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今年元旦剛過,倉前街道倉溢綠苑一期二期988戶住戶開始繳納2018年度物業管理費,一收到通知單,二期住戶周春元一轉身就到物業管理辦公室交了錢,150平方米自住房加上90平方米出租房兩套共三千多元。“第一年有點想法,第二年順理成章,現在是第三年,已經很自覺去交了。”周春元所住二期多高層安置公寓自2016年年滿五年後開始繳納物業管理費,現在已是第三個年頭,他不僅自己馬上交了,還主動配合物業當起“宣傳員”,做起小區其他住戶的思想工作。截止到1月底,一期二期又實現了繳納物業管理費的100%。

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細緻而繁瑣,而多高層安置公寓的物業管理無疑又添加了幾分難度。倉溢綠苑一期二期能夠連續幾年取得100%繳納物業管理費的成效實屬不易,這背後凝聚著倉前街道作為餘杭區多高層安置公寓建設管理先行者的不懈探索和創新,而廣大農民在城市化身份轉變的過程中,生活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轉變的,物業工作更需要多一點的耐心和堅持。區委區政府一直重視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3月1日出臺並實施《餘杭區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我區安置房小區的物業管理,全面實現物業管理規範化運作,以創造安全、文明、和諧的“美麗”安置家園。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越來越多安置小區交付入住,物業管理和服務需求愈加凸顯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倉溢綠苑二期房屋設計更合理,加上嚴格規範的物業管理,外牆上已不見外掛空調

“小區管理規約”首次寫入《管理辦法》

拒繳物管費會納入個人信用記錄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今年年初,區政府先後出臺了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的一攬子管理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辦法,在總結前期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彌補我區在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規範性文件上的空白。

《管理辦法》明確,安置房小區包括多高層安置公寓、兩戶一聯、多戶多聯小區。區住房保障辦在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統籌指導全區安置房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對各鎮(街道)的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進行考核檢查。鎮(街道)負責轄區安置房小區物業工作的組織和開展,落實綜合協調和監管職責,村(社區)建立健全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參與物業管理。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區、鎮(街道)、社區(村)”三級物業管理體制。

多高層安置公寓小區的物業鎮(街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實行專業化物業管理、自組式管理或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模式。兩戶一聯、多戶多聯小區由各村(社區)經協商進行自主管理。

記者發現,在《管理辦法》中,提出了一個“小區管理規約”的新概念,即指安置房小區項目在交付使用前,鎮(街道)組織村(社區)制定小區管理規約,對有關物業的使用、維護、業主的共同權利義務、違反規約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事項作出約定,並在房屋交付時由業主簽訂管理規約書。“從有天有地的生活一下子住進小區多高層公寓,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隨著村民身份轉變,這份管理規約書可以讓村民對以後的小區生活提早有個心理準備,便於小區後續管理的開展。”沈國明說,當初起草《管理辦法》時把這項內容寫入,既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也是在前期物業管理工作基礎上總結出的經驗。

《管理辦法》還特別針對拒絕履行業主義務、拖欠物業管理費的行為作出規定,在納入公民誠信記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依法懲戒力度。如拖欠超過兩個月的,經村(社區)村(居)民代表大會或股民代表大會通過,年終從股金分紅中全額扣取代繳,如無股金分紅,則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沈國明說,我區已經有安置房小區通過這種方式扣取物業管理費。

倉溢綠苑高度自治的自組式物管模式

“接地氣” 住戶“偵察”了其他小區後底氣硬了不少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小區設施物業維護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豐富的小區文體活動

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這些房主注意!這筆錢記得要交

小區警務室

根據區住房保障辦的初步統計,今年全區共有21個多高層安置公寓(涉及農戶5401戶、住房1.9萬套)已經交付入住滿5年,主要涉及倉前、五常、中泰、瓶窯等12個鎮街。

2014年9月,倉前街道倉溢綠苑一期成為我區首個滿五年多高層安置公寓物業管理費收繳試點單位。通過努力,倉溢綠苑一期121戶業主(共計312套房屋)全部繳清物業管理費。首個試點小區的成功,為我區今後陸續入住滿五年安置戶繳納物業管理費樹立了標杆,併為研究出臺全區性農民多高層公寓物業管理費收繳實施辦法提供了重要依據,繼而面向全區推開,上下聯動,實現多高層安置公寓物業收費工作規範化、正常化,從試點逐步向長效機制轉變。之後,倉溢綠苑二期自2016年開始也開始收取物業管理費,每年都達到100%的收繳率。

目前,倉溢綠苑已交付四期,三、四期按照年限來算至2020年初也將滿五年開始收取物業管理費。“一般我們都是前一年的12月15日左右開始宣傳發動,元旦過後集多方力量挨家挨戶跑,快到月底再‘算總賬’羅列問題逐個解決。”杭州倉溢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曉冬是個“老物業”,兩三年前應聘到這裡工作,他說安置房小區的物業管理和商品房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入住業主生活習慣的養成、花錢買服務的意識需要慢慢培養,堵不如疏,要用物業服務這一“軟件”來彌補村民心理上的落差,讓他們逐漸適應城市生活方式。

倉溢綠苑安置的大多是葛巷村、朱廟村村民,像倉溢物業就由倉前街道下屬公司和兩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組建,具有非盈利性、自治性和政府調控性三大特徵。物業管理層由街道、村委分別委派,專業培訓主要崗位人員,項目經理由村幹部擔任,工作人員大多為失地村民。這種管理架構的設置,不僅使得問題能夠及時發現並有效解決,同時大大促進村民對小區參與度與支持度,使小區管理得以良性穩定發展。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物業服務一舉一動都在住戶的眼鼻子底下,垃圾處理、綠化養護、停車秩序……每一項服務業主都在心裡默默打分。“我們都是雙腿從泥巴里拔起來的農民,轉變為居民後確實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幾年下來,大家看在眼裡,對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打心眼裡認可。”周春元說,他有次到另外安置小區去,裡面停車很亂,車子都調不來頭,“我們小區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物業管得牢。看!這裡一、二期小區綠化可以和綠城的小區媲美呢!”周春元不無自豪地說道,有一些住戶還偷偷當起了“偵察兵”,到其他小區去轉轉看看,對比一下回來頓覺底氣硬了不少,紛紛表示“還是自家小區好”。口口相傳,很多租戶都換了房子租到這裡來。

雖然一開始從三間四層的樓房換到現在的電梯房一時不適應,但幾年住下來,周春元已經完全習慣並融入小區生活,舒舒服服當起了城市居民。周春元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小區公益志願者。小區建立“黨員為老服務”“治安巡邏服務”“清潔衛生家園”等志願服務隊,現在小區裡像周春元這樣的自願者有20多個。自2016年開始,每月15日,小區便民服務中心活動總會如期在小廣場開展,業主發揮特長,為住戶提供理髮、修補等服務。元宵燈謎會、植樹節綠化認領、暑期物業小課堂、露天電影、重陽登高、鄰里節等一系列量身打造的活動,不僅讓住戶在家門口就能體驗社區多姿多彩的娛樂文化生活,更是讓他們感受到了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滿足其精神生活需求。

“這些志願者多是一些在村民中有影響力的人,他們融合到小區日常事務管理,可以減少大家的隔閡和矛盾,產生了1+1>2的效果。”姚曉冬說,隨著安置房小區建設完成交付,除了努力探索出一套符合倉前實際、符合安置村民根本利益的安置家園管理模式,物業服務的重心已逐步轉向小區文化氛圍的營造,“我們的家園”理念正滲透深入到業主心田。現在,作為最基層組織,物業服務中心正從深耕社區文化、豐富家園生活、滿足社區居民多方面需求出發,積極打造惠民工程,在業主中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助推鄰里互助、和睦團結的新風尚文化,全力建設“美麗”安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