八阿哥胤禩絕對逃不了干係,造成國庫空虛的根本原因應該是掌管戶部八阿哥胤禩拿著國庫的銀子“收買人心了”。朝廷官員欠國庫的銀子不還,八阿哥網開一面,自然會博得“仁德寬厚”的“賢名”。可以說國庫空虛的主要責任人就是八阿哥胤禩。這一點八阿哥胤禩本人也是心知肚明,他多到後面的目的,是把太子推到前臺,至少,八阿哥胤禩自己沒有借國庫的一兩銀子,而太子卻是欠款第一大戶。假如八阿哥胤禩自己主動承擔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無論籌款的差事辦的如何,下一步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他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推脫——你借出去的的銀子,你自己要。一旦進入這個他親自挖的坑裡,八阿哥胤禩別說想當太子,空拍連皇子都當不成了。

第三,江南籌款賑災是一個非常難辦的差事,就像太子對四阿哥胤禛說的那樣:這款那就那麼好籌,就是籌到了還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八阿哥胤禩是最不喜歡得罪人的,他肯定不會願意為了“災民”而得罪他在江南的錢袋子。不僅如此,他自己不想得罪,還要阻止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江南籌款。

八阿哥胤禩是一個相當自私和虛偽的人。當九阿哥胤禟建議他寫信給任伯安,讓任伯安抵制四阿哥胤禛的籌款的時候,這位“賢德仁厚”的八阿哥胤禩,先故作姿態“籌不到款,那一百多萬災民過冬怎麼辦”?然後告訴九阿哥胤禟:信還是要寫的,但是要派可靠的人專程親自送到任伯安手裡。這等“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虛偽,就是八阿哥胤禩的真實寫照。

八阿哥胤禩一直到死都致力於“當皇上”的鬥爭當中,但是他看中的只是皇上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心裡根本沒有“江山社稷和天下臣民”。

還是康熙對他的兒子看的透: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真是以寬仁治天下,他是用寬仁收買人心。

這樣的八阿哥怎麼可能主動承擔“江南籌款賑災”這個她既不贊同又損害他個人利益,又出力不討好得罪人的差事呢?


步武堂


《雍正王朝》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劇,人物性格刻畫非常成功。

開篇第一集的江南水災募捐事件,就引出了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殘酷。

特別是對有“賢王”之稱的老八胤禩,為了爭奪皇位而不顧天下蒼生,假仁假義的心理刻畫的淋淋盡致。

老八不願意去江南募捐,一是因為江南是他的地盤,募捐就是拿自己的錢充實國庫;二是珍惜自己的“賢名”,也想借這個機會將把太子拉下馬,為爭奪皇位掃清第一條政治障礙。


駐紮江南的喬伯安本身就是老八的黨羽,也是老八的錢袋子。

胤禩可以說勢力還是有的,江南商業領袖喬伯安就是他的人,問題就在這裡。

如果老八接受了赴江南募捐的政治任務,就等於是從自己的錢袋子裡掏出錢來充公,這種賠錢的生意,以老八的性格是不會去做的。

賑災的銀兩缺口太大,光靠募捐是無法補足國庫空虛的缺口。

老八太過精明,精明到什麼事都要衡量利益。所以在事件發生後肯定是經過仔細盤算的。

一旦去了江南,面臨的事務不僅繁瑣,而且還要想方設法去籌備銀子,搞不好又會讓喬伯安等對他心生不滿,這樣得不償失的事情老八肯定不會做。


在意自己在官僚士紳前的“賢名”,無視民間百姓的艱辛;並想借這個機會把太子拉下馬,順手打兔子,掃清爭奪皇位的障礙。

賑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果處置不好就會引發民亂。以老八那種性格是絕對不會將自己放在危險的處境。

何況去江南肯定會得罪地方官僚,影響了他的“賢名”從而失去政治上的支持,這也會使得他前期拉攏人心的舉動全白費了。

更重要的是,募捐賑災這種事如果處理的好也許只能得到康熙口頭上的讚揚,得不到實質的好處。


但是處理的不好肯定會引起康熙震怒,反而在皇位爭奪中落於下乘。

如果換成太子親自去,這麼棘手的事情拉太子下馬,除掉皇位爭奪路上第一障礙的大好時機。

工於心計的老八自認為看得很透,才會躲在暗處觀察,不主動要求去江南募捐,為他的父親分擔國事。

只是胤禩根本就不知道,他只為自己的一己之私去籠絡人心,卻不顧天下蒼生的心態,早就被康熙看得一清二楚。


對康熙來說,這樣自私自利的人是不適合成為一國之君的。

其實江南募捐事件發生後,也是康熙對老八態度轉變的開始。

老八根本就沒弄明白,帝位不是官僚給予的,而是康熙授予的。

不做康熙的孤臣,只做官僚的賢王,就註定他離龍椅的位置越來越遠。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