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在加拿大已經創辦了4家公司,他為何要回國創業?

本文是 王利芬成長社區域合夥人故事 第三期

在加拿大已經創辦了4家公司,他為何要回國創業?

James 鄧,中文名鄧毅輝,加拿大籍華人。1990年移民加拿大,1996年從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建築系畢業,回國前一直從事房地產相關行業,在當地有4家公司,公司團隊規模有五六十人。

2006年,一次的偶然機會,鄧先生在電視熒幕中看到王利芬老師製作和主持的《贏在中國》節目,立刻被其中內容深深吸引。後來,他成了王老師忠實的粉絲。據他介紹,他在加拿大創業時的構思以及在企業經營之中各種各樣的點子,很多都來源於《贏在中國》。

在加拿大已經創辦了4家公司,他為何要回國創業?

後來,王老師離開央視並創辦優米網,鄧先生也在一直關注著優米,併成為早期的優米會員。通過優米這個平臺,他認識了另一位王利芬老師的忠實粉絲周光華先生。周先生從業於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特種空調高科技企業。周先生在該公司任職董事,同時還是該公司華中地區總經理,全國電網行業、全國民航行業總負責人,20餘年的從業經歷,他對戰略觀、營銷觀、戰術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在B2B中央空調領域小有名氣。同時,周先生還是一位特別喜歡學習的人,他在繁忙的業務工作之餘,先後加入武大總裁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商學院進行學習深造,目前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周先生豐富的學識和閱歷使得他對整個社會經濟環境有著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在他與周先生的接觸過程中,他們經常討論國內的商業生態和機會,這些思想上的碰撞,讓鄧先生感受到了國內龐大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5年初,鄧先生萌生了結束異鄉生活並回到國內發展的念頭,可到他真正回國時,才發現對於國內的市場、趨向、熱點幾乎都不瞭解。同時,他還受到了人脈與文化差異等其他各種因素的困擾,無奈之後他只能暫時又返回加拿大。

經過這次回國創業考察,他了解到自己的準備不足,決定開始深入學習和研究國內市場和社會文化。用他自己的話說:小環境可以通過實踐來領悟,大環境則是要自己去結合專家、教授等專業領域人士的知識和觀點,系統地去分析整個商業環境,從而瞭解總體的宏觀戰略情況。例如:有哪些行業值得投資,哪些行業還沒有形成行業體系,哪些行業具有高風險等等。

由於長期不在國內,加之事務繁忙、時差問題、文化與認識差異等各種原因,很多知識內容對於鄧先生學起來是相對吃力的。在一次與周先生的交談中,他接觸到了在線知識付費這個概念,靈活快速的學習方法、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實時內容的及時更新、社會熱點和社會趨勢的解讀等等,讓他深深愛上在線知識付費這個行業。當時他就想做個類似的翰林院、博士院或者現在的智囊團的團隊這種產品。鄧先生曾將這一想法與周先生進行了交流,周先生認為這種想法非常好,並判斷在線知識付費可能是未來的風口、社會發展的趨勢。

直到2017年,隨著在線知識付費的大量興起,讓鄧先生覺得錯過了一大波在線知識付費紅利,同時讓他認識到成功的關鍵不僅是堅守,更重要的是行動力。

2018年初,鄧先生再次開啟回國創業之路,加入到國內創業大軍之中。

由於一直在關注優米和王老師,他常常會在優米網裡學習並嘗試找到靈感。突然有一天,他發現推出了一個叫做“王利芬成長社”全新的產品,當了解到王利芬成長社正在招募城市合夥人時,這次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於是立即作為代表來到北京找到了優米總部,表達了想成為城市合夥人的強烈慾望。成長社的管理團隊經過多次的考核評估,最終決定把廣州、武漢這兩個充滿活力、充滿機會的城市合夥人資格授權給鄧先生。

成功拿到城市合夥人資格後,他第一時間開始著手運營、建設團隊,在參加過合夥人在北京的集訓後,信心更加堅定。

在加拿大已經創辦了4家公司,他為何要回國創業?

團隊剛成立不足一個月,鄧先生就組織了王利芬成長社廣州見面會,並有幸邀請王利芬老師親臨廣州,讓王老師的粉絲可以與自己的偶像面對面的交流。見面會當天,現場異常火爆!可容納兩百人的會議室裡座無虛席;現場互動環節同樣異常激烈,現場提問觀眾無比踴躍。

這次的見面會將他心底的最後那絲擔憂一掃而光,鄧先生更堅定了他對成長社這個產品發展前景的判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正在做一件有利於個人成長、家庭和諧、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