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天山南北:胡風漢雲 激盪於此

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後,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地區。從嶺南而至西北邊陲,不知幾千公里。一日,見天山凜然有志,頭頂冰川而蒼勁不老,遂吟道:“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賽里木湖整日在等待一個巨人的遊覽。然而終究是等不到的。只有浪子和怨婦在這裡轉換他們的心情,做清清淺淺的遊戲。否則它將變成藍寶石的戒面,由巨人套在巨美人的手指上。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言“新疆”曾是清室“第四個禁地”。“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開闢,他們要留作滿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滿洲人到那裡去,故不許中國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亂以後,禁令始馳,漢人才能隨便去新疆。”

左宗棠關於新疆建省奏請言:“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西北臂指相連,形勢完整,自無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

北京至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航程2800公里,飛行約4小時。抵時正午,然而陽光需待下午時才猛烈。雖無時差之名,實有二小時時差之實。晝夜溫差大。然而到新疆旅行著實划算,因日照時長,一天能抵一天半。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範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測算,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北麓衝洪積扇上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

1950年代,美國華萊士來中國,他自新疆入境,發表談話說:“別人認為我從中國的後門進,實在我是從中國的大門進的呀!我經過了你們河西蘭州一帶,便想像到我們美國當年西部的開發。”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讀《山海經》,可循“周人起源於新疆”之跡。如《西次三經》所言:“南望昆倉,其光熊熊;西望大澤,后稷所潛(按,潛即葬)。”《大荒西經》則言之鑿鑿:“有西周之國,姬姓。帝俊生后稷,稷隆以百穀。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有赤國妻氏。”《穆天子傳》卷二中也講述,周穆王西遊“春山”(又稱蔥嶺,即今之帕米爾山),至赤烏氏之邦。赤烏人獻酒等食物,穆王受之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然而記錄上古歷史的《山海經》並非信史,但新疆最早就有周人的活動痕跡,或是信源。

此地瓜果因高寒、耐旱、日照長,果然結實、堅毅。水土不同,品質各異。當地蕃茄、大蒜俱佳。大蒜中大蒜素含量是山東大蒜的八倍。本地朋友擲地有聲:“誰啃蒜瓣三口,輸他一萬元。”蕃茄酸度飽滿,常切碎入湯,或以佐料配菜。內地尋常百姓家無緣品嚐,道路阻長,故多為大型調味品公司壟斷收購而制醬。

你見過晚上十點的夕陽嗎?從喀拉峻草原前往那拉提草原的路上,夕陽一路伴行。如同君子,終日乾乾,毫無惰憊之意。

假如沒有吃過高白鮭,不能算來過新疆。種種知遇莫測,高白鮭從俄羅斯遊向博州賽里木湖,又從賽里木湖遊向中土成為珍瑳,此“遊”實在是眾多雙手的搬運——甚至交配季節的取精生卵,亦由人力完成,因其無法在高山淡水湖裡洄游,故“人放天養”。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1878年,左宗棠平定外犯,收復新疆。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奏摺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於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新意義:即新疆自古為中國固有領土,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復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設立新疆省。

如果說賽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那艾比湖呢?兩個湖一淡一鹹,艾比湖在博州阿拉山口機場不遠,艾比湖是永不幹涸的淚眼嗎?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過不了帕米爾高原,進不了南疆。卻可以沿著亞歐平原,一路暢通無阻,吹進北疆的伊犁河谷,吹進阿勒泰的山區,帶來降雨。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這樣描述喀拉峻草原:“它顛覆了一般草原給人帶來的色彩單調、景觀單一的審美疲勞感,展現出以喀拉峻為代表的山地草原美學,從而定義了一種草原新景觀——融合不同時空與色彩、並且易於觀賞的“立體草原”景觀。”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國問題研究的著名學者拉鐵摩爾提出的“邊疆中心論”視角,突出了中國邊疆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農業和社會的進化,促成了邊境草原社會的形成,“所以遊牧循環至少有一部分是中國循環的結果,……一經形成之後,遊牧循環所造成的力量使它能夠以獨立的形式,影響中國的歷史循環”。

《新疆圖志》言:“新疆東捍長城,北蔽蒙古,南連衛藏,西倚蔥嶺,居神州大陸之脊,勢若高屋之建築。得知則足以屏衛中國,鞏我藩籬,不得則晉隴蒙古之地均失其險。一舉足而中原為之動搖。”

天山南北,即為南疆北疆。北疆多風景,南疆多風情。每食必有羊肉、麵食、酒。每酒必有歌舞助客興。胡風漢雲,激盪於此。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北疆意味著雪山和草原;南疆則意味著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著哈薩克和衛拉特蒙古;南疆意味著維吾爾和塔吉克。北疆意味著草原文化;南疆則意味著農業文明。北疆意味著駿馬和歌聲;南疆意味著木卡姆和舞蹈。

北疆準噶爾盆地東面開闊的缺口與蒙古草原連成一片,在歷史上,這直接加強了該區域與中國北方民族關係的發展;南疆塔里木盆地東段有一處天然的豁口,正好與河西走廊相連續,是新疆與中原地區交通聯繫的天然孔道,這又直接密切了歷史上此區域與中國內地民族關係的發展。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皮山的石榴人人誇,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伽師甜瓜甜掉牙”。新疆瓜果之豐美,盡在童謠之中。

有人說“疆”字右半部分其實也是在形容新疆的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北面是阿爾泰山,南面是崑崙山,天山橫貫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積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北疆的準噶爾盆地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盆地。兩個盆地中均有大沙漠。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西域既有地廣人稀、荒寂不毛之地,也有水草豐美、瓜果飄香之景。如歷史上,在西域被西漢與匈奴反覆爭奪的車師,不僅因為它位於交通孔道及漢與匈奴交接處,而且也緣於其地富饒之故。《漢書·西域傳》載:當時匈奴單于大臣皆言:“車師地肥美,近匈奴,使漢得之,多田積穀,必害人國,不可不爭也。”

紀曉嵐在給妻子的信中說:“行抵烏魯木齊,直令我喜極欲狂,其地泉甘土沃,市肆林列。”在給從弟旭東的信中說,烏魯木齊“彷彿南省之蘇杭。居此兩載,起居安適,幾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慨矣”,又說“當餘謫戍之初,只道烏魯積沙無水,那知行抵此間,瞥睹津樑交叉,花木潔幽,餘幾疑為夢境”。他流途新疆,體察底層兵情民意,代寫文書家信,不免玄幻奇譚、神鬼雜出,故成《閱微草堂筆記》。

到新疆看雲,白雲壓城城欲飛。

法顯《佛國記》所載:從敦煌到鄯善1500多公里的路途上,幾乎到處是戈壁、流沙,缺乏淡水,天氣變化無常。他言道:“沙河中多有惡魔、熱風,遇則皆死。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行十七日……得至鄯善國”。

美國學者巴菲爾德認為:“除了蒙古之外,‘遊牧征服’只發生在中原的中央政權崩潰之後沒有政府可以加以敲詐之時。強大的遊牧帝國與中國的本土王朝同時興亡”。

《漢書·西域傳》雲:“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弱,無所統一,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能得其馬畜旃罽,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

《明史·西域傳》也談到,元朝亡後,西域地方“各自割據,不相統屬”,“地大者稱國,小者只稱地面。迄宣德朝……多至七八十部”。

西域“諸國”實指各個相對獨立的政治、經濟小區域,或者說是相對獨立的行政小區域。西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時常受到周邊勢力的影響,以及這樣的政治與經濟所造成的西域自身整體力量的薄弱,因而,在歷史上使得它自身不能獨立成“國”。

處於絲綢之路上的鄯善、車師、龜茲、莎車、疏勒、于闐、伊吾、高昌等西域之國在相關文獻中頻頻亮相,記載詳細。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在天山的諸多主峰之中,博格達(5445米)並非最高,其海拔程度也僅能排第三。然而它的名氣卻遠在諸峰之上。長期以來,在西部各民族的心目中,博格達是最富有神性的山峰,它一直被人們視為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而加以膜拜。博格達一詞就是出自蒙語,即“神靈”的意思。

新疆人的漢語,有一種樸素美學:按部就班,決不忍氣吞聲,亦不拖泥帶水。

“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伊犁河谷富饒茂美,當地人如此形容生活質量。

庚子國變,《老殘遊記》《鐵雲藏龜》的作者劉鄂從沙俄手中購得太倉儲粟以賑災民,不料卻被仇家誣陷彈劾為私售倉粟,1908年劉鄂遭清廷流放新疆,謫居迪化(今烏魯木齊)。期間窮困居城隍廟,為民治病。1909年8月,中風而卒。

牧民騎馬,趕著羊群去河流飲水,是一道永恆的風景。再全球化,羊兒也要吃草,人兒也要與羊互相慰藉、互相倚賴。人為了生存,必須吃羊;羊為了基因傳遞下去,必須能為人所用。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俄羅斯至今仍然稱中國為Китай(契丹),這是源於遼國(契丹)的強大影響。

天山體系中迄今為止還有一座處女峰——喀爾裡克冰川。海拔4888米,它是幾十萬哈密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十幾萬哈密人民賴以生存的資源。

浪遊在昭蘇,在夏塔古道。白雲與冰川,雖同為白色,卻一柔一剛,一陰一陽。

哪兒的新疆是想像中的樣子?當你奔跑在喀拉峻草原的草甸子上。處處都是電腦屏保的畫面。

我們為了“美人臀”而來,風大,等到八點,陽光射下,陰影遮蓋瑕疵,咔嚓,留下一張不完美的、幹不過PS的景緻。

劉亮程說他有一個長項:能聽懂風聲。“能言不可言之言,是一個作家最起碼的能力。歷史是永遠過不去的花,是一棵長青不老樹,我們生活在歷史的結果中。今天新疆人的生活就是1000多年曆史的結果。所有歷史事件的滋味,我們都正在品嚐。”

有時候,馬比人高貴。因為馬比人更具有“稀缺性”。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打開人類文明歷史的鑰匙就遺落在新疆,遺落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塞外是馬背上的民族,關內是把馬背背在背上的民族。

學者季羨林先生曾指出,西域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匯之處。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馬的魅力在於它跳躍時在人內心激起的情感。它光澤的毛皮和健美的肌肉。它的響鼻和嘶吼。這些都使人生起征服世界的雄心。人的自信來源於一次次征服人的奴性來源於一次次被征服。

正如松田壽男所說:“天山路通往亞洲的所有地方,古代亞洲具有代表性的勢力,全都與天山路相聯繫,並以此十字為中軸而進行活動。”他說:“從被比擬為亞洲屋脊的帕米爾北端起,在向東延伸的沙海正中,有一條宛如半島那樣突出的天山山脈……在其南北兩岸把很多的綠洲像珠子或肉串似地串聯起來。這些綠洲實在可以看作是設在‘天山半島’岸邊的停泊場。”

塞外的人比關內的人擁有更多的曠野和奔放尺度。也因此塞外的人更加樸實自然,欲其所欲,而關內的人不得不掙扎於黏稠的人際關係,偽其所偽。

天山半島,以其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將散於亞洲各地的多種文明——人主、象主、寶主和馬主——召集在一起,匯成波濤洶湧的大海,同時又通過這些血管般的道路,散播向四面八方。

昭蘇的馬場使人想就地劈柴餵馬,然而這些馬已經商業化了。養馬人不看風景,他們自己就是風景的一部分。

在《大唐西域記》的序論中,玄奘把當時的亞洲世界分為四部分:“南象主則暑溼宜象,西寶主乃臨海盈寶,北馬主寒勁宜馬,東人主和暢多人。”玄奘把世界分成東、南、西、北四國,內心一定假設了一箇中心。這個中心無疑是新疆,無疑是三山之中的天山。只有站在天山觀察,才會發現“人主”、“馬主”、“寶主”、“象主”四周環列,眾星拱月。

與漢人交往,胡人會聰明起來,但智慧也因此降低。

玄奘的第二段行程在今新疆境內,穿越莫賀延磧(今哈順戈壁)後,至伊吾國(今哈密附近),即進入時西域,延天山南麓向西,一路經過高昌國(今吐魯番附近)、焉耆國(博斯騰湖西北岸,今焉耆回族自治縣境內)、龜茲國(今庫車附近),最終翻越凌山(帕米爾高原北部,有學者認為是今天山穆蘇爾嶺)進入中亞,時西突厥的領土。

玄奘的自我流放,表明他是浪遊的大師。流放的是身體,而浪遊的是自由者之心。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李白的一首《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上部寫景,下部擬聲。上部所見,下部所想。氣概如大鵬飛度。“戌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則轉入人間,戍邊衛士,寂寥城樓天色漸晚,思念故土。

作家劉亮程曾經說:“當你站在阿爾泰山、天山回望內地時,你眼中不僅有長江黃河,還會看到額爾齊斯河、伊犁河、瑪納斯河;不僅有黃山、廬山,還會有天山、崑崙山、阿爾泰山;不僅有唐宋詩詞,還會知道中國另外兩大史詩《江格爾》《瑪納斯》,還有維吾爾族悠久的木卡姆詩歌、《突厥語大辭典》,以及哈薩克、蒙古族等各個民族的文學和文化等等。”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晚度天山有懷京邑》:“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雲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此雍容之詩,將雄奇變為自家日常。

那拉提草原上遠眺天山冰川,近看草沃羊肥。牧民們在蒙古包迎接遠方的客人,鷹隼在低空盤旋覓食。幼童伴隨音樂起舞,男女放下手邊勞作,轉身就成了草原大舞臺的歌舞明星。

邊塞詩人曾參的《白雪歌》:“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為內地而寫,如此寫法,胡人無感。邊塞之苦,亦見詩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為將士而寫,如此寫法,即暖人心。

如果沒有冰川綠洲,你怎會有如此豐沛的眼波與盛情?如果沒有高原大風,你怎會有如此果敢的勇力與征伐?

李頎的《古從軍行》中“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詩句淺白曉暢,似未說,又似全說。

在那拉提草原,望眼欲醉,滿目畫卷。人的心情沒來由的好,壞蛋亦變得可愛。

天山南北:胡风汉云 激荡于此

岑參的《題鐵門關》:“鐵門關西涯,極目少行客,關門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韌危,路盤量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其中的鐵門關即今天庫爾勒北哈滿溝孔雀河入谷處。

在更大範圍而言,整個亞洲,天山以北,俱是北疆;天山以南,俱是南疆。天子居天山,聖人居隱於天山夾角之圍。

在《山海經·穆天子傳》裡曾記述周穆王駕乘八駿,前往天山瑤池拜見西域一方的始祖領袖西王母的故事。李商隱的《瑤池 》再現了這個美麗的傳說:“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人和羊是一體的。美者羊也。牧羊女羌也。祭犧時祥也。容言恭平者詳也。烹羊者羔也。煮羊者羹也。人照料羊,羊亦為知己者死。此羊之義。

邊塞詩人曾參可謂唐代新疆的“頭號歌手”,在其雄渾壯麗的筆下,西域呈現出萬千風貌。在其《走馬川行》裡,“平沙茫茫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 寥寥數句,刻畫奇絕的風物。

馬奶是新疆人的心頭愛。如同豆汁是北京人的心頭好。然而馬奶發酵後有強烈的酸味,又有一定的酒精含量,新疆女性好以此代酒,會當一飲八大杯。

浪遊在天山之畔,路途迢遞,關卡林立。恰逢維吾爾族“齋月”,許多加油站晚八點半後不營業。

新疆多民族融合,漢、維吾爾、蒙、哈薩克、回等。故此文化激盪、信仰激盪、習俗激盪。只有絕世高手,才能調配好這杯“雞尾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