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國海軍為何至今還沒有超音速反艦導彈?

龍鑑觀察


在技術定量,導彈重量不變的情況下,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短,亞音速反艦導彈射程遠。

我舉個例子,中國的YJ-83K和美國的AGM-84,這兩種導彈重量相似,其中YJ-83K擁有1.5M的末端飛行速度,而AGM-84是全程0.85M的飛行速度。但是YJ-83K的射程就只有160-250km,而AGM-84則可以達到315km。要注意的是YJ-83K的末端速度也只有1.5M,相比末端速度2-4M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導彈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渦扇發動機省油,飛的更遠。而固體火箭發動機或者渦噴發動機耗油率高射程近。而為了達到相同的射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重量會很高,對發射平臺的要求較高。

美國海軍的反艦任務主要是交給艦載機完成的,艦船攜帶的反艦導彈可以看作是自衛武器,所以他們拿著AGM-84用著也沒覺得特別坑。另外一個方面,艦載機的載重量相對有限,太重的導彈也帶不了,如果導彈射程近,那麼很明顯攻擊敵艦隊會成為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而亞音速反艦導彈雖然飛的慢一些突防能力差,但是好歹射程遠,載機的發射環境會更安全,相比於多射些導彈,只要不損失飛機就是可以接受的。

而反觀前蘇聯的反艦導彈發展,因為需要艦隊抵近發射攻擊目標,所以選擇了重量較大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比如SS-N-12玄武岩,彈重4.8噸,高空彈道射程550km,飛行速度2.5M。

SS-N-19花崗岩,彈重7噸,高空彈道射程550-625km(根據戰鬥部不同),速度2.5M。

要知道這兩種反艦導彈的低空彈道射程還不超過200km。

所以實際上,超音速反艦導彈要用在飛機上是有一定困難的,至少以20世紀時期的技術是這樣,雖然今天隨著燃料,發動機技術的進步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有一定的提高重量也得以減小。

最後一點,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肯定是要比亞音速反艦導彈強的多的。


貞觀防務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紫禁之巔,王者孤獨。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都會覺得美國海軍作為全球的第一,那不是想造什麼就造什麼?但是為什麼不選擇造跟俄羅斯一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呢?這其中存在一些美國海軍的發展情況,不容忽視。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美俄著眼都是全球化的核大戰。俄國選擇的技術發展路線,主力發展水下艦隊,所有的水面作戰艦艇也是為了水下艦隊出航作戰而服務-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的擴張速度之快已經前所未有,想拼數量和噸位,那是俄國無法匹敵的,所以要大肆建造核潛艇部隊。在這個背景下,俄國並沒有建造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水面作戰艦隊戰鬥群,更多的還是在水下發力。而且,就算是中後期建造的幾艘“載機巡洋艦”,也都是自體武器裝備更強大,但並不注重發展水面航空兵。

同期的美國海軍其實也關注的俄國的水下艦隊,所有的作戰目標也都是建立在核大戰背景下遏制蘇俄海軍的核潛艇。因此,重點還是發展大洋反潛。所以,在反水面艦艇部分,美國人的技術投入並不多。這也就造成了當俄國大力發展各種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同時,美國人似乎並不注重研發反艦導彈。但是不能忽視的問題,美軍始終掌握著海面上的制空權,直接出動艦載戰鬥機,其作戰半徑輕鬆400公里以上,還不用擔心制導問題。而這已經是那個時代反艦導彈的極限射程了。

至於“魚叉”的反艦導彈為什麼不換代,也非常簡單。美軍航母一次性出動8架艦載機組成反艦攻擊波,每架上可以掛載6枚反艦導彈,48枚“魚叉”,就算是俄國的“基洛夫”級巡洋艦也沒辦法扛得住。在這樣的優勢下,美軍憑什麼還要花錢在超音速反艦導彈這樣幾乎看不到收益的項目上呢?

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後,隨著俄國的不復存在,美國海軍更是有恃無恐的盡情“蹂躪”他國海軍,只需要靠著航母戰鬥群,根本不用考慮如何搭配武器出戰,靠著噸位就讓對手屈服,在這樣的條件下,美軍幹嘛還要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這樣屬於“窮”國沒有辦法的辦法呢?

以上內容略有調侃,完全處於個人簡介和資料整合,歡迎更多交流互動。

軍事天地


這件事情實際上得反過來說,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要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答案則是——不得已而為之了。

是不是從別的答主那裡是得不到這麼準確的答案呢?W君來細說。

反艦導彈這個東西是一個怪胎,怪到不能再怪的怪胎。

以至於,讓所有鼓吹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人的世界觀是這樣的:

看見沒——在他們的眼裡地球是平的。


要用導彈攻擊海面上的艦艇,一般會採取兩個方面的方式進行,第一是掠海低彈道飛行,第二則是高吊起來的高彈道飛行。


如果一枚反艦導彈能夠以低彈道掠海飛行的話是完全不會以高彈道進行飛行的。理由很簡單,地球是一個球型。

在高出海面一米的位置上飛行,那麼在3.6公里外就可以發現,在高出海面5米的高度飛行的時候,在8公里的距離上就可以被探測到。這就是地球曲面所造成的影響。而一枚真正的優秀的反艦導彈最好的情況下就是緊貼著水面飛行。


這裡就是一個怪物的悖論了,越是貼著水面飛行,那麼速度就越不能提高。

第二個反艦導彈的難題就誕出現了——離心力。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曲面了,貼在這個曲面上飛行速度越快那麼離心力也就越大,很多高超音速導彈為了克服離心力的影響就不得不不斷的調節姿態,這樣一來燃料消耗過大,射程就變得很短。

於是就出現了第二種反艦導彈的彈道——高彈道

高彈道實際上是將導彈發射至高空,使之沿著高空彈道進行飛行。在現在咱們看到上面的示意圖上發現彈道有一個跳躍滑翔階段。由於示意圖是一個直線的地面,我們如果將之換成球面就會發現——這是不斷的修正離心力造成的偏航過程。但由於離地距離遠,實際上的離心力影響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這樣一來,咱們就得說說剛才說的第一個怪物要點了,地球曲率視界。高彈道往往會飛行在6000-8000米的高度!

這樣一來在300公里以外就可以發現這枚來襲的導彈!所以高超音速導彈真正的威脅性事實上是反而很低的。如果被探測到,那麼雖然導彈是高速飛行,但是軍艦還是可以做到有效防禦和規避。


再來說美國的反艦導彈,例如他們最新的AGM-158C。這是一款美軍最新裝備的反艦導彈。

這種導彈的飛行速度是高亞音速。可以由F-18、F-16、B-1B等多種平臺搭載。

體積和重量都很小。第二個特性則是——這是一個極端掠海飛行的武器系統。

導彈的掠海飛行高度只有5-10米!

剛剛在數據中提到了5米高度飛行海面觀察距離是8公里,這枚導彈飛行速度是9.95馬赫,也就是說,這枚導彈可以在24秒不到的時間內飛完8公里的距離。


在以人力為基礎的第三世界國家軍艦上,發現了這枚導彈到做出有效的規避防禦動作所消耗的時間則會遠大於24秒。在高度自動化的現代海軍強國的軍艦做出反應的時間實際上也會大於24秒的時間。——這是直接命中不可防禦的典型。


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AGM-158C的外形實際上是隱形設計的。在軍艦上的光電偵測器材也很難在8公里的距離上發現這枚導彈。


這樣來看是不是亞音速反艦導彈還是很靠譜的呢?

那麼超音速反艦導彈為啥還有這麼多國家搞呢?——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搞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家大部分很難搞定掠海飛行所面臨的技術難點,其中包括海面雜波干擾、超視距導航、臨近搜索等等技術難題。相對於解決這些技術難題來說,搞一個超音速反艦導彈反而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事情了。


還不明白?那說個對比數據吧:一枚反艦導彈5馬赫速度,在300公里處被發現,那麼給予軍艦的規避時間則是176秒多一點。想想24秒就應該明白了吧。


軍武數據庫


美國海軍之所以沒有超音速反艦導彈,其核心原因是對反艦導彈發展的極端不重視,由此導致美軍反艦導彈的技術儲備嚴重不足,根本無法開發出合格的反艦導彈。美國曾經也開發過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的反艦導彈,其反艦導彈的末端突防性能與我國的鷹擊83反艦導彈相當。不過,由於美軍認為開發這樣的反艦導彈耗時太長,經費消耗太高,對戰鬥力的提升意義也不大,所以就放棄了反艦導彈的開發。

美國之所以對反艦導彈的發展極端不重視,與其強大的航母戰鬥群息息相關。航母戰鬥群相對於以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為核心組成的艦隊,除了有偵察範圍、戰場感知範圍和打擊範圍的優勢外,還有火力投送能力的巨大優勢。偵察範圍自不必說,驅護艦隊和巡洋艦由於地球曲率的問題,雷達的對海探測範圍其實只有40公里左右。而火力投送力的巨大優勢,估計很多人就很難理解了。

航母戰鬥群之所以對驅護艦隊和巡洋艦有著火力投送的優勢,其主要原因還是航母本身的載彈量超過了整個護航編隊。以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為例,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標準配置是48架F18E/F戰鬥機和32架其他各類飛機。如果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採用全甲板攻擊的模式,則最高能夠一次出動大約32架F18E/F戰鬥機攻擊敵軍艦隊。這32架F18E/F戰鬥機能夠最多發射124枚魚叉反艦導彈或拉姆斯反艦導彈。124枚反艦導彈,就算這些反艦導彈只會掠海亞音速突防,那也不是一般的驅護艦隊甚至航母戰鬥群的護航編隊能夠招架的住的。況且,美軍一般都是2到3艘航母戰鬥群形成一個打擊大隊。

而蘇聯的一個以一艘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和2艘光榮級核動力巡洋艦為核心的編隊,也就能夠攜帶大約174枚反艦導彈而已。也就是說,蘇聯的一個大型水面艦艇編隊的總反艦導彈數量還不如美國一個雙航母戰鬥群一個打擊波次投送的反艦導彈數量多。

在如此巨大的優勢下,美國不重視反艦導彈也就是必然。畢竟一次100多枚反艦導彈,就算是美軍自己,在2輪交戰之後防空彈藥也會耗盡。


區域拒止


圖注:美國現役亞聲速反艦導彈主力,“魚叉”反艦導彈

上世紀60、70年代,以蘇聯/俄羅斯海軍為代表,開始發展以液體衝壓發動機為代表的超聲速反艦導彈,目的是突破由近防武器、中程點防空導彈、中遠程區域防空導彈和戰鬥機組成的強大航母編隊防空反導網絡,突防,是超聲速反艦導彈產生的主要原因。

而當時的美國海軍,擁有十餘艘航空母艦,完全掌握著海上作戰的制空權和主動權,其對艦攻擊任務,很大程度上由艦載機完成,其艦載反艦導彈與俄羅斯海軍中定位不同,前者是被紅海軍領導機關定位為大洋決勝的突擊兵器,而後者突擊兵器色彩則大大弱化,是多用途兵器,用以水面作戰艦艇自衛、反艦作戰和對陸打擊等多種用途。美國海軍評估,採用噴氣式發動機的高亞聲速反艦導彈,能很好完成以上多用途職能,具有精度高、可操控性好、油耗低、航程遠、尺寸小重量輕等優勢。即便主要針對於反艦用途而言,高亞聲速反艦導彈也足夠用,在實戰中表現很好,同為高亞聲速噴氣式反艦導彈的法國“飛魚”在1982年馬島海戰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而蘇聯/俄羅斯海軍的超聲速反艦導彈,由於對手是防空反導能力極其強大的美國海軍,為了追求極致的突防能力,可操控性較差、油耗高、航程近,為了追求更高的射程,不得不加大載油量,因此尺寸非常大,艦船導彈攜帶量因此降低,持續火力容量也不如美國海軍的亞聲速反艦導彈。

綜上所述,美國海軍選擇發展亞聲速反艦導彈,是基於其需要,是由其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的作戰理念和裝備發展情況所決定的;而蘇聯/俄羅斯劍走偏鋒大力發展超聲速巡航導彈,也是基於其需要,是為了對抗擁有強大航母編隊的美國海軍而出現的。

有說法稱美國海軍不發展超聲速反艦導彈,是因為相關技術儲備薄弱,不如蘇聯/俄羅斯,這種說法其實是錯的。美國具備很強的衝壓發動機技術儲備,有能力研製出超聲速反艦導彈。比如美國海軍為了驗證攔截蘇聯/俄羅斯超聲速反艦導彈的能力,發展出了“叢林狼”超聲速反艦導彈靶彈,該靶彈採用先進的固體燃料整體衝壓發動機技術,模擬俄羅斯的先進超聲速反艦導彈,其技術水平和關鍵指標,完全不遜於俄羅斯同類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潛在競爭對手在艦載防空反導技術領域的長足進步,近年來美國海軍逐漸認識到其亞聲速反艦導彈執行反艦等多用途任務力有未逮,可能被有效攔截。為此美國海軍已經開始進行超聲速/高超聲速新型反艦導彈的研究和論證工作,未來隨著形勢和需求的變化,不排除美國海軍放棄現有亞聲速反艦導彈發展路線,轉而走超聲速/高超聲速反艦導彈技術路線的可能性。


兵工科技


美國海軍是傳統的制海型海軍,這樣的海軍要求的是綜合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火力突擊的能力,美國海軍的反艦導彈雖然不夠先進,但是美國海軍可以發射反艦導彈的平臺卻很多,可以發動空中、海面和水下聯合的三維立體火力打擊,而且美國的反艦平臺較多,可以依靠低成本堆積數量來壓迫敵人的防禦系統,另外,美國軍事裝備的發展思路也決定了美國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需求不高。

圖為美國海軍艦載機掛載兩枚魚叉反艦導彈,魚叉是一種分佈式的反艦導彈。可以由多種平臺搭載。


美國的裝備發展思路是什麼呢?美國國防科技發展局(DARPA)提出,未來的武器要是智能化、分佈式、隱身化、無人化的,而且最好是定向能武器。現在除了定向能武器這個設想有些科幻以外,美國的武器彈藥都在朝向智能化、隱身化和分佈式的方向大力前進。智能化意味著這些彈藥是靈活的,是主動制導而且可以自動尋的,甚至在反輻射和抗干擾能力上要有所突破。隱身化要求這些彈藥要有一定的隱身修型,還要有紅外抑制能力,確保壓縮敵人的探測器反應時間。

圖為伯克級驅逐艦發射魚叉反艦導彈,魚叉反艦導彈誰都可以用,是通用化和標準化的,這種低成本分佈式反艦導彈才是制海型海軍的需求。


而分佈式最為重要,也就是說這些彈藥一定要是通用的,一般化的、標準化的彈藥,這些彈藥一定是護衛艦、驅逐艦、轟炸機、戰鬥機、艦載機、潛水艇、導彈艇等所有你能想到的武器都可以發射的,這些反艦導彈的發射平臺是分佈在戰場的各個角落和方向的,對於美軍而言,大量裝備的制式化低成本分佈式武器,要遠遠比臨時組建一個重型反艦導彈突擊群要重要的多。

圖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發射魚叉反艦導彈,魚叉導彈是所有的美國導彈發射平臺都可以使用的導彈,這樣敵人一旦進入美國海軍控制區,美國海軍任何武器都可以朝目標攻擊,這種能力不僅僅限於一次性的強大突擊。


蘇聯和俄羅斯重視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的發展,因為他們需要破壞假想敵的制海權,需要依靠強大的突擊集群,以快速、重型、飽和的反艦攻擊,來突破敵人的海上封鎖線,並徹底擊碎敵人的制海權,然而這一需求對於保護制海權的美國來說是不存在的,美國要的是非接觸式作戰和遠程精確打擊,這樣的需求導致了美國研發出魚叉這樣的通用、標準化、制式化的分佈式反艦導彈和全新的射程1000公里的LRASM反艦導彈,而且他們都不是重型超音速的。

圖為F-16戰鬥機掛魚叉反艦導彈,你能想到的美國導彈發射平臺,都可以使用魚叉。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相比亞音速反艦導彈,蘇俄研製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在早期具備壓縮對方防空系統反應時間,突防能力強的特點,不過,由於超音速飛行的燃料消耗過大,這導致超音速反艦導彈,其重量動輒幾噸,而且射程也比較短,太大的重量,使得其對載具的要求很高,同時,為了超音速飛行,其一般採用高空彈道,很容易被發現,成為遠程防空系統的靶子。

美國海軍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屬於亞音速巡航導彈,其採用低空彈道,儘可能的降低被發現概率,而且在末端才有劇烈蛇形機動,以躲避目標末端防禦系統的攔截,這是美國人的思路,也是西方的思路,法國“飛魚”也是如此。亞音速巡航導彈重量較低,載具平臺豐富,同時還採用多重手段提高自己的突防概率。

隨著技術的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不管是採用高空彈道還是低空彈道,都很容易被發現,而艦載防空系統的發展,能夠對其進行多次攔截。美國在上世紀從俄羅斯購買了KH-31超音速反艦導彈,並改裝成MA-31超音速靶彈,已經證明艦載防空系統攔截這類超音速目標並沒有什麼難度。

美軍現在依然沒有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計劃,單純為了追求速度,放棄的部分代價太大,美國海軍現在正在發展的LRASM,已經逐漸成熟,除了可以從軍艦發射外,還可以由B-1B戰略轟炸機發射,其射程更遠,達800公里,導引頭更先進,最主要的是,其採用了隱身技術,大大降低了被發現概率。這種思路,相比那些超音速反艦導彈,無疑是更先進的。


深遠防務觀察


美軍之所以不研發裝備超音速反艦彈和它的設計思想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在研製此類導彈時認為隱身性能必需放在第一位。比較起蘇聯的思路,由於蘇聯缺乏海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蘇聯認為面對敵方軍艦,超音速飛行是最好、最難防禦的打擊模式,所以在設計上都選擇採取高空超音速突防的模式。

反觀美海軍,由於其海上軍事實力的強大,打擊對方水面艦艇的手段多樣,在反艦導彈設計上一方面為了考慮飛機、艦艇的攜帶能力,儘可能的把尺寸做的小一點,這樣便於飛機攜帶、艦艇安裝部署。同時由於採用超音速飛行的導彈在外型上無法隱身,飛行過程中又極易被對方發現,雖然高速飛行大大壓縮了對方防禦的時間,但是矛盾的是為了超音速和射程必需增加燃料,而大量增加燃料又會進一步增加油耗。所以蘇聯採用超音速設計思路的反艦導彈大都體型巨大。

為了避免這些矛盾,美軍設計時提出相對更加科學的了低空隱身飛行的模式,這種方式在導彈飛行的前期並不要求超音速,導彈採取高亞音速飛行的方式,但是必需低空隱身飛行,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被發現的概率,當接近敵艦時突然躍出海面,打開導彈自身的制導雷達,這時才用超音速的飛行速度攻擊敵艦。由此可見,美海軍反艦導彈設計思路決定了其反艦導彈的性能和攻擊模式,並不是美海軍技術上達不到超音速。


霹靂火防務


超音速和亞音速的反艦導彈各有利弊。從根本的設計上來說都是為了壓縮防禦方反應時間來增加突防概率進而擊沉敵艦。

超音速彈如果飛高彈道,雖然射程能打到幾百公里的級別,但是在幾千米或一萬米以上的高巡航高度的話,會被敵方艦船雷達或預警機在較遠的距離探測到,從而在飛行中段無法進行機動的時候被攔截。

超音速彈掠海飛的話巨大的飛行阻力使得其射程會有較大的降低,或者導彈必須體力巨大才能保證即能超音速又掠海飛。而彈體增大後rcs和熱源就會更大,是個比較矛盾的問題。不過掠海飛行有個好處就是如果敵方沒有或是空中預警能力不足,主要依靠艦船雷達探測的話,會因為地球曲率導致艦船對掠海目標探測距離不足40公里,很大的壓縮了敵方的反應時間。

不過超音速導彈彈體大,超音速飛行熱源信號強的問題仍是弱點。所以lrasm的超音速型號可能是因為這類問題導致自身的下馬吧。

亞音速反艦導彈一直是美國研究和裝備的主要彈種。從魚叉,反艦戰斧到最新的lrasm,都是採用掠海飛行的亞音速飛行模式。這種模式的反艦導彈雖然速度不足,不過掠海飛行的優勢和較小的彈體與熱源信號,再加上最新得lrasm做的隱身處理,使得自身被探測到的幾率降低了很多。而且末端機動與回頭二次攻擊的能力也較為優秀。

綜上,美國在技術方面研發出超音速反艦導彈問題不是很大,不過合適自己國家軍事戰術的軍事裝備才有意義。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超音速反艦導彈由於要求高速,外形就沒法隱身,而且飛行高度比較高,基本上一發射就發現,很容易被電子干擾,而且有充足的時間攔截,現在的攔截導彈機動過載都超高,300-100公里干擾,50公里導彈攔截,5公里用密集陣,美國曾經做過實驗,買了一百多枚俄製超音速導彈模擬飽和攻擊,發現一半以上都被幹擾掉了,剩下的都被導彈攔截,密集陣都用不上。美國的思路是搞隱身掠海飛行,不要求速度,貼著海面飛,等你雷達能看到的時候已經很近了,如果空軍有配合進行空襲,混亂中根本就沒人會注意到這個小噪點,而且這類導彈末端是可控的,可以做機動動作規避,突防能力反而比超音速導彈更好,而且造價低廉,主彈體永不過時,每隔幾年升級電子設備就行,不用像俄羅斯那樣裝備幾十種反艦導彈,美國只要一種就ok,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