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華爾街到幣圈,BitMax曹晶的尋找Alpha之旅

從華爾街到幣圈,BitMax曹晶的尋找Alpha之旅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2020年2月7日,元宵節前夕。BitMax交易所創始人曹晶依然很忙。他的微信叫SeekAlpha,Seek是“尋求”,Alpha是“投資組合超額收益”,同時也是希臘字母中的“龍頭”、“榜首”。這個微信名彷彿縮寫了曹晶其人:一位優秀的二級市場量化交易老手,深入骨髓的敏銳、魄力和野心,不甘平庸,必成領袖。

常居海外,曹晶已然習慣了在所有傳統年節堅持工作。而2020的新年尤為特殊——祖國和同胞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搏鬥。此刻的他身兼不僅是心繫故國的海外華人,更是行業領先的創業公司BitMax的創始人兼CEO。他親身奔走美國、韓國與新加坡採購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並將這些物資寄至國內:一部分給武漢及周邊災區;一部分則給BitMax國內辦公室,保護同事們的安全。

从华尔街到币圈,BitMax曹晶的寻找Alpha之旅

兩年前的此時,曹晶從傳統金融行業轉身,創立了BitMax數字資產交易平臺。BitMax於2018年8月熊市之中逆勢起飛,以“挖礦+填礦”相結合的交易模式黑馬出圈;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又於19年9月成功停礦轉型;如今,在數字貨幣交易所這條賽道,BitMax堅守“高效、透明、穩健”三大核心價值觀和“以產品創新引領行業”的品牌定位,操作流暢,系統穩定,深得人心。

“金融是血液”,Alpha的起航從這裡開始

90年代的芝加哥,有著美國最大商業中心和期貨市場的風采。坐落在La Salle大道的CBOT,見證著金融衍生品時代的鼎盛繁榮。而這裡,正是結束中科大本科學業的曹晶,異國深造的目的地。彼時,曹晶正在芝加哥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

按照常規的職業發展,曹晶拿下博士頭銜後將在硅谷或者灣區的某個科技公司程序員,成為一名按部就班的中產階級。然而這樣“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並不能負擔曹晶的野心。芝加哥的金融大環境使他意識到,金融是各行各業的造血機器,血液裡流淌的每項數據能將行業的每個側面展露無疑。如果想更好地瞭解世界、甚至影響世界,金融是一個最好的媒介。相比起整日枯坐在電腦前與程序纏鬥,曹晶自覺更享受商場的風雲詭譎;而計算機科學博士的背景,順理成章地將他推向了金融行業裡的量化交易。

就這樣,曹晶在美國金融市場披荊斬棘。他先在騎士資本(Knight Capital Group)擔任Portfolio Manager(投資組合經理),從事美國股市的量化交易策略研究與管理;之後跳槽到著名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 Capital)負責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市場的股票及指數產品的量化交易,並先後擔任了倫敦巴克萊銀行和紐約巴克萊銀行的量化投資總監;其後,曹晶從巴克萊離職,在紐約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量化交易基金,德華資本(Delpha Capital Management),年化收益20%以上,在行業裡頗具口碑,真正成為了自己基金的Alpha。

曹晶認為,量化經驗培養了他三條品質:

第一,不要心存僥倖,用數據講話。量化交易策略的本質以歷史數據為基礎,以數學模型為依託,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海選出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獲利事件以制定交易策略。曹晶對數據十分尊重:“當你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數據說了算,就不會對一件事情抱有假想和僥倖。事實勝於雄辯,務實才能成功。”

第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決勝的關鍵。量化交易員管理的資金數量通常極為龐大。短時間內的行情波動帶來的資產增減對普通個人而言都會造成巨大的壓力。如今,“如何在順境和逆境都保持理智和冷靜,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已成為曹晶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第三,做決定要快,遲疑使決勝的阻力。“一個決定,要麼往前,要麼往後,條條路都可以走通,但猶豫不決往往是事情失敗的最大原因。機會來了,一定要有這個魄力去決定。”

“不只要做Alpha的行業,還要做行業中的Alpha”

曹晶從不避諱自己的野心。在他看來,金融雖然是最具影響力的行業,自己的量化基金雖也在傳統金融行業風生水起,但不過是傳統金融泱泱大潮裡的滄海一粟;在現有的道路上繼續下去,今後回顧人生,可能只是一個還不錯的對沖基金管理人,華爾街簡史上不會有他響噹噹的名字。但,數字貨幣行業不一樣!這個行業方興未艾,是計算機科技和金融量化的完美結合。曹晶希望在將來,當人們回顧數字貨幣發展史的時候,曹晶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17年起,作為量化老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曹晶開始接觸數字貨幣,但當時的市場令他很不滿意:交易系統不穩定,一上量就死機 ;用戶財產安全沒有保證、沒有託管機構;交易所什麼都做,券商、資管、做市商不分家;許多包括頭部交易所在內的機構,做決定定戰略都是通過拍腦門,沒有數據支持,更沒有規範測試……這些在傳統金融行業最基礎的隱患在數字貨幣行業竟幾乎無人關注。既然如此,為何不自己去做一個更好的交易所?在這個新興領域,每個問題都是一個商機,這個市場空間可大著呢!

說幹就幹,毫不猶豫;大旗一舉,眾將來儀。來自彭博社、黑巖資本、巴克萊和騎士資本等多個世界頂級金融機構的資深開發人員紛紛向他聚攏而來。自此,一群資歷深厚的金融老兵在2018年2月起正式從0開始,搭建一個對標華爾街傳統金融機構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2018上半年,挖礦模式風起,曹晶帶領BitMax交易所於全行業獨家首創了“挖礦+填礦”的交易模式,在啟動挖礦的第一天,就帶來了14億美元的交易量。更令人稱讚的是,BitMax交易系統在突如其來的流量猛增下穩若磐石,華爾街老兵的系統經受住了幣圈的考驗。其後,BitMax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穩居流量評級網站Coinmarketcap交易量排行榜全球第一,成為百家交易所中耀眼的明星。

經過一年的發展經營,BitMax於2019年9月宣佈停礦,全力聚焦客戶運營和產品開發。“要成為行業裡真正的頭部,BitMax就得摘掉挖礦交易所的帽子。一方面,我們的普通交易量已經完全足夠支撐交易所的運作和盈利,摘掉挖礦帽子,我們就能真正跟行業頭部們掰一掰腕子;另一方面,從歷史經驗數據來看挖礦策略並不能持久戰,優化產品、精細化運營和衍生品賽道才是我看中的下一個風口。”從那時起,BitMax更加堅定了“以產品創新引領行業的”定位,也成為首家也是成功轉型的交易所。

“時時清醒,事事努力”——論Alpha的持久戰

清醒+努力,是曹晶對於幣圈工作的態度。這份認真從未改變。

在以市場消息和利益分享為社交紐帶的幣圈江湖,社群是幣圈的剛需。在社群裡,新聞與口水齊飛、無關身份和地位,即便食物鏈頂層如交易所,也需依靠社群維持用戶忠誠度。

曹晶很注重社群的溝通,被用戶冠名“幣圈第一客服”。社群裡充斥著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人,與他們相處,曹晶覺得是一門瞭解市場的必修課。“要了解市場是怎麼運行的,就要了解市場裡玩家的所思所想;要了解人,你就必須去交流”。

如今,一切上了軌道,曹晶開始有意識地減少親自盯社群的時間。作為交易所的CEO,他覺得是時候將交託給逐漸成長成熟、值得信賴的同事們了。但他強調,這並非意味著對社群聲音開始忽視。在他看來,現在幣圈的發展“太快了”,快到令許多創業者一味跟風、一葉障目,失去了創業的初心。曹晶認為,交易所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滿足用戶所有交易需求的場所,而所有功能都是圍繞「交易」所衍生的,包括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和固定收益率產品都無一例外——所以,堅持初心就是鋪路未來,這也是對社群最好的交代。

沒有獨立世界觀的“機靈鬼”不是好的“霸道總裁”

在BitMax,George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這並不因為他是老闆,而是因為他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和令人驚訝的高雙商。

BitMax市場公關負責人Bella自2017年起便與曹晶熟識,說起“老曹”,Bella打心眼裡佩服。有時候事情陷入僵局,全體左右為難踟躕不前的時候,老曹就會是那個拍板的人。“很多時候大家都覺得不太理解的一個場景,他堅持,大家將信將疑地執行下去,最終會突然發現他的決策真的就是對的,不知道他從哪裡得出的靈感。他有預判,也敢決斷,久而久之大家都相信了,跟著老曹沒錯的。” 同時Bella還提到,在加入BitMax之前,她前後也換過幾份工作,自認為識人不少。“相比起一般技術背景的創業者只鑽研技術或者只精通某一領域,老曹明顯是一個有著自己’世界觀架構’的人。他的學習速度很快,能迅速瞭解一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這樣的leader因為胸中有丘壑,在創業過程中更為從容,進度也更快。”

而用技術出身的創始核心開發工程師劉晗的話來說:“聰明,意味著至少是會說話且說話不費勁。每次的工作溝通,無論是技術還是金融邏輯,曹晶都能快速理解到我們的點,並且提出新的問題、新的角度。”無獨有偶,高級商務Bonna也有同感:“老曹是一個非常結構化、邏輯化的人,對問題和產品的思考需要有理有據和有規劃。”

追尋Alpha,征途永不停歇

大業未竟,征程尚在半途;壯志蓬勃,英雄豈言知足。曹晶深深看好在數字貨幣行業,並對自己、對BitMax在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如果把創業道路比做一條賽車道,第一年BitMax已經穩住了陣腳,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將要發力精細化產品和用戶運營,跟別的頭部交易所一決高下。我也在等待監管放開——那個時候,真正的交易所角鬥場才剛剛拉開帷幕;而那個時候,也將是我們這幫華爾街老兵創立的BitMax再次飛躍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